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交通背景下合肥轨道APP的界面设计研究

2022-03-24彭辰璐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图标合肥界面

彭辰璐

(合肥学院 设计学院,合肥 230061)

0 引 言

智慧交通也称智慧出行,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在目前众多的交通方式中,轨道具有快速、便捷、绿色、低碳、运载量大的特点,因此成为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的重点项目。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实施《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构建我国智慧城轨发展蓝图,按照“1-8-1-1”的布局结构(即1张智慧城轨蓝图、8个智慧关键核心任务建设体系、1个城轨云和大数据平台、1套智慧城轨标准规范),创建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安全和智慧网络管理八大体系。[1]其中创建智慧乘客服务体系,是指在提高乘客服务的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水平,包括:提升票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智慧出行资讯、建立智能安检(防)系统、研发智慧车站系统、提升列车智能服务水平等。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主编的《合肥城市大脑·城市立体交通数据分析·2020》报告中指出,合肥轨道交通已形成“四线运营、多线在建”的格局,运营里程115公里。轨道交通成为越来越多合肥市民的出行选择,2020年地铁客运量达到1.95亿人次为了实现智慧出行,2017年12月6日合肥轨道交通公司推出“合肥轨道”移动端应用程序,该APP支持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宁波、合肥六座城市“一码通行”,并具有二维码乘车、出行查询、轨道时刻表、轨道线路查询等功能,为市民的地铁出行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务”。疫情期间合肥轨道APP乘车码与安康码结合,做好了一线地铁防疫工作。

1 合肥轨道APP现状分析

合肥轨道APP自2017年上线,到2020年底注册用户累计341.5万人,每天使用量近30万人次。合肥轨道APP的主要功能有:一码六城通用、二维码乘车、出行查询、轨道时刻表、轨道线路查询、轨道资讯、车站向导、电子发票、失物招领等。

在苹果官方商店App Store中合肥轨道APP的评分是2.5分,评分人次1914。而同类型APP中,上海地铁官方APP Metro大都会评分2.8,评分人次1.5万;北京公共交通票务平台APP亿通行评分是3.7分,评分人次1万;广州地铁—官方APP在App Store的评分为4.7分,评分人次2.8万。合肥轨道评分人次最少,评分最低。在浏览APP的用户评价后发现,用户对轨道APP的评分标准在于使用了此应用后是否得到了更好地服务,例如购票更加快捷、进出站更加快速、出行规划更加有效、资讯内容是否足够即时和优质等等。由此可见,合肥轨道APP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对合肥轨道APP进行分析之后,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1 部分核心功能无法使用

为了给用户较好的出行体验,轨道APP应围绕用户的出行需求打造核心功能,并确保核心功能的好用性和易用性。[2]合肥轨道APP的核心功能包括:乘车码、轨道线路查询、出行路线查询、列车时刻表、车站向导等。目前合肥轨道APP的“出行”线路查询功能和“出行提醒”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出行线路规划只有搜索热门地点才可以使用,如搜索“淮河路步行街”“之心城”会推荐轨道交通路线,但搜索“合肥学院”作为目的地则没有乘车线路推荐。依据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中的理念,产品的功能对应的是行为层,是指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皆应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带来使用的乐趣。[3]显然,合肥轨道APP不完善的功能无法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另外“线路查询”界面的上方是一张像素较低的地铁线路图片,不能基于轨道线路和站点进行交互,用户查询站点之后需要进入“出行”界面才能规划出行路线,这就使得用户体验路径不够连贯。

1.2 功能架构不合理

从首页(图1)核心功能区点击“时刻表”和“线路查询”功能,进入二级界面后两个功能的页面信息相同(图2、图3),内容均为轨道线网图片和现有轨道线路。选择现有轨道线路进入三级页面,“时刻表”功能里的内容是表格状的站点首末班车时间(图4),点选任一站点不可以再次交互。“线路查询”功能的三级页面内容是每条线路的站点信息和可换乘线路(图5),站点可以再次点击,进入的四级页面是具体站点的基本信息和站层图(图6)。这种不同的核心功能入口却有相同的二级页面内容的功能架构和界面设计会造成用户的认知负荷和学习负担。

合肥轨道APP存在着功能入口重复的情况:“首页”核心功能区轮播的第二页第一个功能是“失物招领”,在“我的”界面中也有“失物招领”入口。重复的功能入口说明了APP功能架构不合理,合理搭建功能架构,使之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是合肥轨道APP亟需解决的问题。

1.3 界面信息层级弱

APP的每一个界面都要分析用户核心行为和信息优先级,以此为基础进行框架设计,并通过位置、大小、间距、色彩等表现方法来建立信息的层级,以此让用户快速理解页面内容。

合肥轨道APP首页(图1)内容由Banner、核心功能区、附近站点和地铁公告组成,但这四个板块无明显的区域划分和标题提示。无板块区分的统一白色背景加上过小的字体,导致“首页”的界面设计不合理。

图1“首页”界面 图2“时刻表”二级页面 图3“线路查询”二级页面

图4“时刻表”三级页面 图5“线路查询”三级页面 图6“线路查询”四级页面

图7 “出行”界面 图8 “我的”界面 图9 “资讯”界面

在“我的”界面(图8)中,整个界面以宫格式布局排列所有的功能,功能的图标大小和风格基本相同,这就导致无法区分哪些是重要功能,哪些是次要功能,并且功能排列混乱。在设计中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功能,应在视觉上重点突出,低频功能应予以弱化。另外合肥轨道APP也存在设计不规范的问题,在“我的”界面中“支付渠道”是面性图标,其他功能是线性图标,同一层级的图标应采用相同设计风格。我的界面中图标使用的色彩过多,即便是采用相同色相的图标也存在着色彩差异。在UI设计中,同一层级的图标除了要保持风格相同之外,色彩也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1.4 资讯缺乏优质内容

通常APP底部的tab标签栏放置的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功能入口。合肥轨道APP tab栏的第四个入口是“资讯”(图9),设置的内容为轨道的“通知公告”“企业文化”“轨道百科”三个栏目。这个板块除轨道咨询外,可供乘客阅读的优质内容有限。用户在使用完“乘车码”“时刻表”“线路查询”等核心功能之后就会退出APP,停留时间较短。如果合肥轨道APP想要增强用户粘性、增加用户的浏览时间,则可以考虑在“资讯”板块中增加优质内容,如生活、娱乐、文化资讯等。

2 合肥轨道APP界面设计策略

笔者在合肥轨道现有功能和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常用功能的界面进行了升级改版,改版的设计思路如下:

2.1 强化品牌印象

据研究显示,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对色彩的感觉占80%, 对形体的感觉占20%,因此色彩作为人观察物体的第一印象,在品牌形象的建设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合肥轨道原有设计方案中,APP logo的标准色为橙色和红色渐变的色彩搭配,但主要界面中采用了两种较深的红色作为主色,无法起到强调品牌标准色,加强用户印象的作用。改版的设计方案中,从APP logo中提取RGB色值为215、40、20的红色,应用在主要界面中的导航栏和图标色彩中(图10—图16),提高标准色使用频率,加深用户对合肥轨道交通的品牌印象。

图10 改版“首页”界面 图11改版“出行”界面 图12改版“我的”界面

合肥轨道的标志是中文“合”字与轨道图标相结合的形象,此标志也应用于合肥轨道APP logo和“乘车码”图标中。在改版方案里,笔者增加了合肥轨道标志的出现频率,将其运用在“我的”界面(图12)的个人信息背景中、系统默认用户头像中、乘车码二维码中。心理学发现,多次出现的事物会给人带来熟悉感,人会比较容易喜欢上熟悉的事物。[4]因此,改版设计希望通过让标志多次出现,来加深用户对合肥轨道品牌形象的喜爱。

2.2 确定视觉风格

现有版本的合肥轨道界面视觉风格以简约为主,界面的视觉风格主要以给导航区增加红色背景作为装饰,以及给首页核心功能区的图标增加点、线及色块作为装饰样式。然而图标的设计规范不足:核心功能区的图标线条粗细不一,图标的的重量在视觉上没有达到平衡,装饰元素过小无法起到营造视觉氛围的作用。另外,“我的”界面头部背景用白色圆弧分割红色背景,割裂感较强,视觉美感较差。

改版界面(图10—图15)延续原版的简约风格,保留导航区的红色背景。图标设计以新的标准色制作圆形背景,应用于每一个图标之上,以此强调核心功能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改版图标以较粗的线条进行绘制,增强其识别度,并且重新绘制“时刻表”“线路查询”“车站向导”“失物招领”图标的造型,增强图标的功能预知性。

2.3 建立视觉层级

针对合肥轨道APP界面视觉层级弱的问题,笔者将“首页”(图10)内容划分为四个板块:Banner运营区、核心功能区、站点信息区、地铁公告区,采用卡片式布局,增加区域标题,使得内容更具逻辑感。在“我的”界面的改版设计中,针对原有界面布局较混乱的情况,笔者增设了个人中心,用户登陆APP后即可看到绑定账号的手机号码、头像和实名制认证标签。同时对“我的”界面(如图12所示)中的功能做出重要性区分,将主要功能“支付渠道”“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足迹”放置在卡片上,采用红色面性图标,强调其功能的重要性。次要功能如“消息”“联系客服”“关于我们”等,并采用灰色线性图标、列表式局部,弱化其视觉层级。通过线面、大小、布局方式的对比,来重构“我的”界面的视觉层级。

在改版设计方案中,笔者建立了视觉规范,将界面中的信息做出等级划分,从字重、字号、字体色彩三个方面着手,建立界面的视觉层级。以“首页”为例,在一倍图的设计方案中,界面中“欢迎乘坐合肥轨道交通”“附近站点”“地铁公告”作为一级标题,采用17号、Medium字重、黑色的苹方字体。站点名称“大东门”作为二级标题,采用15号Medium字重、黑色的苹方字体。其他内容采用Regular字重,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色号的灰色,来划分信息的层级。

2.4 优化用户视觉体验

在“出行”入口中,原版界面将线路搜索框和快捷服务框放置在界面上方,且功能占据界面接近二分之一的面积,对地图和定位信息形成遮挡,十分影响视觉体验。改版后的出行界面(图11)将线路搜索功能和快捷服务功能放置在一张卡片上,缩小卡片面积,放置在界面下方位置,让用户在打开“出行”界面时能够看到更大面积的地图及当前所在位置。在“资讯”入口中,原界面导航标题和正文字号都较小,笔者按照建立的视觉规范,将标题与正文的字号及字重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并且在版式设计中(图13),在每一条新闻后都增加了图片缩略框,增加视觉上的可阅读性。

在“线路查询”界面中,为了区别于“时刻表”、“车站向导”界面,笔者将界面改版为可交互的轨道线路地图(图14)。在该地图中,每一个站点均可点击,用以设置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并且站点信息卡片上显示首末班车时间信息,方便用户查询。另外,在此卡片中增加了“车站信息”按钮,用以链接“车站向导”功能。

图13 改版“首页”界面 图14改版“出行”界面 图15改版“我的”界面

在核心功能“乘车码”界面中,原版界面里“切换卡片”功能指示性不强,用户无法快速理解“切换卡片”的功能是指切换乘车二维码,还是切换到合肥轨道一码通用的其他城市卡片。改版后的设计方案(图15)为乘车码增添“合肥轨道”标题,并依据用户习惯,在“合肥轨道”后增添向下箭头,让用户明白在箭头处可以实现城市切换。笔者在乘车二维码的下方,增设支付渠道板块,实现刷码和支付两个核心功能之间的强关联,增加用户体验的连贯性。

3 合肥轨道APP指挥乘客服务发展策略

目前合肥轨道APP可以提供的服务有:出行咨询(时刻表、线路查询、车站向导、列车到站时间、出行规划、出行提醒),智能票务(扫码乘车、电子发票、六城一码、支付渠道),轨道资讯,人工客服等。为了提供更好的乘客服务,合肥轨道APP可以考虑将其功能更加智慧化。

首先,建设智慧出行咨询服务。目前5G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互联网的运行容量与速度,数据传输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无线网络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为乘客提供车站全场景动态信息服务。[5]对应到合肥轨道APP的建设中,APP可以开发车站的线上可视化功能,实现与乘客的视频交互,让乘客可以通过实时视频查看车站信息、客流信息等。[6]

其次,完善智慧票务服务。合肥轨道可以利用视频监视、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判断乘客的出行路线,通过轨道APP的后台运行自动实现票务操作。APP的票务服务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票务选择、出行轨迹查询、异常信息申诉等服务。

再次,优化资讯信息服务。合肥轨道APP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乘客推送定制化的地铁信息、生活服务资讯、娱乐新闻、文化旅游等内容,为乘客提供可感知、有温度、个性化推送的服务。[7]

最后,增设智慧客服。合肥轨道APP可以建立数据库,根据常见轨道出行问题、APP使用问题,提供相应的智能问答服务。合肥轨道APP可以增设只能语音服务,例如语音搜索、只能语音问答等服务,也可以根据乘客的需要,增加“一对一”的人工远程视频帮扶功能。[8]

4 总 结

创建智慧乘客服务指在给用户提供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的服务。合肥轨道APP作为合肥市的官方轨道应用产品,其产品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界面设计上,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合肥轨道APP作为一张移动端的城市交通名片,只有不断完善其功能和界面,优化用户体验才能够给产品带来用户的信赖和忠诚度,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服务于建设安徽交通强省的需要。

猜你喜欢

图标合肥界面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