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2022-03-26张小萍
张小萍
研究表明游戏活动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和开发多种能力。在游戏中,教师与孩子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形式上、情感上与心理上。全面、丰富、科学的师幼互动是提高游戏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游戏中,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可以更加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活动,提高整个活动效率。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在游戏中师幼之间的平等和谐的良性互动。
一、游戏中师幼互动的主要特征
游戏是在幼儿园孩子们欢迎、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开发和发展。在游戏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向上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本。师幼互动是双向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传递信息,对孩子的言行起到引导作用。同样,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是教师是否取得教学目标的参考,是调整教学方案的依据。
1. 内容丰富且具体
考虑到幼儿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相比中小学阶段的师生互动多数体现在课堂上的交流,幼儿阶段的互动要更细腻、具体,特别是在游戏中师幼互动的内容是丰富的,不仅在动作行为上、心理上,情感上也是。所以,在游戏中师幼间的互动更为全面、更丰富多彩。
2. 环境轻松自在
游戏活动的环境相对生活活动会更为宽松,生活活动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相对比较刻板。而游戏活动最主要地就是让孩子放松身心,享受游戏带来的趣味性。因而欢乐的游戏氛围中,师幼互动关系是宽松的,不像在其他的活动中,教师要保持自己的威严性来引导孩子。
3. 形式灵活多样
游戏的种类是多样的,在游戏中师幼之间的互动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游戏中与孩子互动不用拘泥于特定的互动形式,可以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采取对应的活动形式。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
1. 师幼互动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稳定
虽然学前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也一直强调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导者,但是在当前的实施活动中,部分教师出于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认为孩子在游戏中还是不能够独立完成活动的,是需要被引导的。因为在实际游戏活动中,从游戏的设置、规则的制定、游戏的开展等环节,都是教师在决定,幼儿只是配合着教师玩游戏。在游戏时,常能看到在游戏中一些不遵守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的孩子得到教师的警告:“你们不要这样做”“这个错了,需要重来”等命令式话语。这种情况使得师幼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一纸空谈,孩子们被动地进行游戏、被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游戏失去了意义。师幼主体地位的互换也违背了构建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原则和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幼儿教学理念。
2. 师幼互动的内容形式单一
现在在幼儿园,很多游戏活动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孩子们玩得开开心心的,但这样的场面华而不实。游戏的环境是宽松的,游戏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富有个性和创造力。可在实际活动中,游戏活动都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教师更注重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纪律,要求孩子们在游戏中整齐划一、遵守纪律。这样的操作就使得师生互动的环节也受到限制,互动的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在游戏时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基本是言语互动,互动的内容多是以“命令、警告”为主的,很少看到教师参与游戏中,同孩子们游戏,往往是教师站在一旁观察孩子游戏。师生互动的单一、缺乏创新使师幼之间难于建立亲密关系。
3. 没有把握好师幼互动的度
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握好师幼互动的度。要么是在游戏中过分干涉、限制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不允许他们干这个干那个,一切只听教师的安排,遏制孩子的天性,让游戏活动黯然失色;要么就是抱着“随他去”的佛性态度,盲目地进行游戏,没有明确的游戏活动目标,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游戲这时就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的嬉戏打闹 ,削弱了教育的意义。
4. 师幼互动没有体现层次
当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大多数以集体活动为主,很少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发展差异去制定游戏。在同一个游戏中,与教师互动比较频繁的往往是那些活动能力比较强、个性比较突出的孩子;而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往往受到冷落,这会让他们的更没勇气主动与别人交流。师幼互动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就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关系的构建策略
1. 明确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在游戏中正确定位,明白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自己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游戏中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充分挖掘孩子的主动性,互相合作才能促进孩子在游戏中有所学、有所长。游戏的种类、风格不同,对孩子能力的要求也会不同。教师在游戏中,要根据游戏的难易配合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比如和年纪较小、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互动时,教师可以一起合作完成游戏;而对年纪较大、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言语进行鼓励,让其独立完成游戏。
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没有爱就无从谈教育。研究表明:良好的师幼关系,能使师幼之间变得更加亲密,有助于在游戏中营造和谐、温馨、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安全感。使得游戏中的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始终处在亢奋状态,从而主动参与游戏。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润滑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语言、可爱的表情等都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想与教师亲近。建立平等、富有亲和力的师幼关系,才是开启师幼良性互动的钥匙。在游戏中,我们要尊重孩子,充分考虑到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不因在游戏孩子犯错而用犀利的言语打击他们。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功时,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 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计划
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從大的方面考虑到孩子在游戏中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往往只考虑活动效果、活动目标,却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幼儿本身。这样的游戏计划缺少了互动的针对性,取得互动效果自然也不明显。比如,在制定游戏计划时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对于学生人数比较多的班级,教师在游戏中与单个学生互动的频率就会比较少,那我们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保障幼儿游戏师生互动的开展。
4. 创设轻松愉悦的互动环境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与教师进行和谐友爱的互动。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在的游戏环境。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游戏带来的趣味与欢乐,同时使得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首先要鲜明的目的性,利用游戏作为教育的载体,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最终通过游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其次,游戏环境的创设还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知的水平,才能避免在游戏中打击幼儿自信心。以游戏材料为主,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好游戏材料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首先要确保材料的数量,要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随时领取并自由使用;其次,材料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例如针对小班的孩子,游戏材料应当简单,比较容易使用;最后,游戏材料的使用,这是师幼互动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同孩子一起探讨、使用,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5. 探索行之有效的互动模式
教无定法,教师要积极探索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新型、高效的新模式,并不断实践。在前面我们提到,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就存在着教师很难一下子同所有的孩子进行有效互动,多多少少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转变现有的师幼互动模式,把师幼互动变成幼儿间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在游戏中发起互动行为,幼儿之间彼此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开展游戏合作,锻炼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来弥补幼儿独立活动能力的不足,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教学压力。
同时,在师幼间互动过程中,教师还要认识到幼儿间的活动不是随意的、没有目的的,这样的互动不仅是低效的,也没有被赋予任何的教育目的。幼儿在游戏中也不是盲目玩耍、嬉戏,是必须在教师的互动下获得能力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师应重视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在游戏中积极探索,构建健康、和谐、友善的师幼互动关系。教师也应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包容孩子,接受幼儿的失败或犯错,制定行之有效、科学的游戏计划,配合师幼互动来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