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诗人

2022-03-2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黄州苏东坡李白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诗人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不朽的篇章。徜徉在诗人的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家国情怀,还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安逸,以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柔情蜜意。花开花落、叶落声稀、镜花水月皆是他们笔下的风景,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诗情。

美文赏读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在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沉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尚未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正是一段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赏析

这篇散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苏轼的仰慕和思念,夹叙夹议,感情真挚。和林语堂先生心中理想的苏轼不同,余秋雨笔下的苏轼更加真实一些。

文章中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苏东坡深邃的思想内涵,体现出苏东坡超越世俗人生之后的大气。用平淡又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孤独中成熟,在磨难中脱胎换骨的苏轼。

平淡的文笔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给予我们无穷的启发,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有着非同小可的指导意义。

佳作风采

走近李白

◎张 超

大江东去,浪淘尽。纵观漫漫历史长河,无数风流才子流连其间,留下千古绝唱载入史册。于千万人间,我唯独欣赏你——一位误落凡间的仙人,被一代又一代人称作“诗仙”的——李白。

曾经,你也是对理想怀着美好憧憬的鲜衣怒马少年郎。曾经,在官场大展宏图,铺就锦绣前程是你的梦想。为了实现伟大理想,你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可以为国效力。十七岁的你带着一腔热血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去长安的征途。

昏庸的玄宗只是把你当作一个舞文弄墨的诗人,当你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美酒似乎成了唯一能帮你解忧的知己。你整日借酒消愁,怎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苦虽多,但你并未因此而颓废,你以酒入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金碧辉煌的庭院里,潜得住一颗并吞八方的雄心,却留不住一个放荡不羁的灵魂。无论何时,你都拥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无论何时,你都显示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无论何时,你都展示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身姿。

那只曾让高力士颜面扫地的靴子,如今早已不知踪迹。你一路流浪,一路收集,收集高山的雄伟,收集水的灵动,收集风的犀利,收集雨的轻柔。徜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凭着一腔的热爱与骨子里自带的洒脱,你将天地万物化作千古名句,无数优美的诗句从你笔尖下倾泻而出,不论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还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亦或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都令后人如痴如醉,不禁对你赞叹道:“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黑暗的官场始终不是你理想的归宿,天生傲骨让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你高喊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转身离去。你漫游天下,令人读懂了你的豪迈;你四处漂泊,展示了你此生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对朋友的义气,体现出你的重情重义。年轻的你游山玩水,领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伟;年轻的你醉酒舞剑,抒发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你将寂寞溶进酒里,化为这豪气的诗句。

你这一生从未屈服,不曾低头,你的豪迈与洒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以大气包举、气吞六合之势,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上前进。你已不在,但你又不朽,历史记住了你的名字,后人记住了你挺拔的身姿与不羁的灵魂。我多想同你一同赏那轮明月,同你共饮那杯美酒,领略那盛唐美景,笑看这人生百态。

【山东省诸城市慈海学校,指导老师:王一涵】

点评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富含哲理的散文。题目为“走近李白”,作者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与李白展开对话,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李白的一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因仕途坎坷而醉心于山水之间的豪迈诗人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崇高的敬意。作文大量引用李白的经典诗句,使人物形象丰满,使作文意蕴丰富,增添了文采。

猜你喜欢

黄州苏东坡李白
杨优秀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诗仙李白的归宿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
倒下的那一刻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