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体验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2022-03-24淮安市金湖县滨湖幼儿园马金宁
■文/淮安市金湖县滨湖幼儿园 马金宁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这里有一望无际的万亩荷花荡,风景怡人的柳树湾湿地,被誉为天然氧吧的水上森林公园,湖光潋滟的白马湖渔村,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幼儿园一直在提倡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部分年轻教师,追求课程的“新”“奇”“趣”,活动资源依赖于电子多媒体,忽略了幼儿的自身体验,也忽略了很多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真实、宽松、有趣的游戏环境,我们围绕四个“真实”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上进行了探索。
一、回归真实生活
1.贴近一日生活环节
通常幼儿都是在家长的陪伴下入园的。那么,如果实行自主入园,幼儿能做到吗?答案是绝对能。前提条件是幼儿要完全熟悉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中大班幼儿要能够看懂活动室分布图,会寻求帮助,若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任务就很难达成。于是一段时间内,我们会看到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小声地讨论着这是哪里,那是什么地方,一楼是什么,二楼是什么。他们会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做记录,画分布图,规划自己最适宜的路线图,会思考如果走错了班级该如何寻求帮助,等等。疫情背景下,自主入园只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中一点小小的变化,却用极其生活化的方式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成为幼儿自我成长的契机。
2.贴近本地特色资源
除了幼儿园里的活动,我们也要积极关注本土的一些亮点资源。每年的荷花节是我们当地独特的标志性文化活动,在节日前后,各班都会自主生成相关联的班本活动。例如班本活动“‘藕’然爱上你”,幼儿尝试在班级种植荷藕,和父母一起动手制作藕夹、藕圆、藕饼、蜜汁捶藕、糯米藕等,收集挖藕的图片,请挖藕的伯伯来到幼儿园讲述挖藕的故事,了解挖藕人的辛苦生活。
3.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以中班创生的主题活动“舌尖上的金湖”为例,幼儿去农贸市场采购,去特色饭店参观,和爸爸妈妈制作各种荷乡美食,有荷荡金鳅、蒜泥龙虾、鲜脆藕夹、红烧老鹅、银鱼炒蛋、农家粉羹等,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家乡的美食,在品尝美食、分享快乐中感受家乡的荷文化。通过开展一系列极具生活化的活动,幼儿认识了藕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知道了家乡的荷花竟然有几百个品种,了解了久负盛名的荷乡美食文化“八大碗”的来历,最重要的是感受到水乡文化的质朴与美好,生发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回归真实体验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成长的,其中包括社会、家庭、幼儿园等为他们提供的物质环境,也包括教师、家长、周围人们所能给予他们的精神环境。
1.体验是一个个小问号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香樟树开始落叶,散步时有幼儿提出了疑问:“叶子落了一地,现在是秋天了吗?”幼儿的疑问是非常真实的体验,教师没有直接按照春天的典型特征告诉幼儿现在是春天,而是设计了一个班本微课程——“落叶了,是秋天来了吗?”引导幼儿探索大树为什么会落叶,现在的落叶和秋天的落叶是否一样,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帮助幼儿体验不一样的春天。
2.体验是一个个小创意
夏天,幼儿可以玩的东西很多:在种植园里挖出土豆、萝卜,摘下茄子、辣椒,送给食堂的叔叔阿姨,感受劳动的喜悦;在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藕、萝卜进行印画活动;利用龙虾壳、螃蟹壳、蚌壳进行涂染,制作装饰画;把拔除的野草整理好,放在“娃娃家”玩烧饭游戏。
3.体验是一个个小收获
秋天,幼儿园里也很热闹,我们联系了周边的社区,带着幼儿帮忙收玉米、收豆子、收菜籽、晒豆角、晒萝卜干。中、大班在区角内投放了收集的山芋、玉米、藕、芡实、莲子等农果,开展认知、分类、品尝、手工等活动;小班利用狗尾草、苍耳、棉花等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还利用各种豆子开展了夹豆子、喂小动物、分类排序等活动。
4.体验是一个个小探索
冬天,带幼儿到户外追逐雪花,感受雪花落在小手上的冰凉,制作造型各异的冰灯,探索水在零度以上和零度以下的变化,在雪地里探秘,找一找哪些是小猫的爪子,哪些是小鸡的爪子。
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游戏资源,让他们真实地去触碰、感知和体验,让自然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这些都是高结构玩具所不能替代的。
三、回归真实问题
幼儿感兴趣的,在活动中萌发的一些问题往往就是一个微课程的起点。
春天,我们结合地域优势创生了“神秘的柳树湾”主题活动,家长和幼儿纷纷带来铁铲和玩沙工具,在三河滩旁堆小山、过家家、采蒌蒿,赤着脚在河床上玩“跳跳床”,用踩软的沙泥捏小人、搭房子。当幼儿用稚嫩的小手捧起清清的河水时,惊讶地问:“老师,这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水从哪里来?它要流到哪里去?我们喝的水是这里的水吗?”“这里的柳树为什么有很多的根长在树干上?”“柳树湾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桥呀?这些桥都长得不一样,是谁设计的呀?我还见过金湖二桥,你见过吗?”幼儿的疑问从观察和感受中产生,使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继而衍生出新的主题活动“家乡的桥”。
四、回归真实需要
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回归幼儿的真实需要,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喜好,也要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避免以教师或家长的需要替代幼儿的需要。
1.来源于幼儿的活动需求
去年,大班级部在即将毕业之际,创生了一个有趣的主题“杉杉来啦——大班毕业旅行活动”,这个主题的创生就来源于幼儿的自发需求。每年,大班幼儿拍了毕业照、举行完毕业典礼,基本上就要跟幼儿园说再见了,他们非常希望拥有一次特殊的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在确定毕业旅行地点后,幼儿开始策划,积极参与到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了解团票情况,请教师帮忙踩点路线,请家长帮忙安排车辆,每个班级自主安排活动,如创意合影、亲子游戏、林中探秘等。在这次活动中,教师也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发掘利用的资源,如水杉林里的“水上兵马俑”气根、水上栈道、杉树果子、卡通标识图等,在幼儿的好奇记录下,这些资源都成了回园后源源不断的讨论话题和创作主题,成为了幼儿新的探索契机。
2.来源于幼儿的材料需求
除了幼儿对活动的真实需要,幼儿活动的游戏材料也应是实际可操作的。由于资源室缺少定点管理人员,班级取用材料不便,材料更新不及时,各班级的需求变化较多,于是幼儿园化整为零,为每个班级准备了“宝贝资源箱”,即通过一张张记录表的分析和交流,帮助教师挖掘幼儿真实需要的、能转化为经验的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鼓励教师创设积极的资源收集互动环境,引导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同时鼓励幼儿和家长根据班级活动需求定期收集相关材料,从而丰富和支持幼儿的活动。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质量,除了物质资源,还串联着话题、内容、线索、思路。寻求“真实”,是对当前资源挖掘和利用进行的再思考、再梳理,教师做到眼中有资源、心中有教育,才能让幼儿的经验不断生长,成为课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