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事热点,开展主题活动
——以“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为例
2022-03-24方利利
■文/方利利
在素质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使学生由学习回归到生活,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真实发生的过程。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而要积极选定活动主题,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下面,笔者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对“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开展进行探索。
一、以引导学生关注热点为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作为社会小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其密切相关,他们同样有义务、有责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素养,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围绕时事热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还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关注热点新闻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我国自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以来,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瞬间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教师能将其作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这样既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又能够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开展“垃圾分类”这一主题活动前,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垃圾可以分为几种?自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小区的垃圾桶设置是否有变化?有哪些变化?”等任务,让学生将收集的信息用笔记本记录好。还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班里分享。通过“任务布置—信息收集—分享交流”等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垃圾分类”这一热点问题更加关注了,他们结合学校所学和生活实践经验,积极参与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选题原则的把握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关键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此外,笔者开展主题活动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将合适的热点问题融入其中,这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关键。
第一,切入点不宜过大,尽量以小的切入点为活动的主题;第二,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确保活动的操作性;第三,要从学校的办学特色统筹考虑,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将“垃圾分类”这一热点问题引入主题活动中时,笔者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与校本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主题活动。除此之外,笔者非常善于“留白”,将主题活动进行了适当延展。选定“垃圾分类”这一主题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活动开展情况,对主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效深化了活动的内涵。例如,在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时,学生对垃圾分类后,有学生问道:我可以将这个瓶子变成精美的花瓶吗?此时,笔者适当将活动主题向“垃圾分类——我的小发明”进行了延伸,让学生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将自己收集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剪裁、拼接、绘画等方式将其变成一件新的物品,有效实现了回收垃圾的再利用。这个选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序列设计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均不同,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活动,序列化地开展主题活动,避免出现活动内容杂乱、随意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笔者设计了《小小环保标兵记录单》展示活动,让学生以一周为限,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详细记录自己每天学习、生活所产生垃圾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针对四年级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纸张的回收和利用”活动,该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非常迅速,笔者在“垃圾分类”这一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会分析、探究有价值的活动。“纸张的回收和利用”是一个非常适合学生的活动,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造纸的原理,并提出“垃圾分类对造纸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分享,笔者再进行总结,学生就会明白“垃圾分类是资源回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对资源的再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笔者组织了“垃圾分类情景剧”主题活动,借助儿童剧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活动设计的大致流程为:首先,让学生自行组建小组,确定作品汇总的时间;其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编排剧情,并表演,在此过程中笔者只是适当给予了指导;最后,让学生抽签决定上台顺序,依次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深化“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与自信心。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笔者适当增加了活动的难度,组织了“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收集资料中获取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笔者以学校为调查地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调查学校当前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并找出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学生调查后,笔者布置了第二阶段的任务,让学生结合调查结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完成反馈报告。在此过程中,笔者适当地介入进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组织了垃圾分类交流会,让学生针对学校在垃圾分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给出建议。
这种序列化的活动方式,将热点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了起来,极大地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了时事热点问题的教育作用。
四、以完善师生评价为活动开展的保障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评价。客观、积极的评价不仅是活动持续开展的前提,还是充分发挥实践活动教育意义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尤为重要。在活动开展前,笔者为学生介绍了主题活动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此外,笔者时刻不忘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垃圾分类——我的小发明”活动中,笔者从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入手,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尽量多地给予了学生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垃圾分类情景剧”主题活动中,学生表演后,笔者抓住了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闪光点,对每组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同时,还鼓励学生加入评价环节中,并参考学生的评价,选出本次活动中的“最佳小组”。此外,笔者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会对学生突然闪现的“灵感”及时给予赞扬,对于稍有“泄气”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健康成长。此外,笔者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进一步升华了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总结中进行反思,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活动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笔者将时事热点融入其中,一方面借助热点问题深化了活动开展的意义;另一方面有效发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样性、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