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红色”印记,突出红色基因

2022-03-25陈绍灿黄菁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闽东研学乡土

陈绍灿 黄菁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铭刻红色记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构筑精神高地,汲取红色营养。红色研学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发现、实践等方式拓展视野,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要与课堂主题相连接,情境呈现和问题设计都要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开启红色研学之旅,突出育人目标

研学之旅构筑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桥梁,打通课内、课外壁垒,将学习的“课堂”对接、拓展和应用到学科之外领域,突破了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研学旅行是实现育人方式的重点突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闽东福安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历史,在闽东红色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譬如:在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对乡土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合理采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关注和提炼家乡“鲜活”的人文资源,寻找到乡土文化与主流价值教育之间的契合点,进行意义建构。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审美知觉和审美体验,寻求学生精神的居所,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实现思想政治学科与乡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红色研学之旅是一次精神之钙的集中补充,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盛宴。

永远的丰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战穆阳渡口旧址

以闽东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点燃“红色引擎”。学史明理,突出当地特色,用好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党的历史、感悟初心使命。譬如,我校近年来不断讲好闽东苏区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开展了《闽东老区革命历史知识》《闽东革命小故事》《闽东革命史画集》《闽东革命历史故事连环画丛书》等一系列闽东红色故事书籍进校园活动。追寻闽东武装革命斗争史,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柏柱洋(素有“闽东延安”之美誉)、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地的革命遗址,寻访红色足迹。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深挖闽东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学思践悟,拓展教育载体,提升政治素养。

当年鏖战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战穆阳

研学旅行,是一种生活教育。我们经过对乡土资源核心元素的提炼和生活内涵的总结,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成理论观点,提升生活逻辑,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认知边界,走向世界。通过整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践行,乡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为地方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提供了载体,架起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突出原材料中契合教学主题与目标的内容,走向研学,使地方性知识更亲近家乡和学生。通过红色研学之旅的实践,红色文化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弘扬,为学生奠定精神底色。

二、红色文化嵌入学科平台,红色基因融入育人过程

目前,我校师生参与红色研学实践热情高涨,开展得如火如荼。闽东福安具有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元素和精神“富矿”,为加强红色研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例如,被誉为“闽东延安”的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是闽东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该址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和中央红军长征后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阮英平等革命先辈相继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这里存有1955年毛主席对溪柄中农社、贫农社的批示;周总理给福安林卓午先生的題词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周总理给福安墩头村油茶主产区的题词“绿色油库”等珍贵资料,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教育元素。革命故事和红色文物遗迹,件件都成为百年峥嵘岁月最好的纪念。作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研学旅行,使师生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参观了闽东独立师展陈馆、重走“长征路”、征文、经典诵读、讲故事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分享革命故事、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重温峥嵘岁月。用活、用好红色资源,进行红色研学之旅,可以把游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与政治科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把书本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教育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德育中去,挖掘其中的深层次教学价值,使学科知识“鲜活”起来,并化为行动,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三、体验红色文化,提升乡土文化的自信

体验即成长。我们更加重视乡土教育的人生意蕴,以扩展教学活动的外延空间,利用、延伸和拓展乡土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实现乡土知识与普适性知识的整合。譬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身体力行,矢志探索,“三进下党”与“三上毛家坪”“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寿宁这句民谣背后的故事,至今仍为百姓津津乐道。他总结提炼了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形成了《摆脱贫困》一书,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等关于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思路。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闽东这个曾经因经济落后而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曾使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唯一沿海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实现重大突破,并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为百年老校穆阳中心小学亲笔题词“百年辉煌,万象更新”,传递着“立德树人”的强有力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安上白石给郑家山党支部的题词,积极探索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等资料弥足珍贵,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和德育元素。如今下党乡旧貌换新颜,成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共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委员会也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我校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深入开展闽东党史学习教育,让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在红色研学之旅教育实践中,采取让同学们体验式“游”学、沉浸式“忆”学、主题式“践”学、互动式“研”学的生动形式,注入强大的“红色动能”,上好学史增信“初心课”。班团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集体观念、实践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出发,挖掘、凝炼和利用身边独特的红色资源,将这些活生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体现生活逻辑,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注入活力,对接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必修1-4框架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留存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这样,使教学回馈“乡土”,用生活逻辑的穿针引线与教村对接,串起这散落乡土生活的“珍珠链”,潜心挖掘乡土元素富含的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在教学中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化视角,使学生受生动的红色教育,使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良好对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体验,培育“看得见”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四、“红色”与“绿色”相结合

闽东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山清水秀之地畲族居住区,我们通过红色“研学”之旅,可以将“红色”与“绿色”和民俗文化相结合,让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延长了红色“研学”旅行生态链,带来更生动的沉浸体验,这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发现、实践等方式拓展视野,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要与课堂主题相连接,注入强大的“红色动能”,情境呈现和问题设计都要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深挖闽东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打动学生的心灵,学思践悟,拓展教育载体,提升政治素养。促进学校教育的“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农村中学研学旅行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FJNDKY19-210

猜你喜欢

闽东研学乡土
江澜新潮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闽东扶贫开发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闽东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乡土分外妖娆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