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锦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水稻耕作制度的新思考

2022-03-27薄显民

新农民 2022年5期
关键词:盘锦现代农业水稻

薄显民

摘要:研究水稻耕作制度的意义在于提高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足够多足够好的水稻产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合理监控水稻生产过程,保证水稻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化;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改善水稻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作制度;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业;科技融合;混作;休耕;农牧业结合;公司化种植

耕作制度也称为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以种植制度为中心,以养地制度为基础。(1)耕种制度是种植农作物耕地的种植方式和相关科学技术措施的综合,在种植制度中包括但不限于种植作物的种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果蔬等)、种植作物的布局和结构(作物量与位置)、耕作与休闲的问题(种植和休耕)、种植方式(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等)、种植顺序(轮作或连作)等;养地制度就是与种植制度相匹配的用来提高土地利用率為核心的技术措施,包括农田保护建设、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1 盘锦地区水稻耕作制度现状

1.1 盘锦地区位置与气候

盘锦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条河流在此入海,处于东北平原最南端。地势较为平坦,无山无丘陵,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春季风大雨水少,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寒冷降雪少,年平均气温10.5℃,四季较分明,无霜期为180多d,降水适中,年均降水655.2mm,降水多集中在5月和8月。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可达2768.5h。海河交汇的环境孕育浩瀚无边的芦苇湿地,天下奇观“红海滩”是盘锦最靓丽的名片,盘锦也被誉为中国“湿地之都”和“鱼米之乡”。

盘锦地区素有“南大荒”的美称,这里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也是优质稻米重要生产基地。水稻一年一季,生长期长达180多天,盘锦的气候适宜,空气湿度为见干见湿,昼夜温差大,可以使水稻成熟时有机物更为充分地转化为糖类,这是盘锦地区大米优质并且有点甜的重要原因,盘锦大米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名声享誉海内外。

1.2 盘锦地区水稻耕作历史

盘锦地区水稻种植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28年由当时奉系军阀建立的“营田公司”开垦并大面积种植水稻。一百年来,盘锦的水稻耕作制度的进程与其他地区相似也有不同,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水稻种植经历过清朝末年原始粗放耕作时期,经历过民国时有组织的开垦种植时期,经历了日伪掠夺性开拓时期和国民党军垦时期,以及1949年后经历过国营农场全方位开垦大发展时期传统农业时期。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爆炸式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迅猛,现代化的农机具大量使用,盘锦的水稻生产种植面貌日新月异,盘锦地区水稻耕作制度也伴随着生产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步改变。

何为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经济学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起来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从物质、装备、技术、资金等方面武装了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智能化等发展,这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现代科学技术把依靠以自然力为主的粗放型传统农业转变为集约型的科学现代农业,由顺应自然变为主动地改造自然,由凭靠经验的传统生产变为依靠科学的科技化农业,使其成为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高度发展为基础上生物工程、电子数据的应用,生态保护技术、科学的作物栽培方法等现代农业的发展新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业产能成为工业化的农业,用科学技术改变作物的栽培方式达到多产和高产的目的,并利用现代经济学的管理方式让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

2 盘锦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

在农业发展上,盘锦农业特色鲜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按照“打生态牌、走精品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稻、河蟹、棚菜、鸭子等特色生态农业。尤其是盘锦市坚持大力推进立体生态养大蟹工程,创新形成了稻田养蟹、苇田养蟹、水库养蟹等多种养殖模式,实现了“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

2.1 规模化种植农业

盘锦水稻种植原始开发时期就是大面积耕种方式,由国营农场统一经营耕作,但由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农用机具动力不足、生产效率不高,配备不足,无法全面实现机械化,加之栽培技术不科学,水稻产量较低,基本满足本地人自己供给后稍有富余,水稻无法进入流通领域创造更多的产品价值。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提高,耕地数量在扩大,栽培技术也在逐渐提升,水稻亩产量连年提高,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价值财富。近十几年来,由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农用机械大量投入,使得农业种植也开始了机械化生产,从选种、育苗、插秧、施肥、撒药到收割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方式也由原来承包时期的分散种植改为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的集中规模化种植方式。其优点是便于统一生产管理,有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生产现代化;统一生产标准,有利于标准化栽培,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从而保证水稻的质量一致,提高大米的商品质量;统一商品经营,有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有利于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科学栽培方法的推进,有利于化肥、农药的试验示范和科学推广,有利于耕种制度的科学管理。这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保证。

2.2 挖掘种植特色产业

通过这些年的摸索与发展,盘锦地区按照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规模化的方向,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精心打造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特色品牌。特别是大面积的河蟹养殖,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稻田养蟹的生态种植方式,耕种制度有了比较科学的改变。目前还有稻田养鱼、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鸭子等多种方式。混养的耕种方式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可。

2.3 旅游休闲农业

近些年来,盘锦地区部分村镇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农业种植改为 “观光种植”,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以体会农家生活、品农家饭菜、赏农家风景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区、生态园林、民俗文化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休闲旅游农业已经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商业模式,也是盘锦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2.4 与高科技融合,提升产品价值

近几年来,盘锦地区正在全力借助高科技打造5G农业,借助5G+AI精准种植养殖、5G+无人机植保、人工智能病虫害智能诊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打造高效农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借力阿里巴巴进军东北的契机,与其加大合作力度,打造“阿里云+5G+博览会”的模式,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融合,全方位体现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并且推出视频直播、VR智慧农业、ET农业大脑的应用,进一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科技兴农方兴未艾。

3 盤锦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说,粮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生产成本却刚性增加,种粮收益偏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农业栽培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种植业受气候的影响较大,产量也相对稳定。由于其他行业较为发达且收入水平远高于农业生产收入,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接受先进的技术能力不强,对农业的发展存在制约性影响。从当前生产条件和环境看,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有很多困难,缺乏市场的正确导向。由于常年使用化肥等投入品来增加粮食产量,造成土壤有机质连续降低,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变差,很难再适合高品质稻米的生产。

3.1 水稻产量的瓶颈问题

科技是生产力,目前的科技水平虽能让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但并不是无限能提高。正是由于水稻产量已经达到极限,而耕地面积却不能再增加,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收益已经达到了历史瓶颈期。目前决定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不是产量问题,而是种植水稻的品质、品种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因素。要研究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既要保证粮食产量也要养肥耕地,从而改变生产高品质多功能的稻米来满足人们对稻米多样性的选择。这就促使耕种制度要发生变革,选择性、计划性部分土地休耕,休耕的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休耕土地如何充分利用呢?难道就是简单休耕吗?我的建议是休耕的土地进行牧业养殖,其优点在下文阐述。

3.2 增加水稻品种的选择

随着需求的改变和增加,稻米品质改良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选育出功能性的稻米,这将是未来稻米发展的一个方向。如选育种植抗过敏的低过敏性稻米,防止血糖升高的低糖稻米,防止缺钙引起骨质疏松的低磷化稻米,防止夜盲症的富含维生素A稻米,以及富铁稻米、富硒稻米、糯米、黑米、香米等,从而为不同人群的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水稻种植将要按照高产量、高品质、功能性的要求而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口感更好、更有益于健康的功能性大米将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3.3 挖掘产品附加值

盘锦大米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水稻种植期间早晚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适宜,平均气温基本保持在21~22℃,籽粒灌浆时间长而充分,最易于优质水稻品种的形成。盘锦水稻是粳稻,粳稻大米黏性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较软,口感好,比较好吃。由于盘锦是黑土地,它的氮肥使用量相对偏低,所以种出来的水稻品质就很好。2003年,盘锦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7年,盘锦大米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2008年,盘锦大米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但是由于水稻价格普遍偏低,造成农民经济效益不高。要想提高收益,就要在水稻产品的附加值处下功夫,稻米深加工就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来看加工生产免洗米、蒸谷米、胚芽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速煮糙米及糙米粉和大米制品等都是大有市场前景的,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劲的动力。

3.4 水稻副产品的利用

水稻种植中的副产品就是稻草,以前稻草多用作生火煮饭、编织等,其利用价值极低。目前由于大部分稻田是机械化收割而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有优点也有缺点,稻草直接还田一般当年无法进行肥料的有效转变,而且在腐化沤肥的过程中还要与作物争肥,造成水稻缺肥生长不利而减产现象,得不偿失。如何持续有效的利用稻草的价值,从耕作制度的生态意义上讲就是稻草饲料化利用,通过养牛、养羊等以草食动物的养殖来利用稻草的价值,牛羊粪便可以充当水稻种植业的有机肥,水稻种植业的产品为畜牧业养殖提供饲料保证。盘锦地区的畜牧养殖本身就是一块短板,养殖户和养殖数量都很少,没有形成规模,发展很不完善,急需深挖畜牧养殖业的价值。这就与上文提到的土地休耕制度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休耕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又充分利用了种植业的副产品稻草的价值,提高了农业用地单位面积的产出和价值。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的意义也在于此,就是促使更多的植物产品有效转化为动物产品,改善了食物结构,又大量增加了农业种植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种植业的供需增加,畜牧业为农业种植提供动力和肥料。

当然副产品中还有糠麸等,也可以进行生猪、鸡鸭等饲养,同样也能起到提高产品利用率,增加肥力产出,供给耕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4 耕作制度对应的调整

盘锦地区的水稻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基本是稻蟹混养模式,且种植品种较为单一,分散种植比较普遍,抵御风险能力偏低。应做由分散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但目前转变的力度和规模的大小还有待提高,而且很多规模化种植户的科技应用能力普遍偏低,只是规模在一起而已,缺少资源辨识能力,缺少对现代农业的正确理解,缺少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那就有必要组建现代化公司种植方式,已达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应。公司化的种植方式又也利于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又有利于生产标准的统一,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部分土地进行选择性休耕,休耕土地应间替轮作,或种植饲料作物,休耕后的土地土壤肥力也会发生变化,种植水稻时就少使用工业化肥,水稻品种质量得到充分保证,这个是对农业发展极为有利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信息化对现代农业的作用刚刚显现。目前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的手段和方式落后,农业物联网产品和设备还未实现规模量产,现代农业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等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封顶、生产成本抬升、资源环境恶化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开拓思路把农业发展真正地向现代农业迈进。

参考文献

[1] 刘巽浩.耕种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黄国勤,黄国勤,赵其国,等.广西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A].全国第十四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C].2011:53.

猜你喜欢

盘锦现代农业水稻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水稻种子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打造舰队 共享发展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