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南音之精髓 育时代之新人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演唱”课程教学创新方案

2022-03-26陈恩慧

中国音乐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音大赛教学内容

○ 陈恩慧

引 言

2020年9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下文简称首届大赛)。笔者以“承南音之精髓 育时代之新人—‘南音演唱’课程教学创新”参赛,荣获“首届大赛”地方高校副高组一等奖,以及“教学学术创新奖”“教学活动创新奖”两个单项奖。本文结合参赛报告和相关讲座文案,对“南音演唱”课程(下文简称南音演唱)教学创新的思路、方法,做一些学理性的总结和阐释,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教学创新的实施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学创新、掀起学习革命,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高学会〔2020〕107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了“首届大赛”。“首届大赛”于2020年9月正式启动,旨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情,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高度重视。

以南音演唱参加“首届大赛”是有现实性和典型性意义的。泉州师范学院2003年在海内外首创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从此,南音不仅只是一个地方乐种,也成了高校的一个音乐专业,这开了中国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之先河”②林立策:《从一个“乐种”到一个“音乐专业”—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办学模式及其影响刍议》,《人民音乐》,2020年,第9期,第25页。。自2003年开启南音办学以来,南音演唱一直是南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学习南音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借以学习其他南音专业课(如琵琶、洞箫和工乂谱视唱)的拐杖性课程。③在民间,南音人初学南音时,一般也以唱曲开始,曲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入各类乐器的学习。因此,南音演唱在整个南音办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来说,其教学创新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其他南音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笔者对执教的南音演唱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创新,是在仔细分析现有教学所存在的“痛点”问题,充分学习“大赛”精神和规则的基础上,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融合“新文科”建设与新技术手段,而构建的一套南音演唱的新教学模式。

二、以往教学的“痛点”问题

南音演唱教学创新的实施,有没有充分融合南音的乐种属性、新时代教育培养目标和高校课程体系要求等,势必会影响其实施的成效。而教学实施又是一个连续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各个因素环环相扣而相互影响,即有没有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有效应用教学方法、及时反馈教学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学目标最终能否有效达成。从以往的南音演唱教学来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痛点”问题。

(一)教学目标:重技术轻能力

以往的南音演唱教学,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其教学目标仅局限于学生达成低阶培养目标,未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学习、评价、应用和创造等高阶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以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技术、能力、素养及人文精神的全面培养,存在重技术轻能力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重知识轻内涵

教学内容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具体设置。因为以往南音演唱的教学目标存在局限性,致使其教学内容存在重知识轻内涵的问题—侧重于南音演唱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层面,缺乏新时代教育发展所需的新文科知识、思政教育和核心素养等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入。

(三)教学方法:重教法轻学法

口传心授是传统南音的主要教学方法。南音演唱在高校开设成专业课程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而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一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是机械被动地学习,而少有自主探究和互动交流,参与度低。并且,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对新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

(四)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在教学评价方面,以往的南音演唱教学,仅注重学生期末成绩的结果性考核评价,而缺失教学过程的考核,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并且,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侧重南音演唱的“知识本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考评。

三、教学创新的实施

南音演唱教学创新,是针对上述“痛点”问题逐一展开的。课程团队在综合考虑教育时代性、课程体系性、南音乐种属性和学生个性等因素的前提下,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目标为导向,来反向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方案,开展了以“共学”构建知识能力体系,以“共情”构筑涵养情怀,以“共进”铸就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教学创新体系,全面实现课程的高阶教学目标。

(一)优化教学目标:创设“三维合一”复合式教学目标

针对重技术轻能力的教学目标问题,课程团队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作为逻辑起点,通过问卷调查,以学生需求为产出导向,来逆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创设了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维合一的复合式教学目标,也就是让学生在习得南音演唱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探讨反思与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笃行铸魂的文化传承信念,实现高阶教学目标。

(二)重构教学内容:建立“三模块化+2”互融式教学内容

针对重知识轻内涵的教学内容问题,课程团队聚焦“两性一度”标准,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和重构南音演唱知识体系,建立了“三模块化+2”互融式教学内容(见图1)。

图1 “三模块化+2”教学内容图

所谓“三模块化”,是指知识技能、实践创新、核心素养三个模块。其中,知识技能模块以南音演唱知识和技能为主;实践创新模块是开展线下多元形式的实践教学补充;核心素养模块引导学生从“乐思”到“学思”的思索。

“+2”是指知识延伸与思政融入。其中,知识延伸是指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以及学科前沿和学术热点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思政融入是指深入挖掘南音文化内涵,从南音自身蕴含的和乐习俗、礼乐观念、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和生态文明意识,将思政之“盐”融入教学全过程。

“三模块+2”互融式教学内容,实现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新文科”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南音高层次人才奠定重要基础。

(三)重建教学方法:实施“四元并进”一体式教学方法

针对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方法问题,课程团队建立了“四元并进”一体式教学方法(见图2)。所谓“四元并进”是指将课堂(多样课堂)、教学(多元教学)、资源(五大金课)、技术(南音应用技术)和实践(学练创演),综合融入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之中。④“四元并进”一体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有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技术来支撑。文中提到的各种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和应用技术,都是泉州师范学院现有成熟的资源,因篇幅关系不做背景介绍,而直接将其应用支撑“南音演唱”教学创新。

图2 “四元并进”教学方法图

1.开展多样课堂多元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开展多样课堂多元形式的创新教学,意在达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机贯通。例如“智慧课堂”结合线上一流课程,以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互动问答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活跃度;借助“学习通”智慧工具,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合作探讨,来提高学习挑战度。又如,沉浸式“南音工作坊”课堂,通过主题性合作实践,让学生形成同学、同练、同排、同演的“学练创演”小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实践性与创新性;以教师的范唱与讲解,来提高教学直观度与理论深度。

2.首创南音系列应用技术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实现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支撑。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课程团队以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作为教学创新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南音应用技术工具(如南音工乂谱打谱软件、南音有声漫画、南音工乂谱动漫、三谱竖排制作技术等)。通过“新”技术与“古”音乐的深度融合,解决了原本南音演唱教学中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等问题。

3.建设南音“五大金课”

围绕着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建设,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南音学院着力开发南音“五大金课”,来全方位打造特色鲜明的南音一流课程群。南音演唱教学创新,充分融入了省级南音线上一流课程“弦管传奇 古乐南音”、线下一流课程“视唱练耳与工乂谱视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世界非遗南音‘上四管’合奏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及独创“南音艺术实践工作坊”,打通融合南音“五大金课”教学资源,实现横向课程的全覆盖,纵向内容的全涵盖。

4.构建“学练创演”实践循环

结合南音学科特色和南音演唱特性,在教学活动中,课程团队着力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统合,把“第二课堂”(如南音周末习唱习奏会、南音艺术实践工作坊、南音暑期实践活动等)打造成学生艺术表现、艺术创新及灵感绽放的舞台,形成从“课内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连贯性教学特点,实现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双向互动,从而构建学中练、练中创、创中演、演中学的良性循环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得以综合提升。

(四)重设教学评价:建立“学—演—评”动态多元化考评体系

针对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问题,课程团队结合南音学科特性,根据学生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学习情况,并结合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回课、汇报、演出等全流程考评形式,建立了“学—演—评”动态多元化考评体系(见图3)。

图3 “学—演—评”动态多元化考评图

这一考评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学中评、演中评、评中学、评中演的互为评价。成绩评定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个体、线上到线下、共性到差异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全体线上基础考评,通过线上课程中的视频学习、单元测试、作业等,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成绩占比35%;二是小组线下汇报呈现考评,由各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从节目设计、讲解思路、现场展示等多维度展开评价,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绩占比35%;三是个体线下实践拓展考评,以学生在“第二课堂”的专业展演为主,考查其专业水准和素质能力,成绩占比30%。

(五)重塑教学模式:构建“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

南音演唱的教学创新,通过“多元课程”的全覆盖、“学练创演”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实施、“学演评”动态多元化的全过程评价,促进了课程、实践、评价的三维互动,从而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式)的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见图4)。

图4 南音演唱“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图

下面以本课程的一节“南音工作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见图5),来呈现上述一系列的教学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

图5 南音演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图

1.课前学习阶段

教师利用“学习通”智慧工具和线上课程平台,在线发布导学,学生在线学习,完成自测。同时,教师在线发起“南音下四管乐器在工乂谱唱念中的实践”这一开放性的讨论主题,为线下教学奠定基础。

2.课中互促阶段

主要围绕线上讨论的教学难点、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教师以“悬念设置”导入课堂主题,并有机整合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凝练“下四管乐器”“南音工乂谱”“南音唱念”“实践运用”这4个核心关键词,并针对性地匹配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为:(1)“南音下四管”教学,学生根据课前线上所学,自主上台讲解,融入国图公开课、南音线上一流课程、“南音有声漫画”等教学资源和应用技术,开展生生互评、生讲师评等评价方式。(2)“南音工乂谱”教学,则结合南音线下一流课程、南音工乂谱动漫,开展游戏抢答、互动问答等形式,来巩固南音工乂谱的基础知识要领。(3)“南音唱念”教学,融入南音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让学生跟随虚拟项目中国家级传承人一起“唱念”,并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强化技能。(4)以“新文科”为指引,统合前三部分内容,开展“南音下四管乐器在工乂谱唱念中的实践”的主题性合作探讨,由各学习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边讲边演,并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考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整节课以南音工作坊的整体式体验,强化学生从“乐思”到“学思”的思索,不断树立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课后拓展阶段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线上回课测试,并结合“第二课堂”的教学辅助,拓展自身的实践应用和跨学科协作能力。

四、教学创新的成效

南音演唱教学创新的各个部分与各个单元之间,具有相对独立又互为支撑的整体逻辑关系。当然,教学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许多年的摸索思考和教学实践,且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和“新文科”建设的引入,新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南音学院教学资源和课程群的配套建设。

目前观之,本课程的教学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而且较好地达成了南音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实现三大转变(见图6):一是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关系转变;二是从口传心授单一教学方式,向“课程+实践+评价”立体式教学方式转变;三是从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低阶培养目标,向“知识+能力+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高阶培养目标转变。教学创新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图6 教学创新成效“三大转变”图

(1)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课程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南音演唱教学创新的认可度较高,近两年评教成绩位列学校前茅。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2)教师综合能力螺旋式提升。课程团队持续践行“以研促改、以赛促改”的改革思路,多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项目。出版的多部南音特色教材,被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用作教科书,多篇教改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3)课程教学创新经验辐射面广。自“首届大赛”以后,课程负责人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邀请,向全国20万在线的高校教师开展教学成果直播讲座,分享本课程的教学创新方案,以及受国内多个机构和高校(如江西省高校教师培训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仰恩大学等)邀请,分享本课程的教学创新思路和参赛经验。《新民晚报》《上观新闻》《福建日报》等媒体,对南音演唱教学创新的成功经验进行报道。

五、教学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中国高等教育实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学科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题体系,而每一门课程也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化的教学模式。也正因为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国家提出教学创新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和社会人才的新需求。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推出“首届大赛”这么一个全国性的赛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推动高校课程教学创新的迫切性。下面笔者从参加“首届大赛”的参赛经历和心得体会,从宏观的理论层面和具体的操作层面,对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做一些学理性的总结和阐释。

(一)充分学习大赛的精神和规则

开展全国性的赛事,需要有明确的精神指导和具体的实施规则,才能确保大赛的顺利开展。对于参赛者或教学创新实施者而言,充分学习大赛的精神和规则,是其先行性步骤,也是实施课程教学创新的目标和内容。具体来说,大赛精神是举办赛事的总指导方针,是教学创新所需达到的根本目的;大赛的规则,不仅是比赛的评判标准,也是教学创新具体实施的内容、步骤和策略。因此,对于每一位参赛者或教学创新实施者来说,只有在充分领会和理解大赛精神和规则,以及各项具体内容要求和细则的基础之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开展课程教学创新。

(二)充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课程教学创新,并不是把旧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全部丢弃,而是在如何保留已有优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痛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改革,从而优化已有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参赛者或教学创新实施者,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执教课程的性质、特征和现状,才能做出独特的教学创新方案。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是课程教学创新的发动机,对教学创新成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师因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其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对于参赛者或教学创新实施者而言,在充分熟悉执教课程的基础上,每个人还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才能在教学创新上有针对性的强化和弥补,如此才能更好地呈现教态,才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和达成教学目标。

(四)充分合理地应用材料和技术

能不能很好地应用材料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创新的呈现效果。“首届大赛”规定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三种评分项目。事实上,这三种评分项目分别对应三种不同载体的核心支撑材料—视频、文本和PPT(课程负责人现场设计汇报),这三种材料既各自独立,又互为支撑。对于参赛者来说,有没有做好这三种材料,将直接影响比赛评分,因为这三种材料是评审了解参赛者、参赛课程,以及对参赛课程进行评分的主要依据。因此,不管是从内容到形式,从视频到音频,从文字到图像,从画面到镜头,材料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思考和设计。每一份材料的文案,都应力求达到逻辑自洽、文字表述清晰、内容突出、形式美观等,如此才能很好地呈现参赛课程的教学创新方案、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

另外,教学创新思路能不能有效地呈现,还有赖资源、技术的支撑和应用。优秀的资源支撑和技术应用,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让许多抽象的思维(理念)具象化,因此,能不能合理地应用新技术,决定了教学创新理念能不能有效实现。对于参赛者或教学创新实施者来说,结合执教课程的知识特性,应尽可能熟练地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或开创性地开发新技术,总之,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技术来服务于教学创新。

(五)充分分析创新项目、要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如果说大赛精神是教学创新所要实现的总目标,那么,各评分项目和评分要点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内容,也即具体的教学创新项目和创新要点。这些创新项目和创新要点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彼此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能不能很好地实现统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能不能很好地实现大赛精神总目标。换句话说,大赛精神总目标指引着每个创新项目和创新要点的具体实施,反之,每个创新项目和创新要点的有效实施,才能最终达成大赛精神的总目标,这种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一条主线、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另外一层逻辑关系是,课程、教师、材料与技术等亦是互为影响,也应实现其充分的协调融合。

结 语

“泉州师范学院,自2003年招收南音本科专业以来,办学成效较为显著。近年来,南音本科专业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进一步深化南音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南音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⑤陈恩慧:《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究》,《中国音乐》,2021年,第3期,第119页。因此,南音演唱教学创新,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在课程教学团队近些年已做的一些教学创新探索和建设基础之上,对其所做的一些综合性的补充、优化和完善。因此,本文也可以说是对先前南音演唱所做探索和建设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对“首届大赛”精神和规则的充分展现。

南音演唱教学创新,围绕以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痛点”问题,针对性地实施了以下四方面的创新内容:(1)优化教学目标,创设“三维合一”复合式教学目标;(2)重构教学内容,建立“三模块化+2”互融式教学内容;(3)重建教学方法,实施“四元并进”一体式教学方法;(4)重设教学评价,建立“学—演—评”动态多元化考评体系,从而“重塑教学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这些创新内容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而且较好地达成了南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三大转变”。

文章最后,笔者结合参加“首届大赛”的参赛经历和心得体会,从宏观的理论层面和具体的操作层面,将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为五个方面:(1)充分学习大赛的精神和规则;(2)充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和特征;(3)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4)充分合理地应用材料和技术;(5)充分分析创新项目、要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经过前期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的教学创新方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以为全国其他高校同类学科或专业的教学创新,提供可供参照的南音演唱样本与经验借鉴。

教学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所需,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的战略举措。对于所有课程的教学创新而言,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不断革新,如何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步伐,结合课程特性,求变应变,并给予及时的分析和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

猜你喜欢

南音大赛教学内容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FATE, PLAY, LOVE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