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多维审思

2022-03-24陆林召

江苏高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政治

陆林召

(淮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一、价值之维: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职能,而这些职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是否真正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话语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意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凭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话语建立在全体师生自觉认同与普遍支持基础之上,进而形成的话语影响力与支配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谁言说”“言说什么”“如何言说”等清晰严密的话语权力生成逻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定性的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无一例外都是阶级利益的理论表达,都是在观念层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粘合剂”,它们虽然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却并非空洞虚设,有着强大的现实指向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它防线也就很难守住。”[1]国内外无数的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颠覆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能忽视思想的巨大力量,否则,我们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高校在集中精力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关系人才培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我国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坚决清除思想领域里的杂音和噪音,维护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绝对声音。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对于国家而言,如果放弃了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对于高校而言,就会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直接关系高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性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关系大学生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全媒体时代,媒介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日益多样。各种力量亦借助媒介传播技术竞相发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多元社会思潮和不同思想文化的交锋。置身纷繁复杂的全媒体话语场域,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正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受其干扰和影响,甚至会出现信仰迷失、信念模糊、责任缺失的状况。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能及时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拨开迷雾,帮助其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高尚的道德理想、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健康的生活理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问题之维: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价值认同的挑战

全媒体平台因其开放、去中心化的属性,已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竞逐的聚集地和交锋的重要场所,加之信息的爆炸式、裂变式增长,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被弱化和稀释。西方敌对势力惯于采用非暴力手段,用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去诱惑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以实现“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敌对势力不遗余力地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着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旗号,将表征西方主流社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大肆宣传新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竭力宣扬西方价值观念,企图使人们沦为西方社会的追随者和代言人,从而冲击马克思主义,扭曲人们的价值取向。不仅如此,西方敌对势力还利用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道德失范等现象大肆渲染,抹黑和丑化党和政府形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抨击和贬损。在全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下,高校青年大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接受到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的信息,由于他们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在价值认知和文化选择上产生迷茫与困惑,甚至动摇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消解。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传播形式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以及讲座为传播载体,这些媒介是在党和政府机关以及新闻机构的掌控下进行传播和运行,带有强制性与单项灌输色彩,可以有效阻止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而全媒体的立体融合传播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向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交互的、全方位的虚拟空间,使得传统的单项传播格局被打破,由一元传播走向多元传播,传播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媒体环境下,社会每个成员都是麦克风,都可以成为记者和传话筒,都可以参与信息的搜集获取、生产制作和扩散传播。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课堂讲授、知识讲座等单向“灌输”形式为主,讲授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传播形式具有单一性、系统性、可控性。可是,如今的全媒体传播方式却是多元化、碎片化,而且可控度低。概而言之,全媒体传播极大拓展了信息的传播领域和范围,媒体信息本身的海量化、传播的自由性以及空间的虚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难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监管能力的挑战

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但是,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隐匿性等特点,在方便大学生的学习交流的同时,也为一些虚假信息、负面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舆论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目前部分高校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滞后,对全媒体的认识不足,还习惯于依赖运用传统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深刻把握互联网特点和信息传播规律,驾驭网络空间的底气和引导舆论风向的能力缺乏,存在着理论储备少、内容供给缺、斗争态度软、手段方式弱等短板,未能建强主战场,以致出现高校对网络空间的监督管理处于疏离状态,极大地消解了自身对思想舆论的监督管理能力。这些监管能力的缺失,又增加了大学生接触多元化价值观、不良思潮的机会,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削弱了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认同,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构之维: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策略

(一)强化思政教学的引领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质是思想引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供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引领大学生价值导向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话语主题。话语主题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解答社会热点、难点话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和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当前,在强化引领中,尤其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大学生培养成“有德有才”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其次,要创新话语模式。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习惯于采用“投喂”方式,缺少互动和参与环节。全媒体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园,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模式不再被大学生认同。高校教师应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围绕时政热点话题、社会重大事件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情境式、辩论式等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慕课、微课,把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创新学习,变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话语为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网络话语,鼓励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和观点表达,解答学生思想困惑,从而使得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认同主流价值观念。此外,还应强化实践教学,弥补和完善理论教学的不足,引导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可组织学生开展考察企业、走访乡村、志愿服务等活动,努力打造“行走的课堂”,营造开放性学习生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理论、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实效性。

(二)强化校园文化的支撑功能

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蕴藏其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并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将文化所传承的思想理念、价值导向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产生文化的影响力,形成话语权。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可以植入主流价值观念,让校园文化成为思想文化、道德文化与价值文化的高地,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所以,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实践中的支撑功能。一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发挥隐性教育功能;要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自觉锤炼品质、文明修身。二是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定期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宣讲会、报告会,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或结合重大节日及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适时举办校园文化节、道德大讲堂、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主流价值观念;或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主流价值观念。

(三)强化民生情怀的激励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因此,一切历史实践活动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引起群众关怀的程度。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利益和现实需求,把民生情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与大学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难以入脑、入耳、入心。也就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否被大学生真正接受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利益诉求有没有被维护、被实现。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贴近大学生实际利益需求,努力在现实层面关注、关爱大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真理性与生活性的有机统一,切实解决大学生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有效发挥民生情怀的激励作用。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要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问题,尊重大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帮助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经济贫困和学业困难的大学生要实行重点帮扶、精准帮扶,真心诚意地为大学生解决学业、心理、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心情舒畅地静心求学求知,进而使大学生从内心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四)强化表达方式的感染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借助于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进而将教育的内容转化为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方式和认知标尺。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受全媒体传播方式影响的程度远远高于社会其他人群。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5后”和“00后”,他们从小就在网络和现实世界穿梭,网络媒介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可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条化、空洞化、口号化的问题,在表达方式上以单项灌输、填鸭式为主,话语风格较为呆板生硬,常常是说教口吻的大话、空话,很难触及大学生的心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感染力不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全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赢得“耳朵”,征服“人心”,必须注重加强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白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知识认同转化为政治认同的环节上下一番功夫,从过去的说教式、传达式手段中转变过来,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向度入手,改变空洞说教、硬性灌输为平等对话、持续渗透,实现双向交流、真诚沟通,提升话语表达方式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还要注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风格的转变,既要善于用故事阐释深奥理论,便于大学生理解和吸收,又要善于运用大白话以及网络语言,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亲和力,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坐标和行动指南。

(五)强化监督管理的净化功能

高校话语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的各个环节不容许存在舆论飞地和法外之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空间和社会交往的新平台,要针对高校大学生密集、思想活跃的特点,切实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监督管理,防止互联网场域“失声”和“失范”。首先,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监督的首位。网络舆论宣传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牢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信息总闸门,对网上不良信息及时过滤,防止和杜绝歪曲党和国家形象、危害社会主义的各种言论的传播和蔓延,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其次,要推进传播媒介融合发展。要顺势而为,借力各类媒体平台、载体、渠道,通过微宣讲、微电影、微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强线上正面宣传、针对性开展网络思政,坚持用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式去表达,用引发大学生兴趣的载体去交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从而传播正确思想、宣传正面典型、守望社会正义,提高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再次,要建立层级化、立体化的监督平台。为巩固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有效降低高校思想政治领域风险,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舆论监控预警机制、风险研判通报机制,坚持教育引导与校纪校规、法律规范相结合,提升网络舆情综合防控能力。要及时拓宽信息来源,及时洞察和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地掌握第一手资讯,通过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予以妥善处置,把各种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持续净化网络空间,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政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