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022-03-24王渊,张寒
王 渊,张 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1〕。可见,历史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然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而这些现实困境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导致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为此,领导干部要通过多种途径找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密码”,以不断增强其工作中的预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主动性。
一、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突出,这种复杂性加剧了全球格局的深度化调整和整体性重塑。从国际格局来看,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缘纷争、种族歧视、贫富差距等日渐凸显,北约东扩、俄乌冲突正加剧东西方力量的对抗,新型经济体的蓬勃发展也深刻改变着旧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从国内形势来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风险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攻坚克难的各种准备。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必须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了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新时代把握好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高治国理政、处理问题的能力。拥有较强历史思维能力的领导干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国内外形势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更加科学地研究国家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以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2〕。提高治理能力不仅要立足于当下的社会实践,还要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中找寻治理之策。领导干部是国家治理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此,领导干部在提高治理能力的过程中,要运用历史思维汲取前人的智慧,为制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历史思维是重要的思维,具有历史思维的领导干部往往能够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并总结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3〕可见,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增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现实要求
历史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而要增强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首先,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是坚定其理想信念的需要。理想信念决定方向和立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立场和行动,领导干部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背离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伟大历史人物、英雄模范的奋斗故事,深谙历史事件、历史规律背后的逻辑动因,不断在学习历史中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其次,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是提升其执政能力的需要。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历史方位发生的深刻调整,领导干部面临的执政考验、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和复杂。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和能力,其唯有具备过硬的执政能力,才能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更加游刃有余。实践也充分证明,增强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够使其更好地以历史思维的方式去指导实践。
二、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守正创新”与“因循守旧”
历史思维是在了解过去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时间域上来看,是一种以历史为载体向前追溯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能够以史为鉴,从党的百余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守正创新;但另一方面也难免会出现以过去的行为准则或方式方法来看待当前出现的问题,而如果只注重过去,忽视了当前事物发展的变化性,就会导致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尤其是有些领导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或者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时,不愿意思考,行动上被动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表象上看是一种保守的作风,但实质上体现的是懒政不作为现象,拿着过去的方案、措施、方法等去解决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方案、措施、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一种越是沿用过去的思路越是问题多的”死循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不在于历史思维本身,而在于有些领导干部将历史思维片面化和机械化,产生思维定势,未能从根本上领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在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了解过去的历史不是唯一目的,历史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来源与素材,领导干部如果只是停留于过去的老办法不懂得创新发展,那么就会导致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得僵化,产生的结果也自然与历史思维形成的初衷相违背。
(二)“融会贯通”与“一知半解”
学习历史不能一知半解,要善用“古今中外”法,即要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学会融会贯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为此,领导干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对历史只是一知半解。一是因为学习不够系统。首先表现在知识碎片化,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是点状的,或是一段一段的,不能把知识连贯在一起,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时,往往只选取较为熟悉、影响力较大的篇章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做极易断章取义,把系统的历史割裂开来。二是因为学习不够深入。有些领导干部习惯被动地学习历史浅层次的知识,缺乏对历史发展规律和知识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索,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不能深入问题看本质,只是就表象论表象,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三)“日积月累”与“一蹴而就”
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循序渐进、厚积薄发、逐渐增强的过程,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长时段思维。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在长期积累中形成质变突破。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认识到历史思维能力提高的长期性,存在功利化色彩,寄希望于短期内速成,这种心理状态造成的结果是心理预期的一蹴而就与实际要求的日积月累之间的矛盾。产生这样的矛盾在于有些领导干部把历史思维能力提高等同于一般性工作能力,忽视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建立在对大量历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现用现学、急用急学、不用不学的现象,缺乏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或者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抱着读一遍就见效、看一遍就学通的“功利主义”倾向,对于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经验的认知、历史方法的运用不求甚解,满足于表面文章,陷入“虚浮”的状态,这种非系统化、零散式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历史思维无法形成。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没有历史积淀作为支撑的思维方式很难形成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四)“学以致用”与“照搬照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历史不是僵化的教条。历史思维能力是一种运用的能力,历史经验不能照抄照搬,要因势利导。领导干部对待历史不应是“生吞活剥”的理解、照本宣科的运用,而是要学以致用,吃透历史规律,学明白、悟明白、做明白。领导干部只有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做好决策部署,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打着学习、借鉴的幌子照抄照搬历史经验,陷入了教条主义之中。学以致用与照搬照抄之间的矛盾阻碍着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历史经验,这种学习不是“复制粘贴”式的简单学习,而是带有思考和研究的“精细加工”式的学习。有些领导干部只了解而不思考、只学习而不创新、只借鉴而不考虑当下的实际,这就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而教条主义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照抄照搬地对待历史,本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认识到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单纯地将其作为一种历史理论来看待,将历史思维存在于讲话中、文件里、书本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历史是有规律的,但是不能不顾历史发生的条件和现实情况照抄照搬。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并没有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方法来处理问题。领导干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为了学以致用,用这种能力来指导各项工作,而在运用历史经验时决不能照本宣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而是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历史思维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下形成的能力要求,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离开具体实践谈历史思维能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提高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纾解之道
(一)革故鼎新,贯通“守正与创新”的逻辑关联,涵养历史思维
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提高需要守正创新与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因循守旧之间存在矛盾,而要解决这种矛盾,关键就是要贯通“守旧”与“创新”之间的逻辑关联。
首先,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创新才有灵魂,因循守旧的思想阻碍着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识上来看,因循守旧是一种消极化的被动心态,体现的是一种静态化的思维,往往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去对待人和事,不愿意进行调整、改变。从行为上来看,因循守旧并不能减少风险的产生,反而会因为应对不力而导致更大的风险存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从心理上摒弃守旧的消极被动心态,用守正创新的积极心态去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1881(明治14)年,东京大学文学部哲学科独立,井上圆了是此时唯一的入学生,而且是首个兼修西洋哲学与东洋哲学的学生。
其次,守正创新,守正是基础,离开守正,创新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根基。守正应“不变”,创新应“万变”,这也是历史思维所要表达的思想。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以历史为基础,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透过历史现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并且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动态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运用,赋予历史以新的内涵,进而将“旧的历史”与“新的思维”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再次,涵养历史思维,担当历史重任。领导干部一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新业绩,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积极作为,开辟美好的未来。二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将历史智慧融会贯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各阶段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弄潮儿、排头兵和先锋者。三要坚持唯物史观,从大局出发研究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不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二)追本溯源,搭建“了解与吃透”的桥梁纽带,锤炼历史眼光
正确的历史观是在学习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学习历史是提升历史思维的前提、涵养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4〕,要从历史中汲取更多营养,历史不仅需要读,更需要深读、精读,在读懂、读通、读透中不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脑子里没有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就是一句“空话”,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是领导干部汲取经验教训的不竭源泉。
首先,锤炼历史眼光,就要坚持全面学习历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可以映照现实并预见未来。领导干部要想更加清晰地看清形势、分析问题,不仅要学习百年党史,也要了解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更要着眼于“数千年的大历史观”,了解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文明史。领导干部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要审视当下,学习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防止出现割裂化、空洞化的现象。历史涉及的知识面广,为此,领导干部要认真梳理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其次,锤炼历史眼光,就要坚持深入学习历史。领导干部要吃透历史,就是要在学习历史时,认识到历史的形成是一个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过程,即由点到一维空间乃至多维空间的转化。笔者认为,由点到面的过程就是提高历史思维的过程,领导干部只有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在运用知识时做到游刃有余。另外,领导干部在思考历史现象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要深入解读历史、总结规律。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再次,锤炼历史眼光,就要坚持辩证学习历史。领导干部要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分析、解读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事件,自觉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领导干部要坚定正确的阶级立场,对待历史保持清醒、公正判断,决不能有偏见和极端思想,以人民的利益取向评判历史。领导干部要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必须锤炼历史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心中常怀大局、正确把握大势、锤炼宽阔的眼光。总之,领导干部要善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看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势,辩证学习历史、锤炼历史眼光,以不断提高其知史鉴今的能力。
(三)厚积薄发,实现“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把握历史规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并从历史经验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大量阅读历史、深入剖析历史、准确把握历史规律,以使其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其次,要做到质的突破,把量变上升到质变的高度,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融会贯通的过程,即实现从历史思维的形成到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量变不是事物发展的终点,而是事物实现突破升级的基础。为此,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量变真正转化为一种推动事物发展的动能,在一次次沉淀与提升的过程中达到量变的跃升和质变的突破,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再次,历史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历史思维能力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提高的,是经过长期实践锻炼培养之后形成的一种能力。领导干部要克服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蜻蜓点水的心理,以史为鉴,不仅仅满足于了解历史过程或历史现象,而且要看清楚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把握时代趋势。领导干部历史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反映的是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以史为鉴的过程则是研究历史规律的认识过程,是运用历史规律的实践过程。领导干部在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同时,还要着眼于世界,提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站在历史的潮头开创新的未来。
(四)力学笃行,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历史担当
领导干部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历史担当。提高领导干部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其在强化历史担当中运用历史经验,把理论应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去,增强责任意识,并将历史的学习与当下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历史是为了把历史知识运用到当下实践中,不能学归学、用归用,学用脱节。领导干部要通过把握历史规律、锤炼历史眼光、开阔历史视野、打开决策思路,把学习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以达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目的。领导干部不能照抄照搬,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不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如何创新,更需要提高执行力,主动学习、研究、运用历史,坚持学用结合、学用相长,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其次,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历史思维能力是无法直接获取的,只能通过在实际的运用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运用历史经验,不仅能够为其解决问题、提高决策能力提供帮助,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判内化为自身的领导能力,真正做到以往工作同当下、未来工作的统一。总之,有担当的领导干部不仅能够处理好当下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增强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再次,实践是学习的检验标尺。学习历史的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检验,领导干部只有将历史思维落脚到具体的工作中来,才能彰显历史思维的生命力,而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也只有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才能获得破解的方法。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打通历史知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壁垒,既要在“历史之变”中把握“历史之常”,又要把“历史之常”应用到当下的历史之中,而其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强化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