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智慧旅游研究进展与述评

2022-03-25刘俊霞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文文献智慧

杨 敏,王 超,2,刘俊霞

(1.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2.贵州财经大学 科研处,贵州 贵阳 550025;3.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概况

智慧旅游起源于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随着游客信息需求和体验需求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发展智慧旅游,助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实践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2011年,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了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十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业正式进入“智慧旅游”阶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智慧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研究,一方面能够为学者创新智慧旅游研究方法和领域提供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相关部门推动智慧旅游实践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在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分别以“智慧旅游”“Smart Tourism”作为关键词进行“期刊”及“Article”的范围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5月1日),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重复性检验和筛选,最终得到外文文献141篇、中文文献1 504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135篇)。如表1所示,国外智慧旅游文献的来源出版物、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分析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从期刊来源来看,国外智慧旅游发文较多的期刊主要有Sustainabilit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三者合计发文数量占国外文献总数的17.03%,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外对智慧旅游的研究更注重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信息化方面。二是从发文机构来看,韩国庆熙大学(Kyung Hee University)发文最多,占国外文献总数的7.09%,其次为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Alicante University)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系统(State University System of Florida)。三是从国家分布来看,西班牙、南韩和美国的发文数量名列前茅,总占比达到38.3%,说明三者在可持续智慧城市战略实施和实践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四是从发文作者来看,Chulmo Koo共发表智慧旅游相关文章9篇,其次是Ulrike Gretzel和Ahmad H Al-Omari,说明国外学者在智慧研究领域正在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表1 国外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相关分布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的来源出版物、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分析如表2 所示。一是从期刊来源来看,《旅游纵览(下半月)》的发文数量最多,占国内发文总数的14.36%,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旅游学刊》,占比为11.85%,说明智慧旅游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二是从发文机构来看,洛阳师范学院对智慧旅游的研究成果颇多,其次发文较多且发文质量较高的机构为南京师范大学,占比为5.19%。三是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和四川在各种期刊中发文数量均名列前茅,说明两地学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较为深入。四是从发文作者来看,刘加凤、姚国章、张静等研究成果较多,龙毅、唐建兵、黎忠文等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中发文数量较多,均为3 篇,说明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已经有所积累,但发文质量仍需提高。

表2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相关分布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出现,智慧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文献的学术贡献也在不断增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对智慧旅游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智慧旅游的研究历程、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经验总结,以期为智慧旅游研究领域的拓展及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提供指引和参考。

二、研究历程

2008 年后,在“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实践推动下,智慧旅游的建设和研究在国内外兴起。从文献研究起源来看,国外对“Smart Tourism”的学术研究始于2013 年Kimpel Frank对德国奥尔登堡的智慧旅游和展览中心的智能设计方面的研究[2],但在学术研究外,早在2000年加拿大旅游业协会上菲利普斯的演讲中就已经对智慧旅游进行了定义[3]。国内智慧旅游的学术研究最早开始于2005 年王凌等学者对智能旅游交通系统进行的相关研究[4],此后2005—2009年期间主要集中于智能旅游方面,2010 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之后,智慧旅游才作为学术研究专有名词出现在相关研究中,此时国内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论研究。2014 年“智慧旅游年”的提出使得智慧旅游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研究成果迅速增多,如图1 所示,在2014 年前后智慧旅游的研究发文数量呈现密集式增长趋势,2015 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国内发文数量达248 篇,此后智慧旅游研究发文数量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趋势。国家旅游局2015 年1 月10 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发了学界的积极思考,智慧旅游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宽,关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等评价研究和基于网络关注度、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陆续出现。

图1 国内外智慧旅游研究发文年谱分析

综上所述,尽管智慧旅游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内外对智慧旅游的相关学术研究正在不断增多,但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概念,其兴起的时间仅有10 年左右,学界仍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科学的定义,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深度系统研究仍然匮乏。因此,目前国内外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历程仍处于实践推动理论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

三、研究方法

从图2(a)和图2(b)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都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描述性分析,而是向量性分析或量性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其中国内质性研究的文章仍然占据主流,占比达93.02%。相比较而言,国外学者采用量性研究方法的比例较高,达到39.72%。但整体来看国内外智慧旅游相关文献仍然以描述性为主,缺乏深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即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为主,量性研究相对缺乏。

图2 国内外智慧旅游研究方法统计

将质性研究方法和量性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细分,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文献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逐一统计,得到图2(c)和图2(d)。在质性研究方面,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社会学、营销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对智慧旅游进行研究和讨论,因而研究方法大多使用案例分析法[5]和分析归纳法,其中分析归纳法在国内和国外分别为905 篇和54 篇。其次是案例分析法,在国内和国外分别有421 篇和20 篇采。除此之外,学者们也采用了SWOT 分析法、对比研究法[6]、访谈法[7]、问卷调查法[8]、扎根理论法[9]等方法,但国外在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质性分析方面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该研究方法应得到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在量性研究方面,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视角入手对智慧旅游进行研究和讨论,因而研究方法大多使用实证分析法,其在国内外文献中的发文数量分别是53篇和23篇,国内常用的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有G1-DEMATEL[10]、SEM[11]、SPSS[12]、熵值修正G1法[13]等以及结构方程模型[14]等方法,国外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由图2(c)可以看出,国内的量性分析除了实证分析之外,采用较多的研究方法为因子分析[15]和文献计量分析[16],以对智慧旅游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由图2(d)可以看出,国外的量性分析更多的采用了内容分析[17]、统计分析[18]和实验研究[19],用统计数据和实验数据更直观地表达智慧旅游的影响因素等信息。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经过10 年左右的系统研究,智慧旅游的学术脉络正在趋于完整,概念分析和理论框架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在于国内研究文献数量虽众多,但其案例分析文献数量较多且案例研究地较为集中,成果贡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量性研究的文献数量仍然较少,需要加大对个体微观层面的调查及研究力度。另一方面在于国外研究文献量性研究数量虽高于国内,但相对于国内而言,概念分析与理论研究的质性研究领域成果略显匮乏,研究方法的使用也应进行创新化和多元化。

四、研究内容

本文借助ROST 软件分别对收集到的1504篇中文文献摘要和141 篇外文文献摘要进行了关键高频词语义网络结构进行,得到了国内外智慧旅游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图,如图3 所示。其中图3(a)为国外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语义网络分析,图3(b)为国内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语义网络分析,图中的中心圈为核心层,中间圈为次核心层,最外圈为外围层。

由图3(a)可以看出,核心层关键词表明国外智慧旅游研究是围绕“Smart”“Tourism”,以及“Service”“Tourist”“Destination”“Tech nology”为核心关键词的研究,结合次核心层和外围层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国外智慧旅游的研究热点为概念研究、信息技术应用、游客感知及满意度、智慧旅游目的地建设4 个方面。由图3(b)可以看出,核心层关键词表明国内智慧旅游研究以“智慧”“旅游”“旅游业”“旅游产业”为核心词,而次核心层和外围层则表明了国内智慧旅游的4 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即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概念分析与研究进展、经验总结与模式探讨、游客体验与评价研究。

图3 国内外智慧旅游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因此,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围绕4 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研究、概念分析与研究进展研究、经验总结与模式探讨研究、游客体验与评价体系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研究

智慧旅游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国内外支撑智慧旅游的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相关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因此如何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智慧旅游的发展中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结合实践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国内研究多从物联网[20]、云计算[21]等电子信息技术[22]、移动通讯技术[23]、地理信息技术[24]、生态环保技术[25]、交通技术[26]、图像识别技术[27]等技术分析入手,对智慧旅游体验平台、智能景区导览、导游、导航系统[28],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建设[29]、多功能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灾害预警系统[30]进行设计和构建,国外研究则较重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基于通信网络的技术接入系统构建[31]、以社会和技术视角为中心的智能旅游体验系统设计[32]、基于云平台的情境移动App研发[33]等方面的研究。学者们通过这些研究以期提高旅游过程中的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导游服务、运输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质量,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概念分析与研究进展研究

智慧旅游概念源于“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34],尽管国内外许多地方不断进行着智慧旅游的示范区建设,同时学者对“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不断进行思考,但目前智慧旅游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科学的定义,并且也缺乏理论支撑。目前,国内外智慧旅游的概念多从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角度出发[35],或是研究提高智慧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旅游产业、提升目的地有效、可持续管理视角入手[36],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旅游参与主体整体性、全局性的思考与研究,对于本质属性的把握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经验总结和模式探讨研究

以2010 年江苏省镇江市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为起点,有条件的省市地区纷纷开展智慧旅游摸索试点,掀起了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热潮。在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等工作的推动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框架下,智慧旅游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也有了较多案例可以考察,因此智慧旅游试点的经验总结、问题提出及对策建议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智慧旅游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37]、营销模式[38]、景区发展模式[39]、服务模式[40]、人才培养模式[41]等方面。并且随着智慧景区的建设,关于智慧旅游的案例分析文献也逐渐增多,其不足之处在于分析的案例地较为集中,多为秦皇岛[42]、洛阳[43]、南京[44]、无锡[45]、桂林[46]等地,国外案例地集中在韩国[47]、西班牙[48]等地,对比研究或涉及整体性时空研究等文章数量较少,且多是以智慧旅游为背景来研究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问题[49],研究概念不清、定位模糊问题比较明显。

(四)游客体验与评价体系研究

由于智慧旅游的衡量标准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量化指标,在衡量和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者们通常基于游客体验与提升游客满意度的视角,对智慧景区建设中影响游客体验和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发展状况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切实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和游客满意度的策略,进而达到建设高质量智慧景区和智慧城市的目的。当前国内外学者们对智慧旅游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是从游客参与智慧旅游的旅游意向[50]、智慧系统使用意愿[51]、相关App 使用意愿[52]、技术接受意愿[53]等角度出发,同时将自助游游客群体[54]及老年群体[55]等单一的特殊人群纳入研究对象。国外也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游客这一特殊群体做出了相关研究[56],除了对游客进行实时实地追踪数据外,也对目的地营销网站[57]、Facebook 在线评论网站[58]等进行了功能评估和评价。总体而言,虽然实证研究的文献有所增加,但由于智慧旅游概念模糊问题导致的评价体系科学性问题凸显,智慧旅游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仍然有待加强。

五、结论与启示

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们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也是促进当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内外社会都高度关注智慧旅游的体验和质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从发文趋势和研究历程来看,国内外开始进行“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从2009 年开始的,2015 年后研究成果数量趋于平稳,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概念分析和理论研究仍不清晰,仍处于实践推动理论研究的探索阶段。二是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外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但质性研究占据主流,量性研究匮乏,且案例分析的案例地较为集中,缺乏时空研究和对比研究等。三是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外的研究都围绕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概念分析与研究进展、经验总结与模式探讨、游客体验与评价体系研究4 个热点展开,但概念不清、定位模糊、片面性、偏理论性等问题凸显。因此,基于现有研究不足,本文建议如下:

首先,注重概念和理论的基础研究。智慧旅游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是建设发展智慧旅游和学界进行智慧旅游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将概念界定清楚,才能保证智慧旅游研究的质量,因此国内外学者要持续注重智慧旅游概念分析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学界早日达成统一的、标准的、科学的定义,以增加智慧旅游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使智慧旅游的研究早日进入理论成熟阶段。

其次,研究方法要混合多元化、研究视角要有全局性。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存在单一的旅游研究方法可以满足旅游研究的需要,很多学者也会选择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对智慧旅游进行探讨,如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因此智慧旅游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必然要多元化,研究方法要向定量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混合化的研究方法及全局性的研究视角是今后智慧旅游研究的突破点。

最后,研究内容要扩大化。智慧旅游的建设不仅仅在于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居民及政府的满意度也至关重要,因此实证分析研究的主体范围需要扩大,同时随着智慧旅游建设试点的增多,智慧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及群体对比差异研究的实证分析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之一。

猜你喜欢

发文文献智慧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