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体育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分析
2022-03-25陈住
文 / 陈住
核心素养理念敦促了初中体育教学不断地创新教学思路,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焕发无限的活力,积极自主地“动”起来,在乐动中感受愉悦、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逐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居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区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学生们动得不足、动得不悦、动得低效,可以说真正喜爱体育课的学生少之又少,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够理想,经过九年体育学习他们仍未掌握一定锻炼技巧,体质健康程度不强。[1]居于此,在授课中渗透“乐动体育”思路并展开实践与探索,可充分激起学生体育锻炼之热情,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爱学、乐动,学会,有效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利用乐动体育法与古老传授的模式对初中生肺活量、身体机能进行训练,并记录了两种模式下学生身体机能测试的数据结果,在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中,得出了乐动体育对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成为其应用推广之创造重要条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某中学随机抽取男女生人数各50人。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知网、龙源、维普、万方等网站,输入“乐动体育”“体质健康”等重要词查找了大量文献展开研读,还翻阅相关乐动体育之刊物,作为参考的重要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实验前:整理出这些人2020年身体机能测试的结果;实验后:采用乐动教育方式后,对全部实验者的身体机能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并与之前的数据对比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借助SPSS26.0软件对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测试之结果展开统计分析。
2 实验的流程
2.1 实验分组
将这100名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对照班各2个,男女人数均等。
2.2 实验前测试
按照《中国初中生体质健康标准》之要求及指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评分。[2]其中包括(体重、肺活量、短跑、耐力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
2.3 实验实施
2.3.1 条件把控
为达到测试结果的最小误差率,每个班的身体机能健康测试均在相同条件下开展,实验班、对照班都是同一教师施教,而且场地、器材、内容、进度等都完全一样,对照班应用古老授课形式,实验班应用乐动体育形式施教,展开为期16周的对比实验。
2.3.2 乐动体育的含义
“乐”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身心感受的乐趣、欢乐,学生在乐动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运动技巧,并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其二指乐意、乐于展开体育健身一种学习态度,学生乐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更多乐趣,大大激起运动的积极主动性,逐渐养成自主、积极的锻炼身体的态度。[3]
“动”其中的含义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动体,展开体育学练时学生热情主动锻炼身体之态度,而且要达到国家中学生体育健身规定之运动量,要动得够,动得足;第二是动脑,学生在体育技能训练开展中不断思考尝试更高效训练方法,知识技能得以有效应用,团体比赛中协作的战术等,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动得活,动得新;第三是合作互动,在体育知识技能学练中加强师生、生生彼此的互动合作,营造起自由、欢愉之情境,动得欢,动得悦。
乐动体育主要指彻底将体育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全部活动都以学生发展为重心展开,结合初中生机体成长特征与健体之需求,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他们处于自由、和谐之体育训练氛围里体验到运动带来无限乐趣,内心生发起体育学练的浓郁兴趣,学习自主积极性得到大幅增强,逐渐形成乐学体育之态度,从而逐步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增进心身健康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
2.3.3 乐动体育的开展
①创新教学形式,强化乐的深度
乐动体育对于学生个体差异较为关注,强调对各种体质机能学生展开有针对性之策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取教师适时、实时辅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融的高效教学形式,学生们在自己奋发努力、合作共赢的条件下获得运动成功的喜乐,学习兴趣大幅增强,他们都变得很乐学。
②结构思维、技术组合相融,增强动的效度
乐动体育注重体育知识建构、技术组合式的教学手段,每节课程注重学生架构本节的知识结构后,然后将知识转化为之间完成技术组合的训练,使他们系统的结构式的组合技术练习中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确保他们在运动学练中动得活、动得足、动得乐,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动的效度
③营造比赛的情境,发挥个体的潜度
乐动体育秉着立德育人的原则创设体育比赛,将每节课所学体育知识都借以各种形式比赛进行训练与强化,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技能、战略战术运用到比赛中,有效提升体育知识技能活用之水平,培养了合作团结的精神,也使个人的潜度得到大程度发挥。[4]
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1 结果
3.1.1 实验前,将对照班、实验班体质机能健康几项指标测试之结果对比,经T检验不存在显著差异,成为实验开展有力保障。
3.1.2 初中生身体形态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结果
身高与体重为中学生体质健康指南对其身体形态测评之参照指标,体重参数以BMI的形式记录,国际上对于个体身形胖瘦采用体重指数( BMI)实施测评。
此实验后结果表明,对照班整体的体重指数平均分数比之前降低了1.26分,而实验班的分数则比之前升高了3.56分,实验后各班的体重指数平均分数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为5.24分。实验结果证实,乐动体育使初中生身体形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古老授课模式没形成显著改善。
3.1.3 新旧授课模式给初中生身体机能造成之影响结果
肺活量指个体在用最大的气力吸满空气后再尽最大力呼出的一种力量,此为检测个体成长发育重要指标之一。
从实验测试结果看出,对照班整体肺活量的平均分数比之前升高了0.78分,且实验班同类分数比之前升高5.26分,对比实验后各班的平均分数,实验班高出对照班是2.96分。实验数据证实,乐动体育对于增强中学生体质机能有很明显效果,古老授课模式对于体质机能的改变没有效果。
3.1.4 新老教学模式给初中生体能素质带来的影响结果
体能素质是个体在运动中力量、速度、强度、灵敏度、耐力等身体机能表现指征,《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指南》规定通过短跑、耐力跑、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等对学生体能素质进行综合测评。
通过实验测试结果看出,对照班整体的短跑、耐力跑、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的平均分数比之前降低了分别是1.4分、1.75 分、1.52分和0.80分,而实验班整体的平均分数相比之前分别高出了1.65分、2.41分、1. 74分和0.54分,实验数据研究证实,乐动体育对于初中生身体机能素质的改善效果很显著,学生在肌体力量、速度、灵敏度、爆发力、耐力方面的素质得到增强。
3.2 分析新老教学模式对初中生体能素质的影响结果
3.2.1 古老授课模式引起初中生机能素质降低的原因
旧机械化传授教学模式,教师只是硬性地灌输知识、示范相关动作,对于所有人都采用一刀切之办法,忽略个体能力之差异性,不能因层施教,全部以同一方法对同一项目、相同内容进行学练,而且以同一标准对训练结果进行测评,出现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的情况,无法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反而严重挫伤他们学练之积极性,由于自主学习之热情度不高,那么课堂气氛自然会死气沉沉,学生无法投以全部身心到课堂训练中,导致运动的强度、密度、负荷都无法达到合格,继而学生的体能素质逐渐地降低。
3.2.2 乐动体育促进初中生体能素质提升的原因
据相关资料分析,初中生的体质健康与先天遗传、后天营养、生活作息和运动锻炼等方面都有关系,在此因素中,运动锻炼对增强体能素质之作用较为重要。运动的密度是评定锻炼的科学程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是关系到体能消耗、体能素质改善的重要因素。
应用乐动体育的教学模式对实验班施教,实施授课中,教师依据他们体能情况与体育锻炼之需求,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多样灵活的、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去尝试、创新,重点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感受运动的其乐无穷,继而唤起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都能投以全部身心到体育运动中来,整个课堂都能够“乐”起来、“动”起来,体育运动的密度、运动负荷都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肌体力量、耐力、灵敏度、体质都得到了显著改善。[6]由于本次实验的教学内容为爆发力、耐久力、灵敏度的强化训练,在具授课中没有安排体能练习的相关内容,致使实验班学生上肢力量素质的发展受到影响,男生掷实心球的分数略有下降。
表1 实验前对照班、实验班体质机能健康指标测试分数对比情况
表2 对照班、实验班在实验前后体重指数( BMI)分数的对比
表3 对照班、实验班在实验前后肺活量测试得分对比情况
表4 对照班、实验班在实验前后身体机能素质的测试分数结果对比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旧授课模式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训练内容较为单调,整个课堂缺乏生机活力,抑制学生体育锻炼自主性,给初中生体能素质带来了负面效用,是不可取的一种教学方法。
(2)乐动体育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因人而异,分层施教,每一个体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产生之愉悦感;可指导他们 应用结构思维来处理体育运动中之疑难,学生形成了更多的创新体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整个课堂充满了无限活力,有效改善了初中生的身体形态、增强了身体机能素质。
(3)乐动体育对于体能方面的练习稍有欠缺,影响了初中生肢体力量体能的发展。
4.2 建议
(1)乐动体育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泛适用,能实现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之目标。
(2)乐动体育对增强初中生身体机能素质之效果是较为突出,但是要适度、合理增加体能训练项目的练习,以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