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营林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2022-03-24杨旺红
杨旺红
(城步县儒林镇人民政府 湖南城步 4225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绿色、节约、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积极响应我们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各地政府部门开始加快林业造林建设,有效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林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类型、降水条件、地形地势等特点,选择最佳的林业造林方法,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手段。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林业造林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1],将其落实到林业造林和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之中,降低林业资源的损耗程度,有效推动我们国家的林业生态领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营林工作概述及其重要性
1.1 概述
想要全面实施营林工作,就要对林业生产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细致整理与统计,主要包含林木覆盖率、林产品、育苗、造林成活率、森林覆盖率、更新经营成果测算和工作效益等内容。为快速提升林业资源的经济收益与利用效率,需依据分析结果和统计数据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规划。在实际营林过程中,尽管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自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的情况,但营林所采取的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手段依然起到了保护自然资源的作用,不仅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原有营林方法也要随着改变,才能推动营林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2 重要性
营林工作自身有重大开展价值,一方面能够让森林覆盖面积增大;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森林资源的长效、稳定发展,减小气温升高、森林面积减小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世界范围内林业资源大大减少,增强营林工作开展十分重要,从某个方面而言,能够为国内自然资源的长效开发和有效运用奠定基础。
1.2.1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经济建设中,营林造林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林业单位经营的木材是一种用途丰富的材料,在纺织、造纸、化学等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同时,还在降噪、吸尘、吸附有害气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大面积原始状态的田野和森林中还会产生一种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即负离子,其可以让人们的新陈代谢水平加快,免疫力得以提升,让人们的血压处于恰当水平。另外,一些林木的叶子、根系、果实、花朵等也是食物、药品的重要原材料。为此,营林工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均有重大、积极的意义,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2]。
1.2.2 保护人们实现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
当前,国内生态环境总体体现出下降态势,具体体现在土地肥力下降、水土大量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沙漠化增重等,导致生物多样化保护面临重大挑战。营林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森林面积的扩展、空气质量的提升、水质的改进,从而提高抵抗洪涝、干旱等灾害的能力,对人们实现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2 目前林业营林生产存有的不足
2.1 市场发展化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速度较快,对林业资源有很高的需求量。在栽种林木的过程中,对林木质量、类别的要求逐渐增高,林业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差异体现在其生产周期很长,但是竞争日益升级的市场现状,促使一些生产周期短的行业快速获得可观利润,这些情况致使林业在经营方面处在不利地位,并且在长时间培育期间,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营林工作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动进行及时调整。若盲目顺应市场形势,会导致数目栽种类型太过单一,无法对生态进行有效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2.2 树木种类问题
在营林工作开展期间,林木种类始终是导致行业存在很多实际问题的一个主要要素。林木种类不够丰富,难以让市场诉求得到有效满足,导致稀有品种的林木市场诉求持续增大。林业生产的最后成果十分有限,经过培养部分质量突出的树种,能够让此问题得以显著改观。但是,培育过程需花费大量资金,导致需从境外引入领先培育技术与树种,然而经营成效并不理想[3]。
2.3 生产管理问题
生产管理是对林业经营活动有一定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运营生产期间,管理模式与生产模式会存有缺陷。有很多运营管理工作者仅关注当前利益,视野的局限妨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致使林业经营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的严重缺乏,诸多技能突出的人才大量流失均和林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落后、不科学有一定关联,导致先进技术无法得到有效运用,也无法构建高素质人才团队。
2.4 运营模式问题
在林木培养种植期间,为实现栽种良苗、选取优种的目标,资金链条会出现不均衡情况,乃至会产生错误的培植做法,盲目生产与运营优秀的天然林木,忽略多品种树木的协调发展,致使林业产业的运营管理方式不科学。并且在营林过程中,有很多管理工作者盲目自信,依照惯例办事,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研,进而导致营林工作不能紧跟社会步伐,也无法依照市场实际需要调整培植模式,进而致使运营管理存有诸多不足。
3 我国林业营林生产过程中的改进举措
3.1 将市场需求作为主导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营林产业不景气的现状,应该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将市场的变动情况作为一个着重考量的因素,进而提升林木品种培植效果。经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能够运用一些周期短的品种获取经济利益;另外,栽种一些周期长、质量突出的林木品种。伴随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促使林木的品种一方面让经济利润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让林木种类呈现多样化态势。在营林过程中,应整体把握市场对林木类型和林木质量的要求。例如,部分家居生产需名贵的木材加工优质的实木家具均可当做林木培植种类调节的根据。在营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依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培植和市场诉求相一致的树种。在培植林木品种时,可依据利润需要对林木的种类与数目进行调节。在调节前,一定要深入考量市场要素,探究市场发展动态,准确把控市场发展趋势,进而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营林产业。
3.2 提升林业生产规范化水平
目前,国内大多数区域运用的营林生产管理评估要求均是根据林业发展情况确定的。然而,此种营林生产评估指标也有自身的不足,营林生产管理的效果与林木培植的品质无法依托造林面积进行表现,难以确认营林经济效益。为此,要提升营林生产的质效,相关管理工作者应当增强生产活动的规范化水平,尽量运用完善、恰当的林业生产标准。营林的成果能够立足于林业生产规模、树木成活率等方面加以科学评估,这种评估模式可以让人们较为明确地了解营林的现实状况,提升林业资源配置科学性,防止产生一味增大造林面积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4]。
3.3 增强苗木生产培育基础设施建设
要平稳提升林业生产公司林业经营的质效,需打造高效、先进的种苗培植场所[5],具体而言,可采用下述举措。
(1)营林造林应当和林业现实情况相一致,根据种苗的特征和栽植环境选取恰当的树种进行栽种。另外,科学扩展种苗培育场所的规模,恰当地开展种苗培育工作。
(2)林业经营公司有关技术工作者应当持续优化母林的总体架构,让其和政府政策保持对应。此外,林业技术工作者不但要提升母林所占比重,还应对其进行整体谋划,此外应当提高对母林培植的关注度。例如,选择部分和母林契合的中龄林或者近熟林替代老龄林且有针对性地培植母林基地,不但要让母林架构得到改进,还能让林业生产公司获得可观的物质收益,促进林业经济的长效发展[6]。
3.4 完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
森林对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健全林业管理制度,对林木的生长质量有着保障作用。
首先,要明确相关林业管理人员自身的分工与职责,对整个营林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管控,制订事故处理预案,防患于未然,并组织专门的管理小组对营林树种的选择、立地的选择、幼苗的培育及种植、后期林木的抚育及经营活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
其次,在管理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来不断优化营林造林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要对森林资源进行高效的管护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森林偷伐、少批多伐等违法行为,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有限的森林资源,不仅给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林业木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森林资源的调节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最后,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以“科技兴林”为目标,创新林业技术管理制度,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再到技术推广这3个方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确保相关林业技术得到创新与发展,保证相关的技术更好地为营林生产服务。总之,在营林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领导乃至个人的工作内容、目标及要求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断营造良好的营林生产条件[7]。
3.5 增强林业灾害防治
在营林工作开展期间,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有关技术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了解病虫生物特性、危害特点等,然后根据苗木生长时间、立地环境、苗木类型加以整体整治。在产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之后,便会导致人工林受损严重,为此,应当格外关注病虫害防治问题,塑造防范第一的思想。有关人员应当增强巡检,若发觉林木产生了病虫害,应当使用恰当措施应对,尽可能减小病虫害所产生的影响。另外,有关单位应当联系现实状况,明晰林业毁坏的成因,确定科学的应对举措,深化人们的林业保护认知[8]。
3.6 提升营林生产人员能力
为了让林业营林情况发生实质性变化,取得可喜的营林效果,应当引入领先人才,这是营林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9]。恰当调节生产政策,进而提升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的专业水准,此是营林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可以为产业将来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从技术维度而言,利用有关政策,增大先进技术变革与引入力度,让专业人才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并且可经过持续提高自我水平,彰显自我价值,同时让自己收获更多效益,这也是个体与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10]。唯有这样,才能够让技术的引入、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取得更显著的实效性,从而让林业营林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11]。政府应该依据林业营林的现实情况,进行大政方针的调节,进而协助行业实现技术变革和人才升级,基于此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生态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林业事业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林业生产、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承担责任,对林业营林管理工作作出调整,务必要用现代化、高质量的方式提升工作质量,优化营林生产模式,推动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