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元代青花鱼藻纹的艺术特点

2022-03-26王正宇

江苏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花瓷水草青花

王正宇 喻 宏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 333000)

0 引言

鱼藻纹是中国陶瓷装饰史上的独特存在,元代是中国制瓷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在宋瓷的基础之上,元代的制瓷工匠通过勤劳耕耘,促成了陶瓷装饰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在青花瓷与青花釉里红瓷上面表现较为明显,从而促使釉下彩变为元代主要的装饰方式,而前代的装饰技法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退居其次,从而促使青花鱼藻纹装饰题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 装饰技法

1.1 青花工艺

青花是青花瓷的简称,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釉下彩瓷。青花瓷的颜料是一种钴类的矿物质金属氧化物原料,呈色性很强,色彩鲜艳且稳定,经久不褪色。青花瓷的制作,首先用青花料在白瓷素胎上进行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1 300度左右还原气氛下烧成。元代青花瓷所用的颜料分进口青花料与国产青花料两种,进口料俗称“苏泥勃青”,成分低锰高铁,烧成后色泽浓艳,有晕散现象,因铁成分较多,故颜色浓厚处有析出的黑斑;国产青花料成分中锰多铁少,故成品颜色蓝中泛灰,与进口青花料的高饱和色调有显著差别。青花瓷既质朴又华美,具有淳厚、质朴、典雅的艺术特点。

1.2 元青花鱼藻纹绘画技法

青花瓷虽然只用一种色绘画,但是因调制青料的不同浓淡、绘制的不同层次,故能呈现出特别复杂多样的视觉效果,所谓“同一颜色,深浅不同,一瓶一缸,可分出七色九色之多者,娇嫩欲滴”。青花瓷的这一特点用来表现鱼藻纹题材再合适不过,鱼身的深浅变化、叶片的起承转折都可以用青花料来完美地表现出来。

元代青花鱼藻纹的绘画笔法极其讲究,虽然“分水”这种青花绘画方法在元代还没有出现,但仍然能够看出,绘制的画面在烧成后的发色上还是有虚实明暗之分的。元代青花所使用的毛笔弹性较好,笔锋尖,吸水性强,在器物上绘画时以勾、搨、涂、点等特殊技法,蘸取不同浓度的青花料进行绘制。在画鱼形部分时,先用尖细的笔勾画出其轮廓线,然后细致地绘制鳞片纹,鱼鳞的深浅明暗用粗笔蘸取一定浓度的青花料以搨涂的技法表现。

2 装饰形式与内容

元代陶瓷器物造型丰富多样,所以在元代很多器物表面都能看到鱼藻纹的身影,但主要装饰在折沿大盘和短颈鼓腹大罐上,因这两种器物有相对展开的装饰面,在其中进行青花的绘画装饰相对也比较容易,图案的布局也较好把握,这与鱼藻纹高度的写实性有很大的关系,大面积平坦的器皿表面更有利于细致地描绘鱼藻纹饰。大盘的中心类似于平面的纸张,所以最容易绘制;大罐的腹部比较舒展,有宽裕的空间作画,罐身虽为曲面,但与高长的瓶和器身轮廓线条弧度较大的器物相比,构图和绘制的难度较小,相对容易。因写实性是鱼藻纹的一大特色,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纹饰中辨认出鱼的种类。单条鳜鱼绘制在瓷盘上最为常见,瓷罐上常绘制的鱼类有排列规则的青、白、鲤,多以四鱼形式出现的鳜鱼,还有鲩鱼、鲂鱼、鲫鱼等,大多为内陆河流、湖泊中生长的淡水鱼类。

2.1 青花鱼藻纹大罐的装饰形式与内容

大罐上鱼藻纹在构图布局上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连续的四个单独的装饰面,由四类鱼与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组成;第二种为连续的四个单独装饰面与口沿、肩部、底部三组辅助装饰,四种鱼类与荷叶、荷花构成主体纹饰。大体来看,水草的出现大多都有分割画面的作用,所描绘的鱼儿安排在由水草分隔的装饰块面,水草与水草间呈现对称或中心对称;如果描绘的主要水生植物为莲花、莲叶时,那么画面的分割由莲花和莲叶来完成,水草就不再起到间隔作用,仅作为点缀装饰出现。由于人的视线与观察角度的原因,所以罐身的腹部是最易观赏到的部分,人们可以随着罐身的转动,从而能分别欣赏到罐身几组由青鱼、白鱼、鲤鱼、鳜鱼等组成的独立装饰面。这种装饰手法是典型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罐装饰,在绘画构图上遵从四分法的规律。在主体画面的上下也就是大罐的颈部、口部以及底部再搭配装饰一缠枝牡丹、云纹、菱形纹、宗教图案等纹饰。大罐上的鱼藻纹还由两种构图形式,一种是鱼藻纹布满罐身或者分层在罐身上装饰,另一种是鱼藻纹只装饰在罐腹。整个罐身装饰鱼藻纹,省略大罐口颈、肩部、底部的辅助纹饰的做法更加的清新脱俗、大气疏朗、主题鲜明。

例如图1中的大罐馆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主题装饰画面为鱼藻纹,从肩部直至底部,仅有两处辅助装饰,分别是口部的一圈海水纹与底部的弦纹,整体装饰简单明快。在鱼的形态表现方面以写实性绘画为主,鱼儿动感十足,鱼作为装饰面中心的主体,鱼身两边的水草起到间隔构图的作用,呈现对称状,从上到下的大型水草丛包围了鱼儿,每条鱼与头尾两侧的水草构成一幅独立的装饰画。水草朝向游鱼飘动,用花瓣形和圆形点缀在鱼与水草间,再用笔锋尖细的毛笔白描浮萍等藻类。因为是在整个罐身上进行描绘的,没有过多华丽的辅助装饰,因此画面的布局给人以非常大气疏朗的观感。

图1

图2大罐馆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此件大罐原为安宅的收藏品,后被住友集团捐赠。此罐从口沿处至底部有五层装饰面,有图案式装饰与绘画式装饰,最上部由连续的海水纹装饰,二方连续的缠枝牡丹装饰在肩部,腹部绘游鱼戏莲,是一幅典型的长卷式中国画。画面分为四组,共有五条鱼,有单鱼一组,有双鱼一组,单鱼穿梭在荷花与水草之间,双鱼在莲塘中密语。每组装饰画的中央都是鱼儿,空白处点缀莲花、莲叶以及穿插的水草。鱼的种类有草鱼和鳜鱼,这幅中国画趣味性十足,生动自然,一圈菱形边饰装饰在腹部画面下,菱形纹样之下绘有元代青花瓷中多见的喇嘛教纹样,内绘法螺、火焰宝珠、变形仰莲开光、犀牛角等杂宝纹饰。

图2

2.2 青花鱼藻纹盘的装饰形式与内容

青花鱼藻纹大盘多是在盘中央绘鱼,有单鱼和双鱼之分,单鱼的构图以鳜鱼最为常见,以单条鱼和水草作为装饰主题的青花大盘是非常典型的。对称的水草装饰在主体纹样上下,并表现为相反的八字形,上下水草间用浮萍、藻类植物点缀,缠枝莲花装饰在腹壁,菱形格子纹盘大多用来装饰口沿处,也有波浪纹和忍冬纹,个别有差异。如图3的“青花鱼藻纹大盘”,此盘中央的鳜鱼细腻传神,神态生动自然,上下对称的八字形排列的水草装饰更加突出了盘中心的鳜鱼,此件瓷盘的中心纹饰与外销瓷的绘画特点相似,与细密画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件“青华鱼藻纹大盘”工整对称、细腻精巧,但画面太过规矩,鱼儿缺乏动感,显得呆板乏味。

图3 青花鱼藻纹大盘

而双鱼的构图形式与单鱼相比,打破了工整对称的规律,更加的自由活泼,其组成的画面也更加自然灵动。如图4湖南省博物馆藏的“鱼藻纹大盘”,此盘为自由式构图,盘中央绘有两条鱼,上面一条是体形肥硕的鳊鱼,头部朝左,背鳍竖起,腹鳍好像在随波摇摆,尾部向上翘;下面是一条鳜鱼,头部朝右看,嘴稍张,竖立的背鳍带刺且坚硬,细致写实的斑块绘画在鳜鱼首尾。两条鱼在主体装饰画面的第一层,荷花、荷叶及浮萍等水生植物装饰在下层,荷花、荷叶的根茎直插水下,线条灵动自然。双鱼的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两条鱼的形体特征被画工把握得刚刚好,写实能力强,主体画面的外圈以一圈缠枝牡丹纹为辅助纹饰,波浪纹用精细的线条装饰在口沿,整体装饰画面和谐美好,给人以非常舒适的观感。

图4 鱼藻纹大盘

3 青花鱼藻纹的绘画特征

3.1 绘画布局

元代青花鱼藻纹的装饰,不论是在罐、盘、瓶上,主体画面大多安排在人的视线最易看到的部位,鱼藻纹在大盘上的主体装饰占大盘直径的二分之一,青花鱼藻纹大罐上的鱼藻纹饰占据整个大罐高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虽然瓶和罐身的鱼藻纹饰绘制在有弧度的曲面上,增加了绘画难度和构图难度,但是画者通过对水草摆动角度的精心设计,浮萍和一些水生植物合理的点、线、面穿插,使得鱼藻纹饰与器物形体完美融合,装饰效果均衡稳定。

3.2 中国画式的青花鱼藻纹

青花鱼藻纹的绘画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墨既是色,通过墨色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青花也是用单一的色料进行绘制,技法上两种绘画都是通过单一色彩的颜料来表现丰富的世间万物。元代青花画工吸收了水墨画“墨分五色”的绘画技巧,在青花鱼藻纹表现出“料分五色”。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浓度的料进行绘制,轮廓线较深,填色部分较浅,笔触重叠的部分在烧成之后也会有深浅的变化。青花料与墨有相同的特质,青花的青白与水墨画的黑白对应,使得元代青花鱼藻纹饰具有笔墨浓淡的韵味。

元青花鱼藻纹的构图巧妙地使用了中国画的构图理念,主体鱼纹的尺寸掌握、水草的前后遮挡、远处浮萍的安排、适当的留白,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之美。

4 元青花鱼藻纹的民族色彩

青花鱼藻纹在元代的蓬勃发展与当时的蒙古族统治者有密切的联系,青色在蒙古语里叫库克(kuke),或者呼和,是蒙古民族尊崇的色彩,蒙古包的颜色也是青色,图案和青花瓷类似,蒙古汗国也被称之为“kuke Mongol”,意思是青色的蒙古。元代蒙古人将中国瓷器和来自波斯的苏泥勃青连接起来,从此创造了惊艳世人的元青花。创作题材大多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历史典故,也有体现蒙古族文化的部分,还对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进行了借鉴与创造。在鱼藻纹器物的边饰中就有喇嘛教装饰中的火焰宝珠、内绘法螺、变形仰莲开光、犀牛角等杂宝等纹样。阿拉伯细密画对元青花鱼藻纹在构图形式与整体风格上也有显著影响,构图饱满、层次多样、绘画细致工巧。元代蒙古汗国的特殊审美和文明开放的世界观造就了元青花高度的艺术文化价值。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视水为生命之源,视鱼为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对鱼更是崇敬有佳。也有人认为,鱼是马的灵魂,江河里有多少条鱼,陆地上就有多少匹马,若吃掉一条鱼,就等于吃了一匹马,由此可见鱼对蒙古族的重要性。鱼藻纹题材在元青花中的频繁使用,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鱼和水生植物的崇敬之情。

5 元青花鱼藻纹的吉祥寓意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就将鱼纹装饰在彩陶上,鱼类繁殖能力强,所以在当时有种族繁衍、生殖崇拜的意义。鱼儿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穿梭,所以汉代鱼纹也常用来表现人们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同时古代人喜欢将吉祥寓意用谐音表示,鱼是余的谐音,寓意富余、有余;鲤谐音为利,寓意吉利;鳜谐音为贵,寓意富贵;莲花与鲶鱼寓意着连年有余。

6 结语

元代青花鱼藻纹写实性极强,又不乏中国画的神韵,总结归纳古代鱼藻纹的艺术特点有利于我们研究古代陶瓷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青花艺术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蕴含着民族性与世界性,对当代艺术创作与现今设计工作影响力深远,因此我们有义务用当代的意识形态与审美将青花瓷的绘画技法、装饰美学、纹样进行创新,继承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青花瓷水草青花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青花·木 产品设计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