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艺友制”思想引领下的教师群体成长
2022-03-26陆雄伟
陆雄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具备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于此,笔者所在幼儿园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艺友制”思想的引领下,倡导教师间要突破师徒的局限性,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以期助推全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艺友制”的概念
“艺友制”的概念来源于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一文中,陶行知先生指出:“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他认为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教师应亲自动手去做,并指出学做教师有从师和访友两种途径,跟朋友操练比从师来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在该文中,陶行知先生还指出发现艺友制之起因有二:“一是由于感觉现行师范教育之缺憾,二是由于感觉各种行业施行艺徒制之实效。”其明确表示:“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事怎么样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唯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基于此,通俗地讲,幼儿园的“艺友制”主要是指在幼儿园里一起从事保教工作的新老教师之间建立起来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幼儿园管理者应在“艺友制”思想的引领下,打破年龄界限,促使教师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鼓励教师合作学习,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艺友制”思想引领下教师群体成长的准备
(一)制定“结伴式”教师群体培养计划
无论是《论语》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是《礼记·中庸》中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都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师培养方面,幼儿园需制定翔实的计划,明确教师群体成长的方向。
相关人员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习特点,制定“结伴式”教师群体培养计划,让教师自由选择、自主结伴、共同商议、共同成长,以明确教师在群体成长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制定教研组学期计划时,教研组长需要召集相关教师,询问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梳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协商制定当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料,探寻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上述过程中,教研小组内的成员需全体参与,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并通过参与教研活动了解当学期的教研目标,事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联系实际教学经验做好反思和前期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制定计划时的交流过程也能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让计划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施“三结合”教师群体成长培养方式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通过单打独斗获得成长,需要依托园所、同伴和自我三方的力量。因此,在教师群体的培养方式上,幼儿园管理者要将园所、同伴、自我三方的力量进行融合,通过架构“三线并行”的新路径,更加科学、规范地開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和学习活动,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园所方面,培养方式应以引领、启迪和成就教师为主要目的,从教师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出发,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同伴互助方面,培养方式应以鼓励、分享、共进为主要目的,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帮助教师寻求共性、结伴成长。在自我方面,培养方式应以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合理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为目的。例如,在推进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园从三个层面引导教师学习、理解和落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首先,园部管理人员要学习并内化相关知识,并通过园务培训、业务培训、教科研培训等活动引领教师了解、学习。其次,以教研组、年级组、阅读组、游戏组等为单位,由经验丰富或具有教学特长的组长领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反思,并及时向园所管理人员反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园部力量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结合前期的实践进行自我反思,并根据园部推荐的书目,选择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籍、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确立“三步走”教师群体成长实施原则
根据“艺友制”的基本理念,教师群体成长路径的实施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三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托园所、同伴和自我三方的力量,以鼓励、分享、共进为措施,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合理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引领、启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建立“结伴式”培养机制,采用教师自由选择、自主结伴、共同商议、共同成长的方式,保证教师在群体成长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师培养策略,转变以往教研活动中一言堂的研学方式,全方位地启发教师的思维,激发每名教师的潜能,增强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确定“阶梯式”教师群体成长评价目标
评价可以给教师提出科学、恰当、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促使其主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不尽相同的现状,在培养学习型教师时,相关人员需要依据教师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群体的成长。基于此,我园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制定了相适宜的评价目标。例如,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我园会给他们推荐班级管理类书籍,将评价目标定位在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方面;对于成熟型教师,我园会给他们推荐有关优秀教研组长成长的书目,将评价目标定位在教学事务完成的质量方面;对于名特优型教师,我园会给他们推荐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类的书籍,主要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效,促使其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三、“艺友制”思想引领下教师群体成长的路径
(一)“菜单式”研训管理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层出不穷。基于此,我园罗列了教师可能遇到的问题,将其制成“菜单”供教师自主选择,并通过问题会诊、互动交流、多方研讨等研训方式,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在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在一日活动组织环节中遇到的疑难、困惑,我园开展了“问题会诊”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以漫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并与大家进行交流,让教师真正获得了同伴的帮助和集体的智慧。
(二)“沙龙式”教学研讨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幼儿园可以采用“沙龙式”的教学研讨形式,将教研活动的主体由教研组长转变为组内教师,給每名教师提供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让教师日常的教研活动更加生动和有效。以我园的一次社会教研活动为例,在活动中,教研组全体教师先在组长的带领下重温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结合《指南》分析了美术教研活动的现状,并找出了目前美术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活动中如何把握“教”与“不教”。接着,教师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研讨气氛轻松、活跃,教师在此过程中提炼了群体智慧。最后,教师轮流展示本班幼儿在“中秋”“国庆”两个主题活动中的创意美术作品,分享不同创意在同一主题美术活动中的巧妙运用,给大家带来了一次视觉享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畅所欲言、互学互助。
(三)“相吸式”抱团学习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于此,我园本着自愿、自主、自选的原则,鼓励教师采用“相吸式”抱团学习的方式自由结伴,形成艺友协作小组,并遴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陈鹤琴全集》《我们都是探索者》和《我们这些大人》等书籍供大家阅读。为了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我园还成立了五个阅读小组,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书目,开展集体阅读、分享、交流等活动,以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
综上所述,“艺友制”思想引领下实现教师群体成长的关键点是以促进全园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以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多形式、多样态的“亦师亦友”学习共同体,竭力为教师提供自我觉察、自由结伴、自主探究的空间,以不断激发其成长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