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尘事
2022-03-26罗海燕
罗海燕
一些有意无意的尝试,让我们在对知识、经验由浅及深地认知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落。最终的结果,或许早已偏离了当初的本意,但探索本身,已言尽了它潜藏其中的深意。
拍婚礼手记
涛哥平时跟婚庆公司拍婚礼,这次有班串换不开,想找我去拍,说:“论坛上你发的抓拍作品不是挺好的吗?不锻炼什么时候能练出来。”
想尝试。尝试了这个,还有下一个。这样不断尝试和超越自己,游弋自如,让我觉得生活是那么有乐趣的事。其实对这次行为很忐忑,是太轻率,还是相信自己有应付的能力?人生不会等一切都就绪才开演,激发自己往往就在不确定之间。还没有掌握好相机的使用,要拍的是人家有一辈子纪念意义的照片,风险和责任感都会让我夜不能寐。
这几年对摄影多少有一点积累,对自己捕捉镜头的洞察力并不担心,只是担心曝光问题。头天晚上看了些拍婚礼的注意事项,设计了几种拍摄曝光形式。躺在枕头上心不落底,优柔的性情常使自己在一些无用的小节里回放、辗转、品味,直至内心郁结,心力憔悴。上次朋友結婚,四点半要陪她去海拉尔化妆,本没有多少我要做的,可之前也一宿没睡着。自己的神经脆弱,来自不必要的担忧。以后不管怎样,先安心,将一切交付给明天再全力以赴。
早六点半到午后一点半,婚礼进程上没有出大的纰漏。一直举着近三斤重的相机,手已经僵酸。毕竟是有多次拍摄活动的经验,每个环节基本能够提前测光,进入最佳站位,照顾全景和局部特写,从高处俯拍视角独特,要求新人在婚床上、婚车前摆姿势。熟练得好像拍过很多场,司仪、摄像师也当我是老手。
事情一上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会有一个融入、调整的过程,逐渐加入自己的观察、提炼、沟通。努力利用环境,结合工具、条件,积累每一点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矫正认知。尤其是开始,先别对自己期望过高。
记住目的和责任,滤掉一些旁观者呆滞或诧异的神色干扰。对于普通人,没有很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知识,不会准确地评价水平高低,自己真的尽职尽责了,就能得到大部分的认可。而真正难以逾越的,是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既要有高的标准,又要放得下执念,辗转之间已是思虑重重。
尝试的乐趣,就像写一篇文章,并不知道最精彩的章节会在哪里。先要搜集材料和信息,来提炼自己的见解,运用技巧控制着叙事的情绪节奏,在对社会和人事的探幽里感同身受,获得一种艺术高峰体验。
人没有生活保障的时候,忙于生存。满足了生存需求,又常把所剩无几的精力放逐到游戏、麻将、影视的消遣之中。精神层面想更上一步,得有无忧的生活基础、闲暇的时间和一些感知能力。它的可怕之处在于,释放了自我价值延伸的快感。独特唯我的心理感受,让人尝过就不怕苦累,也没有什么可以代偿。
这有点信念的意思。纯粹一点,不同于天真。对于本无机巧,更遑论多少作为的人,坚持一点追求和爱好,也算是剑走偏锋吧。这点爱,让我在体验和思考中更趋于知性。生活的常态,终会是一场场繁华凋落归于平淡。而人间的烟火,点燃了其中最艺术的一个个瞬间。
年轻,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结构,不和岁月成比。过平凡而不平淡的生活,是我从小的意愿。平淡中有点高于生活的东西,真的很美好。
考驾照
头一天晚上突击理论课到半夜12点,早上5点起床。客车上人声熙攘,有人掏出书本商讨,有人闭目默记,气氛比之高考犹过。一起学车的有长我一旬者,也有小我一旬的,都是从工作岗位上抽时间练习。五十多天里,大家来去匆匆。相识虽短,但每个人在学车过程中,应对新的挑战时那种真实的努力,在平常生活中难得一见。当你面对一个人风轻云淡的问候,是感觉不到他(她)对生活价值意义的判断,努力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的意愿。想丰富自己的人,更注重的是过程。
到考试地点,大雁、南屯的考生已经在熟悉场地。倒桩场地在铁栅栏里,沿着外侧左衡右量,依然生疏得似不曾相识,头脑呈现真空状态。坡起场地顶端近于45度角,放眼望去心中瓦凉,暗暗叫苦。技到用时方恨少,罢罢罢,我休过矣。
一进待考区,墙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惊悚图片掠入眼中,心底一激灵,不敢再落眼。厅里几十把椅子上坐满了人。还早,到室外去等。
神经绷到九点多也有些疲劳,看着别人考试真是提神。海拉尔驾校的操场上满眼的牛仔服、运动服、旅游鞋,二三百人中一半以上是女人,没有一个穿高跟鞋。这在女人中是少有的,也可看出此时脚的重要性了。偌大的操场像是召开一次体育盛会,每个人都是即将上场的运动员。运动员跑步进场,没有人大声喝彩与加油。
人们远远地围坐在地上,低低地议论着。一个人的项目顺利结束会引来羡慕,若是中途失败会遭来“完了!完了!”的惋惜。接着便是打探、总结、揣摩、惴惴不安。每一次他人的失误,都会加重自身内心的负荷。漫漫无期而又可能随时即来的等待,让情绪起起伏伏。“度日如年”让人延长生命体验的历程,巨大的压力真的能使人崩溃,也许当事情来临的时候并不可怕,但是等待中的人却是最煎熬的。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不是亲身体会,局外人总是难以深入体会千回百转的滋味。
科目没过,有的人轻轻抽泣,或沉默或不停地打电话。挫败感让人懊恼和低落,人们的反应也呈现出差别。一起来考试的有从事医生职业的考生,平时要给病人以信心,心理素质偏于自信,情绪平稳,他考试前一天倒库练习时6个杆全部撞倒,考试的关键时刻仍一次全过。善于分析、处事灵活的人多也能够应付得了。而情绪不稳、喜怒好形于色、没掌握技能要领的人则容易失手。我在此时已进入了半麻木的状态,想起了当年去考学,坐在车里默默流泪的时刻。成长一层层蜕变着,时过境迁,生活难再有刻骨铭心。
我坐进驾驶室的时候,已经不再有时间去考虑心境的问题了。和车融为一体,用我的肢体语言抒发对它的理解,倾听着它的心声,合上我的节拍。除此之外,脑海余下大片的空白留待填补。
一项项科目,在我来不及欢喜之中全部顺利通过。得之意料,失之情理。以笔为歌,欲说还休。春华秋实,过程就是收获。
陶笛
在杭州宋城游荡的夜晚,看青砖瓦斗拱,把宋风的文雅内敛晕染成一首詞的意蕴。在一个小店门前,我爱上了这样的夜。
一个女孩坐在临街的门店前,对着一把落地麦克,吹奏一支曲子。娓娓慢慢,把音符的空灵一点一点捻成情愫,一腔无由的古旧温软,揽住夜,揽住路过的人。我停下来,问女孩这是什么乐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陶笛的名字,她吹的曲子叫《望春风》。
这一支陶笛曲,就在心里扎了根,时隐时现地萦绕。终使我从网上以108元的价格,拥有了第一支12孔的AC陶笛。黑色陶质,声音有些尖锐。跟着说明书,十指分工,眼手合一,要不看指孔就准确地换位,就像和自己别劲儿。吹出的声音单调生硬,但还是让我兴奋欢喜。当时在海拉尔通勤陪读,每晚收拾完已是8点,不太累就拿出来吹一会儿。
过了最初的阶段,渐渐吹出了点儿音韵,一个歌谱能完整吹下来了。虽然女儿小时候学古筝,我也跟着考过了初级的乐理证,但音乐知识真比认识那七个音符多不了多少。按照学习事物的发展规律,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升级装备。吹得不悠扬不找自己原因,只当是乐器之过。于是又入手了400元的风雅陶笛,并订刻了“真水无香”的字样。
这一把的音色明媚柔婉,果然让我惊艳。一时沉醉其中,到处搜寻喜欢的曲子,把只会C调指法扩展到C调、F调、G调的三种指法转换。陶笛小巧轻便,音色美,足够自娱自乐,只是没想过要到众人面前演奏。
三月份得知,六月要参加鲁迅文学院第二届电力作家高研班,到无锡学习半个月。在班级群里班主任征集联欢会节目,一冲动给自己报了陶笛。演出和自娱完全是两回事儿,自己挖的坑慢慢填吧。先选曲,唱谱,跟节拍器练熟,脱稿吹奏。跟着陶笛大师原曲练,再用伴奏带录自己的音频,反复听差异。加入网上的教程里教授的滑音、抹音技巧润色。为防止卡壳,任意挑一段曲子练习随时接入。临场情况不可预知,手指肌肉要靠自动记忆。
演奏要声情并茂,释放所有的能量。我挑别人可能不休息睡觉的时段练,在家里怕打扰了邻居,就开车出去临镇的路边,坐在车里练。一次把车开到简易道的路头,公司光伏电站的门口,那里平时无人。正练着呢,巡线车来了,看我一个车孤零零停在这儿,巡检员问我干什么的?现在防火期,要防止有人搞破坏。我说练乐器,他没见过陶笛,不再说什么,还是怀疑的神色,估计是觉得我在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有时早晨我到大桥下,或上班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到,吹奏的回音空旷,都是天然的演奏环境。熟练了些还要克服惧人的心理,站在家人同事面前演练一下。有时到晚上行人散步的地方,自顾自拿出来吹奏。
练得怎么样自己心里没底,要正经拜师学课程得千八百的学费。我现在的程度,也不必一点点从头来。在“陶笛·王眉毛”的QQ群里和笛友交流经验,有时上网看糖糖音乐家谢亚飞的视频教学,他讲解得最细致入微。我加了谢老师的微信,把自己的录音发给他,说要上台演奏用,请他指点一二。正赶上在朋友圈看到他女儿降生的消息,肯定是很忙。他抽空听了并提些建议,我发红包贺喜,他只说心意领了没收。后来谢老师在快手上开直播授课,我有时在里面买课程,跟着回放的内容练习。
在联欢会上,我如期用陶笛演奏了班得瑞的《童年记忆》,这是我献给老师和同学们的一份礼物,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过程辛苦并快乐,收获更多。陶笛技艺得以增长,也因为有期待,在喜忧忐忑中发现和突破,遇见生命中潜藏着的某一部分美好。
现在我又入手了一把AG三管陶笛,24个音阶,音域更宽,音色更美。我不问难不难,只问自己想不想。
裁剪
今年买了一台缝纫机。10斤的重量,可随手拎到饭桌上,放在角落里。
跟着说明书,一步步学习使用。穿针引线,蹬下踏板,脑海里和一部分记忆出现重叠。小时候,看母亲俯身在缝纫机前,给底线箍上满线。蜜蜂牌的机身黑身细腰,大大的肚膛,嗡嗡地转动着童年的往事。我一遍遍在心里和母亲说,现在不用我再给你捻了线头凝神屏气慢慢穿出,只要把引线器拽下来,“窜天猴”就带过了。也不用每轧一趟就拿剪子剪断线头,往机器侧面的小刀口一挂就行了。脚踏板已经进化成一条软线连接,放在地上,右前脚掌踏住,和踩汽车的油门一个感觉了。
十三四岁时,我已经会用缝纫机。
母亲做活儿的空隙,就上去蹬着玩,轧鞋垫。把好看的花布偷着绞了,轧电视罩。那时家家日子不好过,粗布大褂都要自己做,满足遮体功能,说不上什么美感。母亲给我做花布衬衫,做红色西服,扣眼改了又改还是不太满意。看我穿上,她的眼睛里盛满笑意。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的衣物款式时尚多样,任何功用的物件都能方便快捷地买到,又想回到过去的日子了。自己做,自己穿,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乐趣,让人陶醉。
以前总当是受父亲的影响最大,随着年岁增长,母亲善良、隐忍、美好的烙印却越来越清晰。在吉源林场的时候,母亲偶尔用平锅打猪肉白菜的水煎包,底层金黄色的锅巴,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味的东西。母亲把刚出锅的水煎包装盘,让我去送给一个得了鼻癌的女人。10岁的我第一次看到,人的鼻子被纱布厚厚缠着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惊心。大了后懂得癌症患者的痛楚和绝望,总会想起那个中午,母亲让我给那个她并不很相熟的女人送去的一点儿暖意。我十几岁时离开母亲,二十几岁时她得了脑溢血,三十几岁时她已不在人世,我人生的重要时段,她都不曾在场见证。最近,总想起母亲拿着一件刚做的新衣,在我身前比试的样子。
缝纫机上的27种针样,我在布条上一一试用。把女儿小时的绒裤剪了,给老公做一双鞋垫,当作第一只小“板凳”。熟悉了缝纫机,就要开始学习裁剪了。用网上买来的牛皮纸学习打样板,随人体的变化依形而裁。长远打算,我不想一直比着旧衣外形,照葫芦画瓢。
在网上找了一个文字加图的上衣教程。胸围和背长是关键的数据,几个等分线连接,画出袖窿的弧线。人体构造决定了省道的重要,腰省、肩省、袖窿省转移得巧妙,会使一件衣服的式样脱离呆板平庸。打版是一道五年级数学题,我带入自己的数据,解答出了第一份卷子。用打板纸画出第一个版样,做了一件长袍睡衣。按网上视频教的,上领子,装暗兜,拿腰褶。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不能做太多重复的无用功,一件衣服尽可能多练一点儿技能。当然,做工粗糙了些,基本功还是需要靠时间磨的。
下一步就是买料了。进入展风姐给我推荐的几个快手平台布店。很多是河北村镇的村妇主播们,说着一腔乡音。一口一个“老铁”、“家人们”,好像立马把你让到了她家热乎的炕头上。孩子在那边写作业,这边地上堆着各色布头,让人眼花缭乱。主播说开秒,手机屏幕上刷刷就是一溜的数字。我还没看清是什么料呢,啥都没了。首先我得知道有什么料子,我先不买,就听主播叨叨。有时她们在“秒布”的空闲里也唠家常,说孩子老公,说自己对为人处世的想法,把播平台当成串门子。
小时候我穿过的布料,除了棉布,就是涤纶、涤卡,呢子很少有,也穿不起。现在我知道了罗纹、毛圈、雪尼尔、亚麻、澳绒、棉自一体、哥弟纹、铜氨丝、双绉、香云纱等诸多种类,工艺繁复。网上的快手店里大多是成批布剩下的布头,两三米,20到50元的价格,质量和二三百元成衣的相当。“秒布”要眼尖手快,主播介绍布时心里就盘算要不要,刚报完价,数字已经从手机发出去了。剩下的,就是一二百人的直播间里,十几个人比谁的网速快。时代不同了,可抢东西还是一哄而上,不过是信号牵着无形的手。
这两年尤其钟爱棉麻、亚麻。两米长的一块绣花棉麻,最先被我变化成一款长裙,外加一条围巾。人工不计,50元的成本。不同面料的张力、手感不同,我囤了一堆的布料用来练手。买了盘扣条、包边条、衬布、逗号尺、各色机线、画粉等工具,一个小型作坊成型。服装行业的外延实在太广,旗袍文化,西服起源,欧式中式观念,无时无刻不渗透在生活中。现在看个剧,注意力都不自觉地落在了角色服装的色彩搭配、裁剪线条上。
买了布不用担心不会做,大多网上布店还兼开着裁缝店,白天秒布,晚上教做衣服。不厌其烦地手把手,保证教会当年班级里最笨的“学生”。疫情时期待在家里,我学会了做衣服。
自己做衣自己穿。质朴,合意,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 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