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2-03-26王丹
王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幼儿的独立性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积极探索,主动动脑思考。游戏是能够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和任务渗透到各种游戏中,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化教学的本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立足于深度学习理念,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用游戏化教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深受幼儿喜爱。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游戏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游戏也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积极开展游戏化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游戏化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次,游戏中有动作、情节、玩具和材料,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后,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跑、跳等动作,不仅可以释放天性,增强安全意识,还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使动作更加灵活。
(三)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游戏化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通过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一边与同伴互动,一边学习知识,这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游戏化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被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可,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游戏化教学流于形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幼儿园在实施游戏化教学时,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局上,既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游戏空间,这成为影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二是部分幼儿园的游戏设施比较老旧,游戏材料得不到更新和补充,游戏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幼儿容易对游戏活动产生厌烦心理;三是部分教师没有将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游戏化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二)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已经习惯于扮演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游戏化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及时转变角色,忽视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游戏活动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和意义。其具体表现为: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游戏课程,不能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师幼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教师选择的游戏材料大多是成品玩具,对幼儿缺乏吸引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无法达到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游戏环境创设不合理
部分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户外游戏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没有专人维护游戏设施,部分游戏设施老化、破损等。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前提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在布置游戏环境时首先应当考虑安全性。二是部分幼儿园对游戏区域的规划不合理,如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将绘画区、写字区与音乐区设置在一起,导致幼儿在游戏时互相干扰,影响了游戏化教学的效率。
三、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过程,游戏是辅助幼儿学习的一个载体,课程内容才是游戏活动的中心,这也是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环节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地学习,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
在幼兒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以“小猴子摘桃子”这一主题教学活动为例,其教学目标有四个,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这四个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层层深入,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该教学活动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锻炼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对于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摘桃子”游戏,让幼儿在此过程中锻炼腿部和手臂肌肉。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小猴子起床”和“小猴子穿过树林”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沿直线和曲线行走,以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第三个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学会滚球。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小猴子骑自行车回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平衡能力,学会滚球。第四个教学目标是训练幼儿的跳跃能力。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穿越草地”游戏,训练幼儿的双脚跳跃能力。
(二)增强游戏趣味性,促使幼儿主动进行深度学习
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弱。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必须具有趣味性,才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并尝试主动思考,进行深度学习。
比如,在幼儿玩平衡木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让幼儿背着排球跨过障碍物的环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思考怎样才能在自己弯腰的时候不让排球掉下来,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幼儿动脑思考的习惯。
又如,“小猪背西瓜”游戏要求小猪必须穿过森林,游过河流,才能取到西瓜。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幼儿有5分钟的时间来运西瓜,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幼儿运输的道具西瓜最多哪一组就获胜。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来回搬运道具西瓜,但幼儿玩了一会儿,就索然无味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加强游戏环境的创设,用海绵垫铺设“河流”,在海绵垫两侧放置两个大箱子当小船,用气球当西瓜,让幼儿用竹篮装“西瓜”进行“背西瓜”比赛。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下,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玩得不亦乐乎。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能够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设置课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游戏化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游戏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保护了幼儿爱玩的天性,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玩耍。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设置游戏化课程,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感受和动手操作的需要。
例如,在开展“森林之火”游戏时,班级所有的幼儿坐在座位上,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游戏。游戏规则是:每名幼儿代表数字“1”,如果教师的指令是“1”,所有的幼儿都要站起来;如果教师的指令是“2”,幼儿要两两一组站起来,依此类推。在游戏中,教师交替发出奇偶数的指令,每一轮至少淘汰一名幼儿,被淘汰的幼儿需要表演一个节目。幼儿在表演节目时,如果得到了获胜者的认可,就可以复活。与传统的游戏形式相比,这个游戏充满了挑战性,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愿意全身心投入游戏。
深度学习是实现有效学习、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幼儿发展的客观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游戏与教学相融合,有助于幼儿实现深度学习,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更贴近幼儿的心智发育水平,更能彰显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幼儿在自主、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是当前比较有效的一种幼儿教学手段,教师要深入学习,大胆探索与实践,让游戏化教学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兴宁区美中阳光幼兒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