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3-24张彦虎
赵 曼 张彦虎
工业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工业经济是根基、框架和支柱,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转向工业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新疆的工业发展虽然拥有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能源项目,但与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无论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还是城市水平等方面看,新疆的工业化水平较为落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因此亟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转型升级,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巩固新疆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实现富民兴疆和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而且对于建设大美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判标准及有利条件
(一)高速增长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涵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特征和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人口红利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GDP增长是唯一的指挥棒和评判标准。高速增长时期以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为主,长期依靠传统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发展,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资源环境不断透支和消耗,产业结构失衡并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经济高速增长忽视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来诸多潜在“后遗症”。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也是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加强调质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也更注重在优势领域锻造长板、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其实质在于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新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为驱动,突出高质量发展的导向,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工业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能力为核心驱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①因此,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工业发展动能转换,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不断增强竞争力;要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优化要素结构,推动工业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过剩产能的治理,加大降本减负能力,提升工业企业的质量效益;聚焦优势资源做精品、创名品,鼓励追求卓越,优化品质和品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树立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工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快推进绿色工业的发展。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主要包括:是否以创新为驱动、是否具有更优化的产业结构、是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具有更高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是否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等。
(三)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新疆乘势而上、缩小与中东部之间发展差距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党中央重视关心关怀、各类政策叠加增效、对口援疆优势独特、区域优势明显、资源转换潜力巨大、稳定红利充分释放、人心凝聚提振预期。②这些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都为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③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新疆要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走一条适合新疆工业发展的特色之路。近年来,新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为抓手,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注入强大能量。“十三五”时期,新疆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150列,其中2020年达到1150列④,有力支撑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大力推动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新疆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打造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工业发展受国际国内环境约束明显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八国接壤,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新疆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从国际环境来看,逆全球化趋势涌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中欧、中印贸易摩擦不断,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一方面,面临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其以更低廉的劳动成本、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对我国工业制造业形成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美国福特、通用电气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加大对本土的投资。此外,由于一些过去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数量型人口红利正在衰减,要素成本增加,技术创新水平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因此,工业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疆工业发展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测的新问题、新挑战。
(二)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新疆工业已经初步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但与全国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新疆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新疆长期存在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人才短缺、资源环境约束性趋紧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21年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930.62亿元,其中,重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853.6亿元,占比高达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占比较大。⑤这表明传统工业中重工业占比过高,其他工业发展不足。新疆工业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生产制造的产品多以仿制为主,高端装备制造和精密零件加工依赖进口,产品配套能力较弱,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多数重点工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不完整,区域化竞争优势不明显,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传统工业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空间上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不能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目前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产业淘汰和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发展要求,新疆亟须转变工业发展模式。
(三)工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四五”时期做好经济社会工作的关键,也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⑥当前,新疆工业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是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高端供给存在短板,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占用了资源,妨碍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的成长,同时中小企业的数量偏多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结构单一的资源型产品,如钢铁、煤炭等,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高端型、个性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三是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新疆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大量过剩的落后产能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阻碍企业的再生产,不利于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不完善
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之内或者将来有可能被普遍推广、其研究成果可以与多个产业共同拥有并对其产业产生具有深度的影响的一类技术。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⑧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更是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疆工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日渐凸显。企业综合实力弱,对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不足;一些国有企业和老牌企业需要在国家扶持下运营,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产品技术配套体系不完善,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且部分战略新兴企业不具备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拥有的专利技术较少,已经成为新疆工业发展的切肤之痛;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协作共赢意识,难以形成以资源和技术共享产生集聚效应带动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联系不紧密,产学研未能协同发展,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3年之前,新疆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产业交替演变且高于第一产业的局面,该阶段新疆大力支持煤炭、石油、纺织等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到2012年的8年间,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支持下,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工业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三一”的稳定局面,第一产业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占比仍然较大,而第三产业虽然占比较高,但发展后劲不足,出现下滑趋势;从2013年至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新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典型的“三二一”产业格局,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工业优势没有转化为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制约了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整体而言,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偏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特点十分明显,产业层次低的特征非常突出,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则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2019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3182个,全年R&D经费投入441347万元,与发达省份相比,新疆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仅广东省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就是新疆的52倍,同为西北五省的陕西省R&D经费投入也是新疆的5倍有余。R&D经费投入不足且融资困难制约着新疆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技术开发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的缺乏也直接影响新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截至2019年,新疆有普通高等学校54所,在校研究生2.69万人,在校本专科学生42.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9.1万人,每年一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均选择去中东部地区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脱节严重,技术创新对工业产业发展的贡献不足,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大量的创新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专利层面,未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对新疆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
表1 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及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一览表
(三)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新疆而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十三五”时期,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资金技术、生态保护等因素的制约,新疆交通基础设施与中东部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新疆尚未形成多国别、多方向、多通道的向内、向外两个方向的国内外陆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大容量、多层次的运输通道总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由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通关能力有限,新疆口岸经济发展缓慢。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新疆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绿色发展形势严峻
新疆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新疆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全区工业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化工等传统重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居高不下,工业用水、用电超标问题短时间难以扭转,工业三废排放量大且循环利用程度低。与此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突出。
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新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引进或合作的方式,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全面提高工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给,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增强竞争优势;其次,治理过剩产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降低政府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力,尊重企业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加快推进绿色GDP的核算体系,深化钢铁行业去产能并向低碳化转型,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僵尸企业”;最后,推进智能制造,牢牢抓住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重塑传统工业制造范式,推动新疆工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驱动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规模,提升工业生产效益,使新疆工业焕发新活力。除此之外,还应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财政、就业、产业等政策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二)以创新为驱动力,增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⑨“十四五”是我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阶段,也是新疆工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是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平台,鼓励大型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组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全区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一批自治区工业创新中心,解决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打造新疆工业创新生态系统。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实行符合新疆发展实际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功能,加强基础型、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用人才支撑工业产业的发展。三是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面向“十大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发展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永攀科技高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积极贡献。⑩
(三)以“双循环”为突破点,加快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路径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在“双循环”视角下,新疆工业要积极融入国内中东部地区和国外中亚地区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拓展新发展空间,形成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而推动新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营造开放、共享、创新的竞争环境,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双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出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特色企业,用好“拿来主义”,为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新疆交通、水利等短板问题,打通工业经济的堵点,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流转。四是以“双循环”为突破点,发挥好比较优势,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更多的全球资源要素涌入新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塑造新疆工业经济的新优势。
(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一是多措并举,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围绕纺织、化工、煤炭等行业,结合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加快突破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关键技术。二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工业信息化工程,加快新疆工业信息化发展,助力绿色产业升级。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向绿色转型的工业企业实行“绿色信贷”,着力解决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结合南北疆的区域特色,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开展省级绿色工业制造体系试点工程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空间布局。六是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控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比重,充分利用吐鲁番、哈密的光照优势,以及阿勒泰、塔城等地区的风力资源,提升清洁能源的利用水平。七是发挥好政府的作用,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协同推进新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美新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注 释:
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2版。
②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新疆日报》,2021年6月3日,第5版。
③《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新疆日报》,2020年9月27日,第1版。
④《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yw/202102/19f8
6de68387406ca2e1b25f0b0f789a.shtml.
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1年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情况》[EB/OL],http://tjj.xinjiang.gov.cn/tjj/tjfx/202109/7e25a651a54940218399b9b12d076c81.shtml.
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年,第17页。
⑦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概念、分类与制度供给》[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第3期,第46页。
⑧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N],《人民日报》,2019年8月27日,第1版。
⑩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聚焦总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N],《新疆日报》,2021年11月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