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中蜂离不开行为反馈
2022-03-24杜晓惠
杜晓惠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算起来,笔者业余养中蜂已有15年了,这要感激龚凫羌和宁守容老师从2007年5月10日起一年内每周一次帮我调整和指导,以及此后经常不定期地指导,让我慢慢地敢于接近蜜蜂,逐渐掌握养蜂技术到不断收获甜蜜与快乐。这些年,龚宁两位老师陪着我经历过树洞收蜂、烂子、育王、新王婚飞、分蜂、工蜂产卵、飞逃、收回等全套养蜂经历[1,2],我也常常分享他们常年外出义讲的所见所闻,但这段同事+好友的美好岁月止于2019年7月14日。从此,只能在他送给我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中交流了……。想必龚老师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做到随想随到,活在我们蜂友心中。
噩耗传来已是第二天了(2019年7月25日——编者注),我当时正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中心访学,痴迷地研习这个领域的相关资料。回国后,我开始讲授《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与福利》,对如何养好动物有了新的理解,我更加重视从动物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解读动物的行为变化以及产生的后果,并且发现应用动物行为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动物养殖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减少很多不恰当的对待而导致的应激与不适,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和损失。在这一领域,国际上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学术会议(ISAE–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Ethology,2022年召开第55届)[3],说明国际社会对“应用动物行为学”学科非常重视,是能够把动物福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动物的安康、安宁和健康)真正落实到位的工具和手段,是一把开启动物世界的金钥匙。尽管历史文化悠久的我国不缺乏动物福利相关的理念和实践(如天人合一、万物有灵、捕猎有节等),但近几十年来我们忙着学习和追求西方高效率、工厂化畜牧业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了古人善待动物的观念和做法,更没有进行系统的动物行为学研究甚至立法,因此我们在应用动物行为学领域落后了几十年。只要我们还需要跟动物打交道,我们就必须补上这一课,越快越好。
回到养蜂的主题,相信每位蜂友都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后成长起来的,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蜜蜂当老师来纠正自己的失误的。我反思自己过去经历过的那些经验教训,其中藏着很多人蜂行为互动的因果关系。蜜蜂是高度敏感的群居动物,饲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是层出不穷,而且它们的行为会通过群体的放大作用,提醒人们做出调整。因此,蜜蜂是研究人与动物行为互动的极好的模式动物。通过行为信号来反馈纠偏饲养管理技术,非常有趣,也很有效。以下就抛砖引玉,做一些梳理。
1 巢门查看
巢门是蜂群进出的必经之道,除蜂王交尾的时间外,通常都安有隔王片以防飞逃,这样有利于掌握蜂王及蜂群的状况。首先,有经验的蜂友们都养成了定期看蜂的习惯,一般重点看蜂群出勤是否积极,有没有拖子,有没有蜂王卡在隔片处,有没有巢门聚集,有没有抱团厮杀,情绪是否安稳,有没有箱外夜宿等。
春繁初期气温较低时,处女王外出婚飞容易受冻而丢失,下午4:00前后要注意查看巢门周围是否有冻僵的处女王,还能用的话就还回到丢失的蜂箱内(开箱查看、确认)。如果巢门处发现死掉的蜂王,一定要分清是否产卵王,分析原因,查明箱内是否有产卵王,再决定如何处置(详见下文)。
在雄蜂多的季节,常常有雄蜂拥挤在巢门口,堵塞交通,需要开放巢门(或者安插多功能巢门片)或及时清理死掉的雄蜂。这个季节最好不要去掉巢门隔王片,容易发生分蜂。如果出现工蜂出勤减少,乃至蜂拥出巢门,空中飞旋一阵后又挂在巢门上下的箱壁上,形成“蜂胡子”,即是明显的分蜂信号,需要尽快在早晚开箱查看和处理(见下文蜂王状况)。
如果箱外饲喂时发生工蜂抱团厮杀,应该是发生盗蜜了,应该马上改为箱内饲喂(最好是傍晚喂糖,不易作盗)。如果在蜂箱移位后发生抱团厮杀,说明移位过大,采集蜂误入邻箱,应该减小移动的距离或增大移动的时间间隔。可用淡盐水喷散蜂团,暂时封闭或收窄混乱的巢门几分钟,一般可以很快恢复正常。
2 蜂王状况
蜂王的好坏对于蜂群的群势至关重要,通常菜花蜜期间培育的蜂王是最好的,具有较长的腹部和较高的胸部(不能通过中蜂隔王片)。这样的王来自粗壮的王台(通常在脾的下方和两侧)。
为了获得最粗壮的王台,除了气温适宜、食物充足(如春繁)之外,有产卵王的情况下自然起的王台一般是最好的,即蜂王在工蜂造的王台内产下卵培育而成。我2022年就用格子箱一次性获得过多只优质产卵王台,将它们分别移至GN箱中出房、交尾,实现了GN的安全换王。
格子箱是不方便查看蜂王和王台的,一般在插有巢门隔王片的情况下,看到起“蜂胡子”后,尽快在早晚进行处理。采用敲击蜂箱或巢门熏烟等办法,“赶”蜂上行后,再将格子箱从中间分割开,移开上箱体,再将下箱体侧放,就可以查看和处理王台了。保留1个优质王台,处理掉其他王台(也可移入其他需要的群),最后在两部分箱体间插入平面隔王板后复原。这样就可以安全开启巢门,过1周左右再查看产卵情况。
如果想留着老王备用,最好不要将其关笼超过半个月,直接放养在上箱,可随时调用。需要介绍蜂王时,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傍晚时将产卵王关笼提入待用群,混淆群味后,第二天早上放出。傍晚最好再查看下巢门处,看是否有围王或死王,以确认是否介绍成功。如果只是喷水介入产卵王,有时成功,有时则会失败。
3 卵虫信号
蜂群的群势依赖蜂王源源不断的产卵和哺育蜂的喂养。因此,箱外检查后,还要查看箱内的卵虫状况,重点查看未封盖幼虫是否光洁滋润,有没有封盖子脾被咬开,子脾下端有没有王台等。如果有干瘪的小幼虫或者被咬盖的封盖子,应当马上看蜂房内是否有储备的粉和蜜,缺啥补啥,慢慢观察着补,不能一下子喂多了。补糖水时一定要留心进食情况和子脾情况,通常采用1∶1的糖水,可以连续饲喂1~3 d(高温期要多加水,而且最好不要连续饲喂,糖水比例可调整为1∶2~3,傍晚放入蜂箱内,以免引起盗蜂),保证积极的采食状态和子脾正常就行,一旦采食懈怠,就不能喂了。补粉时,采用蜜或白糖水把花粉调成不能流动的稀泥状,适量压扁在巢脾的上梁上,并根据采食情况和脾内的库存调整。如果仅仅是轻微咬脾,一般停喂后可以自行恢复正常。或者稍微紧下脾,使蜂脾相称就让蜂群自我管理,一般无需用药。如果蜂脾不相称,那就抽出多余的糖脾放隔板外,让蜂群搬走脾上的蜜后再取出冷藏备用或化掉。如果因为箱内太热(在夏季的强群中容易出现),工蜂离脾分散到箱壁导致蜂儿异常,要想办法通风降温,比如开底窗、顶窗(位置错开,不要正对),加空继箱(加在大盖下),改用薄而透气的覆盖物等(如棕毛),甚至去掉覆盖物,以促使工蜂回到脾上。如果发现有顶部咬破的王台,一定要及时去掉(以便及时了解蜂王状况),并且找到并及时控制住处女王,并确认产卵王是否安好。一般情况下,如果蜂群密集没能发现蜂王,只要卵、子正常且没有王台,即可放心,不一定非要找到蜂王。如果在产卵区出现王台,表明蜂王的信息素弱了,需要更换新王。可以先箱内调换王,不行再从别群调王,囚王过夜后再放到产卵区。
4 双王群偏集
关于双王群的优劣,业内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对双王群容易出现偏集倒是没有异议[4,5]。我的初步研究发现,双王左右布置比上下布置容易出现偏集:当一边子脾缺乏照料时,本侧巢门出勤蜂明显比对侧少,就应该把卵和小虫脾脱蜂后调往强群,否则就会发生烂子、跨群。这种情况下,最好关掉1只王或放在糖区改为上下布置,中间加平面隔王板,并且在糖区适当补些粉,可以很快纠正。
5 蜂群情绪
开箱看到蜂群很安静,若无其事地活动,子脾相称,就是比较好的状态。如果一开箱提脾发现蜂群像流水似的向暗处躲藏,那是受了惊吓,可能操作者动作幅度过大,或者低温期很久没有开箱,或者蜜蜂之前就受到了惊扰(此时还可能嗅到蜂毒的味道,要小心被蜇刺)。这种不安,提醒操作者最好非必要不打扰,必须查看时要带上防护帽和手套,动作要轻要快。如果是左右双王群,弱的一边容易出现不安的状况,一般提脾时会看到缺乏照料、干瘪的子脾,这种情况提醒操作者要调整,通常改为上下双王布巢更好。
总之,在养蜂过程中,利用好人-蜂行为互动来反馈提升养蜂技术是屡试不爽的,我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用这个方法来繁蜂和取蜜,平常只取多余的封盖成熟蜜,在越夏和秋繁时节补饲,从不吝惜补粉喂糖。在疏于管理的模式下,将2群蜂发展成了6群(3个GN箱中强群和3个传统箱中等群),还收获封盖蜜30 kg(主要取自GN箱)。因双城生活(成都,雅安——编者注),1~2周才能管理1次,怕耽误蜂王的交尾,所以传统箱就没安插巢门片。其中1个格子箱收回了2群处女王分出的群(估计老王已经带走了1群蜂),这3群蜂就都成了“碗碗蜂”,在传统箱中发展还不错,偶尔饲喂。守望着满眼的绿水青山,看着小精灵们整日忙进忙出,保证它们住得舒适,不缺食物,不时分享点蜜糖,美!期待更好的明年!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忆老师,她在2021年5月4日和5月23日赠送给我2群中蜂(4~6脾GN框,这样的群势比“碗碗蜂”起步顺利多了),并且毫无保留地就蜂群饲养管理、防病治病、就地分群等给予很多宝贵的技术指导,为我顺利续上了有蜂相伴的美好。我有幸近水楼台,得以亲身体验她近二十多年定地养中蜂摸索出的“GN箱的张氏养蜂法”[6],这是将中蜂养成强群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