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立德树人”教学价值的实践探究
2022-03-24王院丽
■文/王院丽
古诗词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更是重要内容。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静下心来思考,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古诗词的教学方法,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爱学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课堂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基于学情,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实现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以下是笔者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实践探究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强调生本教育就是“相信孩子们,尊重孩子们,依靠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会学习。生本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不仅是它重视学生,为学习者说话,更在于它揭示了基本事实,就是人生命中有一种机能、本领或能力,使人能够言语、思维和行动。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统编版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在课堂伊始就要基于学情,创设情境,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爱学古诗词的兴趣。
1.课前引趣,走进诗词
对于年纪尚小的一、二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采用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兴趣;对于三、四年级略有知识积累的小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图猜一猜诗名、作者,巧妙地进入诗词学习;进入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的知识积累,教师要引导他们开展赛诗会、飞花令、吟诵诗词比赛等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会爱学古诗词。
2.课中“悦趣”,爱上经典
在具体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趣味中吟诵作画,感悟经典诗词魅力。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中不仅要有同桌合作、师生合作、配乐吟诵,还要诗画结合,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感知诗词之美;针对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要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以读为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诗画合一,学唱诗词,了解背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以趣促学、以趣爱学古诗词;针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搜集资料,采用学科整合的策略,学古诗、画情境,将美术、音乐、微视频应用于课中,实现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越学“悦爱”经典诗词,从而达成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目标。
3.课后延趣,传承文化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们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爱吟,入情入境。此时此刻,教师再适时地将教学延伸到课外,能更好地传承经典。我们可以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课后吟诵给家长听;三、四年级的学生吟诵教师给予的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的古诗词;五、六年级的学生搜集同一作者、同一主题或相同体裁的诗词,吟诵、配画、配乐表演,传承经典文化。
基于学情,教师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词、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愉悦对话,适时地运用多种感官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取乐于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爱上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实现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
二、以读为本,提炼学习古诗词的策略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的“总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明确提出诵读古诗文的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低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杨晓蓉“回归性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们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做了大胆的课堂实践尝试,运用“双线四读”的操作策略,引导学生轻松学古诗,传承文化经典,凸显“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
“双线”指课内、课外两条线。古诗词教学不应以背会一首古诗为终结任务,而应在此基础上,以“课内带课外”,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一首古诗学习,课内得法、以诗带诗,课内课外有效结合,易学古诗,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四读”指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素养”,一线教师摒弃以往古诗词死记硬背的教法,不作过多讲解和牵引,而是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和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地经历四个轮次的学习过程。
一读:借助拼音,学生自己读要学的古诗词,达到能读准、读顺的目标,具体要求:(1)学生借助拼音,能通顺地把新授古诗词读下来。(2)学生自主读诗,识记一类、二类生字,教师随机指导难写的字。(初读)
二读:合作交流,自能明白。学生自己读古诗词,小组合作,借助注释、插图、扩词等方法,男女对读,你问我答,合作交流,明白古诗词的内容。(精读)
三读:诗画融合,吟唱韵味。教师为古诗配上适合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男女竞赛,填空引背,在有感情地吟诵中,自然而然地背会古诗,由吟到诵,由诵而唱,传承经典文化,走进文本深处,实现古诗词育人价值。(赏读,重在由读向诵,深悟诗文,实现立德树人)
四读:以诗带诗,积累拓展。基于所学的古诗词带出同一作者创作的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古诗词,或推荐不同作者同一主题思想的古诗词,延伸课外,传承经典文化,使学生爱上古诗词,实现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延读,走向课外)
旨在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践行“双线四读”的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愉悦身心,课内习得方法,课外运用方法,逐渐养成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三、课堂践行,落实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实践出真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实践的“殿堂”。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4人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实现自主的、协同的、深度的学习。教师通过激趣导入、任务导引、探究解惑、点拨引导、延伸拓展等思路进行设计,适时运用“双线四读”古诗词学习策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创新古诗词教学策略,打造生本、探究、协作的古诗词“简悦”课堂。
1.激发兴趣,走进诗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古诗词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远的距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必须注重给学生创设和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如同带领学生进行时空穿越一般,带给学生如临其境般的感受。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当我们把“兴趣”这位老师请出来时,课堂就活了,学生就乐了。
上课伊始,教师要基于学情、生活积淀,采用游戏引导学生猜诗人,或看图画吟古诗,或利用已积累古诗词开展赛诗会……学生入情入境,兴趣盎然。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静夜思》时,教师出示月亮图,引导学生玩一玩用“月”组词、说句子的游戏,再出示完整的插图让学生猜一猜要学的古诗名称。学生全神贯注,进入了古诗学习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再走近天门山、西湖、洞庭湖,引导学生发表感言,带着爱祖国的情感走进古诗学习。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不爱祖国经典文化吗?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时,各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其他学生跟随分享者观赏黄河的壮观、江南春天的美景,走进湖阴先生的家,进一步领略人文主题“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高涨。
2.以读为本,凸显价值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古诗,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24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增幅达到80%。那么,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有太多的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为我们阐释了古诗词教学在于读。
例如,执教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时,我们采用“双线四读”教学思路。首先,执教第一首《绝句》时,要求学生以任务为导引,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赏读积累,由读到诵、由诵到唱,涵咏中体悟大诗人杜甫眼中明丽和谐的春日景色以及以“丽”“香”突出诗人对春天强烈的喜爱之情。第一首的教学为后面两首诗的学习作了铺垫。
其次,执教第二首诗时由扶到放,以读为本,进行四个层次的朗读。“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美景,“暖”“欲”两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灵动鲜活,清新自然,诵读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咏叹祖国山河之美,热爱大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执教第三首诗,引导学生用前两首的方法,先自学,再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教师精要点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游三衢的见闻感受,感悟晴空、舟行、绿阴、鸟鸣构成的清新明丽的画面。教师适时延伸,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诗句,让学生课内习得方法、课外用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而且凸显了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
例如,执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教师联系五年级上册学习过的陆游的《示儿》一诗,在适时调整四个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感悟诗人以遗民“泪尽”的视角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从而在比较吟诵“南望王师又一年”“家祭无忘告乃翁”中深层次地赏读、感悟诗人所表达的厚重、深沉的爱国之情。然后,延伸到其他诗人的爱国诗文,此情此景中,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不言而喻。
3.有效延伸,实现价值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不仅要以统编版教材为依托,课内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古诗词中体现的家乡美、人文美、经典美,同时由课内延伸课外,落实语文要素,迁移课外古诗词学习。
例如,学完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诗后,给学生推荐陆游和其他诗人的爱国诗文;学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后给学生推荐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其他诗人的田园诗,让学生体会诗人创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后,给学生推荐其他诗人的送别古诗,了解诗人在什么情况下送别友人,深度体会送别的情感,深度理解古诗词内涵,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课程化”,落实语文要素,落实古诗词教学的人文价值。
学以致用,教会方法,以诗带诗,以文带文,积累拓展。基于所学的古诗词带出同一作者创作的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古诗词,或推荐不同作者相同主题思想的古诗词,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习得方法、用好方法,真正走进古诗词深处,深层次体会古诗词,传承经典文化,爱上古诗词。
四、融合育人,实现古诗词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
于漪老师曾说:“立德树人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好立德树人,也就成了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是第一基本功,是最根本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构建课内课外的古诗词教学育人平台,而且要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学会做时代新人。
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融合学科特点。因此,我们实行项目式大单元融合学习。古诗词学习和美术、音乐有机融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例如,学习了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重阳节的不同习俗,诵读古诗词后画一画民俗风情,了解节日文化。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清平乐·村居》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前两首古诗的基础上由多层次读到配乐吟诵,再到作画,画出那和谐美好的田园温馨图,体悟诗人对田园耕作生活的向往。学生在作画过程中吟诵诗词,在咏唱诗词中作画,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描写的美景,伴着音乐诵读,深度感悟、体悟情感,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心境,从而走向诗词创作的源头。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古诗词的学习情境化、视觉化、纵深化,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在古诗词教学研究的路上,让我们采撷一缕诗意的阳光,伴着一路花香,陪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王国里深度学习,学会做人,一路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