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与实践
2022-03-27邱海丽
邱海丽
摘要: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素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新时期幼儿教育也需要强调幼儿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个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此外,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出发,深圳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积极促进幼儿教育结合信息技术开发、支持园本课程,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和特色,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园本课程;融合探究
在深圳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本的既有普惠发展格局之下,结合当下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发展优质学前教学成为重点发展任务。“幼有善育”,当前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优化提质,需要贴合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看见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从儿童的视角,结合校园特色条件,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重点,发挥信息技术在园本课程实施中的支持作用,深化教学实践。
一、信息技术对园本课程区域与材料的支持
幼儿活动区域和材料需要围绕儿童角度进行选择,区域和材料要体现儿童主体性,激发儿童主动性,尊重儿童差异性,立足儿童发展阶段性,支持幼儿发展持续性,实现儿童全面发展。正如姚艺园长指出的区域和材料的顶层设计需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确定基本原则,从园本课程的角度思考区域和材料,通过区域和材料实施课程,实现课程目标,落地课程理念,支持儿童发展。让儿童与真实的材料互动、与真实的生活连结、与真实的世界对话。此外区域学习内容纵向融通,遵循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递进性规律,小中大班区域主题逐步深化,儿童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生成主题,生成新的材料;儿童的操作空间是无边界的,幼儿园园本课程需要突破有形区域空间,激发儿童无限学习可能[1]。基于学前教育中信任儿童自我能力的教育理念,区域和材料应该呈现出去标识化的特点,教室更温馨、更灵动、更像幼儿的家,在自然的教学环境下,促进儿童认知内化、规则内化、减少高控的目的。
信息技术在幼儿区域与材料中的支持作用,往往体现在对活动过程起到的串联作用,通过直观互动为学生提供活动线索。如互联网平台上获取课程内容相关的幼儿歌曲、互动小游戏、幼儿动画视频等等,还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从文字转换成图片或者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的。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更加容易理解的内容,既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又能长时间抓住幼儿的关注,实现知识的高质量讲解和幼儿对知识的高质量吸收。园本课程中的区域活动与材料选择建立在对幼儿的完整性认识与尊重前提下,使幼儿感动与自然、自主、自在地与教师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在园本课程中的区域与材料设置中,信息技术除了可以帮助构建课堂,还可以依托其自动打卡和数据收集等功能,对幼儿对区域以及材料的选择进行分析,在真实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和园方了解园本课程与幼儿选择的适配性,改进教學。
二、信息技术对园本课程空间与环境的支撑
正如刘红丽园长指出的,幼儿园空间与环境既指向设施、材料等物质要素,也包括关系、文化等精神要素,幼儿园园本课程空间与环境的创设遵循“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建构探究性活动课程”这一主线和原则,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构思、共构融通、探究使用、调整优化”五个步骤有序推进。在运用信息技术看见儿童、追随儿童,创设相关空间与环境,需要关注儿童的天性、兴趣与需要,让儿童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此外儿童可以通过“表达诉求、获得支持、参与实施、共享经验”四个环节深度参与环境创设。需要注意的是幼儿课程中的游戏环境创设,课程游戏化是没有边界的,教师可以打破既往的班级和年级边界,实现游戏环境的共享和游戏空间的重构。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进行创新,结合分班自玩、年级联动以及全园混龄联动进行逐级铺垫,实现年级游戏空间与环境的共享[2]。
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当中,信息技术对课程空间和环境的支撑,尤其是对游戏化课程空间环境的支撑,往往表现在营造氛围方面,例如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来为区域活动营造背景,或者运用多媒体的互动特新引导幼儿在课程中跟随教学环节行进。游戏化课堂中幼儿在特定的空间和环境之下主观能动性会被充分激发,他们会在课程中认真观察思考,用语言、图画等富于童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因地制宜,利用园内自然资源,支持儿童独特的想法,将孩子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如在部分场景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有具备文本信息、图画信息、音频信息的画面场景投影到教室的墙壁上,结合角色扮演或者幼儿解说和演讲,构建游戏化课程空间与环境,把握好冒险与安全、自然与人文、传统与创新等要素关系,帮助孩子们在舒适、安全、趣味、探究、可交互的环境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生活。
三、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一日生活的融入
结合深化深圳学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强化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看见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设置当中。在幼儿学前教育中,一日生活包含四个环节: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游戏中启智,在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质。结合刘红喜院长园本共生课程“共创、共享、共长”的核心理念,在建设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掘幼儿园自身的本土资源、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形成科学系统的园本课程架构[3]。
如在培养幼儿卫生的用餐习惯时,采用设定的铃声提示,在幼儿用餐前发出饭前洗手的提示,并通过水声的持续,提醒幼儿要保证洗手的时间,在结束用餐时,通过铃声提示进行依次进行餐盘的回收和清洗,并在饭后洗手养成卫生的用餐习惯。而在幼儿进行午睡时,采用信息技术,设置暖色的较为昏暗的光线环境,帮助幼儿入睡。可以结合轻柔的歌曲和故事创设适宜入睡的环境,结合音量逐渐增强、节奏舒缓、复原自然白噪音的铃声唤醒幼儿午睡起床等等。使用噪音检测技术对幼儿休息时间段内的噪音进行检测,改善幼儿的休息环境。结合多媒体投影技术开展游戏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此外,户外体育活动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影音视频播放来实现内容串联,起到推动活动进展的作用。从幼儿本位出发,做儿童做过的事(hand),共情儿童所思所想(heart),反思性实践(head),从而真正从成人视角切换到儿童视角。
结束语
在当前幼儿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结合履行教育部提升学前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和幅度的要求,发挥深圳地区学前教育先行示范作用,推动教育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教师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本课程建设、优化中的应用,发挥园本课程幼儿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幼有善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视角审视并分析当前的园本课程改进方向,结合校园特色,深化信息技术在园本课程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冯娟,杨松卫.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19,No.1127(16):48-48.
○2邢思远.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幼教,2019(1):5.
○3向天鸽."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