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2-03-24张小丽周丽梅张传云王静黎绍芳李敏樊凡郑阳
张小丽,周丽梅,张传云,王静,黎绍芳,李敏,樊凡,郑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合肥 230031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1-3]。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主要从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两方面出发,减少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虽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早期活动等措施,但对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作用仍有待提升。近年来,耳穴贴压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应用已日趋成熟,因简便实用、安全无创、价格优惠,患者易接受等优势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4-5]。
1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1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腹部手术后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手术造成机体解剖关系改变以及胃肠神经阻断,也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内环境紊乱、手术操作、手术应激、炎症、感染、麻醉、镇痛、血液灌流、神经内分泌素等众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单个或共同参与了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6-7]。外科手术操作刺激胃肠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被下丘脑和迷走神经背核激活释放,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来抑制胃肠道的运动[8-9]。
1.2 中医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 中医学也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广泛探讨,研究认为,手术后患者经历手术和麻醉等打击,导致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脾胃运化失司,气滞于内,上下不通。表现为术后胃肠道蠕动能力降低、排气排便停止,腹胀不通,属虚中夹实之证,以“瘀”为主,属虚中夹实,实中有虚[10-12]。
2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方法和机制
2.1 耳穴贴压的方法 耳穴贴压法又称耳穴压丸法、耳穴压豆、耳穴埋籽法,临床上多用大小合适的胶贴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敷在相应耳穴位置,用手指对压耳穴,通过刺激耳穴,间接调控人体的脏腑器官,达到循经通络,治疗疾病等目的,具有省时、方便、简单、不良反应小等优点[13]。鲍娜等[14]的研究证实了耳穴贴压效果显著,外科愈显率(痊愈+显效率)最高,达81.41%。
2.2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机制 中医经络学说的耳穴全息理论认为,耳部的位置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对应关系,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区和治疗点。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这些敏感点,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恢复阴阳平衡,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5-16]。研究表明,一方面,耳廓及其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淋巴、血管,相互交织吻合,与内脏、大脑皮质关系密切,按压刺激耳穴可以有效地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恢复大脑皮质的神经调节作用,影响激素及消化液等分泌释放,从而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17-18],另一方面,耳穴贴压可刺激机体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对调节机体的应激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19-20]。
3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
3.1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穴位选择 耳穴贴压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所取穴位有所不同[21-23]。少数研究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进行耳部取穴,而临床多是依据相应部位和临床经验进行耳部选穴。耳穴贴压治疗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主穴选择:大肠、小肠、肝、脾、胃、肺、内分泌、交感等,配穴根据手术部位选择,胃部手术加膈、贲门、胆、肾、食管;小肠手术加胆、胰、十二指肠;直肠、结肠手术加神门、贲门、直肠、三焦;剖宫产手术加子宫、盆腔;腹痛加神门、皮质下;有精神神经症状加脑、枕、心、肾点[24-26]。临床大多学者主张单独采用主穴或者主穴加配穴,目前选穴处方尚不统一。
3.2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时间选择 部分研究者选取了术前1、2、12、24 h,还有部分学者选取了术后4、5、6 h为干预时间点。郭书娟等[27]在对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胃癌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效果研究中,发现术前耳穴贴压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术后,提示耳穴贴压干预的时间节点不一样可影响治疗效果。大部分研究者每穴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一般选取30~120 s的时间不等,同时在耳穴按压疗程上研究者一般选择术后1~7 d[28-30]。
3.3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主要应用在胃癌、胃溃疡、直肠癌、结肠癌、大肠息肉、原发性肝癌、胆囊手术、阑尾手术、子宫肌瘤手术、卵巢肿瘤手术、剖宫术等手术,临床疗效明显[31-33]。
3.3.1 胃癌、胃溃疡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不可避免会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34-36]。谭萍等[37]在研究耳穴贴压对老年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作用中,随机将腹腔镜手术后68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耳穴贴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肠鸣音的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由此可见,在老年胃癌术后使用耳穴贴压的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在袁大仙等[38]研究中也证实了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耳穴贴压,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缓解手术后疼痛效果显著,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还有学者[39]在研究耳穴贴压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发现,胃动素与胃泌素是参与胃肠道蠕动与消化道分泌的主要胃肠激素。研究者观察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4 d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耳穴贴压组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耳穴贴压用于胃癌根治术后可以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对恢复胃肠功能的效果较肯定。
3.3.2 直肠癌、结肠癌、大肠息肉等肠道疾病术后 李红芳等[40]在对直肠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耳穴贴压联合艾灸治疗对肠功能恢复影响效果的研究中,研究组予以耳穴贴压+艾灸的治疗方式后,该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7 d研究组舒适度GCQ 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耳穴贴压与艾灸联合治疗可加快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舒适感。陆洲等[41]研究也指出,耳穴贴压可以调节结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有效促进肠道平滑肌蠕动,有利于缓解腹胀,加快术后患者的康复。还有学者[42]对40例大肠息肉术后腹胀患者使用耳穴贴压治疗,发现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肠功能恢复,提示耳穴贴压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腹胀,且耳穴贴压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3.3.3 肝癌、胆囊疾病术后 吕芳等[43]在对术后腹胀的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足三里穴位敷贴与耳穴贴压联合治疗方法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实施足三里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的方法,可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早进食,缓解术后腹胀,缩短住院时间。崔玥等[44]在对耳穴贴压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中,证实了耳穴贴压在术后24 h内可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陈大碧等[45]研究中,将62例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术前12 h使用王不留行籽用大小合适的胶贴在相应耳穴位置,交替规律按压,对照组将相应规格胶布贴于同处耳穴,不进行按压,比较2组患者术后72 h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王不留行籽按压刺激肝、胆、胃、大肠、小肠、脾及交感等耳穴能健脾和胃,有效加快肠蠕动恢复。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6%、67.8%(P<0.05)。由此可见,不同学者在耳穴贴压治疗患者胆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研究中,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时间,但都得出了耳穴贴压可有效促进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耳穴贴压的临床效果[46-47]。
3.3.4 急性阑尾炎术后 陈翔等[48]在对实验组47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手术后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治疗方式后,发现耳穴贴压不仅使患者胃肠道蠕动能力明显增强、且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罗丽霞[49]采用耳穴贴压加循证护理方法观察腹腔镜阑尾手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及不良情绪状态,发现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更高,说明耳穴贴压加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调节患者胃肠分泌功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缓解负性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3.3.5 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腹腔镜术后 有研究表明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有显著临床效果,可靠安全,且可主动干预[50]。杨筝等[51]对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观察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组40例仅予以术后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耳穴贴压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2组患者安全性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耳穴贴压安全性高,进一步明确耳穴贴压在妇科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还有部分研究者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后腹胀的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治疗,于术后6 h开始进行耳穴贴压直至肛门排气,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有效降低手术后患者腹内压、腹胀发生率,促进了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52]。
3.3.6 剖宫产术后 大多剖宫产患者因为腹压顿减、肌肉张力降低、麻醉及手术打击,术后短期内多不能恢复正常胃肠道蠕动功能[53-54]。谢元莉等[55]对85例剖宫产产妇实施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结果发现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各项指标、产妇泌乳量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纯母乳喂养比例均有明显提高,而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促进脑垂体激素分泌,子宫收缩力加强,血红蛋白的相关指标趋于正常,减少了产后出血的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还有学者[56]发现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使用耳穴贴压,可明显缩短其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有利于加快胃肠道蠕动速度,减少了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证实耳穴贴压疗法的积极治疗作用。
4 思考与展望
耳穴贴压在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方面已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与优势,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但目前关于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临床医护人员在穴位选择上标准不统一,研究者大多根据临床经验单双耳取穴,在干预时间、按压时间,间隔时间、按压强度和按压疗程等方面没有统一的量化规定。这些还需要临床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制定更规范的操作方案,以便在临床推广运用。(2)操作人员的资质不一,即是否接受过耳穴贴压的系统培训,培训多长时间,研究者需要制订较为权威统一的实施耳穴贴压人员的资质要求。(3)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缺乏统一客观的结局指标,大多以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腹胀发生率、首次进食时间等作为胃肠功能的恢复指标,缺乏评价胃肠道功能的实验室标准,不能精准反映胃肠道功能状态,需要在后期的研究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