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评价研究
——以杭州市琴山蓝湾村落为例

2022-03-25郑玮佳张亚平蔡梁徐斌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落景区景观

郑玮佳,张亚平,蔡梁,徐斌

(1.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2.嘉兴市园林市政管理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000)

景区边缘型村落是指位于区域核心旅游景区周边,承接来自景区的客源与资源,同时为核心景区提供互补旅游性产品的村落[1]。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较高的投资价值及可见的成果效益,受到社会资本及政府投资的青睐,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目前,有学者针对景区周边村落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学者分析了“景”“村”关系,阐述村庄发展模式及其影响机制[2-3];或基于居民诉求[4]、多元需求[5]、价值评判[6]等方面进行村落的规划设计实践及策略探索[7]。然而尚无从村落已有建设成果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村庄资源特征、分析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而提出优化更新策略的研究。如何针对村落景区已有建设成果的现状,实现景区边缘型村落高标准景区化的打造,仍是个棘手的问题。

景观资源评价是对景观资源的综合评价[8-9],不仅包括对资源品质的评价,还包括对开发利用条件及基础设施的评价等。通过明确各类景观资源的相对重要程度及评价值,为村落景观风貌建设以及乡村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建设和景区化运营。

为此,本文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景区边缘型村落琴山蓝湾村落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其景观资源构成及分类,构建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IPA 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琴山蓝湾村落进行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研究,以实现对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科学、系统地分析,并提出合理优化策略。

1 研究区概况与资源调查

1.1 研究区概况

青山湖位于杭州城西,与西湖、千岛湖并称“杭州三大湖”,总面积为64.5 km2,东距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38 km,西距黄山风景区约130 km,紧邻临安主城区,交通、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是杭州“旅游西进”战略规划的建设重点。琴山蓝湾村落位于青山湖西侧,地形狭长,向东探入青山湖约1.6 km,呈现三面环水的半岛风貌(见图1),并成为青山湖景区重要的旅游配套基地。

图1 琴山蓝湾村落区位图Figure 1 Location of Qinshanlanwan village

琴山蓝湾村落由泥山湾村和余村两个自然村组成,区域内有6 个居住组团,总户数为1 436 户,总人口数量为3 810 人,总面积约为3.9 km2。村落与青山湖景区共享自然人文资源基底,同时又为青山湖景区提供互补性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民宿、停车场、集散空间等。2019 年,琴山蓝湾村落被列入临安村落景区“八线十景”。截至目前,村落内已培育了10 余家特色民宿与餐饮店,逐步形成了村落与其毗邻的景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1.2 景观资源调查

本文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标准,将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经济景观三种景观资源类型,具体包括地文、水文、生物、天象、特色建筑、风物、历史遗迹、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十个亚类,其。通过对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进行调研与统计,发现共有景观资源单体167 个,其中以生物资源的单体数量最多,动植物物种类数量达129 种,而天象、特色建筑和基础设施资源缺乏,数量均为0,详见表1、图2。

表1 杭州市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统计Table 1 Landscape resources of Qinshanlanwan village

图2 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分布图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s in Qinshanlanwan village

2 研究方法

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本研究通过构建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评价体系、量化各构成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对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为其主观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量化依据[11]。

2.1 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在参考现行景观资源分类规范标准[12]以及前人研究[13]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村落景区导则》,根据专家意见筛选相关评价指标,构建景区边缘型村落评价体系,见图3。由图3 可知,该评价体系共分为四级:1 级为目标层,即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综合评价;2 级为准则层,即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与规划利用条件3 个方面;3 级为子准则层,包括自然资源质量、人文资源质量、社会资源质量、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区位条件、现状条件7 个方面[13];4 级为指标层,包括美景度、特色度、自然度等22 个指标因子[13-14]。

图3 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Figure 3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s in village of scenic area fringe

2.2 景区边缘型村落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本文通过制定评价因子调查问卷,采用专家问卷法形式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共发放问卷15 份,其中有效问卷14 份,有效率为93.3%。邀请专家对各评价指标因子进行两两对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通过Yaahp软件进行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和权向量最大特征值计算。并将所有专家的权重值进行几何平均,求得所有评价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如表2。

表2 景区边缘型村落评价因子权重Table 2 Evaluation factor weight of Qinshanlanwan village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的模糊综合评价

将上述评价因子按主观性强弱分为定性因子和定量因子。以满分为5 分的分值对各项因子进行等级划分,5、4、3、2、1 分分别代表“优、良、中、合格、差”五个评价等级。其中,定性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游客对评价因子的打分,直观反映受访者对于各定性因子的评价等级。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从性别特征来看,男、女游客比例分别为51.5%和48.5%,基本一致,说明不存在性别差异;从职业特征来看,学生、附近居民、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游客以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分别占32.6%及23.8%,说明受访游客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使最终的评价结果更有可信度。定量因子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及行业标准[15-18],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算出各定量因子的评价等级隶属度。

通过对琴山蓝湾村落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对22 个评价指标因子的模糊计算,得到总体评价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杭州市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的总体评价值为3.647 6 分,介于“中”和“良”之间,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评价得分最高值为4.5 分,超过“良”,因此,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总体评价视为“良好”水平,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表3 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模糊评价结果Table 3 Fuzzy evaluation on landscape resources of Qinshanlanwan village

从准则层的评价结果来看,各准则层因子的评分情况为:B3 规划利用条件(3.769 6 分)>B1 资源质量(3.693 8 分)>B2 环境条件(3.554 1 分),3 个评价值之间的差异较小,均为“良好”水平。

但从子准则层的评价结果来看,C6 区位条件的得分值最高(4.151 8 分),其评价等级超出“良”,说明作为景区边缘型村落,区位优势是琴山蓝湾村落最为显著的优势;C1 自然资源质量(3.819 2 分)、C5 生态状况(3.602 2 分)、C2 人文资源质量(3.509 0 分)、C4 环境质量(3.492 9 分)、C3 社会资源质量(3.446 9 分)、C7 现状条件(3.021 2 分)的评价等级均介于“中”和“良”之间。从评价结果来看,7 个子准则层均属于“中”以上,说明子准则层的评价结果相对平均且整体良好。但需要指出的是C7 现状条件的评价值(3.021 2 分)是子准则层中评价值最低项,说明当下琴山蓝湾村落的景源配置及知名度尚待合理化提升。

从指标层因子的评价结果来看,大部分指标层因子处于良好水平。其中,D4 开阔度(4.315 7 分)、D14大气质量指数(4.500 0 分)、D19 可达性(4.035 7 分)、D20 地理位置优越性(4.500 0 分)的评价等级均超过“良”,为“优良”水平;D7 艺术价值(2.862 4分)、D21 知名度(2.000 0 分)的评价等级低于“中”,为“合格”水平。从评价结果来看,各评价因子的评价值在2.0~ 4.5 分之间,跨度明显,景区后续建设应该有侧重地扬长补短,促进琴山蓝湾村落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

3.2 IPA 分析

为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建立IPA 分析(重要性-评价值分析),以重要性作为横轴(即各项指标的加权权重值),等级评价值作为竖轴,两者均值所在的直线作为X 轴和Y 轴的分割线,将空间分为四个象限,如图4。由图4 可看出,第Ⅰ象限的重要性和评价值都较高,为“优势区”,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质量C1、区位条件C6 两个子准则中,分布的因子有美景度D1、特色性D2、自然性D3、文化价值D5、林木覆盖率D15、景观多样性指数D17、可达性D19。这些因子的重要性评分较高,而在村落开发中的现实状态也较好,使游客获得了较好的旅游体验。未来应继续保持自身特色,持续创新发展,增强旅游吸引力[19],充分发挥优势效能。

图4 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IPA 分析Figure 4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landscape resources of Qinshanlanwan village

第Ⅱ象限的重要性低、评价值高,为“维持区”。该象限的因子包括开阔性D4、科学价值D6、适宜性D9、安全性D10、服务质量D11、大气质量指数D14、景观破碎度指数D18、地理位置优越性D20、景源配置D22。这说明游客对以上这些指标的关注度不高,但满意度较高,景区开发者不需对其过度关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节约资金投入,避免过度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Ⅲ象限的重要性、评价值双低,为“机会区”。落在该象限的指标因子有艺术价值D7、完善性D8、水体质量指数D13、水土侵蚀模数D16、知名度D21。从理论上讲,此象限内的因子无需优先建设,未来短期内各类资源和策略配置可以不优先考虑此象限内的指标因子[20]。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游客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攀升,结合景区边缘型村落长远的建设视角来看,该象限的指标应作为次重点改进因子,应该有侧重地提升,以进一步拓宽景区边缘型村落未来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艺术价值D7(2.862 4 分)和知名度D21(2.000 0 分)仅处于“合格”线上,应进行重点改进,其次是完善性D8(3.052 4 分)、水体质量指数D13(3.500 0 分)和水体侵蚀模数D16(3.300 0 分)。

第Ⅳ象限的重要性高、评价值低,为“改进区”,落在该象限的指标因子为清洁度D12。这说明游客对于景区清洁度的期望程度较高,但在实际的游赏体验中却不尽人意。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应着重关注、优先建设。

4 基于景观资源评价结果的优化策略

根据以上的IPA 分析结果可知,琴山蓝湾景区边缘型村落旅游提升应该有所侧重。本研究在针对以上六个重点及次重点提升指标因子进行现场踏勘基础上,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4.1 环境质量提升——导控村域旅游风貌

针对清洁度D12 需重点提升的评价结果,结合对琴山蓝湾村落环境资源现状的调查,发现沿着村内主次干道、道路交叉口、沿街立面存在挡墙生硬、黄土裸露、景观风貌无特色、立面风貌杂乱的现象(图5)。

图5 琴山蓝湾环境质量现状Figure 5 Curr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Qinshanlanwan village

结合场地线性特征,参考“亮点闪耀—沿线梳理—污点整治”的规划设计逻辑[21],重点对村域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进行整治提升(图6)。首先,梳理村落空间,打造重点、一般节点若干,实现村落空间的“亮点闪耀”;其次,对于道路、边界等线性空间,进行适合乡土风貌的绿化补植;最后,对于那些景观不佳、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景观,进行污点整治,以快速提升该村落的整体视觉呈现。

图6 村域风貌导控规划设计逻辑Figure 6 Planning of the village

4.2 现状条件提升——提升景区知名状况

经模糊评价和IPA 分析,知名度D21 落在第Ⅲ象限且评价值最低。一方面,说明琴山蓝湾村落旅游品牌未能深入人心,导致游客对其认知不足;另一方面,说明琴山蓝湾没能有效发挥其景区边缘型村落的区位优势,与青山湖景区形成联动宣传模式。

后续建设应该从“强化构建品牌形象”“联动形成品牌活动”两方面着手,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介,强化构 建品牌形象,构建琴山蓝湾村落景区的专属网站、体验社区、微信公众号、微博、旅游App 等网络媒介,进行旅游信息宣传。同时,基于“景区边缘型”区域特性,借助青山湖景区草坪集体婚礼、捕鱼丰收、水上森林游等不同时节的活动,联动形成“爱在琴山蓝湾”“吃在琴山蓝湾”“游在琴山蓝湾”的品牌活动,最大化放大其区位优势。

4.3 人文资源提升——彰显文化艺术价值

根据IPA 分析结果,人文资源的艺术价值D7 为次重点提升因子,结合对琴山蓝湾村落景区文化资源现状的调查,发现该村落已进行了一定的景观风貌建设基础,但其文化艺术价值表达生硬,地域文化特色未能得到充分彰显,艺术价值较低(图7)。

图7 琴山蓝湾文化艺术节点现状Figure 7 Current culture and art distribution in Qinshanlanwan village

乡村文化艺术的彰显不应该是硬性的植入和外在的表演与教诲,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诱发和培植乡村内在文化因子的发育和成长,促使当地文化力量与当地生活及利益的诉求得以显现[22]。建议基于场地特色提取钱镠爱情、琴鹤传说等文化元素,提升表达水平,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具有地域精神的艺术创作,可实施艺术家驻地计划,开发专属文创品牌,建设各类艺术展馆。

4.4 社会资源提升——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经模糊评价和IPA 分析,社会资源的完善性D8为次重点提升因子,结合现场调查发现琴山蓝湾村落的基础服务设施主要存在交通系统、旅游设施系统两方面的问题。景区内车行道路系统基本完善,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慢行系统,据道路现状和游客使用需求,从“绿道游线、游船游线、商业街游线”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图8)。

图8 琴山蓝湾慢行系统规划图 Figure 8 Slow traffic plan in Qinshanlanwan village

针对旅游配套设施上存在供应不足、设施配置质量较差、标识系统缺乏的问题,施行“旅游服务中心、无害化厕所、标识系统、贩卖设施”为导向层次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升(表4)。

表4 旅游配套设施Table 4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tourism

4.5 生态状况提升——涵养景区水质土壤

经模糊评价和IPA 分析,发现水体侵蚀模数D16 为次重点提升因子,结合现场调研发现,由于滨湖区域旅游设施的过度开发引起了局部水土流失,导致出现沿线山体裸露、水体自净能力减弱等问题(图9)。

图9 琴山蓝湾驳岸现状Figure 9 Current revetment in Qinshanlanwan village

基于此,针对琴山蓝湾村落湖岸线的场地特征,构建以生态驳岸为基础的立体景观过渡交错带,打造不同坡度的植物生境,以实现和涵养水土的目的[10]。具体措施为:平坝段,以种植耐水淹、吸污、去污能力强的灌草为主,如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菖蒲Acorus calamus等;陡坡段,由于雨水侵蚀强烈,采用块石或卵石护坡;缓坡段,靠近村落内部,应设置双截洪沟及汇水塘,减少山体雨洪对缓冲带的物理干扰(图10)。

图10 琴山蓝湾生态驳岸模式Figure 10 Ecological revetment for Qinshanlanwan village

5 结论

本文通过景区边缘型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的总体评价值处于良好水平。结合IPA 分析,得出琴山蓝湾村落景观在清洁度D12、艺术价值D7、完善性D8、水体质量指数D13、水土侵蚀模数D16、知名度D21 方面亟待提升,并从环境、人文、社会、生态、现状资源条件方面提出导控村域旅游风貌、彰显文化艺术价值、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涵养景区水质土壤、提升景区知名状况的具体优化策略。通过专家调查法获取的指标因子不可避免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村落的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希望本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类型以乡村旅游为发展目标的村落提供优化建设思路与依据。

致谢:感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为本研究提供部分资料,感谢蔡梁先生对本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村落景区景观
景观别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摘牌』
“摘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