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美的语言解读美的作品

2022-03-26任丽佳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情境

任丽佳

在幼儿园组织的艺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欣赏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通过让幼儿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促使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中小学生而言,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较差,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引导将直接影响幼儿对审美的感知。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实例,对教学语言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运用要点,以供参考。

一、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作品的选择

在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需综合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选择与幼儿的认知能力相符的经典名作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切不可选择过于抽象或与幼儿的认知能力不相符的美术作品。首先,教师要选择内容和形象具有趣味性的美术作品。这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降低幼儿解读作品的难度。如吴冠中的水墨作品《小鸟天堂》《春如线》等。其次,教师要选择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研究表明,幼儿对颜色较为鲜艳的美术作品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关注作品颜色是否饱满、鲜艳。最后,教师要选择能充分展现民族特色的作品。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可以将具有民族特征的美术作品纳入选择范围,让幼儿通过观赏、解读作品,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学语言的运用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引导对幼儿感知审美对象起着直接和积极的作用。英国教育家罗素曾说:“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和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词不达意,不但会影响幼儿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容,还会让幼儿不得要领,觉得美术欣赏活动呆板无趣。在美术欣赏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导入语设计要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比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学前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较低,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时,教师若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就要优化导入语的设计,使导入语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首先,导入语设计应生动形象、优美而简单,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星月夜》时,可以运用具象化的导入语,为幼儿创设一个作品欣赏的情境:“月亮姐姐想邀请朋友们参加一场有趣的舞会,这些朋友都有谁呢?他们又会跳什么舞呢?”这能使幼儿能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美好意境。

其次,导入语应具有情境性。教师在进行导入语设计时,要关注情境的营造。幼儿年龄尚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通过导入语营造生动逼真的美术欣赏情境,能够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艺术作品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如在欣赏吴冠中的水墨作品《春如线》时,教师可以运用导入语,为幼儿构建与画作内容相符的情境:“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溪见到太阳公公后可高兴了,它开始东奔西跑,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好朋友,有小树、小石头,还有找妈妈的小蝌蚪……”教师通过有效的情境构造,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能快速进入角色,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

最后,导入语设计要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教师在组织美术欣赏活动时,要密切关注幼儿情感的变化,并借助一定的语言技巧,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以雕塑作品《母与子》的欣赏为例,教师可以从“妈妈的爱”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导入语设计:“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人,她总是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贴心备至地照顾我们,为我们的茁壮成长遮风挡雨!”教师通过这一段充满感情的导入语,可以让幼儿回想起自己和妈妈相处的温馨瞬间,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雕塑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主题,懂得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活动过程中的提问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在引导幼儿解读艺术作品时,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这一形式,促进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问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幼儿,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在进行提问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以帮助幼儿开拓思路、启迪智慧。教师在设计提问语言时,可以多运用疑问句,如“为什么”“怎么样”等,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为例,教师在带领幼儿欣赏作品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小朋友们,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这些小点像什么呢?”有的幼儿回答:“黑色的小点像雨滴。”有的幼儿回答:“黑色的小点像小蝌蚪在找妈妈。”还有的幼儿回答:“彩色的小点像被风吹散的花瓣。”教师层层深入地提问,能引导幼儿主动地感知美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不断发散,其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激發,在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的提问要简单,符合幼儿的思维习惯。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有限,过于复杂的提问会让幼儿出现理解偏差,降低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一画的欣赏为例,教师针对这一作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提问:“画作中都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哪些人物的描绘更加清晰?”教师的提问越简洁,幼儿的回答就越有针对性,课堂效率也会更高。

最后,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幼儿的想象,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切不可离幼儿的生活太遥远。此外,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将问题内容与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场景进行有效结合。以凡高的《星月夜》一画的欣赏为例,教师可先向幼儿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呢?它们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相对直观,所以幼儿会很积极地回答。有的幼儿回答:“画面上有月亮和星星。”有的幼儿补充道:“月亮和星星周边都有一圈黄色的圆圈,它们像是黄色的火苗在燃烧。”由此可见,即便是同一幅作品,每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其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保护幼儿的想象力。这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还能让幼儿通过美术作品欣赏这一过程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对美术欣赏活动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浓厚的兴趣。

(三)作品评价要充满想象力

所谓美术作品评价,简而言之就是对作品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其对美术作品并没有自主的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作品评价时,要引导幼儿在解读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吸取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其审美水平,让其获得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形成主流的审美趣味。在引导幼儿进行作品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释放语言的魅力,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一画为例,教师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用优美的语言将幼儿带入作品的情境:“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小朋友们结伴来到了大碗岛,大碗岛上的景色美极了,有翠绿的草地,茂盛的树林,清澈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着……小朋友们躺在嫩绿的草地上,听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舒服极了,树上的小鸟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花草中有淡淡的清香……”这样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强化幼儿的体验,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让幼儿更深层次地感知艺术作品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的熏陶。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创新性评价。以凡高的《星月夜》为例,在对该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小朋友们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呢?”在教师的问题推动下,幼儿通过回答问题,能够梳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能够拉近幼儿与作品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幼儿感受经典名作的亲和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自信,让幼儿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

总之,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幼儿积累和储存更多的美术专业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教学方法相对丰富,但不管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时刻关注语言的应用,只有通过美的语言,才能充分展现经典美术作品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幼儿美术欣赏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宝翔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护患情境会话
美术作品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