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有蜜蜂在酿蜜(2)
2022-03-24仇志强仇培丞
仇志强,仇培丞
(江苏省扬州市生态新区泰安镇凤凰岛景区蜜蜂园,江苏 扬州 225000)
(续上期)
4 蜜蜂沟与蜜蜂口
7月20日一大早,沿中俄边境线向西南方向,我又回到了绥满铁路沿线上。今天我的目标是绥芬河中俄边境线上的蜜蜂沟和绥阳镇的蜜蜂口。先沿着兴凯湖中俄边境线向前,再穿越穆棱县城,中午时分,抵达了著名的口岸城市绥芬河。关于绥芬河在中东铁路史上的地位,作家阿城有这样一段描述:“绥芬河是一个百年小站,站里站外到处都充满着俄罗斯风情。中东铁路通车后,俄、日、朝、英、法、意、美等使节蜂拥而至,而且每一个办事机构的房顶上都挂上本国的国旗,俨然一个小联合国。被当地的文人称为‘百年旗镇’。”我今天追寻的“蜜蜂沟”旁边就是铁路沟,凭这一点,多少也能感知到绥芬河这个地方与蜜蜂和铁路的渊源。
我国东北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这会儿又下起了小雨。蜜蜂沟在绥芬河市的东南方向,我从东北方进入,几乎穿越了绥芬河的整个城区。在一家超市购买面包、汽水时,顺便问工作人员是否知道前方有个地方叫蜜蜂沟或者知晓蜜蜂沟的来历?大家都说不知道。我继续开车前进,沿着一条小路行驶了3~4km后,一个简易边检站出现在我面前。左边是一个小的平房,右边是一个检查岗,一辆警车停在检查岗旁边。岗亭前方约70 m处,有一辆小型面包车,一个人正在车前打电话。我向前开过去向他打听,对方告诉我左边的土路一直走下去就是蜜蜂沟,于是,我就开车往这条沟里走去。这时,雨越下越大,道路也越来越泥泞。沿途除了树林、小溪,偶尔还能见到涂着迷彩的岗哨亭,还有军用拒马。我越开越紧张,私闯边防禁区可不是小事,便隔着车窗玻璃拍了两张照片,就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调转车头,离开了蜜蜂沟。
回到绥芬河城区,已经可以看到了远处的绥芬河口岸大门了。此时,天晴了,天空变得格外明亮,湛蓝湛蓝的。我心有不甘,想着蜜蜂沟的前因后果还没有弄清楚,不能就此罢休,便掉转车头往回开,又到了那个简易的边防检查站门口。我下了车,走到警车旁边,看见车里边有人在休息,不便打扰,就走到左边的平房窗前,这是木材检查站。看见里边有人坐在炕上,我轻轻地敲了窗户,打了个招呼。这时,他从里间走了出来,我问是否知道蜜蜂沟名字的来历和是否可以到蜜蜂沟里面去寻访一下,他也说不清楚,并建议我进入边防检查站后直行,下边有几户人家,也许可以从那里得知。我再次进入边防区,一直往前开,这时我了解到,左边就是长长边境线,这条路应该就是边防巡逻专用路。走了2~3 km,右侧小溪旁有一栋房子,有人在小河旁作业,我开门见山,询问蜜蜂沟的来历。他们苦笑着说自己是外地来这里种植香菇的,对蜜蜂沟的来历也不清楚。我想,今天蜜蜂沟的探访只能是这样了,便向下一个目标——绥阳镇的蜜蜂口出发。
我穿过绥芬河市区后上了高速,在绥阳出口下来,跟着导航向蜜蜂口方向进发。这时,天又下起雨来,天空阴沉沉的,非常昏暗。路很窄,遇到的村庄也很小。就这样行驶了几十千米,水泥路也变成了土路。前面是一片茂密的大林场。林场里的大树遮天蔽日,天更加昏暗了,阴森森的。在树林里行驶了十几千米,没有遇到一个村庄,也没有遇见一个人。越走越阴森,甚至有点恐怖,走着走着,手机信号也没有了,好在手机导航上“蜜蜂口”这个目的地还在,我继续前进。前方是一片老林子,右侧是一个山丘,路在这里向右一个大转弯。车行驶到这里,导航告知已到目的地,我感觉这里像电影《青松岭》里车把式钱广的老榆树所在“黑风口”!我把车停下来,下车往回走了约20米,在靠近老林子和土丘处想拍张蜜蜂口的照片,突然一只大鸟扑棱棱地从草丛中飞起,吓了我一大跳,我赶紧开车逃离“黑风口”。
开出林子,前方有一个较大的村庄,叫二道河子村。我在一家小卖部前停下来,准备向这里的村民打听一下关于蜜蜂口的事情。小卖部的主人是一位70岁左右的老妇人,说话有浓重的山东口音,她知道前方有个地方叫蜜蜂口,但说不清它的来历,并用手向窗外说:“路上那个踩三轮车的人,他可能会知道。”这是一个同样操着山东口音的老先生,他告诉我,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代人,这地方一直叫做蜜蜂口,他们的先辈都是在修建中东铁路时,从山东五莲、蒙阴一带移民来此,并定居下来的,很多习惯包括口音都没有改变。我想这个蜜蜂地名暂且不追究了,便告别了他们和“山东村”,想趁天黑前赶到东宁市。
5 森林里的秘密
顶着时断时续的雨,一个小时以后,我到达了东宁市。此时,雨停了。我记得,我到达市中心广场的时候,东方出现了一道彩虹。酒店安顿好后,我在酒店对面的一个驴肉馆,慢慢品味起粟先生放在车上的泸州老窖特曲来。
东宁市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19世纪末,沙俄开始修筑中东铁路时,在东宁市三岔口建立第五车站,命名为绥芬河站,后因地质结构原因,向北移了50公里,成为现在绥芬河市的所在地。这是东宁市与中东铁路的一段渊源,也可能是“山东村”和蜜蜂口存在的原因之一。
东宁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据了解,东宁市有椴树、柳树、胡枝子等70余种蜜源植物,可养蜂12000多箱。
21日,我准备前往东宁市老黑山镇的二道沟村,因为早上粟先生来电要我晚上赶回牡丹江相聚,所以行程变得紧张起来。
二道沟村位于牡丹江西南端,与吉林省汪清县和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都很近,因为居于山里偏僻一隅,老早引起了我的兴趣。几年前,认识了一位当地的养蜂女孩小历,在牡丹江时我联系了她,这次借着寻访蜜蜂沟和蜜蜂口,顺便了解一下小历的养蜂生活。
二道沟村比起蜂蜜山和万佛山,这里的山更大,海拔更高,树木也更加高大茂盛,人烟更加稀少。尤其是过了老黑山镇后,进入乡道和村道,除了偶尔能见到几个小村落和农田外,都是山峦、溪流和森林。此时的道路非常狭窄,偶尔有车辆交会,只能小心翼翼,慢慢会车通行。经过一片林子时,我看见前面有个养蜂场,两个养蜂人正在忙碌,便把车停在了路边,走下车,上前攀谈起来。原来,这两个养蜂人不是传统的职业养蜂人,其中一个是餐厅的老板,因为疫情,餐厅生意不好,就临时养起了蜜蜂;另一位是原东宁博物馆筹建时的馆长,是个地道的文化人。我们彼此的话题很多,聊了十分钟有意犹未尽之感。大家彼此投缘,相互留下了电话,我就继续赶路了,穿过茂密的森林,翻过了一座山,来到了二道沟村。
二道沟村像是坐在森林盆地里的孤岛,四面被山围绕着。村子和山之间是大片的农田,使得村子远离森林。这是一个较大的村落,看上去有上百户人家,房屋建得整整齐齐。走在村里的街道上,有一种燥热感。找到了养蜂人小历的家,她的蜂群就放在自家院子里,数量并不多。小历告诉我,这是她的老家,也是她的一个养蜂基地,她在东宁市也有养蜂基地和展示厅。小历带我到村子旁边的一条沟里了解当地的蜜源植物,这里有很多紫穗槐。刚好我的一个在北京朋友需要紫穗槐蜜,便当即联系了他。
这时,我的电话响起来了,是森林蜂场的“馆长”打来的。他说,蜂场周边的几个养蜂人,现在都聚在他的蜂场里,大家中午聚餐,要我无论如何也要参加。我向小历说明了缘由,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参加“森林里的午宴”。回到了森林里的蜂场,四五位蜂农正在忙碌着。大家都拿出自家“珍藏”的肉、蔬菜和水果等,小历也带来了自家产的鸡蛋,我则把粟先生放在车上的泸州老窖特曲拿来入伙。“馆长”带我参观他们的天然“冰箱”——密林深处淙淙溪流中一堆石头下,放着各式蔬菜、水果,还有包扎起来的肉品。
蜂场周围野花很多,我在开饭前趁机拿起相机拍了些东北铁线莲、土黄连和委陵菜等野花“与蜂共舞”的照片,开饭后,6~7个人在大树下围着一张简易的小餐桌,享受着烤肉、蘑菇,谈笑风生。突然,豆大的雨点掉了下来,我们赶紧转移到旁边一个简易棚子下边,气氛并没有受天气的影响,反而更加浓烈。我因急着赶回牡丹江,就以茶代酒敬过各位热情的蜂农,起身告辞了。
时至今日,我还一直念着森林里的这顿午宴,虽不足二个小时,甚至有些蜂农的面孔我还未来得及熟悉,但是,我在那里感受到了一份真诚,一份热情,一份执着,那是一群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者的影子。正像作家杨朔在《荔枝蜜》中所说:“他们不仅是在酿蜜,而且是在酿造生活。”在疫情肆虐,交通受阻等等极端困难条件下,他们依然乐观执着,像蜂群越冬一样,抱团取暖,共享着甜蜜和快乐”
还未出东宁市区,一阵倾盆大雨袭来,路上已是汪洋一片,待水势减弱后我立即向前,赶回了牡丹江。晚上,粟先生约了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的几位老师和市农业局的专家一起畅谈“北纬45°黄金蜜源区”的发展。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建立了东北黑蜂保护区,东北黑蜂故事馆,举办了多场蜜蜂文化活动和蜂业发展论坛。现在黑龙江省的东北黑蜂和椴树蜂蜜已成为中国蜂产业的靓丽名片。在此也希望我挖掘的蜜蜂故事对黑龙江省和全国蜜蜂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6 宁古塔与椴树蜜之乡
按行程安排,22日我要离开牡丹江去吉林省汪清县继续下一段的“寻蜜之旅”。原本从牡丹江到汪清有一趟绿皮火车,但是很遗憾,这趟火车刚刚取消了。无奈,只能由粟先生派人开车送我到春阳镇,再由汪清的朋友到春阳镇来接我。
在离开牡丹江之前,我决定到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考察一个叫“四蜂场”的地方。当我们到达森林公园后,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车辆无法到达,尝试之后为了不耽误下一段的行程,我们只好折返,启程去汪清。
去汪清要经过牡丹江的宁安市。宁安市古称宁古塔,这几天经过的东宁市就是因位于宁古塔之东而得名。宁安市是满族先祖肃慎人故地,也是清皇族先祖所居之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目前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都城遗址之一。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流放人员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地人民的文化得以沟通,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开始种植稷、麦、粟、烟叶,采集人参和蜂蜜等,使农业耕作得到发展。读过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朋友,想必对宁古塔有深刻的印记和感怀吧。
宁安市也是中国椴树蜜之乡。《渤海国志长编》记载早在公元764年,渤海国王大钦茂派使臣东渡日本,带去的珍贵礼品就是蜂蜜。日本真人元开于公元779年撰写的《鉴真和尚东征传》中记载鉴真大师东渡时所带物品中就有蜂蜜。可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之间经常以蜂蜜做为礼品或开展了蜂蜜贸易。
2021年7月22日,我离开宁安市,完成了中国东北大地第一阶段的“寻蜜之旅”,到达吉林省汪清县的春阳镇,即将开启下一段长白山区的“寻蜜之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