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到位 选择精准 感悟深透

2022-03-25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权衡作文题驱动

王淦生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比较走俏的高考作文类型。2019年高考的9道作文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有3则;2020年高考的11道作文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有4则——差不多各占了三分之一。任务驱动型作文能从各种作文命题类型中脱颖而出,与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并驾齐驱,自然有其独到的地方——它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强化了对文体格式、写作语境、内容针对性和作者身份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推论,任务驱动型作文将会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時间内高考作文考试的重要类型。

常言道:“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精神和灵魂,历来为写作者们所看重。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原题对此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根据命题内容和任务指向的差异,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分析与评价类”;二是“权衡与抉择类”;三是“感想与抒怀类”。下面,分别谈一谈三种类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立意原则和方法。

一、分析与评价类

“分析与评价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命题者在作文题中直接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发表看法,对某个人物作出评价,对某一事件表达观点,以表明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态度的作文。这类作文的命题材料中所援引的社会现象、人物、事件等一般都带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倾向性,即便命题者没有对其给予直接评价,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不难读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所以,这一类型的作文在立意的“大方向”上一般不易走偏,关键是要能将这些几乎人人谙熟的“大道理”或“小常识”阐述得令人心悦诚服,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夫了。

我们来看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命题者的“偏向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命题者已为这篇作文设定好主题:“可为与有为”。“可为”关乎外部条件,“有为”关乎个人作为。党和国家已为青年一代打造好了外部条件——先进的文化、人生的楷模、伟大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外部条件,将自我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在今天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完成与国家、民族的同步成长和发展。

如果考题已经预设好主题,我们要做的,一是认真研读命题材料;二是充分调动平日积累;三是深入分析和感悟,进一步实化、细化、具体化主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

二、权衡与抉择类

所谓“权衡与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或相矛盾、相对立的多则材料,或者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让考生结合自身偏好或体验进行分析、探讨、研究,通过斟酌、权衡、比较,作出选择,表明倾向,得出观点,最终写成作文。“权衡与抉择类”作文题,不仅考写作,更考思想,考鉴别,考理性的表达。

我们来看2021年浙江卷作文题,就是一道“权衡与抉择类”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把得失看成终点、把得失看成起点、把得失看成过程,实际上代表了三种生活态度:重结果,重目标,重体验,谈不上谁对设错。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好把得失看成过程。因为把得失作为终点,会使我们失去感受过程的乐趣;把得失视为起点,会让我们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还是把它看作过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泰然处之,人生会多一些乐趣。不过考生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态度且言之成理都是可以的,而其他两种生活态度只能作为衬托。

“权衡与抉择类”作文题给出的人物、现象、观点很多没有正误优劣之分,对于没有正误优劣之分的人物、现象、观点,在权衡与抉择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所论议题必须符合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开口要小,开口越小越能评议透彻。而对于有正误或优劣之分的人物、现象、观点,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通过认真比对分析出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找出是非优劣的原因,再选择要写的话题,找准切入角度,做到选择精准、立意明确。

“权衡与抉择类”作文选题立意的总原则是:一看社会意义,二看自身积累。

三、感想与抒怀类

近两年出现的高考作文题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更偏向于散文(甚至抒情散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类作文,不要求考生针对某类社会现象、某种人物事件、某些言论观点作出分析和评价,也不要求考生对各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出权衡与取舍,而是要求考生对某种精神理念、某个重大事件、某一名胜古迹、某位著名人物等发表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借此来考查考生思想的深度、阅历的宽度和人文情怀的厚度。

我们来看一道“感想与抒怀类型”的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命题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思辨色彩,揭示了体育运动中强弱转换的道理。这一道理绝不仅仅适用于体育,无论是人的发展,还是国家建设,其实都有这样的强弱转换的问题。尤其是“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也给那些身体单薄的人、弱小的民族、落后的国家带来了希望——弱,是上天诱你图强!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立意上难度不大,但正因为其难度不大,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品味命题材料,仔细琢磨任务指向,在规定任务的总体框架内尽最大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深度、积淀厚度和语言表达上的才华,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斩获高分。

猜你喜欢

权衡作文题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拉丁新风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表白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