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

2022-03-24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价值生态产品

丁 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两山”转化,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是出发点,增加优质产品的供给是核心,生态产品供需不平衡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绕不开的话题①。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进入乡村振兴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时,该主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国内学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展开了研究。理论层面,有关生态产品价值与其实现的内涵方面,金铂皓(2021)等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推动生态产品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正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②。马永欢(2020)等认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在实现过程中主要存在自然资源产权不清、生态产品价值难以核算、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技术缺乏等问题③。实践层面,学者们主要是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1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功经验展开研究。如陈薇(2020)探索了江西资溪生态产品价值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摸清生态家底、实施“最美工程”提升生态品质、森林赎买试点激活生态价值、依托优质资源发展生态产业等④。刘明洁等(2020)通过河南淅川生态产业的发展研究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做法,比如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实现路径、努力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水”为媒介,做好“水”文章,彰显优质水生态产品的价值⑤。叶艳坤等(2021)以厦门五缘湾片区为例,在土地储备视角下通过使用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来打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⑥。

以上分析表明,现有研究理论层面虽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研究基础,但基本停留在理论和政策的引导阶段。实践层面大多是对某地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仍需进一步挖掘和梳理。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一)生态产品的内涵

生态产品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原创性概念,首次见于2010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的生态产品指的是能维系生态安全,同时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一些自然要素。此后,很多学者对生态产品的内涵展开了研究,基本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主线是将生态产品视为与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等同层次的一类产品,如廖茂林等(2021)认为生态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并列的具有供给属性、消费属性的最终产品⑦。另一条主线是从广义的角度认为生态产品既包括能满足人类需求的自然要素,也包括通过绿色生产方式生产或提供的生态友好型产品。李宏伟等(2020)从生态产品的存在形式上将生态产品分为经过人工修复后的自然要素和由产业化形成的经营性产品⑧;刘江宜等(2020)认为,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在生态与人类劳动的参与下生产的自然要素或产品⑨;刘伯恩(2020)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出发,提出生态产品既包括原生态的自然要素,也包括改造升级的绿色物质文化产品,从形成机理的角度拓宽了生态产品的范围⑩。

综合分析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产品的定义,尽管存在一些范围上的差异,但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还是趋于一致的,即生态产品来源于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广义的生态产品概念,更强调通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修复和改造创造价值的过程,更符合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阶段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生态产品多样化供给的现实需要。因此,本文认为生态产品既包括纯粹的、自然生产的自然要素,譬如空气、水源、气候等,也包括经人类改造或加工所得的绿色产品,如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等。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含义

价值问题是长期反复讨论的问题。环境经济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具有独立于人类利益之外的非使用价值和可以满足人类期望的使用价值(见表1)。以森林为例,木材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观赏所得到的使用价值属于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而为未来提供选择自由的价值。非使用价值是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和馈赠价值。存在价值是人类在没有使用意图的情况下赋予自然的价值,馈赠价值则是未来可能有使用意图的体现。

表1 自然环境价值的组成表

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生态产品价值是指存在于生态产品中的各种要素的价值总和,包括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为保证后代可持续享有的选择价值。其中,有些价值以货币形式直接转化成使用价值,而有些非使用价值却是隐性的、难以衡量的,容易被忽视的。因此,需要一定的机制和路径将生态产品中隐含的潜在价值转化成市场上显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转化过程就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生态产品的价值具有多样性,包括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存在价值、文化价值、选择价值等。但生态产品的价值源于何处?不同的学者看法不同。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因此自然产品在有了人类的改造和投入后逐步变成了生态产品,便具有了价值。效用价值论则认为,随着生态资源的稀缺,生态产品带给人们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增,生态产品的价值也随之增大。与传统的主流价值论不同,环境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既不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也不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环境价值论都认为生态产品是有价值的,并揭示了生态产品价值的不同层面。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人类经济系统可以通过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的投入,增加生态资源的存量。效用价值论则强调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产品的效用将会越来越大,当大于收入的边际效用时,人们便会愿意放弃部分收入来换取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价值就会凸显。环境价值论认为环境资源具有内在价值,与人类是否使用无关。因此,价值论为我们研究生态产品的价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产品本质上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公共资源,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表现为生态产品提供的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如果正外部性的付出者得不到应有补偿,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这便会导致生态产品供给不足。负外部性则表现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等。如果环境破坏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其破坏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经济学中提出,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庇古税的方式对负外部性行为者进行征税,用于生态治理,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以便对正外部性行为者给予生态补偿。二是明晰产权。科斯定理指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可以将产品的外部性市场化和内部化。由于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属性,地方政府以设定指标定额的方式,引导参与方进行交易,将其主导方向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帮助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例,截至2020年8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林业碳普惠项目成交总量超过300万吨,总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实现了碳普惠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有机结合。生态产品的经济属性为我们探索价值实现属性提供了依据。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可行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一步步地推进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越来越强。

1.生态价值取向的可行性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敬畏”到“征服”,再从“征服”到“和谐”的转变过程。农业时代,我们祖先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必须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只有顺从自然才能从自然中获利,强调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的开发和利用。工业时代,人们主张“人与自然分离”,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可以随意地破坏与征服自然。自然成了人类可以随意掠取的资源宝库。在现代文明时代,由于生态平衡被人类的活动打破,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人们开始去关注大自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产品”以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态产品“经济价值”之外的“环境价值”和“服务价值”。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也一度成为政策界和理论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2.“两山”转化的可行性

“两山”,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明确地指出,“绿水青山”是具有市场交换价值的,是可以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当我们在践行“两山”论的时候,不仅要秉承“山青了水绿了”的理念,还要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才能将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然后用经济反哺生态,真正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见图1)。

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行性

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建设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现阶段,优质的生态产品仍旧属于稀缺产品,那么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在新发展格局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生态产业也势必发展为人民生活必需的条件之一。

此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2035年完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目标。截至目前,我国生态相对来说较好的地方,大多数都是经济不太发达的乡村。生态资源富足的乡村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机制。因此,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成为“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的衔接点。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挑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凸显,但是生态产品的负外部性可能导致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存在被过度利用的现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挑战。

(一)对生态产品价值认识模糊

一方面,大多数人对生态产品的理念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生态产品的价值及其实现更是知之甚少,这严重影响了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政府有关部门对生态建设的理解不够全面。首先,治理范围不够广。大多注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污染治理,譬如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治理,而对山林田草、野生动植物等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治理力度不够大,某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其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较大,但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污染物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而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影响环境的相关企业惩治力度不够。最后,一些企业的生态意识不够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盈利目标,节能环保意识仅仅是对外宣传的口号,难以将生态意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待完善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这个制度形成的过渡期,仍然存在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和变现难的问题。一是产权制度不明晰。在实践中,社会对生态产品范围的界定还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在一些跨区域的生态服务系统中缺乏明晰的权属界定。二是评价机制不健全。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同的生态属性,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现有评价方法中的核算方法、数据来源、统计口径等尚未标准化。三是补偿机制不科学。目前,生态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但仍存在生态补偿主客体不清、补偿标准不统一、补偿效率不高、补偿范围不广等问题。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体系薄弱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很多地方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围绕环境保护展开,而对于生态产业和生态产品的帮扶措施还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的考虑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保持生态系统良好的状态,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生态治理的投资。三是人才供给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政策,还需要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方面的人才。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人才稀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进程。

四、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一)树立科学生态观,正确看待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1.充分认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对社会而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对企业而言,可以提升其资源利用效率,节省其运行成本,使其获得可观的利润。对个人而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途径。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够实现社会、企业、个人三方共赢。

2. 树立系统观,统筹规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是将各种动植物纳入保护对象,从而形成生命共同体,同人类命运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共谋生态治理出路。然而,各种自然资源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充分认识生态产品的不可分割性,加强对生态产品的整体规划,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产品的外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生态产品是公共产品,其价值的实现必须要采用公共治理模式。因此,政府应作为主导,统筹生态资源,规划生态产业,才能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政府主导首先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方式之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制度形式。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强调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两山”转化的关键。

1.构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根据科斯定理,明确的产权是解决生态产品外部性的有效途径。地方政府要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相关方面的登记工作,摸清地方“生态底”。

2.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目前,地方可以采用GEP标准核算,结合地区生态资源,制定《地区生态产品与资产核算办法》,量化地方“生态底”。

3.建立生态产品有偿使用机制

生态产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产品,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人们在使用生态产品时一般都是免费的,存在“搭便车”现象,那么就会导致其价值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建立生态产品有偿使用机制,例如对破坏行为者征收庇古税,这样可以减少生态产品的损失成本,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生态产品真正的市场价值。

(三)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体系

1.环境保障

构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支撑体系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十三五”期间,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在环境整治的“三大战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一定距离。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并将这份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同时,建立相关的考评标准,并将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纳入全市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其作为政府的考核依据之一。此外,各部门之间还需加强联系,把环境治理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各部门共同的目标和责任。

2.人才保障

尽管各地方政府都实施了“英才计划”,每年都从全国各个地方和各个行业引入专业技术人才,但在生态产业方面,专业人才相对来说还是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地方可以结合其功能定位及实际的生态发展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将人才引进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结合起来,采用“引、育、留、用”等措施,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下人才、用好人才,为地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3.资金保障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8779亿元,其主要用于生态环境检测网络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保突发应急事项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作用,对参与环境治理的优秀企业或者个人进行补贴,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予以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探索地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

目前,全国已有浙江、江西、贵州、青海、福建、海南以及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抚州市,共计六个省二个地级市先后被列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试验区,探索不同地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在试验过程中,很多地方取得了成功,创造了“抚州模式”“南平模式”“千烟洲模式”等。但这些成功模式却无法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因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物流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等。不同地方由于资源条件不同,实现基础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已有的现实基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如对农业资源较好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农、牧、渔、林等的“三品一标”产品,建设高标准绿色产品示范基地;引进创新技术,加强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对其他企业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鼓励采用节能、高效的绿色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文化资源较好的地区,可以依托其深厚的文化资源挖掘生态文化价值,发展文旅产业。对一些红色资源较好的革命老区,可以将红色资源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打造旅游新线路,形成新兴的发展模式。对林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依靠优质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康养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生态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 结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和路径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阶段,也受到了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将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有效地转化为可进行交易的交换价值,实现生态产品的市场化配置。有效的市场化配置需要以归属清晰和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为前提,健全的生态产品市场管理制度体系为保障,生态产品的需求为基础,才能推动生态产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地方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试点工作,建立了福建、海南等试验区,在贵州、浙江、江西、青海四省相继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的试点工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路径,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采取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将一些地方的成功模式复制推广到其他地方;如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制造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等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注 释:

①杨发庭:《供给侧发力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N],《中国环境报》,2017年10月25日,第3版。

②金铂皓,冯建美,黄锐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路径和现实困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年第3期,第11~16页。

③马永欢,吴初国,曹庭宇等:《对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本思考》[J],《环境保护》2020年第1期,第68~71页。

④陈薇:《江西资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益探索》[J],《绿色中国》2020年第24期,第64页。

⑤刘明洁:《发展生态产业 培育“淅有山川”——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和启示》[J],《资源导刊》2020年第12期,第20页。

⑥叶艳昆:《土地储备视角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厦门市五缘湾片区为例》[J],《中国土地》2021年第1期,第34页。

⑦廖茂林,潘家华,孙博文:《生态产品的内涵辨析及价值实现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1期,第12~18页。

⑧李宏伟,薄凡,崔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治理研究》2020年第4期,第34~42页。

⑨刘江宜,牟德刚:《生态产品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20年第10期,第207~212页。

⑩刘伯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涵、分类与制度框架》[J],《环境保护》2020年第13期,第50页。

猜你喜欢

价值生态产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生态
小黑羊的价值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