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2022-03-26张耘
张耘
在当前核心素养时代下,小学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更新,更是一种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行为。教师的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合作学习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合作学习指学生学习中在共同目标下分工合作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中立足学生核心素质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从而突破了学生原有单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中通过共同学习活动一起发展知识,这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老师要对之加以正确认识,并着重突出该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学校的合作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逐渐过渡为小组协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掌握也不能被忽视。与此同时,在班中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学过程中分析并研究了具体的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中确定了学习方向,自身思维也越来越活跃。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加强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针对合作学习模式下合理整合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出发,来达到促进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健康发展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摒弃原本的教学模式,不再对学生学习时间加以约束,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有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习效率也更高。
(三)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打造优良的师生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个严肃教育者,而是自己的朋友,可以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习,学习效果更理想。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每个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
(一)通过科学分组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关注他们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在分层分组的架构中,确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为小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成绩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必须保证各个分组的教学科学合理。因此老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就必须主动地布置好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科学的分类原则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从而保证了各个小组之中有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好的和信息技术学习成绩不好的,也有性格比较外向的和性格比较内向的,以保证各个组的综合水平是相对的,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从而促使学生在组里彼此沟通,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而促进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
例如,以闽教版四年级下册《设计电子板报》学习为例,小组需要使用word制作一张主题电子报刊,教师可以引导小组进行主题探讨,帮助小组可以在充分的讨论之后,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并合理地进行任务。在小组内成员任务过程中,如果存在疑惑或问题可以在组内进行探讨,同时小组组长也要兼顾到每一个组员,帮助组员解决问题。组内的记录人员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将小组自主探究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标记出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分工明确的小组讨论,可以帮助组内任务顺利地进行下去,使得组内同学实际的信息技术学习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
(二)创設合作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增加对培育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质的关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进行教学工作时立足学生学习需要,并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这就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小组讨论课堂中进行合作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自身的计算思维。例如,还是在《设计电子板报》教学内容中,教师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教师首先应该以本堂课的教育目标来进行情境的设计,以方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组讨论中来,教师可以以“为党庆生”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本组电子海报的设计。如此,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合作情境中学习,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的搜集,并学会迁移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提高。在小组进行合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内部的合理分工,使每个小组的学生任务明确,有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学生负责整理资料……这样电子板报的小组设计就会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集思广益,并进行激烈的讨论,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增进了情谊,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教师充分引导小组成员合作
小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育,其最大的助力就是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去诱导,善于去创造合作情景,通过这样去调动中小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从而促使其意识到自己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就是合作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教学作品展示出来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效能,以确保能够成为合作引导者。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设计电子板报》教学内容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练习情境中去,依照这样的练习,使得实际的认知得以强化,确保操作能够朝着更加熟练的方向发展。在组内进行交流的时候,还需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效能,帮助每位学生切实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成为小组协作机制的引导者。当各个小组把对应作品介绍出来以后,老师还必须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加以鉴赏与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此过程中查缺补漏,从而促进他们在此方面的信息技术素质向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相互渗透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小组员在内部建立彼此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学习的气氛,同时灌输协作意识与团队意识,从而促进小组成员意识到协作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四)针对学生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学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就需要进行摒弃。对学生而言,合理的评价对其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对于小学信息合作教育课堂而言,就需要将多种评价方式渗透进去,由此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结合的方式,如组长评价、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比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笔者让小组内部进行评价,派出1个代表作为全班的评委。在此之后由教师结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评价,将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进。如此,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责任素养,深刻体会合作的乐趣。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后环节中,是欣赏借鉴学习成果来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并加强与各种评价方法间的互动,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个人自评、小组评估以及教师评估的流程中去,进而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如此多元化评估机制的形成,才能促使实际的评估效益得到实现。而在提供了对应评估结论以后,还必须鼓励小组负责人积极引导成员针对自己小组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优化,并进行第二次的优化设计,如此就能够促使以实际的评估结果作为持续性优化的基础,而如此实际的评估机制才可以更加合理地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想要切实发挥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先应当明确学生作为教学活动核心的主导作用,结合教材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好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风向标,引导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合作探究,进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质效。
例如:教师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结合教学知識内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能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目标,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引,有条不紊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并且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关注,全面了解学生的参与状态以及所采用的合作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能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当中;同时对遇到瓶颈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探究方向,并能够采用合理的分工方式,开展对新知识的合作探索,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高效学习,并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升其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质效。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学生信息技术合作与学习模式效益的培养,既关乎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也关乎学生学习品质与效能的提高。在学生当前核心素质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中,老师一定要针对学生教育的实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工作,从立足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角度主动给学生更多合作学习机会,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合作学习效果,使学生从信息技术学习中逐渐获得了合作学习的习惯,懂得了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不足点并能从小组学习中得到自身需要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这将对于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保障学校发展等各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