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学校啦啦操俱乐部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3-25赵巍宋波王磊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练员广东省俱乐部

文 / 赵巍,宋波,王磊

我国于2001年引入啦啦操运动,20年间,在赛事、推广普及、俱乐部建设、等级认证、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且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啦啦操项目特点符合体育教育的目标,符合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及政策,在我国啦啦操的开展多是以学校为主体。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啦啦操产业发展的规律及产业链发现,俱乐部是整个发展和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和必经之路。只有俱乐部不断的发展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才能使产业链沿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其中,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初步体现。结合啦啦操项目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学校啦啦操俱乐部是啦啦操项目俱乐部发展的第一步,只有将这个基础打好,才能顺利的过渡到社会业余俱乐部,进而更好的发展职业和商业俱乐部。本文将从实证出发对学校啦啦操俱乐部进行研究,探索其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2020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注册的广东省学校啦啦操俱乐部共计72所,其中小学43所、中学23所、大学6所。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法

对广东省学校啦啦操俱乐部负责人及教练发放问卷132份,回收125份,有效问卷数125份,有效率100%。

1.2.2 结构访谈法

对广东省学校啦啦操俱乐部主要负责人35人进行结构访谈,深入了解其管理模式、发展现状等情况。

1.2.3 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

将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所有研究数据均以Excel2012和SPSS17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使用的具体方法有ANOVE、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系数计算、二阶因子计算、建立结构模型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啦啦操俱乐部现状

广东省官方注册的小学啦啦操俱乐部共计43所,其中80%在广州和深圳,佛山、中山、珠海、东莞和潮汕地区有少量啦啦操俱乐部。65%的俱乐部直属领导部门为学校体育部,其他均从属于学生处、团委、音乐学科等部门。共计185位在职及外聘教练员服务于广东省小学啦啦操俱乐部,累计会员总人数约3500人,可见教练员配比非常充足。参加的最高级别赛事为国际级比赛并取得前八名的成绩,40%以上参加了国家级比赛并取得前八名的成绩。65%的俱乐部年经费在1万元以下,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财政、学生自筹及体育局拨款。15%的俱乐部有专业啦啦操训练场地和器材,其他俱乐部大多是共用舞蹈室、体育场地等。90%以上的俱乐部以比赛、训练和表演为主要活动,没有啦啦操交流及公益活动经验。85%的学校对于俱乐部给与了相关政策支持,包括计算教师工作量、奖金、学生评优等。42%的学校啦啦操俱乐部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均是由教练员代替。

在拥有上万所小学的广东,啦啦操俱乐部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俱乐部还是以校队的形式出现,以传统的训练、竞赛、表演活动为主,缺乏对啦啦操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因为项目根基的缺失,导致无法开枝散叶。

2.2 中学啦啦操俱乐部现状

广东省官方注册的中学啦啦操俱乐部共计23所,其中50%在广州和深圳,在广东省的分布较均匀。绝大多数俱乐部的开展时间在5年以上,最长的近15年。60%的俱乐部直属领导部门为学校体育部,其他均从属于学生处、团委、音乐学科等部门。共计50位在职及外聘教练员服务于广东省中学啦啦操俱乐部,累计会员总人数近2万人,教练员配比不足。参加的最高级别赛事为国际级比赛并取得前八名的成绩,43%以上参加了国家级比赛并取得前八名的成绩。40%的俱乐部年经费在5000元以下,33%的俱乐部年经费3万元以上,呈两极分化趋势。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财政,只有极少部分是学生自筹及体育局拨款。83%的俱乐部有独立的训练场馆,22%的俱乐部配备专业啦啦操训练场地和器材。40%的俱乐部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比赛、训练、表演、公益活动、交流等。95%的学校对于俱乐部给与了相关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计算教师工作量、奖金、教师评优等。28%的学校啦啦操俱乐部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并给予酬劳。

广东省中学生啦啦俱乐部开展时间较早,累计参与人数较多。但和小学一样,在中学的推广也不尽人意,注册啦啦操俱乐部的学校仅占广东省5000多所学校的0.4%。可喜的是,中学啦啦操俱乐部开始注重啦啦操文化的推广,参与公益活动等。管理体系也更完善,注重硬件及人员配备。

2.3 大学啦啦操俱乐部现状

广东省官方注册的大学啦啦操俱乐部共计6所,很多开展啦啦操项目的学校并没有注册,我们也对其进行了调查走访。绝大多数啦啦操俱乐部在广州,这也是因为大多数大学都在广州的原因。95%的俱乐部的开展时间在5年以上,有开展时间最长的如广州体育学院。95%的俱乐部直属领导部门为学校体育相关部门,其他均从属于团委。近40位在职及外聘教练员服务于广东省大学啦啦操俱乐部,累计会员总人数近5000人,教练员配比充足。参加的最高级别赛事为国家级比赛并取得前八名的成绩。广州体育学院参加了两次国际级比赛,取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50%的俱乐部年经费在1~3万元。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财政,极少部分是学生自筹。90%的俱乐部有独立的训练场馆,25%的俱乐部配备专业啦啦操训练场地和器材。80%的俱乐部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比赛、训练、表演、公益活动、交流等。75%的学校对于俱乐部学生给与了相关政策支持,如评优、加分、体育免考等,对教师只有30%给予计算工作量、发放奖金、教师评优等政策支持。超过一半的学校啦啦操俱乐部还是教练员或学生担任工作人员,极少数啦啦操俱乐部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

广东省大学啦啦操俱乐部起步早,注重活动开展的多样性,这跟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关。但其发展较为缓慢,受众群体较少,大部分俱乐部偏向专业化发展,忽视了在普通学生中的推广。

3 结论与建议

3.1 深入发展学校啦啦操俱乐部

3.1.1 着重开发啦啦操项目的文化内涵

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体育文化。文化是一个体育项目的根基,将啦啦操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才能使啦啦操项目根植与学校,推广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壮大啦啦操队伍。注重学校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和与外界的交流,注重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传播啦啦操文化及学校文化。广东省中学及大学啦啦操俱乐部已经开始注重对外交流,注重啦啦操队员的素质培养。小学啦啦操俱乐部是近三年开展起来的,时间较短,还主要停留在训练和参赛的阶段,之后要着重增加表演、公益活动和交流,让小学生走出去看世界、接触社会的同时,让大众也看到小学啦啦操队员的风采,从而吸引更多小学生加入到啦啦队的行列。

3.1.2 丰富啦啦操推广活动形式及内容

增加夏令营、冬令营、访学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从之前着重培养师资的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注重开展啦啦操体验型集体活动上。让啦啦操运动在青少年心中成为时尚、活力的代名词,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3.1.3 多渠道筹集俱乐部运行资金

从以往的学校拨款为主逐步转变到社会赞助、俱乐部会员自筹等更加灵活的渠道和方式,避免因学校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俱乐部发展受阻。

3.2 优化学校啦啦操俱乐部保障机制

3.2.1 体教融合,建立体育与教育系统的协调机制

目前,啦啦操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官方认证机构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管理下的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在全国啦啦操委员会的推动下,啦啦操的比赛、培训等各类活动开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学校是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与体育系统协调统一,使之关系畅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啦啦操项目在校园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2.2 完善机构设置和从业人员配置机制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和管理,提高领导者的推广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啦啦操项目的推广力度,使政府的主体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完善各地级市、区啦啦操协会、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层层递进、深入基层的管理模式。加强省级委员会、协会和基层组织的沟通与交流,随时发现问题、了解群众需求,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将有限的专家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啦啦操推广进程、加快发展的脚步。

3.2.3 增加优秀推广单位和个人的激励机制

啦啦操推广的成效高低由实际操作的单位和个人直接决定。除了目前对优秀推广单位(学校)实行授牌等奖励政策外,建立对各地市推广单位和个人的激励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和定期评估,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有助于充分调动地方推广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啦啦操的全面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因研究时间和资金等限制,只能对已在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注册的学校啦啦操俱乐部进行走访调研,对一部分没有注册的学校啦啦操俱乐部负责人或教练员发放问卷,调查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还不够全面,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补充。

猜你喜欢

教练员广东省俱乐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