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2-03-25付逊雅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付逊雅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指导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小组合作的概念、现存问题和重要性展开讨论,针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有效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起进行共同学习,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学生组成小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堂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明确的分工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合作氛围,产生思维的碰撞,携手达成合作,是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模式。

二、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存问题

1. 难度超纲。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的学习方式掌握得并不全面,学习能力也较弱,教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时难度考虑不合适、不全面,出现不适合讨论的问题或者讨论问题过难或过易的情况,都不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 分工不明确。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分工往往不明确,没有教师的指导,组内缺乏领导者,不能统筹组内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发表意见,参与合作学习,部分学生听取组员意见,被动参与,组内成员不能进行思维的碰撞。教师邀请小组成员汇报时并不可以代表该组成员的集体意见。

3. 组内学生差异化。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对数学接触并不多,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接受程度会有差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是性格外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主角,其他的同学被动参与。长此以往,被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4. 评价形式单一。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估通常由教师进行,教师评估对小组合作的整体效果来说过于单一,缺乏组间互评和组内互评等评价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1.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使学生对学习提起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式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巧妙地指导,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够把心中所想、所思表达出来。在分组时,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做好分组,参与讨论的时候,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能力,擅长合作的学生将来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力量。在小学一年级阶段与人交流、互相帮助、合作分享等小组活动内容都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合作意識,培养合作能力。

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进行基础知识的预习和讲解,让学生对基本的课本内容有一定了解,在讲解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对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的小组中表现自己。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1.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教学中优势突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符合教学实际。一年级阶段学生年级小,并不具备小组合作意识,要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用一些故事或者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一些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布置相应的教学合作任务,学生之间对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一起讨论、互相合作,每位学生都有自我思考意识,有思路,有想法,有交流,产生合作的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同伴间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师在课上先展示图片,图片里是一年级学生常常能见到且有深刻印象的游乐场的画面。教师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数一数这张图片里有多少棵大树、多少架游戏飞机、多少只小鸟、多少个彩色气球以及图片里有几个人等问题,并要求每个小组把数出的结果统计在一张纸上上交。根据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安排每组有五位学生,每人负责一个问题,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有针对性地对图片进行数一数,这样就会得出学生A数出大树有四棵,学生B数出彩色气球九个,学生C数出游戏飞机有四架等答案,每个小组再合作把组内成员的答案统计在一起。在熟悉的游乐场环境中,学生合作完成数一数的任务并逐步培养合作意识。

2. 给予学生动手实践机会

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科目,教师如果单一进行知识的固定讲解,课堂就会沉闷,没有活力,学生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应该转变师生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创新地探求知识的真相。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教授新的知识,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相互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师可以先简单引入该课知识,再分组进行剩余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安排,教师可以安排两人为一组,两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比一比谁更高,比一比谁的铅笔更长一些,比一比在所有的铅笔里最长铅笔是哪一只等简单易操作的实践活动;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学习,教师可以展示简单的地图,地图里有家、学校和公园构成的不等长三角形,布置实践任务,从家里出发,去学校的路近还是去公园的路近。小组学生相互配合,拿出直尺测量从家到学校、公园的距离,根据量出来的数值进行比大小,从而得出答案。最后,安排小组挑战活动。教师准备三个容积不一样大的杯子,倒入相同高度的水,让学生测量哪个杯子里的水最多。此小组挑战活动中,需要学生相互合作,积极思考,寻找出最适合的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3.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小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参考学生的年龄特性,并根据年龄创设符合实际的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学生课上会非常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性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安排,各小组之间有明确的任务安排,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让积极主动的学生带着不爱说话、被动学习的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倾听,发表观点,在教学情境的熏陶下,营造和谐的小组合作氛围。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时,教师可以参照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年龄段学生对动物有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布置该课场景为模拟动物园。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每个小组有九名学生,每位小朋友可以扮演一个动物角色,然后排排坐,每排三个人,坐成三排。根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动物的名称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小狮子你的左手边是哪位小动物呀?”“小兔子你的前面坐着的是谁呢?”“小斑马和小孔雀,你们中间坐的又是哪位小动物呢?”又或者邀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哪些小动物。该小组情境活动的开展,学生要彼此熟悉,再进行介绍,熟悉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相互交流间加深同学情谊,且每位同学都可以有展现的机会,在和谐的氛围中促进小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发展。

4. 汇报交流,评比合作小组

在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后,首先,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对此次活动进行汇报交流,汇报学习的成果,交流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是什么。汇报交流中,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讨论,发展思维。教师再对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的总体以及个体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工作。一方面分析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改正,或者表现优异的地方其他学生如何借鉴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合作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建议。另外,对于整体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时,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假设教学情境为小商店购物,每个小组三位同学,同学一有一张十元钱,同学二有一张五元钱,同学三有一张一元钱。三位同学合作购买,合理分配钱,去购买教师安排的物品。如何买、花多少钱买、钱够不够买等问题小组间需要思考讨论。在汇报时,小组成员介绍买到的物品,花一元钱买到了教师安排的十角的作业本,因为一元等于十角;花十三元买到了布娃娃以及花三元钱买到了钢笔,因为正好就是十六元。小组活动遇到的问题可能就是教师没有给一角钱,而学生思考十个一角钱就是一元。对于成功买到商品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优秀小组”的称号,加强集体荣誉感。

5. 数学教师发挥有效引导者角色

小组合作中,不同的小组中不同的成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在小组活动开展前讲解相关的知识,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点拨和帮助,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适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或者当学生思路不清晰,没有明确方向时,教师要给学生指引方向;对小组合作进展顺利的成员给予鼓励;当小组活动完成时教师要及时检查。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小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

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师先讲授课本知识,让学生对不同的形状有一定了解。接着,展示用不同形狀的积木搭建起来的整体图形,分组合作,引导学生思考该积木形状都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小组尝试画出该积木中出现的图形,教师在小组成员分工绘画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图形的形状以及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图形的印象。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给予讲解;当学生画得不像时教师指导改正;当学生画得很好时教师给予鼓励。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思考,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数学科目来说,教师要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规避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的思维风格,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更大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