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方法研究

2022-03-25李军焰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环节内容

李军焰

我国当前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其中强调,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着重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引入新课即课堂教学的首个环节,直接作用着本节新课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最后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也是最先对引入新课进行评价说明,说明引入新课的作用至关重要。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中有关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规定来设计引入新课的方法。无论哪一门学科,引入新课这一首要教学环节作为整个教学流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新课的教学效率、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新课不仅可以大力激发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创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有效教学情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调。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方法研究”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为各位高中数学教师引入新课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一、高中数学课前导入环节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正式进入新课前的引入环节是预备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课前情境来帮助他们有效联系起新旧知识。引入新课环节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注意引入内容设计的有趣且合理。新课前的引入内容务必要和接下来所讲的新知识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并且需要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新课前的内容最好能够轻松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由于导入新课内容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发学生对本课将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因此,需要注重引入新课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引入新课还需要遵循以下几大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即引入新课的方法设计需要紧密围绕新课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来进行,不能为了导入的新颖有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喧宾夺主”,盲目采用。切记突出教学重难点才是关键;二是关联性原则。新旧知识之间的阶梯和桥梁需要教师来创造,各大知识板块之间的纽带也需要教师来系紧,这就是引入新课的最终目的,减小学生理解的困难程度;三是简洁性原则。引入新课虽然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但需要教师控制好其在整堂课中所占的比例,只导不讲或导多讲少都是严重的课堂教学错误。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高质量、高效率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好新课的引入工作,切实制定有效的新课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针对策。对此,文章通过实验总结了以下的方法和对策。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顾名思义是指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有效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辅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再逐步引导进入将要所讲的内容。复习导入这种导入方法是大多数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引入新课的方法,因为复习不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太多的构思设计,而且引入新课的效果相当有效。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指数函数”这部分知识内容引入新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一次函数,举一例题由“Y=ax+b”图像的变化,找出与指数函数图像的共性,再进行引申过渡,从而使高中生既回顾了初中函数相关的知识,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感觉不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

(二)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也叫开门见山法。当复习导入法无法有效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法引入新课。不仅能够明确新课主题,而且可以在引入新课这一短时间的教学环节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以“定积分”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为例,就可以尝试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法,给学生罗列出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常见的计算问题、解题方法等。直接导入法的采用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会使得学生更加清晰所讲的新知识内容,从而牢牢把握新课的重难点。

(三)情境導入法

情境导入法相对比较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的巧妙构思与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优势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数学教师在采用这一引入新课方法时,一般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接下来将要讲的内容来创设科学合理的引入新课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发散数学思维;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来辅助学生进入新课引入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直接。通过创设情境改变高中生长久以来的固有的数学思维习惯,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机会。“思维来源于怀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引入新课环节中,要创设富有问题的情境,积极向学生普及探索式讨论学习,充分激发他们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映射”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引入过程中,由于其概念不够形象具体,十分抽象化,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地消化理解概念,可以尝试打个比方,映射就是“有规矩地做事”,其中的规矩是“不能不做,不能多做”,那么这就和集合A中的元素一样,不能剩余,但是必须在集合B中找到与此相对应的元素。这样生动形象的情境设计,不仅拉近了学生和陌生新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映射概念保持十分深刻的记忆,进而充分掌握。

(四)设置悬念引入法

数学教师在开始进入新课的教学前,有意设置一些悬念可以使学生带着这个想要解决的悬念进入新课的学习,想要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的心情也就更加强烈,学习的目的更加清晰,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掌握新知识并轻松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例如,在“排列组合中的隔板法”引入新课的环节中,数学教师设置问题:把6本相同的书分给5名同学,每人手上至少有1本,那么存在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此时就可以运用枚举法轻松回答:是三种。紧接着数学教师再设置一个问题:把20本相同的书分给3名同学,每人手上至少有3本,存在几种不同的分法?由于这一问题的数字较大,学生再像刚刚那样采用枚举法一一列举就变得比较困难。学生想要解决办法,从而悬念设置成功。设置悬念的效果就是激发学生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学习心理,像是一种兴奋剂,能引起学生十分强烈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愿望。

(五)分组讨论引入法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新课前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地导入新课。

例如,“合情推理”这一课的教学引入,数学老师首先展示关于某地四所学校高中生数学学科学习状态的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组织学生以2~4人的小组单位,根据统计数据,推理某地高中生对数学学科的普遍印象。一名女同学认为很多高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印象是十分有难度的,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数学教师对此结论进行总结,无论此结论是否正确,都是一种数学的推理方式——“合情推理”。由此引出本节新课的课题,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新课。

分组讨论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属于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我国当前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补充。

(六)生活情景引入法

采取生活情景来有效引入新课,其目的在于激趣。例如,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一新课的引入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日常的出行问题进行设疑:从长春乘动车到吉林,动车的路线可近似看成一条直线。那如果看成近似一个点,要怎样求出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最近距离?

这种极度贴近生活的引入新课设计,轻而易举地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激发其积极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感受数学存在的价值。

(七)动手实践引入法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高中数学教师可通过动手实践引入新课方式,设计趣味性和启发性两者兼具的数学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抽象陌生的数学知识形成具体形象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先归纳、再思考、最后总结,把引入新课这一环节变成学生能够自主充分探索的窗口。

例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引入新课教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带来一个水果进行实践活动,了解学生平时是怎么切水果的,大部分学生平时都习惯横切水果。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更换其它切水果的方法,切出其他形状的几何体,如此一来,学生们能够将数学思维带到生活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并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并带领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切身实际地动手操作、实践,使数学的应用意识植根于其心中。

(八)趣味游戏引入法

通过一些有趣又简单,并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与平时截然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引入新课的游戏中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新课的教学效率,使高中生能放下紧绷的学习心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对新知识潜移默化地熟悉起来。

例如,在“几何概型”引入新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师组织两名同学玩一个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A区域时,其中同学甲获胜,否则学生乙获胜,引导学生猜测同学甲获胜的概率,这节新课的教学重点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过程中展现。学生主动求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其学习兴趣被诱发,因此趣味游戏的引入新课方法设计需要数学教师转变固守的、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对所学知识保持深刻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师更是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学习到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为了提高新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师需要对新课引入重视起来并把握好,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新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引入新课环节,面对诸多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方法,应结合本节新课的显著特征选择最为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新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环节内容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