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作文走真实表达之路的意涵与因由

2022-03-26胡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命作文思想

言贵诚、情贵切、文贵真。刘勰的《文心雕龙》是这样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真正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还在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强烈而真切的情感。因此,文要佳则必须情真,情为真则务求话诚,真实表达,是作文永恒的生命。求真,应该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道鲜红的底线。

所谓“真”,即不与生活和科学相背离。所谓“真实表达”,即写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作,为交际而作,为实用而作,总之,是为有所为而作。在写作中,学生着力关注的是写作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因此,中学生作文走真实表达之路,首先必须写真人、叙真事、诉真情、抒真感、述真意、释真理。

一、写真人、叙真事

学生作文应不应写真人、叙真事,本是一个无须争辩的问题,然而,由于传统的作文评价观和为考而教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谈论的热点。一些人甚至认为写真人真事局限了学生的思想,是学生作文质量上不去的一大原因。这种思想通过教师的评改导向,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使得写真人、叙真事成为作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一个令人迷茫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写真人、叙真事。所谓写真人、叙真事,就是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不与生活逻辑和科学常理相违背的,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和社会的本来面目的人和事。当然它并不是自然主义的,只要符合生活真实、艺术逻辑和科学常理,并不排斥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也不排斥在作文时展开符合逻辑的联想和想象,更不反对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

写真人、叙真事,说到底就是选材要真实,不胡编乱造,不凭空杜撰,不弄虚作假。材料真实是文章的第一生命,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反映真实的生活,才能揭示生活真实的内涵;只的真实的材料,才能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才能使文章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很难想象一篇满纸假材料的文章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能经得起认真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

其实,许多同学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许多真实的素材,却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敢表达出来。须知,正是这些自己在内心不断品尝,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滋味的东西,恰恰浓缩着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浸透着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恰恰是作文中最需要的东西,而且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

我们所讲的真人、真事,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健康的而又隐藏于内心不愿示人的,因而需要勇气才能表达出来的人和事。所以让学生大胆地突破人为设置的心理防线,让作文说出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袒露一串心迹,表达自我的真实,既能使作文教学的方向得以纠正,更能使作文真正地走向学生的心底,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这样的真实,其实是在恢复作文的本真状态,使作文呈现生命的底色。因此,“写真”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写真人真事,状真景真物,才能养成忠于生活的诚实态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诚实做人的健康人格、敢于反映现实的写作心理。

由此可见,无论从作文的角度,还是从做人的角度看,都要求我们牢固地树立“写真”的作文理念,通过对真人、真事、真景、真物的记叙和状写,通过有根有据的联想和创意,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状写现实,还是描绘想象,都要真实地展现世界的本色。做到真实而不虚假、具体而不抽象、公正而不歪曲、全面而不偏颇、尊重生活而不主观臆造。

二、诉真情、抒真感

所谓诉真情、抒真感,简而言之,就是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细而言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即相对于作者自身来说是真实的;二是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感受是和客观事物存在有机联系的,即相对于引发感情和感受的事物来说是真实。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必然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

自古而今,凡能流传于世的文章,无不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大凡在著述上有所造诣的人,无不认为作文乃是抒写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司马迁认为“人皆意有所郁结”,因而“发愤著书”。(司马迁《报任安书》)陆机则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钟嵘指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观古今之胜语,多非补假,皆由寻直。”(钟嵘《诗品》)人们都知道童心是最纯真无邪的,李挚据此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挚《童心说》)清人刘熙载则更明确地指出:“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实事求是,因寄所托,一切文字不外此两种。”(刘熙载《藝概》)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真情实感被人们从文章中排斥出去了,代之以空而大的主题,高而假的立意。于是学生作文时,总会拿崇高而虚假的话语装点文面,以示立意的高远。一写遇到困难挫折,总会战而胜之,其心理活动大多是为英雄所激励,为伟人所鼓舞,其言语并非自己所想所感,而是他人所出,主流话语所言。这类文句充斥着大量学生的文章,作文雷同、虚假、造作,难现一颗纯真的童心。

其实,只有真实的心灵颤动才是美丽而感人的。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这样的美丽和感人,只是由于主流语话的包围,加上社会上弄虚作假不良风气的影响,评价尺度的异化,应试升学的功利目的,致使学生作文时不敢拿出真心,总担心这种心灵的真是消极的,会削弱文章的主题,所以宁可写得虚假,也要显示主题的积极向上,正是这种方向性的错误造成了作文的空洞、干瘪。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从中寻找写作的冲动,勇敢的再现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作文才能展现真情实感。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这样阐述道:

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际;倘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要是健康的真,又何愁它不会感动他人,引起他人的共鸣呢?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面表明,学生的真情实感是他们作文的原动力。只有情感的自然裸露和心灵的诚挚呼唤,才会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赋予作文生命的活力,从而克服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从而使作文成为他们倾诉心灵,表现自己的快乐与烦忧、期盼与失落、歌颂与批判,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感悟的一种方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真实需要。同时,只有坚持抒写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敢于反映自我、剖析自我的勇气和诚实表达的健康心理。

要让真情实感在作文中汩汩流淌,自由奔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情必有所缘,不无病呻吟;二是情必有所出,不矫揉造作;三是情必有所中,不信胡言乱语;四是情必有所信,不言不由衷;五是情必有所切,不“好高骛远”;六是情必有所持,不受制于人。

三、述真意、释真理

如果说写真人、叙真事是作文生命的源泉,诉真情、抒真感是作文灵动的韵律,那么述真意、释真理就是作文智慧的灵魂。它们共同孕育出作文灵动而智慧的生命,因而也就是蓬勃而动人生命。

所谓述真意、释真理,用通俗的话来就是说真话、吐真言,表达自己对人生世相、社会现实的真实看法,反映它们的内在本质。其基本特征一是与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地反映事物属性,二是出自作者本人,有独特的视角,有鲜明的个性,有思想的火花,能启发读者的心灵。

正确的思想总会闪烁金色的光芒,因为它是人生的收获。只有装载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悟,作文才是生命的活动,才是人生的史记,才富有生命的质感。时下许多同学在作文里所表现的思想却是灰色的,因为它并不是自己思考和感悟的结晶,而是对社会追求崇高主题的迎合,是成人思想给他们的强加。其实真正的思想并不是几句空洞的教条和政治口号,也不是几条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伦理规则,而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它是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标志。

我们汉民族长期以来擅长感性思维,写作讲究直觉、主观和神韵,这自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的明显缺陷或不足,那就是在这种传统浸染下广大学生的思想往往不是显得畏缩而陈旧,就是偏激而平庸。读学生的作文,往往不是内容苍白,面目陈旧,千人一面,千人一腔,无论立意、结构、举例,都求传统套路,不肯换个角度看问题,不敢独出心裁谈问题,思维取向单一,让人读起来就像喝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毫无自己的观点和个性;就是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出现,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调侃,对待各种事情,不管是否合理,都说一个“不”字以显示其独特的个性,或不作理性分析,缺乏辩证思维,以偏概全,钻牛角尖,强词夺理。这就使得作文丧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人文力量。这些都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当代中学生理性思维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在秉承直觉、神韵、性灵的传统写作智慧的的基础上呼唤客观、思辩和逻辑的理性精神。

所谓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制约和支配;同时还要求善于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以不同于惯常思维的视角、眼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有理性精神的作文往往具有超越一般的眼光,立意深邃、高远;有理性精神的作文往往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有理性精神的作文往往能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透析事理而升华哲理,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由此看来,述真意,释真理,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文水平,提升作文品位的必由之路。不但如此,因为它强调多角度、个性化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体现出对生活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因此坚持述真意、释真理,还可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人生世相的深刻体察,对自我和他人的深刻剖析,对思想和现实深沉思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仗义执言的精神品质。

而一篇能述真意、释真理的文章,必然是作者对生活真切感悟和深入思考的结果,因此是一篇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闪耀着理性光芒的文章。所以它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思维辩证,有说服力;二是言出肺腑,有感染力;三是角度新颖,富有个性;四是意味深长,富有创意,引人思考。

綜上所述,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推行,由“立言”而“立人”这一作文教学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的思想要转变成为作文教学应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突显的正是作文教学的育人功用。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是“立言”,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自然,体验人生,关注社会;作文教学的终极点则应指向“立人”,学生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是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而超越自我的过程。“立言”与“立人”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作文与做人一样需要追求“真”“善”“美”的鼎之三足,在这当中,真实的自我表达至关重要。“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1]

注释:

[1]程翔著.作文个性化研究[J].作文个性化平台,2004(3):15.

胡辉,湖南省浏阳一中教师。

猜你喜欢

生命作文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