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

2022-03-25徐贝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小学生

徐贝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多方重视,德育早已成为小学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小学阶段处于思想观念的启蒙教育环节,也是塑造学生品格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未来生活品质和人格修养。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持续做好德育教学管理工作,渗透德育的素质教育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促进小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在小学校园内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意識水平,真正让学生在个人品德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未来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优秀人才。结合小学德育针对性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进一步分析德育方式,希望通过科学教研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准,让小学教师重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正确引导。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促进小学生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从而激发这项特殊教育工作的特色潜能,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输送德才兼备之人。

一、加强教师德育意识,给予德育指导

提升小学教师德育理念,在开展小学校园内部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德育指导时,必须首先促进个人德育意识的提升,激发自身的领导和引导意识,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此,教师的德育观念也必须在校园内同步得到提升,教师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塑造个人品德形象,提升自己的言行标准,完善道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帮助学生真正促成合理德育思想的产生。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充分挖掘具体的德育提升目标,掌握生活和学习中所包含的品德教育知识,将相关德育培养的策略和内容向学生进行适当的渗透,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校园生活的约束性。当然,学校管理者还要与教师密切配合,教师的德育意识提升同时,学校管理者的德育监管意识也要同步提升,共同推进小学德育工作进程,加大宣传策划力度,让教师在自觉认识到德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协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以便于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必须定期在校园内对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实际效果的测试和评估,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德育工作,监督教师德育教学意识的持续性。并基于此,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德育学习的过程中,以积极的心态,改善小学德育目前针对性不强的现状,全面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和综合质量。为最大限度地更好地改善小学校园德育的现状,为塑造特色德育体系而努力。德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德育方式,积极培养其气质特征、兴趣爱好等,将德育和法治观念培养相结合,以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实现合理的自主创新教育进程,便于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通过德育知识引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完善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二、发挥班会渗透作用,深化德育知识

小学德育教师、班主任要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及时帮助和处理学生的德育问题,完成促进学生社会道德素质提升的教育任务。教师还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德育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搜集信息,梳理优秀品德事迹,通过演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枯燥的德育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德育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感,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在具体应用中,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将日常的德育工作转化为一种组织游戏活动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活动获得趣味性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德育主题班会、家长交流会、网上讨论会等方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然后在专题班会上组织德育知识竞赛。比赛中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将会得到一些小奖品,学生们期待班会上的小比赛,能够根据小组的互动游戏参与德育主题活动的挑战。此外,可以在班级内每月固定的一天设置“道德教育日”,学生在这一天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相互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规范个人言行的习惯。德育日不再是约束,而是正确思想和个人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的品德知识得以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开来。小学学校作为主要的德育场所,有着良好的德育人文性,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德育风气,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班会中利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根据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制定德育教学情境,采用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在小组竞争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德育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快速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育大环境下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

三、家校教育合力统一,保障德育效能

家校教育合力、共同发力,在小学校园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确保家校通力合作、班级统一管理,实现德育文化教育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发展,让学生接受更好地德育家校监督。通过德育熏陶,学生才能真正地树立起良好的思想意识。

学校可按时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主题活动,确保教师与家长公平、和谐地沟通交流,寻找德育突破口,改善学生不当行为。老师在召开家长会时,不仅要明确提出学生的行为问题,还要表扬学生的品德亮点,让家长本着积极乐观的豁达心态,积极完成德育辅助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社会化德育环境。同时,家长和教师为学生宣教高尚品德和身心健康的观念,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会道德素质,达到德育的最佳实践效果。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提高小学校园德育教育实效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引发德育互动

教师可以将德育基础知识内容与学生所了解的具体日常生活相结合,选择有趣的德育方式,为学生渗透合理的德育知识,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德育观念带来的感动,不断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如:带领小学生到敬老院做义工,协助老人打扫房间,为老人表演才艺等,培养小学生敬师爱老的优良品质,获得品德成长。小学生还可以在校园附近捡垃圾,体验保洁员的辛苦,让学生真正养成生活中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学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在学校之外,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大量的德育理念和惯常做法的挑战。因此,结合社会实践为小学生开展德育宣教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德育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发展中生存,因此,根据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德育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五月一日劳动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参与植树造林、清理生态公园环境卫生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更体会劳动的艰辛,真正明白“劳动是最光荣的”。

五、实施德育学科渗透,完善德育教学

新教育大纲强调要把德育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内,“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而不再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明白,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都是有道德内涵存在的,都能够成为向小学生传播德育相关理念的渠道。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将综合知识、具体学科与德育相结合,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丰富德育课程内容。例如,在语文教科书中渗透相关的德育知识,如《慈母情深》《可贵的沉默》等均体现出了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教师可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入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崇敬之情。《雷锋叔叔,你在哪》塑造了学生乐于奉献、无私奉献的思维品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时代为德育课堂教学提供的教学设施也更加齐全,学生课下可以利用教师分享的微信课件学习,或者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掌握更多的德育理论。多媒体技术促进他们观念进步,在德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多媒体设备辅助德育的多学科渗透。

例如,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根据在线任务为学生分配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義的短视频。要想培育更好的校风,必须从优秀的班级开始,锻造积极向上的优秀班级,可以让学生更喜欢融入到德育教育氛围之中,愿意为班级无私奉献,将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荣誉感联系起来,营造朝气蓬勃的活力德育氛围。一堂优秀的德育课往往积极向上,师生必须共同协作,老师的关怀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拥有上进的动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十分关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德育重点,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德育风骨,在德育学习中获益良多,而且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喜悦之情。在德育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德行、传统道德等,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的价值观水平。在小学多学科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融合中充分发现德育学习契机,逐步赢得群体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科德育渗透型学习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想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身为最亲近学生的班主任,更应该肩负着德育教育这一沉甸甸的责任,在多学科教师的密切配合下,一起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坚持素质教育“育人先育德”的宗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道德、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做人民教师应尽的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小学生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