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研究

2022-03-24汪锡宏

剧作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表演者话剧

■ 汪锡宏

话剧表演离不开肢体动作,导演想法、舞台背景、形式体裁、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对表演者肢体动作带来影响,这就需要肢体语言的应用客观性、主观性兼顾,在此基础上为剧情推进、人物塑造及与观众互动、与同台演员配合服务。只有表演者能灵活驾驭肢体动作,才能在话剧舞台上利用肢体语言完成表演任务。然而,当前有些话剧表演者却存在肢体语言驾驭能力较弱的问题,对话剧表演整体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基于此,探析表演者肢体语言有效运用的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话剧表演肢体语言概述

肢体语言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情态语言,主要包括欢喜、悲伤等表情,面部器官、肢体动作的相互配合。例如演员双手捂住嘴并抖动双肩,若眼睛微弯、神态放松,配合发出笑声,则可传递欢喜的情绪;若双眼向下看、浑身紧绷,发出轻轻啜泣的声音,能达到传递悲伤情绪的表演目的,加之动作夸张处理,能有效传递情感信息。二是肢体动作,以躯干、四肢为主。例如演员夸张地做出跑的动作,可表现出被他人追赶的感觉,这利于剧情推进,引导观众思考“他为何要跑”“谁在追他”“他能成功逃脱吗”等问题,实现利用肢体语言与观众互动的表演目标。肢体动作在话剧表演中必不可少,是塑造人物的必要条件。例如演员微驼背、背手走路、膝盖弯曲、缓慢移动,可塑造老年人的形象。三是空间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主要以舞台布景、演员间的距离与互动等方面为依托面向观众输出。例如在家庭情景中,男女主人公总是保持距离,刻意坐在沙发的两端,加之神情冷漠,会给观众带来家庭关系不和谐的感受,这为二人家庭纠纷的爆发埋下了伏笔,使话剧表演得以顺利推进[1]。

二、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应用的阻力

话剧表演者使用肢体语言的阻力有以下几种。一是基本功不扎实,无法与其他演员默契配合,表情、肢体控制能力较弱,个人与舞台空间的关系未能有效处理,对剧本的理解深度不够,很难围绕人物特点应用肢体语言,同时存在降低肢体语言文化差异性、真实性、无意识性的问题。二是演员经验较少且缺乏正确指导,出现肢体动作不灵活、面部表情过于夸张的现象,还有些表演者无法抓住人物神韵,不能通过肢体语言的细微调整让观众感受到情绪的转变,因而降低了话剧表演质量。以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农场主与妻子、儿子争夺农场所有权引发纠纷的一段经典对白为例,儿子在说“你们没资格……她死了就是我的了”这句时需跳起来,为的是展现其愤怒的情绪,在说“他妈的胡说”这句时儿子的扮演者要猛地站起并挥动拳头捶击桌面,表演用意亦是传递愤怒的情绪。若儿子此时仅说台词不使用肢体语言,那么表演将稍显单薄,无法刻画儿子的形象,农场争夺权的激烈程度及人物之间的矛盾随之弱化,影响表演成效。基于此,在话剧表演中需对表演者肢体语言的运用加以指导。三是表演者未能充分认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在表演中过于随意地使用肢体语言,并未将故事发生的年代、人物性格、剧本主旨与肢体语言融合在一起,使肢体语言的把控成效受到影响。以《秃头歌女》中史密斯夫人“好,我去看看……你看,没人”这句话的表演为例,虽然肢体语言极为简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起身、开门、关门等动作,但在塑造人物时却以不同的心境作为支撑,史密斯夫人匆忙地开关门,令人感到奇怪,这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保证了人物形象、故事发展、肢体语言的和谐统一,继而有效提高话剧表演质量[2]。

三、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有效应用的路径

首先,话剧表演基本功需扎实。从肢体语言有效应用的角度来讲,表演者需加强业务技能专项训练,保障肢体协调性较好,结合生活经验做出自发的、未经预想的、非训练控制的动作,使肢体语言能与角色、舞台布景、对手演员等方面浑然一体,在自然的肢体语言加持下成功塑造人物。这就需要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强练习,能开拓眼界,轻车熟路地驾驭各类角色,并根据角色特点做出日常化的肢体动作,以免肢体语言突兀且脱离实际。肢体语言还需具有文化差异性,可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区域等信息调整肢体动作。肢体语言需增强直观性,要让观众明确表演意图,将观众带入表演情境。肢体语言给观众带来的疑惑是短暂的,在表演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疑惑终将消除,给观众带来豁然开朗之感,使肢体语言得以成为观众融入剧情、走进人物、引发思考的重要媒介。

其次,话剧表演者需累积经验并接受正确指导。话剧表演者应珍惜每次登台表演及排练的机会,要深入揣摩人物及剧情,在此基础上引用生活化的肢体动作并适当加以设计,还可为角色设计标志性的动作,配合人物经常说的台词一起表演,使肢体语言犹如人物的名片,加深观众对角色的印象,利用肢体语言助观众区分人物,理解剧情。因为多数演员在第一次接触新人物、新剧本时会出现表演过于紧张、动作不到位、表情太过夸张等现象,所以需要话剧导演提供正确指导,保障空间语言、情态语言及肢体动作的和谐统一,让演员在舞台调度中找准站位,扎根舞台精准做出肢体动作,以免演员动作过于虚飘。演员要优化肢体动作表演效果,保障肢体语言能融入话剧整体表演情境,与话剧风格一致,增强话剧的艺术性。在指导演员表演中分析角色人物及剧情属于重中之重。为使肢体语言与情境整体维系协调关系,导演要在大方向上加强把控,同时给演员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助其多做尝试,用最流畅、最熟悉、最合宜的方式完成表演任务。演员要将专业知识、日常观察、生活经验投入到肢体语言的表达中,在艺术处理上接受导演指导,使自己的表情、肢体动作更为准确。排演中导演的肯定会帮助演员树立使用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信心,以免其在表演中缩手缩脚,继而提高肢体语言表述的流畅性。

最后,重视肢体语言。表演者可对肢体语言进行专项研究,对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理论基础、重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习实践中树立灵活使用肢体语言完成表演任务的意识,还需从观众角度出发思考肢体语言的表述形式,确保肢体语言能被观众读懂,将观众文化修养、审美理念等方面与肢体语言的处理联系起来,这有利于话剧舞台艺术与时俱进。例如,在表演儿童话剧时,演员的肢体语言需较为直观,与儿童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相符,减少狂躁、凶狠等负面情绪出现的频次,就算塑造坏人形象亦需保留童话底色,加强艺术处理,不可过于真实,在肢体语言真实性、艺术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让儿童相信表演的内容,又要避免给儿童带来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使儿童能融入话剧,在话剧中受到启发,使话剧表演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话剧表演离不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包括肢体动作、情态语言、空间语言,需根据人物角色、舞台布景、表演主要内容等方面合理使用肢体语言,将肢体语言转化为观众走进话剧世界的桥梁,为了做到这一点,话剧表演者需保障基本功扎实,能在表演及日常生活中积累肢体语言应用经验,加之话剧导演的正确指导,有效调整肢体语言输出方式,演员还需重视肢体语言,根据观众需要有效使用肢体语言,继而提高话剧表演质量。

注释:

[1] 隋爽彪:《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有效运用实践》,《参花》 ,2021年第15期

[2] 李静梅:《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应用技巧研究》,《 人文之友》,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表演者话剧
话剧《坦先生》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话剧《二月》海报
妙猜两数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一台引人深省的话剧——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