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3-24梅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颅脑成功率家属

梅丽

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商丘 476000

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日趋升高[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计分3~8分,伤后昏迷时间6 h以上的患者属于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危重、病程进展快,易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治疗难度大,而且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等特征。因此,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伤情做出准确评估,并开展针对性抢救和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3]。基于此,本研究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开展系统急诊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10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CT、MRI检查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及分型标准[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为 3~8分。受伤地点距医院10 km以内。患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在正常范围。无恶性肿瘤、骨折及胸腹部脏器破裂,无精神疾病史或智力障碍。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39.10±5.22)岁(范围:21~60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9 例,高处跌坠伤 17 例,击打伤7例,压砸伤3 例。疾病类型: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23例,颅内血肿15例,脑干损伤12例,脑挫裂伤6例。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系统化急诊护理方法

1.2.1 无缝隙院前及院内急救转运 (1)接到急诊电话后护理人员迅速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部位、时间、意识状态和有无头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到达现场时,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伤情即刻做出初步判断,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按医嘱规范应用止血、呼吸中枢兴奋剂、降低颅内压等药物。如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静脉补液、输血, 以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以防止发生脑组织缺氧、缺血所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对创伤进行初步处理。(2)转送途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入路以便给予营养支持和输注抢救药物。同时将初步检查结果、心电监护指标和初步处理措施通过无线网络平台向院内传输。院内急诊护理人员接收信息后即刻配合医生进行伤情评估,并通知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所需抢救器械或手术的准备工作等[3]。(3)入院后通过全面、正确评估病情后,对需要从急诊科转运至ICU、神经外科等科室的患者,应及时通知接受科室准备好病房和床单元。并简明扼要表述患者病情,请接收护士备好相关抢救药物、物品和设备仪器等。并确保电梯等运输工具位于对应楼层,争分夺秒为转运争取时间,尽最大努力促进患者快速到达接受治疗的科室。转运前对呼吸道出现痰液者应立即吸除痰液;如发生脑脊液耳、鼻漏者需及时采用无菌棉签擦拭干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脑脊液逆流导致颅内感染;舌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患者躁动明显者需适当应用约束带妥善固定,避免坠床风险。 预计转运过程中充分做好各项可能发生的意外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并向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及将转运期间易发生的意外和风险,取得其充分信任和配合。对神志比较清楚的患者耐心做好心理支持,并告知应如何和医护人员配合。患者如出现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尽量暂时就地予以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等处理,待病情有所改善后再实施转运。

1.2.2 规范和标准化实施各项救治护理操作及流程 (1)入院后持续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等。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护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询问患者或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各项急诊检验单上标注绿色通道章。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颅压增高明显,易将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至呼吸道引起窒息等特点,配合医生依据患者的年龄、体温、瞳孔大小、枕叶损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气管插管,以及 GCS评分、血小板和血肌酐水平等指标,客观评估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做好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及时迅速清除患者口咽部的呕吐物或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加强吸氧、吸痰等规范化操作。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准备和手术配合,保障患者呼吸通畅。对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患者,要确保气囊压力<2.47 kPa(18.5 mm Hg),避免气管内壁坏死[4-5]。(2)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规范静脉滴注甘露醇或呋塞米等脱水、利尿剂,以控制颅内压,减少脑水肿和预防发生脑疝。(3)抢救期间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必须先复述并核实无误后再予以执行。药物使用后的空安瓿保留以备查验,防止发生护理差错。准确做好抢救及护理等各项记录[6-7]。

1.2.3 加强心理、疼痛管理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1)部分神志清醒患者或昏迷患者清醒后得知自身脑部受到损伤后, 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治疗配合度,且加重疼痛程度,对之后的康复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应在不影响救治流程的前提下,加强与患者沟通,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程度和诱因,并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2)对神志清晰的患者,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对轻度疼痛者可通过按摩或注意力转移法帮助患者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对疼痛剧烈者遵医嘱规范实施多模式镇痛。(3)应激性溃疡为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呃逆、咖啡色胃液等为临床主要表现。鼻饲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选择半卧位,适当将床头抬高30°左右。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胃液颜色及性质,规范控制鼻饲时的进食速度、温度及浓度。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8]。(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力下降,并发肺部感染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插尿管等护理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降低患者呼吸道、尿道感染等风险[8-9]。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急救总反应时间:受伤后至接受专业急救治疗时间。(2)抢救成功率。(3)并发症: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等。(4)采用科室自制的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反馈表统计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设置满意、基本满意、尚可和不满意4个选项,以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计算总满意率。

2 结果

本组患者急救总反应时间为(13.06±4.07) min(范围:9~18 min)。抢救成功率为91.07%(51/56)。治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5例、应激性溃疡3例、压疮2例、其他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12/56)。医生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32例、基本满意23例、尚可1例,总满意率为98.21%(55/56)。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27例、基本满意25例、尚可4例,总满意率为92.86%(52/56)。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损伤,具有病程进展快和病情复杂等特点,干预不及时或干预方法不当可增加脑疝形成、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压疮、肢体偏瘫等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抢救成功率和增加病残率及病死率。因此,在救治期间配合医生采取规范、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状态良好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予以院前及院内无缝隙转运、规范标准化救治护理操作和流程,以及加强心理、疼痛护理干预和预防并发症风险管理等系统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各项检查、护理操作等多项工作得以同时开展,快速而准确判断了患者的病情,最大限度缩短了伤后到救治的间隔时间。同时,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操作和流程均能规范、快速、精确实施,使干预的有效性得到了有力保证,并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实现最佳的抢救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10-11]。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开展系统化急诊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颅脑成功率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