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动态

2022-03-24

电脑迷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普科技

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近日,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听取了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度工作安排等情况的汇报,审议了2022年定点帮扶工作要点。中石化集团和临县、岚县相关负责同志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定点帮扶是党中央交给中国科协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科协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谋划科协系统定点帮扶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开展调研,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工作落实,提高定点帮扶精度;聚焦重点工作,创新组织赋能强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强科普提升素质,深化结对暖心聚力,加大定点帮扶强度;汇聚各方力量,持续推进“会企”合作帮扶,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参与定点帮扶,拓展定点帮扶广度。要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定点帮扶工作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建好工作台账,一体推进、狠抓落实;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要抓好任务落实,将定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临县、岚县倾斜,协同临县、岚县共同做好衔接配合,共同推动定点帮扶深入开展。

中石化集团、部分全国学会、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山西省科协、吕梁市和临县、岚县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今年春夏播作物生产用种有保障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今年全国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总体充足,大豆油料种子能够满足扩种需求,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各有特点,价格总体水平比上年略有上涨。目前,随着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种子市场逐步启动升温,销售进度开始加快。

全国农技中心种情监测显示,主要粮棉作物种子供应充足,2022年全国常规稻和杂交水稻、玉米、棉花种子和马铃薯种薯供应量都明显超过需求量,供求关系偏松。大豆商品种子供应总量比上年增长13%,按照常年用种量测算,加上农民自留种,总体上能满足扩种大豆和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用种需求。常年需从外地调种及今年推广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较大的个别区县,正通过区域间品种间调剂解决可能出现的种子供应偏紧问题。花生、春油菜种子供应都平衡有余。当前,全国种子市场总体平稳,价格有升有降。常规稻、玉米、大豆种子和马铃薯种薯价格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上涨,常规棉种子价格持平,杂交早稻、杂交中稻种子价格明显下降。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采取四项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强种情调度,适时监测各地区各品种的供求动态,密切跟踪种子市场走势。二是加强供种调剂,建立包括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在内的全国种子供应联动机制,及时发现余缺,平衡供求。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种子质量抽查执法,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不法行为,对哄抬种价、扰乱市场秩序的坚决打击。四是加强种子储备,2022年度国家救灾备荒储备种子5000万千克,可满足全年农业生产救灾和市场调剂用种需求。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供稿)

聚焦扩种大豆油料 助力夺夏粮小麦丰收《2022年春耕生产专刊》出版

当前,春耕生产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指导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支持下,中国农村杂志社聚焦扩种大豆油料特别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于近日编辑出版《农民文摘·2022年春耕生产专刊》,免费赠阅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和产粮大县及东北、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大豆扩种重点地区农技部门和种植大户,同时在中国农村网制作专题并利用“微观三农”微信公众号将专刊电子版进行全网推送,帮助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准确了解掌握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帮助农民能种、会种、种得好。

专刊内容包括卷首、政策聚焦、技术指南、农机农艺和创新实践五大板块,刊发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重要部署、信贷直通车春耕备耕专项行动和2022年大豆油料提产能农技行动等政策指南,全面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收录了不同地区技术模式图,指导各地分区按时抓好大豆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灌溉施肥等春耕春管措施,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推广,助力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专刊还展示了一些地方在扩种大豆油料作物上的积极探索和典型模式。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供稿)

海南省科协联合省科技厅开展科普教育基地调研

日前,海南省科协与省科技厅组成的调研组赴三亚等五个市县实地调研三亚林科院、昌江核电科普馆、文昌椰子大观园等九个科普教育基地。

此次实地调研旨在探索如何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与科普场馆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有效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从基地科普队伍建设情况、开展科普活动情况、科普工作效果等方面,对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效益进行调研。

调研组指出,科普教育基地要按照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科普设施,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对标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相关要求,尽快完成申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相关事宜;要以科技活动月、全国科普日等相关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满足公众科普需求的社会化科普活动,不断扩大科普活动的覆盖面,为提高海南省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南省科协科普部供稿)

新版《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施行

3月1日,新修订的《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市科技创新领域基本法规,《条例》共71条,分为10章,将对我市科技创新制度建设起到统领性、基础性作用。

3月3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徐村村的党员志愿者在麦地里喷药。新华社发(胡剑欢 摄)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我市正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科技创新制度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我市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重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影响力大的科创平台、领军型的科创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完备顺畅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痛点”。

为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修订自2009年起实施的原有《条例》被列入市委常委会2021年重点工作,列入市人大2021年立法计划,从立法层面积极回应我市科技创新的制度需求。

据介绍,此次《条例》修订坚持“立、废、改、释”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对症下药”。按照《科学技术进步法》总体要求,积极吸纳激发科技创新的最新举措、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条例》条文内容作了全面修订,删除2条,修改41条,新增32条,使其更符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更符合新形势要求。

新修订的《条例》共71条,分为10章,包括总则、科技创新活动、企业科技创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承载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

据悉,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抓好新修订《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效率,聚焦关键重点、明确科技创新主攻领域,加快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更好地支撑引领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亦筑)

重庆市启动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的工作部署,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撬动金融资本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我市将按照“粮油为基、集中连片、整村整镇、示范带动”原则,以产业利用为引领,以权属调整为基础,以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承包大户为主体,选择产业有方向、工作有基础、积极性高的区县,启动3万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供稿)

重庆市药研所首个境外“乌天麻”商标核准注册

日前,由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下称市药研所)作为权利主体申报的“乌天麻”正式被日本特许厅核准注册,这也是市药研所在中药材天麻品种中的首个境外注册商标。

据介绍,市药研所联合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18年获批共建国家专利导航项目(重庆)研究和推广中心道地药材产业专利导航分中心,该中心不仅在中医药科研全过程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还率先在中药材知识产权领域挖掘、培育和布局,在单个中药材天麻品种上,形成了“南川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川天麻传统生产技艺”“南川天麻传统种植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川天麻.com”域名、《地理标志产品南川天麻》标准等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记者了解到,南川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众多领域,具有极高的药用与食用价值。为了保护好野生天麻资源,并满足市场对天麻的需求,市药研所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对天麻的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完成了南川天麻的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并优选培育出优良地方品种。2016年,由市药研所申请的“南川天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注册。2021年,由市药研所牵头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南川天麻》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更是填补了南川天麻无标准可依的空白。

市药研所表示,此次成功获得首个境外注册商标,将进一步提升南川天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推动南川天麻品牌推广,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记者 张亦筑)

“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合作研发项目在巴南区实施

日前,“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合作研发项目在巴南区石龙镇正式启动实施。

据了解,“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合作研发项目于2020年确认立项,旨在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援助新品种和新技术。该项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蒙古、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有关省市设有试验示范点。2021年巴南区石龙镇被确定为该项目的试验示范点之一,由市农科院专家、巴南区科技特派员王卫强牵头组织实施。

今年1月9日,按照合作项目要求,在王卫强的带领下,巴南区石龙镇开展播种工作。下一步,该示范点将主要通过早熟组7个新品种和中晚熟组8个新品种开展多种试验。 (通讯员 游强)

重庆市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主城都市区)片区培训会在永川召开

日前,全市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及覆膜作物面积调查工作(主城都市区)片区培训会在永川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全市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部署了2022年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农膜使用调查和农膜残留监测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膜污染防控工作,把农膜污染防治纳入《土壤污染防治法》内容,对农膜污染防治作出安排部署,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监测评估,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统计制度纳入地膜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建设。各级农环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实抓好农膜残留监测和调查工作。

会议要求,各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按照监测方案,抓好覆膜揭膜时间节点、调查对象选择、技术培训、数据审核等4个关键环节,抢抓当前农时,抓紧启动地膜残留监测前期工作和提前安排布置覆膜作物面积调查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可比性、合理性、科学性,高质量完成调查监测任务,为合理科学用膜提供依据支撑。

(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供稿)

潼南区:油菜推广新品种 种植面积达29.6万亩

潼南区作为重庆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通过机械化作业和引进新品种,加快构建油菜产、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产业带动效应,油菜产业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翻番,辐射带动10万余名农民实现增收。

为更好地掌握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宜区域,潼南区农业农村委还联合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优质高效油菜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推广高产量、高含油量、高抗性、低芥酸、低硫甙“双低三高”油菜新品种。

潼南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粮油产业发展站站长刘乾毅表示,通过院地合作,区里引进了高产量、高抗性、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其中出油率从以前的39%增加到现在的44%,潼南区平均产量亩产由以前的130千克,增加到现在的140千克以上。

近年来,潼南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扩大油菜等油料生产的重要工作部署,持续巩固拓展全市产油大区功能作用,在稳面积、扩产能、提质效上聚力加力,积极推动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带动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等多种功能开发。 (通讯员 刘政宁 王浪)

璧山区科协开展“三下乡”科技志愿活动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持续巩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璧山区科协近日组织科普志愿者到来凤街道开展2022年“三下乡”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科普志愿者向群众“一对一”讲解科普知识,发放《公民科学素质问答与测试》《食品安全》《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节能减排小常识》等科普图书500余份、科普宣传口袋200余个。同时,科普志愿者结合初春季节天气多变易感冒的情况,通过科普大篷车播放视频,宣传御寒防感冒科普知识,把老百姓最需要的实实在在的科普知识送到家门口,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群众欢迎。

(璧山区科协 杨旭)

合川区科协开展共享科技馆志愿活动

合川区科协日前组织开展了“讲科技”走进合川区共享科技馆志愿服务活动。

合川区共享科技馆坐落于合川区南津街东津沱公园科创中心,共有航天航空科普馆展区、中国科学院大科学展区、中科院院史及视觉工业展区、科技成果展区、科普幼教专区、数字咖啡厅、STEAM研学基地等11个展区。活动参与者参观了馆内航空航天科普巡展,学习了飞机和火箭的飞行原理,体验了火箭发射游戏,了解了嫦娥工程的基础知识等。通过对黑洞吞噬、中国天眼、宇宙起源、神奇画卷、奇观影像、音乐涂鸦等展示项目的操作互动,更直观地领略了科技魅力。 (合川区科协 张雷蕾)

铜梁区石鱼镇盘活闲置资产自创品牌“陶爪爪”

铜梁区石鱼镇兴发村的花果山远近闻名。阳春三月石鱼镇花果山6000亩李花迎来赏花季,游客今年在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吃到当地自创的泡椒鸡爪品牌“陶爪爪”。近年来,石鱼镇兴发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依托花果山平台,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延长产业链,实现集体、农户、业主共同增收。

近日,涪陵区科协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支队志愿者深入马武镇平桥村开展“助农收砍青菜头”活动,帮助村民收青菜头。 涪陵区科协 周兴林 摄

近日,笔者来到石鱼镇兴发村乡村会客厅旁的扶贫车间,一股麻辣鲜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几个工人身穿工作服,正在将一个个鸡爪切分成块,再用作料腌制成泡鸡爪,目前车间生产的有辣椒和蒜香两种口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据了解,去年石鱼镇兴发村通过引进返乡农民工当业主,将闲置车间进行入股,建起了这个扶贫示范车间,并注册了商标“陶爪爪”。兴发村扶贫示范车间业主陶清菊表示,后期扩大规模后将尝试生产冷吃牛肉、冷吃兔、辣子鸡等产品,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户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给扶贫车间打开销路,争取让‘陶爪爪’走向全国,更好地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石鱼镇兴发村党支部书记唐波说。 (通讯员 李拉拉)

綦江区赶水镇农技人员为玉米种植开“良方”

近日,在綦江区赶水镇双龙村糯玉米育苗大棚内,赶水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陈如飞向村民们一边演示育苗技术要领,一边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赶水镇今年计划种植糯玉米4000亩,其中1000亩为早熟甜糯玉米,预计端午节前上市。为提升育苗水平,赶水镇在双龙村举行2022年糯玉米育苗现场会,邀请区农业农村委、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讲授糯玉米育苗技术,重点对建育苗床、培制营养土、苗床管护等技术要点作了详细讲解和示范。

在育苗现场,技术人员讲得仔细,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了专家手把手指导,我们对今年糯玉米种植更有信心,接下来就要抓紧育苗,争取早日上市卖出好价钱!”双龙村村民陈贵先说。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高级农艺师林光强表示,眼下已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不误农时,抓早抓好全区粮食生产,区农业农村委一方面做好春耕物资准备(目前已准备了水稻种子164000千克、玉米种子192000千克,农资准备充足),另一方面,将持续下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农民春耕生产,确保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讯员 陈正策 刘彤)

武隆区科协助力乡村振兴 温铁军工作室挂牌

日前,温铁军工作室在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正式挂牌。

据了解,温铁军工作室落户沧沟乡大田村后,将进一步整合全国范围内“三农”专家、乡村振兴实践者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研究、智库咨询、教育培训及孵化创新等工作,也为武隆乡村振兴和旅游“三次创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智慧和科技力量。武隆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是涪陵区科协“一区两群”对口帮扶村。武隆区科协、涪陵区科协将紧紧依托温铁军工作室,力争将沧沟乡大田村打造成科技名村,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武隆区科协 黄河春)

《星河》获“大美科技特派员”优秀微视频作品

近日,科技部办公厅公布了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优秀微视频作品名单,云阳县科技局组织拍摄的作品《星河》获奖。

科技部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启动以来,云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局积极参赛,结合本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实际,确定以西南大学科技特派员刘亚敏工作事迹为素材,与西南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共同组织开展微视频摄制。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云阳县借助“三区”人才政策和市科技特派员入乡进村扶贫帮扶项目,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422人次,进村帮扶和服务企业2100次以上,组织技术培训150次以上,解决技术难题900个以上,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00项以上。通过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市中药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努力,引进推广了柑橘害螨等病虫害防治,菊花钩藤等中药材种植以及毯苗机插秧、病虫害生物防控、优利有机疏润营养液肥施用、生猪良繁良育及重大疫病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30余项。

《星河》从一侧面反映了云阳县广大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 (通讯员 云苛)

猜你喜欢

科普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