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免疫固定电泳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价值和不同ISS分期表达情况
2022-03-24徐彩鸿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350
徐彩鸿(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35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常伴随血清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异常增生,对骨髓造血功能造成严重损害[1-2]。MM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可遍及全身,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象。对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为诊断MM、了解病情程度提供参考;临床常采用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检测M蛋白分型,该方法具有较高技术敏感性,可判断M蛋白分型[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02例MM患者,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IFE诊断MM患者的临床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102例,男59例,女43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48.56±3.78)岁,其中贫血79例、骨破坏84例、骨痛69例、肾功能障碍53例。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内科杂志》中有关MM诊断标准[4];②骨髓浆细胞增多>30%;③伴随血清M蛋白增多;④伴随溶骨病变;⑤免疫球蛋白减少>50%。(2)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无法配合研究者;③意识不清晰者。
1.3 方法
1.3.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并提取0.3ml骨髓液,进行涂片后自然晾干,采用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并用蒸馏水进行清洗,确保涂片和染色正常,实施镜检分类,并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
1.3.2 IFE检查 使用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液4ml,于抗凝管中以转速3000r/min的速度离心8min,取上层血清稀释,各取14μl加入6个加样梳孔位内,将样品盘置于全自动电泳仪中,保湿后加抗血清板,采用滤纸将多余固定液吸出,并移动加样模板,吸取凝胶板表层水分及固定液,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放凝胶片于染色缸中进行染色,再使用柠檬酸脱色液对其脱色,分析IFE对不同免疫分型MM检出情况和M蛋白部位。
1.4 观察指标 ①MM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②MM患者IFE结果,分析MM患者IFE检测IgG型、IgA型、IgM型、轻链型、未分泌型结果。③不同ISS分期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④不同ISS分期患者M蛋白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⑤相关性分析,分析骨髓细胞比例、M蛋白阳性率、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和ISS分期的相关性。⑥灵敏性分析,比较骨髓细胞形态学、IFE和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MM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 102例MM患者中,骨髓增生较为迅速99例,占比97.06%(99/102),骨髓增生降低3例,占比2.94%(3/102);骨髓瘤细胞比例>10%97例,占比95.10%(97/102),骨髓细胞形态变化显著,骨髓瘤细胞比例在5%-10%之间4例,占比3.92%(4/102),骨髓瘤细胞比例<5%1例,占比0.98%(1/102),为颅骨孤立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形态为成熟型53例,占比51.96%(53/102),骨髓瘤细胞形态为幼稚型39例,占比38.24%(39/102),骨髓瘤细胞形态为原始型6例,占比5.88%(6/102),骨髓瘤细胞形态为网状细胞型4例,占比3.92%(4/102)。
2.2 MM患者IFE结果 102例MM患者中采用IFE检测出IgG型64例,占比62.74%(64/102),IgA型26例,占比25.49%(26/102),IgM型7例,占比6.86%(7/102),轻链型3例,占比2.94%(3/102),未分泌型2例,占比1.96%(2/102)。见表1。
表1 MM患者IFE结果[n(%)]
2.3 不同ISS分期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 与I期MM患者相比,II期、III期MM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较高,与I期、II期患者相比,III期MM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不同ISS分期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s,%)
表2 不同ISS分期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s,%)
ISS分期 例数 骨髓瘤细胞比例I期 21 11.53±1.28 II期 26 23.65±2.47 III期 55 28.94±2.95 F 348.337 P<0.001
2.4 不同ISS分期患者M 蛋白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 I期、II期患者M蛋白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II期患者M蛋白阳性率98.18%较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83.64%高(P<0.05)。见表3。
表3 不同ISS分期患者M蛋白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n(%)]
2.5 相关性分析 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瘤细胞比例、M蛋白阳性率、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和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2.6 灵敏性分析 102例MM患者中,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出真阳性78例,IFE诊断出真阳性93例,二者联合诊断出真阳性100例,二者联合诊断灵敏性98.04%较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76.47%和IFE诊断91.18%高(P<0.05)。见表5。
表5 灵敏性分析[n(%)]
3 讨论
MM为恶性肿瘤,主要以恶性浆细胞增生为特点,由于增生程度和浸润程度不同,可造成各部位脏器受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伴随贫血、骨痛、感染、肾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但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特异性不高,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4-6]。因此,临床需找寻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来检测MM,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7-9]。
本研究针对我院102例MM患者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IFE检测诊断,结果显示,102例MM患者中,骨髓增生较为迅速占比97.06%,骨髓增生降低占比2.94%;骨髓瘤细胞比例>10%占比95.10%,骨髓细胞形态变化显著,3.92%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在5%-10%之间,0.98%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5%,为颅骨孤立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形态为成熟型占比51.96%,骨髓瘤细胞形态为幼稚型占比38.24%,骨髓瘤细胞形态为原始型占比5.88%,骨髓瘤细胞形态为网状细胞型占比3.92%,可见检测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能为诊断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提供参考依据,这一结果与卢姿[10]等研究结果一致,临床诊断MM的主要参考标准便是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和浸润,充分重视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MM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骨髓细胞学可清晰呈现MM细胞形态特征,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在诊断MM中具有重要价值,检出单克隆浆细胞可作为MM的诊断指标之一[11]。经进一步研究发现,102例MM患者中采用IFE检测出62.74%IgG型、25.49%IgA型、6.86%IgM型、2.94%轻链型、1.96%未分泌型,提示IFE检测出MM免疫分型主要以IgG型、IgA型为主。IFE技术操作简单,分辨率高,对分离和鉴定M蛋白方面具有较高敏感度,可直接对M蛋白类型进行判断[12-13]。不同M蛋白类型可导致不同临床结果,IgG型MM易导致感染,IgA型MM易导致高钙血和高胆固醇,而轻链型MM常损害患者肾功能。研究结果还显示,与I期MM患者相比,II期、III期MM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较高,与I期、II期患者相比,III期MM患者骨髓瘤细胞比例较高(P<0.05),充分说明MM患者病情越严重,骨髓瘤细胞比例越高。研究数据显示,III期患者M蛋白阳性率98.18%较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83.64%高(P<0.05),提示M蛋白阳性率明显较高。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细胞比例、M蛋白阳性率、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和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充分说明骨髓细胞比例、M蛋白阳性率、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和ISS分期与MM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数据表明,102例MM患者中,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出真阳性78例,IFE诊断出真阳性93例,二者联合诊断出真阳性100例,二者联合诊断灵敏性98.04%,较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76.47%和IFE诊断91.18%高(P<0.05),提示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灵敏性。IFE在诊断MM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相联合能提高诊断效果[14-15]。MM患者在不同病理分期呈现不同骨髓细胞形态,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IFE检测可提升MM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判断预后[16]。
综上所述,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IFE检测诊断MM可确定免疫分型,评估病情分期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治疗MM和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