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22-03-25胡慧婷邓珍珍周金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寒凝神阙穴证候

胡慧婷 邓珍珍 周金凤

(1.吉安市吉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0;2.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妇产外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经期及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等症状,亦或因个人体质所伴有其他不适感,是影响女性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痛经患病率约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更有约13.5%的严重痛经患者无法正常从事日常活动[1]。

PD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西药以口服避孕药、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剂等治疗为主,虽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D 的方法得到不断发展,中药离子导入术、神阙穴隔药灸等作为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对缓解PD 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2],是临床重要的外治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术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为临床治疗PD 扩展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0 年7 月吉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50 例PD 患者,其中年龄16~35 岁,平均年龄(23.32±3.26)岁;平均病程(7.26±3.2)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其中治疗组1 例退出,对照组2 例退出,最终47 例纳入研究。治疗组24 例,年龄16~35 岁,平均年龄(24.02±3.52)岁;平均病程(7.28±3.24)个月。对照组23 例,年龄17~36 岁,平均年龄(23.81±3.21)岁;平均病程(7.16±3.10)个月。2 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第9 版[3]制定标准,其临床表现为:(1)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以下腹部耻骨上疼痛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腰骼部、大腿根部的内侧方,可伴有腰酸、肛门下坠疼痛或其他不适,并可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甚者晕厥等症状。(2)上述症状呈周期性变化,妇科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寒凝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4]诊断内容,主症: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部冷痛或绞痛,得温可减。次症:(1)经期错后,月经量少;(2)经血色暗,伴血块;(3)畏寒,面色青白,四肢不温;(4)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腰酸,乏力。舌脉象符合: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紧,弦涩或沉紧。主症为必要条件,次症 (1)~(4)为次要条件,满足主症及次症2 项或2 项以上,符合舌、脉象表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寒凝血瘀证型辨证标准;(2)月经周期基本规律,年龄18~35 岁,有连续3 个月经周期以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3)自愿参加,能理解知情同意书的内容,配合治疗和完成有关量表评分;(4)与末次治疗洗脱期大于2 周。

1.4 排除标准 (1)有器质性或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痛经者;(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或正在服用避孕药物及放置药物宫内节育器者;(3)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4)对本研究药物不能耐受者。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患者主动要求退出临床试验,未按规定治疗,依从性差;(2)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其他并发疾病者,症状恶化,须采取紧急措施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口服药物止痛疗法为主,必要时配合物理治疗;治疗组患者于行经前5 d开始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每日1次,连续5 d,以1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连续3 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方法:导入药物(肉桂3 g,丁香6 g,干姜5 g,白芷10 g,川芎6 g,乳香6 g,没药6 g,细辛3 g,吴茱萸3 g)。先用200 mL 水熬至剩余50 mL 后,保温待用,将棉垫浸泡于药中。嘱患者仰卧位,将浸泡过中药的棉垫分别置于中药离子导入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C20190607)两端的正、负两极上,将棉垫及电极板片用弹力绷带固定在患者两侧少腹部,使棉垫充分接触皮肤,局部轻微烫热为宜。离子导入仪电流设置为20 mA,时间20 min。离子导入结束1 h 后使用神阙穴隔药灸,仍采用上述药物,将中药粉碎后加入冰片粉混合备用。取适量清水与小麦粉和匀,制成直径约7 cm,高约2 cm,且中间留有直径约2 cm 圆孔的面圈,将面圈与脐孔对齐,取适量中药粉(以填满肚脐并与面圈上沿相平为度)置于面圈孔,取艾炷置于灸末之上,点燃艾炷,以脐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持续施灸30 min,接着用医用胶带固封中药末,留药24 h 后取下。

1.7 样本收集 2 组患者均于治疗前的1 个月经周期及治疗后的最后1 个月经周期,月经来潮48 h 内来院采集静脉血4 mL,取上层血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中PGF2α、IL-6、TNF-α 水平含量。

1.8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5](VAS)法行痛经症状评分判定,评分区间为0~10 分,其中0 分表示没有痛感,10 分表示痛经最为严重。(2)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和临床疗效判定;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连续3 个月随访观察记录疼痛积分。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运用х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21/24)高于对照组78.26%(18/23),提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PD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VAS 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在3 个月后随访时治疗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3 个月后随访VAS 评分明显升高(P <0.01)。见表2。

表2 2 组PD 患者疼痛VAS 评分比较 (,分)

表2 2 组PD 患者疼痛VA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3 个月后随访比较,*P<0.01。

2.3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3 个月后随访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 <0.05)。见表3。

表3 2 组PD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3 2 组PD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3 个月后随访比较,*P<0.05。

2.4 2 组患者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PGF2α、IL-6、TNF-α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PGF2α、IL-6、TNF-α 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2 组PD 患者治疗前后PGF2α、IL-6、TNF-α表达结果比较 (,pg/m L)

表4 2 组PD 患者治疗前后PGF2α、IL-6、TNF-α表达结果比较 (,pg/m 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痛经属于中医学“月经病”的范畴,文献记录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认为其病机是瘀血滞留,气血不通畅所致。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记载:“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阐述痛经为寒凝所致,所载的“温经汤”用于治疗寒凝引起的痛经,沿用至今。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多因冲任失养致“不荣则痛”,或胞络气血不畅致“不通则痛”,年轻女性多见,多以实证为主,辨证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多见[7]。张瑞等[8]认为PD 发病多以阳虚为本,寒凝、血瘀为标,根据临床调查发现,痛经患者体质以阳虚质多见,因长期饮食寒凉,或置身于较寒凉环境,外感风寒或内生湿寒,损及阳气,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以形成阳虚阴盛的寒证,寒则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寒凝胞宫而出现痛经。杨爱萍[9]对PD 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得出在PD 证候分布中以实证最多,寒凝血瘀证又是实证常见的证型。因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是PD 的重要治法。

现代研究显示:PD 的发生与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前列腺素PGF2α 含量过高,炎性因子释放密切相关。前列腺素分泌异常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痉挛及血流量减少,升高周围神经的疼痛敏感性。PGF2α 是机体重要的前列腺素,当PGE2释放减少、PGF2α 释放增多时,可引发痛经患者疼痛[10]。同时炎性因子也在PD 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显示:PD 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TNF-α 可以促进炎性反应,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导致痛经。IL-6 能调节控制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其与TNF-α 可以刺激绒毛膜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促进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物质释放,导致痛经,调控炎性因子释放可能是治疗PD 的重要途径[11]。本研究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前列腺素和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治疗后2 组患者前列腺素及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结果表明炎性因子参与了PD 发病过程,抑制前列腺素及炎性因子释放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中医治疗PD 在减少复发次数,降低药物抵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确切的疗效为临床多途径、多方法联合治疗PD 提供了条件[12]。中药离子导入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技术,经皮离子导入原理利用直流电场作用和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使药物离子或带电胶体微粒进入人体[2],经皮透药可定点直达病处,能明显提高病灶组织局部血药浓度,提高药效。本研究治疗组中肉桂、丁香、干姜散寒温经,通络止痛;川芎行气活血通络;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芷祛风除湿;细辛散寒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在小腹疼痛部位予离子导入仪的药物刺激,可使中药吸收扩散加快,发挥更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减轻疼痛。神阙穴为隔药灸的常用部位,其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五脏六腑联系密切,腹壁薄弱且血管丰富,神阙穴隔药灸结合艾绒的温通、面团的聚热效应,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本方法符合了PD 的中医病机要点,治疗组综合指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远期效果优于口服药物,复发次数明显降低,临床报道亦证实本方法对PD 具有明显疗效[2,12]。

综上所述,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P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前列腺素类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寒凝神阙穴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腊节》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