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施教
2022-03-24姜美艳
姜美艳
摘 要:对于课堂教学,我的理解是,它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在于“学”。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决定着教师的“教”。 而这个“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和先教再学式的“被动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而是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释疑和解读,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
关键词:以学定教;学生;教师;课堂学习
由于中考试点推行的“开卷考试”的考试制度等原因,导致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的境地。社会、学校、学生都视之为是一门副课,对社会课的不重视,学生的厌学,老师的难教,导致学生的社会课学习效果难以显现。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面临很大困境,困境背后其实也是在对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这门学科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在课堂中实现,向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效率。
一、课堂教学突出学路为先、学生为上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学中的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习得和变化展开。
那么,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教师课堂设计要发生改变,可以借鉴杭州拱宸中学、南京东庐中学把原来的教案变成“导学案”,把“教会学生”的过程,改变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获取知识的过程。“导学案”设计的重心应该致力于学生的“学”,在设计时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知识方面的积累,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顺着“导学案”,课堂上一切活动的展开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积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看书、动手、动脑、讨论、探究、发现和感悟,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重点。
二、课堂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 它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对学习行为有启动作用和维持作用。初中社会课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则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的师生交往中实现。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以学定教,明确“学”与“教”的目标
根据《“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课堂教改方案》的实施细则中“导学—明标”环节,教师要通过“揭示目标”“温故评析”,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疏通知识渠道,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迫切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设计目标,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而且还要给教师本身的“教”确定目标。整堂课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教学内容有无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教学时间有无过长,学生的教学目标有无达成等),而且还有要按照自定的目标执行下去。那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学生发展和学习要求制定目标,教师还要非常熟悉初中社会课的新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这样制定目标会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执行。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初一地理知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时,因为农村学生视野不开阔,知识面比较窄,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和总结丽水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再放大到浙江以及其他地方,从而达成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目标。
其次要依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合理的购物方式》时,可引用视频《妈妈的一份账单》(自编)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家庭收支的具体情况以及父母工作的艰辛,引导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辛苦,要树立节约意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并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情感,使本堂课的情感目标顺利达成,可能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升华。
最后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思想狀况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大众传媒》重点难点知识——大众媒体作用时,由于初一学生看问题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很难看到事物的本质。 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可先从正反两方面分别举例,作为引子,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这样设计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突破知识点,教师的“教”就显得比较轻松,而学生的“学”又能非常有效。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这就是长进。”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动力源泉,是促使学生认知、思考、探究的“桥梁”。学生对学习内容能够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耐心指导,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因此初中社会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支持学生善问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鼓励学生自己善于提出问题是非常有必要,不仅鼓励学生要自己善于、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会问,还要引导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在设计“导学案”中,以《秦朝一统》为例,我们可以将学习目标转换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问题(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秦始皇统一后如何巩固他的王国等),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生成悬念,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最终达成学习目标。通过问题的串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进行全面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论教法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张力[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
[3]张开逊.教育与创造[J].人民教育,1995.
[4]沈建民.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