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广西红七军的英雄十三团
2022-03-25韦英思
● 韦英思
红十三团的血脉来自百色起义建立的红七军。1929年12月11日,广西右江地区各县农军2800多人在百色举行起义,宣布成立红七军,军长张云逸。1930年2月,李明瑞、邓小平领导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龙州起义失败后,红八军余部并入红七军。同年3月,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任红七军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进,1931年7月抵达中央苏区。1933年,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红七军番号取消,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由参加过百色起义的李天佑担任红五师师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五师改编为红十三团,隶属红一军团第一师。红军时期,红十三团奋起桂西,保卫井岗,血战湘江,转战陕甘,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获评为“英雄模范团”。
驻甘肃正宁进行整训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西,与红二、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展开东征、西征,在陕北扎稳了脚跟。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拥护。1936年11月山城堡一仗的胜利,不仅进一步稳定了陕北局势,也使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更加坚定了与红军携手抗日的决心。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日渐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越来越不得人心,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大局为重,提出坚决停止内战,携手抗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积极奔走斡旋,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同时也迫使蒋介石的政治态度发生转变,放弃内战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要求,从而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国共两党从10年内战转向合作抗日,给每个红军干部战士提出了重新学习的新课题,需要学会掌握新的斗争方式和工作方法,1937年2月,为策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红一军团由陕北进驻甘肃正宁地区,进行全面整训,打好开赴抗日前线的军政基础。红一军团的军团部驻在正宁县东部大集镇宫河街北头,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住在农民王度家的一个窑洞内,时间将近5个月。
这时,部队开始传达学习中共中央2月10日对国民党提出的五项要求和我党的四项保证,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教育。五项要求是: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的生活。四项保证是:“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新形势下所做出的政策上的重大转变。
在学习中,干部战士反映最强烈的是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直接受南京政府指导问题。指战员们认为,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反动透顶,有什么资格指导红军?大家对此想不通。我党的四项保证,政治性很强,部分指战员也不甚理解,团营连干部一时也回答不了战士们提出的问题。不久,红一军团部向部队传达毛泽东在苏区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回答了部队中战士们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广大官兵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其时,红一师第十三团驻罗川代家店,在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政治委员郭林祥和团长陈开禄一起,按照前敌总指挥部的要求,抓紧对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各个连队都广泛开展了以射击刺杀、投弹为主要内容的练兵运动,并且掀起竞赛高潮,部队的军事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红一军团首长及师领导对军政训练抓得很紧,要求很严,经常深入团队检查训练情况。
5月1日,军团部为检阅各部队的训练成绩,举行为期7天的全军团军事体育运动大会。开幕那天,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孙毅、政治部主任邓小平等领导在主席台上就座。大会首先举行阅兵式,然后进行各种军事项目和体育项目的比赛。邓小平主持阅兵式。
这天,参加检阅的部队以团为单位组成纵队,干部战士都穿着崭新的浅灰色军装,一色的红领章,头戴“四块瓦”式的红五星新军帽,刺刀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经过几个月的休整,长征以来消瘦的指战员个个身强体壮,队伍显得非常威武。阅兵式开始后,以团为单位组成的纵队按编制序列,从主席台面前走过,各团团长、政委走在各自纵队的前面。当红十三团的队伍通过主席台时,个个挺起胸脯,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上的首长举手敬意,齐声高喊“首长身体健康!”主席台上的首长面带笑容,举手答礼,向红十三团的阅兵队伍致敬。这时,邓小平振臂高呼:“高虎垴战斗的第十三团万岁!”接着,全场官兵都跟着高喊这一口号。回到部队,郭林祥和陈开禄深入连队,以此激励全团干部战士,从基层抓起,带领全团掀起军政整训的热潮。
血战芹山、高虎垴
红七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善战让多位红军将领深有感触。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记载,1931年7月下旬,红七军到达中央根据地之初,就归红三军团指挥。8月6日参加莲塘战斗,军团主力分两路由右翼包围敌人,红七军则迂回蜈溪水口,切断敌人的退路。7日拂晓,军团各部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经过紧张的白刃战,敌人大部被歼,来助战的敌机因双方交织在一起,无法进行精准轰炸;上午9时,红军全歼敌第四十七师第二旅和由良村派出侦察的1个营,毙敌旅长谭子钧。首次直接参加中央红军反“围剿”作战的红七军,因作战勇敢,行动迅速,用刺刀杀出了威风,被彭德怀军团长赞誉为“猛如虎、精似猴”的英雄部队。
时任红七军五十六团八连青年干事的覃应机回忆:“在这次反‘围剿’的作战中,我红七军勇猛神速,连打胜仗,出了名。许多人因此在雨帽上写下了‘百战百胜’四个大字。”
1933年的黄陂、草岗台战役,是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斗,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蒋介石嫡系3个师被歼,近2万人被俘,2名师长被活捉。由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和总政委滕代远向中央报告的《红三军团黄陂附近战斗详报》中提到:军团部率第七军进至于都塘头以北至吴城之线集结,与黄陂方面红五军团联络。因连日天雨路泞,沿途峻岭狭路,人马运动困难,且路长,加之2月26日晚宿营时,一部给养行李损失,因此部分队伍空肚子行军。27日14时,红七军开进塘头,进至邱坪,占领白竹山阵地,与龙坪的红一军团联络,阻击乐安来敌。28日,小雨浓雾,上午8时许,武湖方面敌约2个团与红七军激战,红七军五十六团占领蛟湖南端一带,敌人集结全力向该团施行突击,双方肉搏数次,适红七军以所部3个团由武湖大道向东突击敌人左侧,激战中与一军团七师取得联络,协同将敌全部歼灭,前后仅用不到两天时间,歼灭蒋介石精锐近2个师。
1933年6月上旬,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把原小军小师按“三三制”原则编为大师大团,红三军团取消军的番号,原红七军和第二十一军整编为第五师。黄子荣任师参谋长,所辖的十三团由红七军大部编成,李天佑为首任团长,十四团由二十一军编成,黄冕昌任团长,十五团由七军和二十一军各一部编成,黄昉日任团长,这几名负责干部均出自红七军。
主要由红七军将士组成的红十三团,传承了红七军勇敢无畏的战斗作风,在芹山战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红五师、红六师、红二十一师的4个团从西芹出发,向马铺、青州之敌进攻。担任前卫的红十三团行军至芹山,与敌第六十一师三六六团遭遇,双方从南北两坡抢占芹山主峰。红十三团踩着满山荆棘,穿过半人高的茅草,抢在敌人之前登上山顶,抢占了有利地形,随即居高临下,反复冲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第一营营长赵壁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他咬紧牙关,把肠子塞回去,继续指挥战斗直至牺牲。
芹山战斗,红十三团共毙敌200多人,俘虏400多人,缴获敌团旗一面,创造了红军运动战中以一个团歼灭敌人一个团的光辉战绩,被授予“英雄模范团”的光荣称号,而且用缴获的捷克式武器装备了部队。
高虎垴战役旧址——贯桥村(广昌)
红十三团愈战愈勇,1934年8月初,第五次“围剿”中央根据地的敌北路军第三、十纵队向南推进,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的3个师布防于高虎垴一带,与来犯强敌展开第一次阵地防御战,主阵地由红五师十三团守备。
李天佑这时已提拔为红五师师长,指挥所部3个团正面阻敌。红十三团政治委员苏振华后来回忆说,十三团党员多,老战士多,战斗力很强,担任坚守半桥镇东的高虎垴和王土寨两座山头,这是敌人从广昌去石城的必经之路,彭德怀军团长亲自前来检查。战士们按照他的指示,加固工事,将粗大的松树锯倒,在工事上盖了两三层,又埋了半米多厚的泥土。工事外的前沿,埋下了许多地雷,还到山上砍了不少竹子,削成一根根竹钉,放在锅里炒干了,钉在木板上,然后铺在外壕的前面,上面再撒上乱草和泥土。在每个掩蔽部里,还都放了一口盛满清水的缸,一桶炒熟的大米,以备战时战士们充饥所用。
5日拂晓始,先是10多架敌机在阵地上空投弹,掀起冲天的烟尘,接着对面山上的敌人开始重炮攻击,高虎垴和友邻部队的阵地顿时陷落在一片烟火之中,整个大地在一片爆炸声中颤抖、崩塌、下沉,战斗一直打了两个多小时。敌军分左、右两翼进攻高虎垴核心阵地,密密麻麻,直朝山上冲来。
待敌人进入射击距离内,红军轻重机枪突然呼啸起来,迫击炮如鼓点般爆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敌人在外壕前死的死,伤的伤,一片鬼哭狼嚎,活着的吓得滚跌下山去。
激战中,红十三团三营营长韦纪牺牲,阵地又缺乏弹药。这时,团部同高虎垴联络的电话线被炮火打断,红军首长十分焦急。忽然,从高虎垴山上滚下一个人来,他一会儿飞跑,一会儿卧倒,穿行在炮火中间,是三营的通讯班长小刘。他跑到指挥所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团长,说道:“为送这封信,我们班里牺牲了3个同志。”团长打开这张被捏皱了的纸条,上面写道:团首长,我们三营有信心坚守阵地。只要补充些弹药,哪怕剩下一个人,也不让敌人跨过高虎垴一步!团部同志无不动容。
6日,敌人两个纵队向高虎垴阵地发起猛攻,红军与敌激战,击溃其8次冲锋。7日,红军虽调整部署,集中兵力守卫主阵地,但工事被毁,子弹打光,遂主动退出战斗。
师特派员陈复生感叹说:“我们五师十三团战斗作风历来以英勇顽强、坚决勇敢、灵活机动著称,能打大仗、恶仗,善打正面战和短距离冲杀的白刃战,所以很多战役中最艰苦的战斗都是安排十三团来打。”高虎垴战斗持续几天几夜,“英勇的十三团顽强地顶了下来,使得不可一世的敌人始终没有攻下高虎垴。”
高虎垴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的一仗,敌人投入6个师的兵力,费时3天,只攻下不足3000米水平距离的山地。红军歼灭敌军3000多人,红十三团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员。来自广西武鸣的参谋长卢绍武右足踝关节被敌子弹打伤,正好卡在大血管处,无法将子弹头取出,伤愈后调任红三军团教导营营长。
从高虎垴阵地后撤的红五师和兄弟部队,在大岭夹(万年亭在此山坳)一带构筑工事阻击敌军。8月14日,敌六十七师向万年亭周围高地进攻。当敌人进入阵地腹部时,红十三团猛烈侧射,敌军两个团在火网中东窜西突,几次冲锋均被击退。最后,敌人两个营兵力冲到红十四团阵前,接近主堡时,红十三、十五团以交叉火力封锁射击,红十四团施行反突击,全歼敌一个营兵力。至上午11时,残敌在飞机掩护下撤走,红军以极小代价,歼敌1000多人。红军总政治部的《红星报》刊文《模范的高虎垴战斗之后又有模范的万年亭战斗》,称赞“我百战百胜的‘们师’(五师代号)在战斗中越战越勇,显示了他们是无敌的红军,是红军的模范!”经此一役,敌人后来近半个月不敢前进。激战中,李天佑师长第5次负伤,左臂中弹。
湘江战役的铁血护卫
广西红军在中央红军长征中,继续写下堪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最经典的当是湘江战役。李天佑率领红五师作为彭德怀红三军团的主力,一直在左翼掩护中央纵队长征,在连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934年11月25日从湖南进入广西境内。
早在11月初,当中央红军进入湘南汝城时,蒋介石就判断中央红军的行进方向将是沿着红六军团路线西进,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于是急调湘、粤、桂及嫡系共26个师30万的兵力,在湘江以东地区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凭借湘江天险和兵力装备上的优势,将红军消灭在广西全县以南和湘江以东一带。
当时刚满20岁的李天佑,是中央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11月27日,红五师驱逐了湘江东岸之敌后,接到命令:赴新圩阻击桂军,不惜一切代价,坚持3至4天,确保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过江!新圩阻击战打响,敌人派出桂军两个精锐师又一个团,共7个整团。敌机在我阵地上不断盘旋俯冲、扫射、投弹。敌人一次次冲锋,又一次次被打退。一方是以原广西红七军为骨干,一方是桂系第七军,双方厮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桂军正面进攻受阻,遂以一部兵力从侧翼迂回,红军腹背受敌,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29日,桂军第二十四师及第七军独立团投入战斗,战斗更加惨烈。红五师指战员以顽强的意志,坚守人在阵地在的决心,不放弃每一个山头,一直打到黄昏,敌人都无法逾越师指挥所前面的阵地。但红五师伤亡巨大,左翼的第十五团团长、政委先后负重伤,接任的团长带伤指挥直至阵亡,3位营长已有2人牺牲在阵地上,全团伤亡500多人。
30日,红五师继续阻击桂军进攻,虽然伤亡惨重,但战士们在“保卫党中央”这个铁的意志下团结得更紧密,指挥员伤亡有人自动代理,带伤仍坚持战斗的人员越来越多,全师以拼死的战斗姿态,坚持着第三天更为险恶的局面。敌人被阻滞在这几平方千米的山头面前,不能前进。
直至当日午后4时,中革军委机关纵队全部渡过湘江后,红五师才奉命撤出战斗,把阻击任务移交给红六师。李天佑率两个团余部,与红十三团会合后,从界首渡过湘江。
作为湘江战役中三大阻击战的第一仗,红五师投入新圩阻击战的两个团3000多人,连同伤员只剩下1000多人,师参谋长胡震、来自广西巴马的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以及副团长、团参谋长、政治处主任都英勇牺牲,红十五团团长、政委及红十四团政委均负重伤,两个团的营连干部大都壮烈牺牲。但湘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的图谋,保全了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
红三军团新圩阻击战示意图
李天佑
广西红军的贡献,还突出体现在取得长征中的首个大捷——遵义战役中。
遵义会议后,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开往滇黔边一带。1935年2月10日,中央红军在云南扎西缩编,红三军团取消师部组织,将红五师编为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
这时川滇敌人追来,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而黔北敌军兵力空虚,战斗力较弱。中共中央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决定立即回兵黔北,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2月24日22时,中共中央军委下达坚决消灭娄山关之敌、乘胜夺取遵义城的命令。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脉最高峰,是遵义的北大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占领了娄山关,遵义就是囊中之物。红十三团受领了正面向娄山关实施攻击的任务。为了秘密接近敌人,来自红七军的前卫侦察连连长韦杰、政治指导员覃应机和手枪排战士,全部换上国民党军服,穿密林,奔山路,向娄关山疾进。25日凌晨,抓获8名敌军,获知敌主力昨夜从遵义赶到板桥宿营,一个团已在娄山关布防,另一个团正向桐梓前进。得此情报,红十三团急速向娄山关挺进,下午5时,在娄山关北麓的红花园与赶赴桐梓的黔军第六团遭遇,将敌击溃。敌人且战且退,退到娄山关,妄图凭借险要关隘顽固抵抗。在娄山关脚下,红十三团重新作了部署,来自红七军的特派员欧致富率三营向关口奔袭前进,一、二营战士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在手榴弹爆炸的硝烟中,首先冲上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继而拿下附近几个山头。傍晚,红十三团占领娄山关。敌人拼命反击,双方对峙在关口一带。
26日拂晓,敌人妄图借助弥漫的浓雾夺回天险,派一个团迂回娄山关左侧,以最精锐的第四团从正面展开集团式冲锋。军团命令红十二团接替红十三团守卫娄山关,与干部团一同正面阻击;红一团和红十一团,从桐梓迂回到板桥;红十团和红十三团部分,从娄山关北面右侧迂回包抄黑神庙。三路大军将敌人团团围住,一举歼灭黔军3个团。娄山关战斗的胜利,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当晚20时,已是夜色沉沉。红一、三军团于当夜及27日,乘破竹之势,向遵义方向乘胜追击,击破黔军两个师的阻击,于28日再占遵义。这时,赶来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第一纵队两个师,分别进至遵义城南。毛泽东等当机决定,集中兵力将孤军冒进之敌一举歼灭。红军以一部兵力在老鸦山、红花岗一线,阻击敌第五十九师的进攻,主力直插敌第一纵队指挥部。敌指挥部遭红军突然打击,丢下部队,慌忙夺路而逃,红军乘胜攻击敌第九十三师,迅速歼灭其大部。
娄山关、遵义战役历时5天,红军所战皆捷,击溃黔军8个团,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俘敌2400多人,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以来最大胜利。
毛泽东为此即兴赋词《忆秦娥·娄山关》。
彭雪枫也写下《娄山关前后》一文,记载了红十三团参加战斗的珍贵历史镜头,其中写到:“如今娄山关摆在面前的严重任务,使大家,全体指挥员、战斗员,不约而同的回忆着当年的历史,而且慷慨激昂,在行进中,唱着当年的‘高虎垴战斗胜利歌’‘发扬高虎垴顽强抗战的精神’‘发扬东方战线上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一边高喊,一边谈笑,把人们的思想,都牵到江西革命根据地去了!”当时担任红十三团党总支书记的胡耀邦,为鼓舞士气,还带头唱起了这首歌。
斩关夺隘、充当先锋
广西红军对长征的贡献,还体现在多次斩关夺隘、充当先锋。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时,左纵队红三军团的前锋就是红五师第十三团。1935年1月1日凌晨4时,红十三团乘木筏和帆布船在孙家渡开始强渡,遭到对岸守军黔军教导师一个营及师机炮营的猛烈射击,强渡部队被击沉木筏一只,被迫退回南岸。午后,红十三团再次发起强渡,亦被守军猛烈火力击退。2日,红十三团拟用上游木筏冲靠下游固定木筏的方式强行搭设浮桥,但因水流过急,未获成功。
1月3日,红十三团再次组织强渡。吸取了前两天受挫的教训,这次强渡前,战士们根据目测好的河面宽度,在上游数百米处隐蔽预制了一座由木排与竹筏连接而成的浮桥,浮桥的一端固定在南岸,另一端则做成活结,由固定在南岸的绳索控制放摆,顺水慢慢将浮桥斜送至北岸,只要浮桥一端搭靠北岸,部队即可迅速过桥,登岸冲击。
凌晨时分,红十三团在机枪和迫击炮火掩护下发起再一次强渡,我方炮火密集准确,将敌机炮营长击毙,突击队少数人登岸,经一番激战,因众寡悬殊不能立足,被迫乘筏返回南岸。这时,上游预制浮桥已准备完毕,午后,红十三团再次发起强渡,以一部乘零星竹筏从正面强渡,上游预制浮桥则开始放摆,数百红军战士踏上浮桥一路欢呼,奋勇冲击。黔军教导师派出第一旅,掩护守军从孙家渡及茶山关撤退,已渡过清水江的红三军团主力顺利进抵桃子台和茶山关渡口。因红十三团在孙家渡强渡成功,黔教导师撤退,茶山关等渡口不攻自破。
1月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天险,蒋介石“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企图化为泡影。
之后不久的二渡赤水河二郎滩战斗中,右纵队红三军团先头部队仍是红十三团。红十三团于2月18日傍晚进抵太平渡上游的二郎滩,控制了渡口。二郎滩水深滩险,两岸均是耸入云天的大山,沿河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要。是时,黔军犹国才部的第五团由河东岸贵州境内向二郎滩推进,并占领了麻坪大山把狮坳,其中一部下山向赤水河边前行,企图居高临下,阻击红军于二郎滩两岸,其第三团也由回龙场赶来堵击。敌情甚紧,浮桥一时不能架好,红十三团便利用找到的3只小船(每船能渡30人)来回艰难地将一个营渡过东岸,先期控制了滩头阵地。进至山腰之敌,得悉红军已渡过赤水河,被迫停止前进,临时于山腰设阵布防。红十三团先头营渡河后,即派出一支部队登山向前方游击,其余分三部迎敌仰攻。红军战士猛冲猛打,接着又渡过一营来增援,黔敌不支,前沿阵地全线崩溃后撤,红军发起追击,将敌全部赶回麻坪大山。入夜后,敌我双方各占几个山头对峙。当夜,黔军第三团赶至麻坪大山增援,红军也争取时间,连夜于二郎滩渡口架设浮桥,过渡后续部队。19日拂晓,红十三团向麻坪大山敌主阵地发起猛攻,并分兵迂回敌后,拟前后夹击。敌副师长恐后路被红军截断,首先逃离阵地,敌军随即大乱,丢盔弃甲,狼狈溃逃,红军急起猛追。因道路狭小,拥挤阻塞,争相逃命的敌兵慌不择路,纷纷跳岩。20日,红三军团顺利渡过了赤水河,中央红军其他部队也于21日前渡过赤水河。二郎滩背水一战,为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创造了条件,拉开了红军回师黔北的战斗序幕,为全军向桐梓、娄山关前进扫除了一道障碍。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背着中央,电令随中共中央行进的右路军总指挥陈昌浩率队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彭德怀连夜来到红十三团,亲自向团长彭雪枫和政委张爱萍传达中共中央的意图,并命令该团立即在河岸布防,掩护中央机关安全北上。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仍保留了第十三团的番号,直属军团部。1937年7月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后,红十三团缩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二营,参加平型关战斗。红十三团番号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红军首长没有忘记红七军,毛泽东对红七军评价也很高,红七军老战士欧致富回忆说:“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中打了很多胜仗,那时毛主席每接见红七军的同志都赞扬说:‘呵,广西佬,能打仗!’”长征开始,中央军委每个军团都留一个团作军委预备队,红十三团就是红三军团的预备队。据邓小平女儿毛毛回忆,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还多次对她父亲说:“红七军能打啊!”当时,郭林祥在解放军总后勤部任政委,有一次,他去向邓小平汇报工作,邓小平还关切的询问第十三团的相关情况。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的二郎滩渡口
1937年春,邓小平(二排右一)和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人在正宁宫河镇留影
源自广西红七军的英雄红十三团,在红军时期南征北战,特别是在芹山、高虎垴、湘江战役中英勇善战,立下不朽功勋,他们的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