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2022-03-26吕一星黄洋洋罗昊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分级机构

——吕一星 宋 崑 黄洋洋 冯 彤 罗昊宇*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体检与管理的需求呈上升态势[1-2]。健康体检与管理行业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3-4]。目前,我国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内涵建设尚不充分[5]。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数量有所提升,服务人群有所扩大,服务内容有所创新。我国健康体检与管理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据统计,目前已发布健康体检领域标准有17项,主要集中在健康体检相关数据档案和服务流程规范,在机构建设、机构管理、机构分级监管、质量控制、人才培养、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6]。

为探讨建立全面、科学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本研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范、标准及目前各类健康体检(管理)机构现状,开展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评价标准的研究,探讨了医疗机构内设和独立设置两种类型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三级评价标准,以期进一步促进健康体检与管理行业规范发展。

1 标准构建原则与方法

1.1 构建原则与思路

课题组基于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工作,结合地区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发展现状与现有健康体检管理标准,根据《标准化概论》提出的四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7],探索建立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评价标准。

表1 两种类型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标准的比较

首先,从政策法规及相关规范入手,研究分析现有法规政策及各省市地方标准,分析现有政策对健康体检(管理)机构管理的预期目标、侧重点及制度盲点,确定可行性。其次,根据地区调研情况,草拟适用于国家、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监管机构、质控中心对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分级评价标准。第三,根据我国医疗机构内设和独立设置两种类型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进行分级标准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 首先,对相关文件[8-12]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评价标准的内容。其次,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以“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机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医疗机构管理”“评价标准”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通过阅读全文进行筛选,将相关性高的文献作为参考。其次,通过查询统计报表、国家标准、著作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归纳,初步形成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类及评价标准的一、二级指标。

1.2.2 专家咨询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邀请健康体检与管理、医疗保健、卫生信息、预防医学等专业专家及部分省市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共计30余人,成立专家小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及当地医疗发展水平进行专题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及问题清单,征求专家意见,汇总、归纳后,讨论确定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类及评价标准中的一、二级指标,以全面成套原则为导向,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梳理实际工作内容[13],整理三级指标内容,构建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评价标准体系。

1.2.3 集中研讨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围绕不同类型健康体检(管理)机构特点及发展方向、评价指标判定方法等,组织参与研究的专家成员集中讨论,草拟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内容。

2 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评价标准

2.1 机构分级

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级标准包括两部分:《医疗机构内健康体检与管理评价标准》和《独立设置健康体检与管理机构评价标准》。在构建时,需兼顾所建标准与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相协调,平衡维度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矛盾冲突,体现专业性、技术性,突出特色性、可持续发展性,两种类型标准分级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 指标设置

两种类型健康体检(管理)机构的指标评价体系具有多维度、多层级、横纵结合的特点。《医疗机构内设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评价标准》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中C级67个、B级37个、A级26个,共130个。见表2。

《独立设置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评价标准》的不同在于,二级指标增加了“信誉评价”指标,共18个。三级指标中C级72个、B级35个、A级25个,共132个。具体体现在:(1)执业条件B级的建筑总面积要求大于1 500m2。(2)确认执业资质C级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 (3)学科建设方面,B级要求卫生技术人员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80%,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对多学科协作、相关课题研究未作要求;A级卫生技术人员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为90%,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未作要求;学科建设的机构负责人在本地区学会、协会中兼任职务,对是否参与健康管理专业教学工作未作要求。(4)医院感染管理方面,A级要求在满足C级标准的基础上,院感知识考核合格率达到省市级各地区要求。(5)信誉评价要求。C级:公共诚信综合评价管理,有重大医疗纠纷案件的记录及改进措施;B级:在满足C级标准的基础上,无重大医疗纠纷案件;A级:在满足B级标准的基础上,获奖和荣誉。

表2 医疗机构内设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评价标准

(表2续表)

2.3 评价方法

两类标准评价方法包括查阅资料、现场询问、现场查看、数据获取等多种形式。

2.4 评价流程

参考《医院评审暂行办法》[11]总则中提出的评审流程,对两种类型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进行评价。首先,由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根据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并提出参评申请,提交自评报告。其次,评价机构对提出申请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进行资格审核、机构性质分类、资料收归、编号登记,确定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重点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再次,评价机构需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并完成评审工作,内容包括对健康体检(管理)机构的申报资料评价、信息数据评价、现场评价、书面评价等,得出评审结果和结论,适时适度排查验证。评价报告包括评审工作概况、评价结果、被评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意见及建议整改期限,在下一评价周期开始时进行复评。最后,要求被评机构持续改进,进行复评,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周期性评审是指上一次评审期满后对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进行新一轮复评;不定期重点检查是指在评审周期内适时适度的对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进行督查。

3 结语

本研究结合我国健康体检(管理)机构设置及行业质量管理控制现状,分别对医疗机构内设和独立设置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制定了分级评价标准。对不同种类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按等级评定,能够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保证行业监管到位,确保健康体检质量安全,促进健康体检与管理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健康体检与管理行业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在逐步规范,本研究提出的二级指标可以有效指引各机构,搭建起机构管理与发展的框架。鉴于我国地区间、机构间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二级指标可适当分出基础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该思路仅供参考,相关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分级机构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