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2022-03-26李燚
李燚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活动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课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文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些策略加以论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以及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对不同的年级段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目标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情采用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实例谈谈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具体做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教师要熟知各学段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仍停留在原来陈旧的教学模式上,比如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识字、写字,进行阅读训练,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只停留在课堂上,这样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愿望,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加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就有必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像语文课标对3—4年级段对“综合性学习”作出了这样的目标要求:1.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 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很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从上述四点要求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性学习,其形式是多样化的,范围也更广阔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这样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熟知小学各个年级段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同学段学科的沟通
实践证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学科学习则是一条有效的措施。目前在小学开设的音乐、美术、道德与法制、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等课程都是与语文课程相互沟通的,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在以上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全面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在设计某一篇课文教案或一次综合性教学中,其目标都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考虑,这与其他学科教学目标会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同学段学科的沟通对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选一个传统的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是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故事;二是采取不同的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在这次活动中,课本是要求学生交流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活动的具体做法。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教学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有关资料。为了能让他们节省时间,我就推荐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四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制》中《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在阅读中学生了解这一课所介绍的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的由来以及过节的习俗。如果他们散漫地去搜集资料,这样学生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作文,开展活动就容易多了。如果让他们散漫地去搜集资料,或者不加以引导阅读,效果就不会这样显著。这样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相关內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感觉新鲜,又省时省事,确实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
三、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生都会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不一样的,在平常的语文课上教师也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并开展一些情景式教学来引领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强调的是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家庭、社会为大课堂,在具体的实践中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这样要求的好处有三点:一是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资源开展学习。丰富学习的视野;二是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进入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进行探究、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新学习语文的方法;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也经常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有时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学生一旦走出了课堂,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他们在交流、探讨、合作中就会更加深入,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培养。下面就语文教师如何注重因材施教来拓展展学生学习空间谈谈两点做法。
1. 结合具体教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生活天地有多广,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广。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文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观察、调查、采访等,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喻成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分别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之美妙,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声音之美。为了让能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在课堂上我除了运用课件进行教学,还引导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处田野边的森林,在那里让学生真正去体会风、鸟儿、虫子等动物的发声,体会这些声音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由于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他们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不由自主地对大自然产生了热爱之情。这样教学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是比他们在课堂里学习兴趣更浓了,所以如能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里观察、品味、聆听、探讨交流确实是拓展学生空间的好方法。但是由于多方种因素的干扰,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这还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2. 结合具体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在平时、学校或班级都会搞一些比赛活动,如朗读比赛活动、背诵比赛,有时在一些重大节日里还会举行一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比赛等。为了能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案,想法设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样学生活动的范围就会变广了,综合实践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如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庆祝活动,我班的学生准备演出课本剧《军神》。尽管这部剧的人物不多,但是还需要布置一些场景、准备一些道具,为了让演出的学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让班级里每一位同学都出谋划策,于是他们先从人物化妆、服装设计做起。接着有的学生一起制作了“听诊器”“手术刀”、有的同学从家里带来白布条、白大褂……此后,同学们又进行了多次的排演,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这次活动中,全体同学通过相互合作、自我展示,不仅深入、细致地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主人公刘伯承的品质,同时更明白了通过表演可以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这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确实有实用价值。
四、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在语文课标中,对于学生综合性学习情况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是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三是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合作的精神;四是作为教师要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所以在评价学生活动情况时应以上面几点建议作为准绳,端正评价目的,重视学生自主、合作评价,从而进一步鼓励他们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
从上述的建议中可以看出,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时,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手段不能单纯地运用量化积分来衡量,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价对象,即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或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评价的效果上应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即在评价的效果上不一定看学生是否学会某一内容,而是看看他们是否会学了某一内容的探究方式:要让学生从评价的结果中学会反思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在课后的“选做”中,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可以把纳米技术运用到哪些地方?由于课文对纳米技术和纳米应用作了详细的论述,如果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在生活的具体运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又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让他们大胆设想,不必拘泥于答案是否正确,因为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在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在于探讨纳米的科研成果。经过学生搜集整理,最后他們都作了详细的发言。即使有些学生表达得不够理想,但是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在评价时,我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了表扬,并让同学之间作了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比以前有了提高。由此可见,综合性语文学习评价与平时课堂教学评价还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动一番脑筋,注重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新型学习形式,它需要语文教师能注重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他们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