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慈善现象
2022-03-26赵浩义
赵浩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作为党领导下社会工作组成部分的慈善事业,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中的主渠道作用,鞏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这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慈善事业的历史使命,也是慈善组织积极作为、探索创新的重大实践。
近几年,陕西省榆林市慈善协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践行慈善法规,牢记宗旨、使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慈善工作升级转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榆林慈善现象”。
一、村社(区)创建慈善幸福家园
从2021年开始,榆林市慈善协会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按照陕西省慈善协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实施“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实施以创建一个慈善工作站、募设一支慈善互助金、办好一个慈善关爱中心、建立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慈善志愿服务队“五个一”为内容的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到2025年在全市80%的行政村、社区建起慈善幸福家园。2021年为试点阶段,目前已建立村社慈善幸福家园559个,募设村社慈善互助会1.19亿元,创办慈善关爱中心563所,建立村社慈善公约559个,组建村社志愿者服务队565支,志愿者达3.5万名。
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的实施使榆林市慈善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驱动了慈善工作升级转型,推动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建立村社慈善工作站,把慈善的根系延伸到了最基层的组织,打通了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榆林市已创建的慈善幸福家园,每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慈善工作站,工作站由村党支部书记、村监委会主任、村财务负责人、乡贤代表、志愿服务队队长5人组成,村支书任站长。工作站具体负责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金的募集和使用、关爱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慈善公约的制定和实施,志愿服务队的组建和活动,把慈善服务和党在农村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慈善救助项目,传播慈善文化,建设文明乡风,确保村社慈善互助金公平、公正使用,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巩固脱贫成果,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这就把慈善的根扎到了最基础的村庄和社区,改变了基础慈善组织薄弱的状况,拓展了慈善服务领域,打通了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通过募集村社慈善互助金,打开了慈善募集的“第三扇门”,拓展了慈善募集渠道。在“工程”实施前,一个具有公募资质的县区慈善会只有一个公募平台。“工程”实施后,村社慈善工作站作为县区慈善会的分支机构,使用县区慈善会的公募资质依法开展慈善募集活动。这就把一个县区的慈善募集平台由一个拓展为几十个、几百个,慈善募集渠道大大拓展。更重要的是,村社助金由村社(区)“两委会”联合县区慈善会发起,动员村社居民和经济成功人士及从本村社(区)走出去的干部职工热爱家乡自愿捐赠。有效地激发了“乡愁”慈善活力,打开了慈善募集的“第三扇门”。榆林市“工程”实施一年来,已创建的559个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已募集慈善互助金1.19亿元,平均每个村庄、社(区)达到21.28万元,村社互助金募集总额超过“工程”实施之前全市慈善募集总量。其中神木市290个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募集互助金4136万元,榆阳区131个村社募集2815万元,定边县11个村社募集819万元。
三是通过创办“慈善关爱中心”,建立慈善服务阵地,集约慈善服务。榆林慈善协会提出,慈善幸福家园是个筐,所有面向农村、城镇社区的慈善救助项目往里装。这就把过去临时性、碎片式的慈善救助系统化、集约化、持久化。一年来,榆林市参与“工程”创建的村、社区利用村社(区)现有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益机构、社会资源创建老年人幸福院、留守儿童之家563所,其建筑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为3.5万名孤独、空巢老人提供就餐、康养、文化、娱乐服务;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为3.6万名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灵慰藉。这就为后扶贫时代慈善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建立了相对固定、相对持久的慈善服务阵地,为关爱“一老一小”慈善项目搭建了实施载体,为村、社(区)居民开辟了文化娱乐场所,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米脂县城郊镇十里铺村一位82岁孤独老人一个月吃了96袋方便面,村上创建慈善幸福家园办起了老人幸福院,53位老人入住,每日两餐交费3元,在幸福院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解决了外出打工子女的后顾之忧,村民们高兴地扭秧歌,称赞“幸福家园就是好”。
四是通过建立慈善公约,促进居民自治,参与社会治理。在“工程”试点阶段,榆林市、县区慈善会将社会救助与参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在每个试点村社都建立了慈善公约。慈善公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立德育人,以慈行善举规范村(居)民行为。在慈善公约的规范下,目前已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的村、社(区)普遍开展了“好媳妇”“大孝子”“贤惠公婆”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设立了“红白理事会”,按统一标准料理居民家庭红白喜事移风易俗;建立“爱心超市”,以参与慈善公益做好事计积分,用积分换物资的方式,促进文明乡风建设。把友爱互助、孝亲敬老、帮贫扶困的慈善精神作为村民互相约束的行为规范促进村民自治。府谷县店塔村有一个媳妇打了公婆,村慈善幸福家园的老头、老太太赶去说理,要求媳妇向公婆赔礼道歉,媳妇开始不愿意,经大家反复劝说,最后下跪向老人认了错。从此,这个村开展评选好媳妇活动,给好媳妇挂大红花,发红包,孝亲敬老蔚成风气。
五是通过组建村社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救急就难,开展慈善义工服务。在“工程”试点阶段,559个村社组建了565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由村社乡贤、退休干部职工等爱心人士组成,有的还联系社会上的志愿队结对服务。志愿服务队主要在村社(区)扶贫帮困、急难救助、关爱老人、日间照料留守儿童等,为老人幸福院打扫卫生,洗头理发;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心灵慰藉;料理村社居民红白喜事,开展救急难慈善义工服务。
榆林市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的创建,为全省创造了经验,创立了工作模式。2021年10月,陕西省慈善协会在榆林市召開“全省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观摩推进会”,现场观摩学习榆林市试点村社创建经验,中华慈善总会、陕西省慈善协会为榆林市九个试点村社授予“慈善幸福家园示范村(社区)”。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出席指导会议,对榆林市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慈善项目”。
二、在第三次分配中彰显慈善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这一提出,把慈善从民生保障的补充上升到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安排。第三次分配是社会财富在民间的均衡流动,以道德、慈善的力量,通过爱心奉献这只温柔的手实现共同富裕。
近两年,榆林市慈善协会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榆林能源大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优势,不断地激发民营企业家、经济成功人士的慈善热情与活力,在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中彰显了强劲的慈善力量。
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倡导先富起来的人热爱家乡、回馈社会,搭建起了第三次分配的平台。榆林市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募集的1.19亿元村社慈善互助金中,85%来自于本村社(区)外出创业的民营企业家、经济成功人士的爱心捐赠。榆阳区牛家梁镇城大圪堵村民营企业家赵栓明、赵发明兄弟二人捐赠1026万元,为村上建起了占地七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老人幸福院,集中供养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院古式建筑、亭台楼阁,设有餐厅、休闲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医疗室、护理监控室,35位老人免费食宿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神木圪柳沟矿业公司民营企业家捐赠300万元为四卜树村建起了老人幸福院。子洲县罗小台村民营企业家李长明捐赠76万元为村上建起了老年人幸福院,42位65岁以上的老人入住,每日两餐交费仅3元,不足部分由村社互助金补贴。该村卧虎湾组民营企业家刘振兴腾出自己的房屋办起了老人餐厅,免费为本组28位老人提供午、晚两餐。佳县螅镇荷叶坪村民营企业家捐赠80万元建起了老人幸福院,22位老人入住,每人一间房子,室内配有电视机、衣柜、卫生间和呼叫系统。
二是与民营企业家建立联谊机制,发布慈善需求,动员其奉献爱心助力乡村振兴。榆林市、县区慈善协会与当地民营企业家建立了联系制度,采取召开恳谈会、联谊会、茶话会等形式,定期与当地民营企业家交流,推介慈善项目,发布慈善需求,动员民营企业家认领项目自愿捐赠。2021年8月,市慈善协会与西安榆商联盟在西安召开了联席会议,邀请12个县区商会会长与县区慈善协会会长对接,协商民营企业家参与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事宜,此次会议制定了《关于联合开展建设幸福家园、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议定民营企业家从2021年开始,三年内资助本县区60%的村社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目前,有8个县的榆商联盟会员已投资5237.9万元,资助家乡慈善幸福家园创建。
由于践行第三次分配,近两年榆林市、县区慈善募集大幅增长,2020年募集慈善款物价值2.2亿元,2021年达到3.5亿元,年增幅均达到50%以上。
三、大众慈善蔚然成风
2021年笔者六次到榆林市调研慈善工作,走访了榆阳、神木、定边、横山、米脂、子洲。绥德、佳县八个区县,其印象最深刻的是榆林市区县大众慈善蔚成风气。几乎每到一个县区,都能看到村、社区居民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自愿捐赠的场面。四月份在榆阳区金鸡滩镇调研慈善幸福家园创建试点工作时,看到近百个村民排队捐赠村社互助金,现场捐赠52万元。五月份在牛家梁镇看到80多位村民捐赠村社互助金35万元。九月份到米脂县见到村民捐赠村社互助金23万元。十一月份省会安排重点项目督导调研活动,走访了四县八个村,在子洲、佳县、米脂三县看到了企业和村、社(区)居民踊跃捐赠的活动场面。11月13日那天来到子洲县李孝河镇,恰好赶上罗小台村老人幸福院的开灶仪式,只见老人幸福院前排了两行长队,一队为现金捐赠,捐赠者多则万元,少则百元,27位村民共捐赠12.6万元。一队为实物捐赠,21位村民牵着羊、赶着猪,提着米、面、油,扛着蔬菜,捐赠生活用品价值1.5万元。榆林市现常住人口362.48万,在2019—2021年三年腾讯的“99公益日”活动中,有600多万人次爱心捐赠,网络众筹善款1.0842亿元。
慈善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过去我们的慈善募集,主要在省市县这个层面。榆林市在实施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中,倡导本村、社(区)居民和从村社(区)走出去的经济成功人士以及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自愿捐赠,以“乡情”为纽带开发大众慈善动能,激发了村社(区)内生慈善活力。这是慈善资源的最大矿藏,推动慈善捐赠从少数人向大众慈善发展,改变了过去村社困难群体单纯依靠政府扶贫和社会救助的模式。通过这一工程的推广普及,必将形成村社居民人人都是慈善的践行者,人人都是慈善的受益者,促进居民之间互爱互助、睦邻友好的新型人际关系,形成人人心有善念,个个都做善事的社会氛围。
四、数字慈善形成业态
榆林市、县慈善协会深耕数字慈善,打造“小额大众”慈善募集的新业态。从2019—2021年,网络筹款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茅。2019年网络众筹善款1312万元,2020年网上筹款3834万元,2021年网络筹款5896万元。纵观榆林网络慈善工作态势,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层层动员培训,转变思想观念。网络慈善相对于传统慈善,既是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更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针对县区慈善会习惯于线下动员募集,对网上众筹不熟悉、不重视的现状,榆林市慈善协会连续五年组建宣讲组深入市县动员培训。首先从解决认识问题入手,宣讲新时代慈善事业的使命;数字慈善的意义和作用;上线项目的策划和设计,“互联网+慈善”的操作和应用,从而推动全市慈善募集从单纯的线下动员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推动行善主体从“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
二是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起网络众筹项目。在2021年“99公益日”中,市慈善协会发起了“共建幸福家园”、农厕改造计划,慈善助学、助医、助困、关爱退役军人等项目。这些项目高度地契合了党在农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奠定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基础。
三是“344”工作模式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三个主体共同发动:市、县(区)慈善会发布助力乡村振兴网络众筹倡议书;乡村振兴部门发动包村单位干部职工奉献爱心;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动员爱心企业、社会各界发起“关爱退役军人”一起捐。市县区慈善协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从爱心企业捐赠的善款中安排资金930万元定向对网民的众筹以20%~30%的比例予以配捐。由于三个主体共同发动,形成了慈善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网络慈善工作新格局。定向发动四个群体。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定向发动热爱家乡的民营企业家、经济成功人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回报乡梓奉献爱心自愿捐赠;二是发动包村单位干部职工献爱心共建包扶村的“幸福家园”;三是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自愿“一起捐”,四是倡导社会各界面向脱贫户、边缘户、动态监测户大病患者发起大病救助“一起捐”,救助困难家庭大病患者,巩固脱贫成果。四个层面联合劝募: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人民团体劝募;联合非公社会组织(NGO)劝募;联合残联、扶孤、养老机构劝募;联合社会志愿者团队劝募。
五、支持、参与慈善事业氛围浓厚
由于市、县区慈善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为,赢来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慈善氛围。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委政府印发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专门下发了推动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实施的通知。每年“中华慈善日”和腾讯“99公益日”,市、县(区)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带头线上、线下捐赠。在实施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中,各试点县区党委、政府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做工作安排,对各乡镇、街办党委政府推动“工程”建设提出了刚性工作要求。榆阳区委书记李忠宏亲自做动员讲话,区政府副区长贺德飞与区慈善协会会长刘铁牛深入到13个镇、街办启动试点工作。神木市委、市政府将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市委书记杨成林亲自部署,镇、街办党委书记挂帅推动工程实施。榆阳区金鸡滩镇乡村振兴17个关爱老人、儿童的惠民工程项目分布在全镇11个村中实施,但项目资金尚有缺口,11个村幸福家园创建后,热爱家乡的经济成功人士自愿捐赠村社互助金700多万元,解决了惠民项目资金缺口问题。镇党委原书记王仲飞说:“我这才感到了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今后一定要用好慈善这个平台促进共同富裕。”
六、榆林的慈善精神
榆林慈善现象的形成,关键是市、县区慈善协会有一个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克难攻坚的好班子,有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能打硬仗的慈善队伍,更有一种大爱情怀、务实双创、清正严明、团结奋进的慈善精神。
近两年,榆林市、县区慈善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专题教育和党史教育,在全市慈善会系统开展比学习、比奉献、比创新,争创一流慈善组织的“三比一创”活动。提高政治站位,感悟慈善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市慈善协会班子有情怀、谋大事、团结好、敢担当。会长刘洪2012年从市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休后到协会工作,两次荣获中华慈善总会“全国慈善先进工作者”,十年来,带领市慈善协会募集款物价值3.5亿元,实施项目1996个,帮扶贫困人口145万人次,被群众称为榆林慈善的拓荒牛、老黄牛。副会长钟开友2021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副会长庞瑶、张榆生被省文明办、省慈善协会表彰为“三秦善星”。他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情怀,刻苦钻研慈善业务,不断创新慈善工作,为募集说尽千言万语,实施项目踏遍千山万水。市慈善协会连续六年荣获全省慈善工作先进单位,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被民政部门考评为5A级社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考评为五星级党组织。横山区慈善协会会长臧明山担任会长三年来,内抓管理,外抓募集。两年线上线下募集款物价值5300万元,帮扶贫困人口6万余人次。尤其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自费为志愿者提供午餐、自费为捐赠者发放奉献爱心纪念品,深入机关、单位、社区,发动群众网络众筹。区慈善协会2020年网络筹款1235万元,2021年网筹善款2563萬元,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县区慈善会网络众筹第一名。榆阳区慈善会会长刘铁牛,神木市慈善会会长张增光,定边县慈善会会长马保珍,米脂县慈善会会长马生光都是刚退下来的县级干部,到慈善协会后建章立制,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拓展慈善募集渠道,创新慈善工作方式,慈善募集大幅提升,在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实施中,为全省创造了经验,被当地群众誉为慈善工作的“铁会长”。佳县慈善会会长刘春华身患疾病仍坚持带病工作,2021年两次住院手术,出院后立即到协会上班。该县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但慈善工作却走在全市前列。
“榆林慈善现象”引领新时代陕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榆林慈善精神”见证了榆林慈善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