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2-03-25林志芳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课堂

林志芳

教育体制的发展变迁之下,高效率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需求。而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低效、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思想形成积极影响;加上初中生往往处在青春期与叛逆期,很多学生甚至以反抗教师的权威为荣,极大地阻碍了正常教学的展开。因而,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更为高效的教育模式,教师需要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向心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亲近感与熟悉感,发展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促使学生逐渐降低对教师本身的依赖。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逐点分析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可行策略,以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其教学考验了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理解的误区,也因此导致了学生形成学习的抵触心理,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感,不利于知识教学的推进,更谈不上学生基础能力素质的提高。从目前来看,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数学对学生来说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以下简单列举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从实践的角度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基础数学能力培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在义务教育的体系之下,学生与教师容易衍生出常见的“唯分数论”的教学观念,以分数的高低来论学生的成败,导致一大批师生只看中分数,忽视了对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发展不利,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从这一方面看,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为中心,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侧重于知识的巩固,以此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使其拥有良好的学习观念,使其能够为学习的小小进步、知识的全面巩固等而欣喜。同时,这也能有效降低后进生对学习产生的焦虑心理,数学学习表现出更强的计划性与目标性,有效推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其在教学的逐步推进中真正喜欢数学学科。这样,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形成高效的教学体系,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与收获。

如,在第七章《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基础不牢固,不能够熟练地应用消元法与代数法去联立方程,也因此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且,在看到有同学快速地得出了答案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与自卑的心态。对此,教师需要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上的不足的同时进行鼓励,通过大量的巩固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拿学生与能力强的学生作对比,而是在个性化、针对化的教育中使其快速进行方程的联立与简化,克服学生的怯懦心理。在基础的数学知识强化下,后进生面对此类问题能够快速地找到方法,对同类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逐渐开始相信自己,从而切实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提高课堂效率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协同发展,有效培养巩固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教学中逐步消除学生之间学习上的歧视与自卑心理,使学生在教学中学会相信自我,建立对自身能力的依赖与认可,从而鼓励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以此来减少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正向教学观念的导入下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围绕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在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逐渐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之中,不少的现代化信息软件成为了教学的工具,在合理使用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时间利用率。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板书,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便捷化、宽泛化、细致化的教学优势,教学资源有了极大的丰富。从这一角度看,数学课堂可以围绕信息技术进行展开,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记忆,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来促进学生的知识交换,将各类网课视频、知识点小解、重难点深度剖析的内容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此外,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能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起到强有力的帮助,通过电子白板、PPT、微课、几何画板等方式,使知识的展示更加全面且具体,数学教学表现出了与信息技术极高的兼容性。

如,在第二十七章《圆》的教学中,由于圆具有多种性质,与其他几何图形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使学生往往在这一重难点上陷入了低效率的学习过程,不能用发散性与联系性的思维看待问题。因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把圆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等知识串联起来,把圆的半径处处相等、圆内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圆心角等于两倍圆周角、垂径分弦等性质与定理铭刻進学生的脑海中。而在信息技术的导入下,数形结合的教学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通过5、12、13或者3、4、5这样的勾股数,学生能够粗略地在题目的浏览与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几何画板的使用,学生也能看出精准的图形对数据估算的作用,各类辅助线也能够在直观的展示中引导学生思考相似的问题,从而使其找到确定化的解题思路。围绕信息技术展开的教学模式下,数学知识网络清晰地浮现了出来,学生了解到了数学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一个知识点能够快速推及到另一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了整体性的数学认知,带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拓展让课外学习也变得更为简单,各类微课、学习资料有力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使其完成了高效的知识导入,整个教学能够朝着积极、活泼、轻松的方向发展。

三、巧妙利用问题进行导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视野的局限性容易使其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假若教师只进行一味地说教“这点问题都不懂?”“你们的基础有点差”等容易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即使进行补充性的讲解也损害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不能由于学生问的问题太过简单与基础来进行说教,而是需要巧妙地利用问题进行导入,在问题的引导中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通过问题的导入与展开,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细致了解本章节知识点的脉络,了解教学的基础内容与重难点部分,根据学情划分出自身不懂的地方,在回答问题的途中进行知识的强化记忆与巩固。

如,《二次函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其与前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存在巨大的联系,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诸如联立方程组求解动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计算对称轴、切线方程等解题思路。但是由于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的复杂性,学生难以突破这一学习上的重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利用问题进行导入,如“什么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两个根相等是指什么情况”“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焦点与顶点围成的三角形一般来说应该如何计算”等,由简单到逐渐复杂化的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高中的导数的知识内容,帮助有能力的学生建立关于导数、斜率、切线的认知,使其更大地拓宽自身的解题思路。相对而言,通过问题的规划与引导,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学习状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出学生角度下理解的重难点。同时,借助问题的深入引导,也能看到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罗列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及到同类问题上进行解读与发散。在问题意识的逐步养成中,学生能够对解题思路与数学核心思想进行归纳与总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加深了其对数学思维的见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四、联系实际整合生活元素,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实感——即无法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针对性,因此也就难以产生学习的动力。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重、情绪压力大,学生很容易在数学学习上产生懈怠感,并进一步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物、有趣的现象等入手,着眼于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科普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教材的知识与故事,将其化为教育因素,以此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另外一面,使教学朝着有趣、深入的方向发展。此外,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与互动,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渐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分享个人对生活数学的意见。在高效沟通机制的建立下,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如,對《随机事件的概率》一章节的教学中,通过各类数学模型,学生能够了解到概率的不同表达方式与计算途径。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对概率及其随机性进行说明。如掷骰子,质地均匀的六面骰子每个面的概率都是六分之一,而如果在骰子中灌铅,则概率会发生偏移,可以尝试用其进行简单地作弊判别。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赌博中常见的诈骗手段,从投骰子的手法到扑克牌上的标记,使学生认识到概率学的作用,避免学生陷入认知的误区,投身于这些无底的深渊中。也可以从彩票的中奖概率说起,分析彩票的盈利模式与中奖过程,让学生学会从数学模型上解读彩票是否存在作弊的嫌疑。这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高度关联在了一起,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生活实例的介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可以传授一些生活经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中促使学生牢固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借助数学知识理论来解读生活现象,通过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而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添砖加瓦。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合作中树立起正向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灵活求变,基于学情来设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形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改变自身的教学态度、及时与学生沟通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推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系统化的改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有适应性,教师应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融合,摆脱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将教学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学习任务,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