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历史地图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2022-03-25张敏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素养

张敏

梁启超曾经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地图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的重要性。然而,从目前我国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地图的价值,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历史地图的作用,使历史教学始终停留在“抽象”而“扁平”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针对利用历史地图优化历史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激发学习兴趣”“梳理学习思路”“挖掘教学深度”“促进合作交流”“培养核心素养”“强化知识巩固”“提升解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构建具有趣味性、实效性、自主性、综合性特点的新型课堂,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以历史地图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向来不是一门“平易近人”的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繁杂的历史事件、深刻的社会原理使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望而却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鲜艳、直观甚至动态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上《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态的《秦灭六国形势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地图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如下:视频的一开始是一幅静态的地图,展示了秦国及燕、韩、赵、魏、齐、楚六国的地理位置。其中,秦国所属领地的颜色为红色,其他六国的领地颜色为黄色。然后,代表秦国兵将的图标(骑在马上,拿着长矛的小人)逐渐向六国领地移动,六国领地所属颜色随之变为红色。最后,地图上的颜色都变为了红色。而后,在咸阳这个位置崛起一座宫殿,一个穿着黄袍的人站在这个宫殿的前面,接受百官的朝拜。在学生看完这个动态图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刚才的动态地图展现的是历史上哪个重要的事件吗?大家想知道秦国如何以一己之力灭掉东方六国,一统天下的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地图,逐一探索秦灭六国的秘密。”通过电子地图的动态展示,教师将“秦灭六国”这个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以直观而形象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学生在感官刺激之下,必然对于秦灭六国的原因及过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一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实现高效率的课前导入,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历史地图梳理学习思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个看似简单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都有着复杂的时间线和因果线,学生单纯依靠教材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理清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利用历史地图,则能够使其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各大帝国的扩张过程及交替情况。然而,每个帝国的兴衰史都错综复杂,难以言说,教师如何迅速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把握学习要点呢?此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秉持“以图导思”的原则,使学生在地图的指示下把握时间线与空间线,梳理知识脉络。比如,针对“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这个知识点,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图片分别展示了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和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的本土区域、控制区域和藩属国区域。学生通过三张地图的对比,迅速在头脑中构建起了罗马帝国扩张的路线图:意大利——西班牙——两河流域周边各国。显然,这三张地图的作用远大于文字阐述与口头讲解,使学生第一时间就有了清晰的学习思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以历史地图挖掘教学深度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在于讓学生透过具体的知识掌握人类发展的根本规律。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挖掘教学的深度,使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知识思考深层的道理。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使学生在地图的启示下展开深层思考,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上《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以下两张地图,使学生透过地图,发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晚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及内部局势的变化:第一张图——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二张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在这两张地图中,标注了当时被迫对外通商的口岸。如果学生对于这些口岸的地理位置加以对比分析就会发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被迫通商的口岸只有五个,且全都分布在沿海地区,这说明列强对我们的侵略还只在“腠理”,未伤及根本。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我国被迫通商的口岸就由沿海地区发展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北部沿海,这说明列强对我们的侵略已经由“肠胃”至“骨髓”,给我们造成了致命的威胁。这两张地图上通商口岸数量及位置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侵略者对外侵略的惯用套路与普遍模式,也体现了晚清政府的衰落过程及政治变革。可见,教师通过巧用历史地图,挖掘了教学的深度,使学生由知识的学习变为规律的探究,实现了深度学习。

四、以历史地图促进合作交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然而,受到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指向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的课堂活动并不热衷,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消耗精力。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精神得以激发。而历史地图的巧妙应用,能够帮助教师达到这一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时候,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就“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展开交流与讨论。然而,当教师直接提出这个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并没有参与的兴趣。于是,教师改变了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历史地图——西周分封示意图。在图中,教师用大圈套小圈的标志来表示都城,用大圈套实心圆的标志来表示诸侯国,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说一说西周都有哪些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分属于哪些诸侯王,而这些诸侯国在地域分布上具备哪些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为学生构建了“先看,再想,后说”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踏进教师设下的“圈套”,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当中。显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充分发挥了历史地图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合作发展。

五、以历史地图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地图,本身就是一种史料,学生通过地图的解读,自然能够促进自身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同时,绝大部分历史地图本身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因此,教师通过巧用历史地图,能够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发展。当学生具备了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能力与时空观念之后,又能够促进他们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由此可见,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当教师围绕“丝绸之路”开展教学的时候,如何突破一时一地的限制,展现跨越时空的、完整而系统的历史宏图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出示汉、唐、宋乃至现代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使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发现不同时期丝绸之路在主要线路、途径城市、贸易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并由此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不同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这样一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时空观念都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借由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的兴衰变化,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感知中国一直以来的“大国风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是十分有帮助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地图的巧妙应用,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六、以历史地图强化知识巩固

高中历史知识庞杂而繁多,如果学生不能将这些知识“串成串”“连成线”“织成网”,则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发挥历史地图的知识整合作用,使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构建知识体系,强化知识巩固,优化历史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上《辛亥革命》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影响等大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等多次起义的相关情况。面对这些散乱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进行逐一记忆,则难免出现遗忘和混淆。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自己动手绘制“辛亥革命前夕各地起义形势图”。学生通过绘制形势图,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在地图上集中体现出来加以总结,并在空间记忆的辅助下,加强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种方式,教師充分发挥了历史地图的作用,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强化了学习。

七、以历史地图提升解题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换言之,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整合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如何使学生具备这样的素养,提升解题能力呢?历史地图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并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 给太平天国运动由起义到定都所经过的城市排序;2. 在示意图中标出太平天国运动所经过的城市的人文景观和天然矿产;3. 尝试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视角,分析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定都天京?其中的利弊有哪些?显然,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虽然都与地图相关,但是却囊括了经济、历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十分有益的。可见,教师充分发挥了历史地图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思考与学习,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如何利用历史地图优化历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发挥历史地图在“激发学习兴趣”“梳理学习思路”“挖掘教学深度”“促进合作交流”“培养核心素养”“强化知识巩固”“提升解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