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探究

2022-03-24姜媛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思政

姜媛媛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 835099)

工匠精神是浓缩提炼后的价值理念、行为导向,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传统的工匠范畴,而是关注其背后对细节的孜孜追求,关注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以工匠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渗透带来新一代匠心之人的培养,以带来各行各业的精益化发展。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可以从教育改革入手,基于教育改革的契机,将工匠精神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也给予学生理论说教之外更深刻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坚定理想与信念,以工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致匠心作为行为准则,完善人格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于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和路径探讨具有现实必要性。

1 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发展

近几年,国家对工匠精神十分肯定,工匠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工匠精神在产品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而基于教育改革的契机,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必须延伸到校园中,思政教育无疑是工匠精神校园培育的一大突破口[1]。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引导高校学生端正工作态度,爱岗敬业,保持创新意识,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追求工作中的精益求精和专心致志,不管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也逐渐成为特定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理念,而从教育实施的角度看,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的融入能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思政教育与时俱进,也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2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2.1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多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部分,更侧重于理论讲解,但以理论讲解为主无法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结合当前的工匠品质事迹和工匠精神榜样给予学生新的思政学习体验,也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使得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以及思政素养提升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务实创新,兢兢业业,实现更好地就业和发展。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也将拓展思政教育的外延,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活力,鲜活生动的工匠事迹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给予学生全方面引导。

2.2 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效果

工匠精神属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教育元素,学生接触了解工匠精神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产生传统文化的继承自觉性。工匠精神为传统文化长期发展中的文化积淀,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带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转变为学生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使得学生以工匠精神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去了解更多的道德思政知识,深刻把握精神文化的内核,更好地传承践行优秀的精神。

2.3 给予学生多重感官体验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也为校园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和主题支持,无论是手工作品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还是职业技能比拼等都有着践行工匠精神的影子[3]。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身体力行地感悟、理解工匠精神,自觉地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合作,获得多感官的学习满足,让工匠精神的培育潜移默化。高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工匠精神的相关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获得多重感官的满足。

2.4 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工匠精神本身属于精神产物,于实践中得以检验,而隐藏在工匠精神背后的故事又能给予学生精神方面的号召和引导,虽然高校学生生理、 心理发育相对成熟,但其精神文化层次还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格的塑造同样进行着[4],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有助于为学生挖掘树立榜样,带来学生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使得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并在榜样的示范引导下塑造健全人格。

3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3.1 重视教育宣传,提高教育主体的关注度

当前的教育主体十分多元,既包括专业教学工作者、教学管理者,也包括学生。各教育主体只有认识到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地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层面所做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制定完善的政策进行正确的引导。政策可给予教育改革明确的方向指引,要想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做引导,做好顶层设计,最根本的是于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工匠精神的部分,并着力进行教育环境的整改[5],重视教育宣传,让教学管理者、师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逐渐扩大宣传范围,于全社会宣扬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制定完善的培育制度,以保证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其次,要明确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在现有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调整,使其与工匠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关注和投入,要立足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实际,推出特色化、校本化的工匠精神课程,多引入一些工匠精神的鲜活案例,并组织学生自觉阅读与工匠精神主题相关的书籍,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做阅读报告,由此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以指导教育方法的灵活调整,让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政教育的实施有效对接。最后,要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教师是工匠精神教育实施的主体,而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两者都应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自觉参与到工匠精神的学习践行中,无论是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应该具备工匠精神培育的自觉性。教师方面应脚踏实地,专注于教学,以学生为根本,面向学生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以真正的榜样示范。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培训讲座,由资深人士讲解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路举措,使得教师具备思政及工匠精神教育的能力。而学生层面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自身的成长发展、就业等结合起来,自觉配合践行工匠精神,并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追求人格的完善、良好品质的养成。

3.2 多措并举,工匠精神思政融入方式多元化

要想让工匠精神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抓住思政教育课堂的主阵地,给予学生系统正面的教育引导,而在此基础上也应寻找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契机,多渠道地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借助传统文化的纽带,加强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借助职业教学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6];借助校园文化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融合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深刻、更全面,让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首先,工匠精神直接融入思政课程。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添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并合理配置课程占比,适当加大工匠精神的课程分量,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中求真务实的核心观念、精益化求精的思想内核,以思政课堂主阵地优势让高校学生真正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一致性,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多引入一些匠心事迹,让学生于典型事迹中获得教育启迪。其次,借助职业教学、专业教学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的推出要求专业教学中也应体现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增加工匠精神的内容,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衔接。例如通过与各大企业的合作,让高校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工匠精神,也在工匠精神的践行中深化思政认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借助校园文化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对接。工匠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在继承和发展中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而带有思政教育属性的校园文化则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外部环境的支持,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节日活动或组织开展传统手工艺术比赛,让学生学习古代工匠的精神,也可以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演讲,于高校学生中传播工匠精神。

3.3 新媒体助力,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应基于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趋势,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让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自然、更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新媒体作为工匠精神传播与推广的一大途径,其也丰富着思政教育的形式,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的话题探讨,从而引发学生思政方面的新思考。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定期推送与工匠精神、思政教育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及时获得思政教育引导,也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时代性理解。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行微课教学,给予学生新型的学习体验,让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中得到潜移默化渗透,微课一般内容短小精悍,但主题明确,教师应根据思政教育的内容,巧妙地嵌入工匠精神培育的部分,做好微课的优化设计,推出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思政微课,让工匠精神培育深入学生内心,保证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微课教学模式也打破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探讨学习,去深层次地解读工匠精神,一些经典的工匠精神案例也使得抽象枯燥的思政教育变得直观生动,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而微课平台也提供学生在线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主题探讨中去完善自我认知,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带来工匠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短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积极践行工匠精神,配合主题展览、专项比赛,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自觉地践行工匠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综合素养,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理想预期。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显而易见,而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入使得其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也获得了新的教育资源方面的支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渗透势在必行,而思政教育作为工匠精神教育融入的契机和突破口,两者的融合是重点,而从本质上说两者也具有融合的可行性,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使得两者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也将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促进高素质工匠型、技能型优秀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