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2022-03-24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疆旅游发展

王 伟

2018年,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这是对新疆旅游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新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有潜力和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而,总结新疆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效,在新疆旅游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业的发展与高质量目标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旅游经济强区任重道远,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突破制约的瓶颈,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取得的成效

(一)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形成一批精品景区及线路

新疆不断加大景区硬件和软件建设,推动国家A级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的创建工作,景区量增质升。2021年,新疆有国家5A级景区15家,数量居西部第一。截至2020年10月,全疆有星级饭店297个,旅行社540家,农(牧)家乐8000多家,其中,星级农(牧)家乐由2016年的1307家增加到1845家。已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3个,41个乡村上榜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70个,布尔津县、温泉县、特克斯县及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入选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2021年12月,全疆共有72家滑雪场,已建成5S级滑雪场5家、4S级滑雪场5家。塔什库尔干帕米尔旅游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喀纳斯为中国首个经过认证的国际标准徒步旅游目的地;那拉提列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推出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中,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市进入“冰雪旅游十佳城市”,阿勒泰市被冰雪行业授予“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毛皮滑雪板进入“十大冰雪经典”项目名单。

2.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一,自驾游成为拉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新疆陆续推出了环准噶尔生态观光自驾旅游线、环东天山千里黄金旅游线、伊犁草原文化自驾旅游线、独库公路自驾旅游线等自驾旅游线路,不断完善自驾营地建设,推动自驾游的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新疆各地已有自驾车、旅居车营地77处,在建营地30多处,2019年1月至10月,新疆接待游客2亿人次,其中自助旅游出行人次占到69%,自驾游占其中的80%。①

第二,发展冰雪旅游及花季游,冬春季旅游发展短板不断补齐。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发展冰雪旅游,目前已经形成乌鲁木齐冰雪旅游集散中心、天山北坡冰雪旅游带、阿尔泰山冰雪旅游带,打造了乌鲁木齐县+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天山大峡谷、乌鲁木齐市+天山天池滑雪场+天山天池景区+五江温泉大酒店+冰湖酒庄、布尔津县+冲乎儿+禾木、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野雪公园+桦林公园、可可托海镇+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可可托海景区等五大冰雪旅游线路产品。并通过举办冬博会、冬季冰雪旅游节、滑雪赛事、冬季摄影节、冬宰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增加了冬季旅游产品供给,吸引了疆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第三,实施“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新疆不断打破传统旅游产业边界,实施“旅游+”,依托自治区博物馆、自治区科技馆、巴州博物馆、龟兹博物馆、尉犁达西村、南山天文台等地建立研学基地,推动“旅游+研学”的发展。在喀纳斯、可可托海、赛里木湖、库木塔格沙漠公园、罗布人村寨、江布拉克草原等景区培育动力三角翼、热气球等低空旅游产品,培育低空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依托兰新高铁、北疆之星和南疆之星城际列车,开发了环北疆“金三角”旅游专列、“奇幻火洲”旅游专列等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疆内旅游专列产品,并和援疆省市开发“东方快车”等新疆特色旅游专列。依托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新疆天塞酒庄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等发展工业旅游,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开阔了游客的眼界。

(二)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第一,旅游经济总量连创新高,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见表1)。2017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07 亿人次,2019年突破2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2.38%、40.09%、41.96%,增速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及2017年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旅游消费收入由2017年的182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6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5%、41.59%,40.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16.74%增加到2019年的26.72%,成为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疆仍接待游客1.5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2.12亿元。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对缓解,2021年新疆旅游业呈现复苏态势,“五一”期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500.11万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13.61%,比2019年同期增长48.04%;实现旅游消费收入43.11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42.46%,比2019年同期增长80.8%;2021年前7个月累计接待游客12070.33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8.03%,实现旅游收入935.83亿元。

表1 2016~2020年新疆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情况统计表②

第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随着人流的增长,直接拉动了新疆民航、铁路、餐饮等产业的发展。2019年,新疆铁路旅客周转量达到325.39亿人公里,比2016年增加52.35亿人公里;民用航空旅客周转量达到211.64亿人公里,比2016年增长43.95%;星级饭店实现营业收入22.55亿元,限额以上住宿企业营业额达到56.40亿元,其中旅游饭店的营业额为46.35亿元(客房收入24.44亿元,餐费收入14.49亿元,商品销售收入7868万元)。其次,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创造的价值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增长。2019年,新疆第三产业产值达到了7019.86亿元,同比增长8.1%,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6%,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9年,新疆旅游消费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51.75%,比2016年增长25.01%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增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第三,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新疆将自驾旅游、房车旅游作为旅游新业态的重点发展项目,带动了国内其他省市房车制造企业到新疆投资建设,建成了4家房车制造企业,10余家房车销售企业。北京新板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新疆高新集团和新疆中泰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集房车自驾旅行、营地补给住宿、特色餐饮、家庭娱乐等要素为一体的自驾游服务体系。哈巴河县雅居床服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雪狼”牌滑雪服被指定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2020年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还建立了克拉玛依石油文化创意产业园、霍城县薰衣草香料基地、若羌红枣产业基地、尼勒克蜂蜜产业基地等,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增加了产品的知名度,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

第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新疆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15个,实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49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133 座,初步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游客集散中心。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21个4A级(以上)景区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4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成了游客信息咨询中心。依托新疆高速公路的“六横六纵六联”(6条东联西出通道、6条南北贯通通道、6条联络线) 网络布局,畅通15条通往重点旅游县市的高速公路。

2.社会效益

2018年,新疆出台了《自治区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计划三年带动十万人实现就业。近年来,新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景区务工、生产销售农副土特产品及特色工艺品、开办农家乐、进行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等,为更多人拓宽了增收途径,旅游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9年,新疆旅行社从业人员达到2833人,星级酒店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A级景区从业人员达到31624人,其中固定从业人员18201人,旅游业带动新增就业5.41万人③。全疆已有农(牧)家乐8000多家,其中,星级农(牧)家乐1845家,和田市大漠绿洲生态园、叶城石榴风情园等五星级农家乐专门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其就业脱贫。2019年,全疆有93个村申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带动就业13375人,2020年,全疆有160个村申报创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带动就业24333人。

3.文化效益

新疆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不断将文化与旅游融合,通过一系列节庆等活动,增强游客的感受和体验,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游客迅速传播出去,增强了大众对新疆的了解。

第一,展示了新疆的民俗文化。新疆利用文博场馆和文化艺术团体,设计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活动载体,全方位展示新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目前已成立10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形成《昆仑之约》《千回西域》《五星出东方》《东归·印象》《阳光下的舞步》等一批文化旅游演艺精品。6家企业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了近20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通过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以石河子军垦城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项目;以“天马旅游节”“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馕文化节”“丝路文化胡杨节”“灰枣文化旅游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与旅游融合项目;在和田市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喀什古城景区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举办了第八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艺术、民族风情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进旅游度假区。打造麦盖提县刀郎画主题街、 疏附县民族乐器街、英吉沙县小刀土陶文化街 、墨玉县桑皮纸文化街、洛浦县艾德莱丝绸文化街、莎车县木卡姆文化街、博湖县芦苇制品街,开发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新疆礼物”挂牌商品供给达500多种。

第二,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新疆举行了“云游新疆”“达人西游”等网络主题活动,并不断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积极推荐新疆的旅游资源。#情定新疆#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亿,“情定新疆”高端旅拍事件营销活动,传播覆盖总人数超过3.3亿人次;2021年央视春晚播出了著名歌手王琦创作的经典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昭苏网红县长贺娇龙的“贺县长说昭苏”等媒体传播都大幅提升了新疆的知名度、美誉度;新疆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宣传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充分展示了新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成功举办了中国新疆国际旅游节、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等节庆活动。一系列宣传大大增强了新疆旅游的吸引力,提升了新疆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新疆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旅游产品开发趋同化,缺乏特色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新疆六大类型资源齐备,在 68 种基本类型中至少拥有 56 种,居全国首位,其中不少属于全国独有稀有类型。第一,新疆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开发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人文古迹等资源上,大多数景区的开发层次较低,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不同类型的资源同质化开发,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型为主,重复度高,特色产品“辨识难”,相对于大众旅游时代所产生的多元化、差异化、体验性需求来说,旅游产品的创新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缺乏特色、体验质量不高、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第二,与当前城乡居民多元化生态休闲消费需求相比,新疆休闲农业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功能比较单一,过分依赖农业资源主打自然风光,消费大多仍停留在餐饮、垂钓、采摘、观光和其他简单的农事活动层面,缺少有吸引力的体验项目,养生、休闲、生态、健康、科普、文化、教育等高附加值体验项目亟待开发。

(二)交通运输存在短板,旅长游短问题仍然突出

第一,新疆远离国内其他省市主要客源地,游客来新疆旅游的时间长、花费大,到了新疆之后各景区之间距离较远,大多数时间都在路上,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通达性有待提高,许多自然景区的道路还没有融入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第二,城市中心区、机场、车站到主要旅游景区以及景区之间还未实现完全的无缝对接,新疆的打车租车服务除了乌鲁木齐等个别城市外,其他地州并未实现游客换乘的无缝对接,小交通的互联网化程度不高。游客所耗费的路途时间和交通成本较大,且停留时间短,游览舒适度、满意度均有待优化。

(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第一,旅游快速路、旅游风景道、专用自行车道、游人城市步道等慢行游览道路尚未规划建设到位。第二,旅游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旅游网站建设滞后,已有的网站和手机应用平台利用率不高,全域旅游大数据统计系统平台尚未建立健全,尚未实现全域旅游舆情监控、WIFI全域覆盖、旅游大数据指标统计、产业数据分析预测等,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市场调研,对市场需求了解得不够深入。第三,在很多省道、高速公路上手机网络信号不太好,导致自助游、自驾游游客在导航、查询线路、旅游信息时体验不佳。第四,除喀纳斯、天池、那拉提等景区的信息化水平较高外,其他一些景区在智能导游、语音讲解等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方面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旅游发展的观念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未能有效处理

第一,新疆的旅游发展更多的仍然是门票经济,部分仍然停留在圈山圈水收门票的阶段,盲目建设、低水平建设现象仍然存在,还需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和理念去发展文旅产业,加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产业引导和行业管理方式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新形势。第二,从企业来看,新疆从事旅游产业的很多企业规模较小,经营分散,力量薄弱,存在一定的盲目迎合市场的现象,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五)相关人才短缺,旅游治理的难度增加,治理水平未能与其相匹配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存量优化和增量扩容上。相关人才的短缺是新疆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相关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从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旅行社、导游管理体系和行业队伍水平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服务质量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新疆现在大力发展的冰雪旅游,但滑雪比赛、冰雪度假、沐浴冰雪温泉等项目的开展需要专业性技术开发和维护,冰雪旅游方面的人才储备更多地集中在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领域,其他所需的人才非常短缺,滑雪器材、服装生产、设备维护、场地巡检等一系列管理流程都无法得到切实保障。第二,产业规划人才、营销策划人才、文化旅游创意人才、文旅产品研发人才、信息人才、金融人才等比例过小,尤其是既懂得文化专业知识又懂得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而且,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收入状况对相关人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第三,近年来,新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不断提高旅游的治理水平,但目前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大旅游思维,各个部门大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去进行管理,造成旅游经济运行机制不畅。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对行业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不足,尤其是在智慧时代、大众旅游时代下所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研究不是很充分,旅游设施的安全保障、旅游饮食的安全监测及旅游救援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需加强研究。

三、推动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自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以来,新疆的旅游业发展成绩喜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新疆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依法治旅,持续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各项规划

科学规划是成功的先导,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顶层设计在旅游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是在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就旅游业的发展指出了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形成旅游品牌,促进口碑化发展,尤其是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中心,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把新疆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二是在旅游各项规划的编制中,要结合国家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新疆“十四五”规划及新疆的实际情况,建立“多规合一、旅游引领、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以总规划为主轴,各级规划为支撑,景区景点规划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完善各级各类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三是要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的各项原则切实体现到规划的编制中去,要高瞻远瞩,立足实际,兼顾当前和长远、全局和重点,兼顾文化和旅游的双重属性。四是要用系统的观点协调好与各方面规划的有序衔接、协调一致,加强旅游、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做好项目所涉及的土地、环保、水利等相关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完善土地、融资、人才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五是要用开放合作的理念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的旅游合作以及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切实研究清楚制约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原因是什么,打通症结。六是要用融合发展的理念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行政条例、政策要求等进行梳理,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进一步融合。七是要用共享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形成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空间、氛围和文化,让社区居民有获得感,实现旅游生活化和生活旅游化。八是要妥善处理好安全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把困难估计的充分些,下好先手棋,确定国内市场、入境市场在“十四五”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塑造品牌特色,进行产品供给改革

新疆的旅游产品要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一要树立消费者主体的理念,切实研究市场,将消费者作为主体,要按照游客需求,打造精品看点、深挖文化内涵、讲好新疆故事,努力达到“游客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想听什么就‘唱’什么”,用精品旅游、特色旅游来吸引吸收和巩固提高旅游宣传营销的经济效益。二要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做好特色精品文章,重点开发一批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观光线路,打造一批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精品体验项目,突出本土化、原生态、动静兼备、时尚与怀旧并存的特色,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旅游项目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情景化、参与性。三要立足游客区别化的需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深入研究其消费痛点究竟在什么地方,针对各自的消费痛点,开发相应产品,满足其需求偏好、需求层级以及质量方面的区别化要求。做好银发经济和亲子、研学等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四要坚持旅游就是生活的理念,在价值链方面,要注重产业的提升和延伸,注重发挥旅游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实施“旅游+”,进行跨界整合,融合发展。“旅游+健康服务”“旅游+体育服务”“旅游+养老服务”“旅游+文化服务”等都可以形成新的供给,满足新的需求。五要注重旅游统计、调研、营销、设计等上游服务需求的满足,结合制造业的发展,进行工艺创新,促进相关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与一体化发展。

(三)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为旅游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旅游发展涉及地区、部门和行业,关联社会、经济和民生,既需要市场的力量,也需要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1.转变观念

转变单纯的GDP政绩导向,不能仅注重文旅产业的经济属性,更应该关注旅游要素的质量和效益,关注旅游业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交流、宣传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一要处理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在营造良好公共服务环境、促进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二要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解决了发展的动力、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贯彻到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去,将其作为产业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

2.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身人才的培养,另一个是外来人才的引进。从自身人才来看,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要真正提档升级。一要强化与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在人才培训、课程设计、实习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到新疆旅游学校任教,在重要课程中担任讲师,促使旅游教学水平的提升,可以选拔优秀教师去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带回先进理念,探索更加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研究、明确产业发展的需求,构建起有效的专业增设和退出机制。二要在旅行社、酒店等相关产业发展中,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培养,输送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知识,增强竞争意识。三要摸清旅游行业就业需求,以就业为先导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构建起旅游人才的输送机制。四要加大新疆地域特色技能培训,在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歌舞艺术等方面加强艺术指导,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人。五要加强旅游部门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管理,提高其专业能力。六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七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职称评定等各项与人才相关的政策,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的发展除了需要优良的制度环境以外,还需要社会对人才的正确认识和认可。八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服务型行业,增强对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的认可度。九要建立人才推荐中心,通过校企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人才推荐中心的助力下,加快提升就业率。十要积极引进急需短缺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以项目聘请高端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全过程运作。另外,各地区都出台了很多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计划和方案,关键是要切实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政策执行力,使各项政策切实可行。要认真研究人才需求,搭建起人才成长、发展的空间。

3.突出科技引领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当前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推动了云旅游等数字消费模式的开启和发展。一是作为文旅管理系统,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游客行为画像技术,提供全域全时的信息管理,实现游客分流、定制化参观、个性化精准推送,实现覆盖全域文化旅游要素的动态监测预警。二是运用数字化新商业模式创新给其带来沉浸式体验,运用新技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三是出台措施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改变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建轻管、重政府轻市场”的问题。

4.拓宽资金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落实金融、税收等方面对新疆旅游的扶持政策,形成合力兴旅的政策支撑。二要切实减免有关旅游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三要强化投融资保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有效撬动社会投资,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流向,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四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宽旅游产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和保障能力。

5.以制度调节供需关系

旅游需求的形成除了有出游的欲望、收入的支持外,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一要进一步优化假日制度安排,引导各行业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将其与税收、财政、劳动保障、民生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二要全面落实《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和《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等涉旅用地政策,优先落实旅游产业基金项目供地指标,强化项目的落地保障。三要探索对文化遗存、旅游景区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明晰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四要推进跨行政区文旅精品线路打造、节庆活动和赛事组织、文化旅游跨区域合作交流。

6.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一要加强旅游危机风险预警智能体系建设。以打造智慧旅游项目为契机,着力将互联网5G技术与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融合,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信息共享化、分析数据化、推送智能化等服务保障水平,大力建设乌鲁木齐市旅游业数据库、产业运行监测调度系统、大数据分析、推送建议等智能体系建设,确保旅游危机前期、中期、后期预警到位、评估到位,切实发挥旅游危机不同阶段的预警功能作用。二要建立健全旅游危机风险处置体制机制建设。认真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等旅游危机事件在全球、全国、全疆和乌鲁木齐市前期、中期、后期的发展情况和对旅游业影响的一般规律,积极探索建立受地质灾害、卫生事件、群体事件等不同旅游危机前期、中期、后期等阶段的对外宣传、部门沟通、行业联动、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机制,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旅游业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推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在应对旅游危机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三要加强旅游市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不断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机制、日常培训管理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在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中利用例会学习、信息平台等多渠道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促使其提高安全生产的主动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加大电影院、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节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集中整治;及时处理旅游投诉案件,加强公共服务,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注 释:

①《金秋好时节,新疆自驾游前景可期》[EB/OL], https://new.qq.com/omn/20200914/20200914A0IRHV00.html.

②数据来源:2016~2019年数据来源于2017~2020年的《新疆统计年鉴》,2020年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0》[R],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第230页。

猜你喜欢

新疆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教师发展
新疆多怪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