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体育学科本源,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2022-03-25季俐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技巧技能

文 / 季俐

近几年来,随着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学校都在积极的改善各种硬件设施,比如操场换新,乒乓球台的设置,各种新体育器材的新增。但是,这些硬件设施并没有真正意思上的让学术的体质改善,也没有增强学校的各种体育技能。甚至有的学生体质呈下滑的趋势,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没有提升。这是老师普遍的体育教学误区;这种教学误区应该让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引起重视,并应该认真思考。体育的本源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的运动中锻炼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应该围绕着着这个主题来设计和发展。

1 让运动技能教学回归体育课堂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后,很多老师开始淡化体育运动技术,没有给学生们认真的传授各种运动的技能技巧,甚至很多老师产生看不起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想法,认为学生的体育课开心就好,玩得开心就可以锻炼身体,活动身体了就能达到各年级的体育考核指标。体育新课标后,“玩耍”成了体育课的本源,学生去活动了,去玩耍了就能达到应有的锻炼量和或者各种体育运动的技能,在没有一点技术的指导下,只要让学生快乐运动就行,于是“大变活鱼”、“运南瓜”等都成了体育课主教材。表面看,课堂上学生们忙得热火朝天,参与练习的热情十分的高涨,但从学生终端显示的体育技能掌握度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成绩看,根本不没有达到年级的标准。然而,就体育课本身所承担的课程任务来说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运动技能是构建教学技能的基础,是体育教师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形成终身锻炼习惯的载体。比如,简单的跑步技巧,需要如何掌握好跑步时的呼吸节奏,需要如何摆臂,如何跨步,这些动作的要领都是需要技巧的,这些技巧需要我们老师专业的知识教学,而不是让学生在操场上开心的乱跑下来就行。要想真正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必须把技能教学放在体育课堂教学应有的位置,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必要的体育技能,才能高质量的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目标。

2 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设计和实施,需要老师对各班学生进行评估后进行,而不是简单的随机分组。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所认为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随机的三五个,七八个学生一组,完成某项体育运动。这种简单的毫无意义的分组,并不会提升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会懒惰。教师在各组的班级了,需要充分掌握各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分组。比如将性别分组、混合分组、体质分组、兴趣分组等方法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因材施教,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真正意义上的让小组学习发生,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技能特长,并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最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3 体育课程情境创设符合学科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课中也非常适用。要提升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爱好和兴趣,需要老师们合理的创设情境。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情境,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的。在体育课上,根据学生们的喜欢来创设才能让学生们更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学习中,比如简单的跳绳教学,结合上面说的小组学习法,我们先对学生们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教授给学生们跳绳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每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出,创遍一些花样的跳绳模式。将单人、多人、双人等花样融入到跳绳当中,并给每组同学们一个“作品”的任务,经过小组讨论和编排,下课前,各小组意义进行展示并评价。创设情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有了参与感,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浓。在体育课中,同学们很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情感交流跟为真诚。同事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所以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规划好良好的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例如,如果想要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能够参与人数多的项目,类似拔河比赛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两组,2个小队,4个小队或者6个小队。还需要根据每组各自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选好主力队员,助威队员。拔河比赛中,双方都想尽全力想战胜对方,助威的同学现场喊声雷动,高潮选起,获胜的一方肯定兴奋至极,失败的一方肯定会有不高兴的表现。对有不良反应或者伤心的同学,特别是女孩子,应该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体育的初中是锻炼身体,重在参与,重在体验比赛的过程和欢乐,而不是一时的成败就定结果,垂头丧气。我们体育课的初中本来就是未来强身健体,让同学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做这种类似的竞赛,也是未来提升同学们对体育的喜爱和兴趣,不能因为一时的比赛输赢,而打击到一些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给学生,增强大家的参与感,荣誉感,更团结,更健康。[3]

4 学生自主创新得到有效引领

自主创新是素养教育的核心,在体育课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活动方法,或许很多学生都会疲倦。这就需要教师们积极的引领学生们进行创新了。比如,篮球课程,我们在传授运球技巧后,给学生们设计一个简单的折返跑运球,绕桩运球等。这些基础的运动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很快会厌倦。有的学生说就会提出疑问或者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折返跑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加入运球上篮的动作呢。虽然,运球上篮也是场用的提运技能技巧,在这时我们要给予学生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运动上篮,三步上篮,背后传球之类的技巧。学生们自己参与的动作设计,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4]

5 转变体育课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

很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普遍都重视所谓的“主科”语数外教学,设置的所谓科学、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也相当应付。因此很多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低,锻炼的时间减少,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体育课的锻炼,对于本来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增加了一个束缚。[5]在平时的体育课中,教师的心态就是可上可不上,有的直接给体育课时间给语数英老师补课。这样体育教师得不到重视的同时,自己自然也不会重视体育课,备课什么的环节直接忽略,上课就像放羊一样给学生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的时间,有的同学就是四处追逐打闹;有的同学甚至到商店买东西吃、喝,还有的同学喜欢安静的直接回教师坐着发呆。这种无序的管理,没有效率可言,跟别说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爱。[6]

新课标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堂状况得以改善,教学模式也换然一新,每节体育课,教师都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新题别具一格的体育课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情体育课堂,根据性别学习体育各项运动的技能技巧。例如,女生喜欢排球,教师示范垫球,发球,抛球,男生喜欢篮球,教师在示范如何运球,怎么带球过人、投篮技巧等,然后让学生实践,这样使学生偷悦身心,偷快地度过一堂快乐体育课。

6 在体育课堂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萌发

体育课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如何更合理更健康的锻炼。锻炼的实话讲究技巧性、锻炼的内容也要有趣味性,这就必须要求在课堂中有所创新,了解每个学生的喜好,沟通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不同的学生定制不一样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具体为目的,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终目意识培养。体育课会开展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充满想象的主题性活动,游戏的这些特点正是创新意识、潜能得以激生的土壤,看电视我们知道了“蹴鞠游戏”,这个就是足球运动的前身。如今的足球运动风靡全球,有一大批的热爱追求的球迷。[7]

体育课中老师要像伯乐一样培养体育特长生。教师在体育课中,要注意体育特长生的发现,比如张三喜欢打篮球,有篮球天赋,运球过人技巧熟练,投篮精准度高,还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我们就引导张三往篮球特长生的方向发展。发现李四在跑步的时候,总是领先其他学生,并且沟通得知,他熟练的使用跑步的技巧和呼吸技巧,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培养李四。这种善于观察的行为,可以挖掘各同学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天赋,也在课堂中给予其他同学标杆的榜样。

7 让教学评价更加适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是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动作技能的形成和有效控制学生练习情绪的必要载体,按照新课标的理念,积极性和鼓励性的评价被大多数教师肯定和接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时注意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认真的,进步比较快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比如:“这位同学做得真好!”“按照这样做,很快就学会了”“这位同学太聪明了”等话语进行鼓励。这种评价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一味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有时不一定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将惩罚性的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互融合,发挥评价的功能呢?曾经也在一场报告中听到这样一则案例:调皮的孩子爬在树上不肯下来,慈祥的父母用尽了各种甜言蜜语和物质诱惑,他自岿然不动,而又不敢硬来,怕孩子在惊慌中摔下。只好叫来老师,老师支走父母,走到树下,悄悄对孩子说了一句话,孩子就乖乖下来了。[8]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教师应该在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来指定适合的教学计划,找到适合该班级的教学模式。围绕体育的本源,设计出更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体育技巧,抓住体育教学的本质,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使学生愿意学,快乐学,充分享受体育锻炼带来快乐和健康体质。

猜你喜欢

体育课技巧技能
高级技能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体育课
指正要有技巧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提问的技巧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