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和尊重伴随孩子一生
2022-03-24齐雨
齐雨
乡村教育振兴不仅要依靠乡村学校教育的改善,还要重视乡村家庭教育的回归。然而,长期的二元结构使城乡之间产生了显著的教育差距,有条件的家庭更多选择把孩子送入城市学校就读,那些父母外出打工又无法进入城市学校的孩子则留在农村和老人在一起,成为留守儿童。
杨洋就是广大留守儿童队伍中的一员,父母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去了重庆工作,留他自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时候,杨洋每天都想妈妈,一到晚上就哭,爷爷总是板着脸告诉他“坚强的男子汉不能总是哭鼻子”。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用热毛巾给他擦脸,安抚他入眠。
慢慢地,杨洋从爱哭鼻子的小学生长成了意气风发的中学少年。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爷爷和奶奶对他的爱一点都不少。每天写完作业,爷爷都会让他放松一小时,他可以用这段时间看书、看电视或者上网,爷爷则去陪奶奶一起做饭。七点的时候,爷爷会要求杨洋陪他一起看新闻,这时,美味的晚餐也已经上桌。虽然新闻听起来有些晦涩,但他觉得每天陪爷爷一起看新闻、享用奶奶所做美食的晚餐时光,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吃完晚饭,是每天固定的“亲子时间”,杨洋用爷爷的手机和爸爸妈妈视频,话题通常是晚饭吃了什么、某个朋友今天又和他一起干了什么好笑的事、最近的考试成绩有一点进步等,爸爸妈妈也会和他分享每天的工作趣事,闲话家常。杨洋习惯了每天都和远方的父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即使是远隔千里的“线上”陪伴,也能让他感到安心。有时,他也会“吐槽”父母是在“云养儿”,应该向他们收费,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每周二,学校都会早两节课放学。爷爷会邀请杨洋的朋友们到家里的农田摘玉米。知了在田间的树上鸣叫,撸起袖子的少年在农田里嬉笑,不一会儿,他们就能摘满一麻袋。夏日的宅院里,少年们争着抢着要吃到最大的那根玉米,场面热闹得就像过年。站在院子里抽烟的爷爷笑骂着,手上却不停地给孩子们递上热乎的玉米。杨洋说,他之所以没有沉迷网络,可能就是因为有一群能“一起撒欢儿”的玩伴和许多可以在田间玩的游戏。
爸爸和妈妈基本每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会检查一下杨洋有没有长高、有没有长胖,然后再带他到市里的商场逛一逛。回到家后,爸爸会和杨洋一起回顾一下近一阶段的学习。当然,父子俩有时候也会因为学习的问题产生矛盾和分歧,每次爸爸要发脾气的时候都会被奶奶及时阻止,“有话好好和孩子说,你越急他越听不进去。”又转头安慰杨洋,“你爸小时候可笨了,老师留他一个人讲了大半天他也没学会。”父子俩的矛盾往往在奶奶的“四两拨千斤”中悄然化解。
杨洋很喜欢小动物,看到邻居家的鸡鸭猫狗都要逗它们玩一会儿。一次,杨洋和妈妈谈起了自己的理想,“我以后想当个兽医,或者开一个牧场,这样可以每天都和可爱的动物们在一起,工作起来肯定很有意思!”妈妈听了之后并没有觉得当兽医“没出息”,而是帮他分析了哪些行业和工作与动物相关,当兽医需要学好哪些学科、报考什么专业,并鼓励杨洋说:“我儿子真是有爱心又有眼光,年纪轻轻就盯上了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人只有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创造更多价值,希望你以后可以如愿以偿。”
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杨洋的生活很快乐也很充实。乡村教育振兴呼吁人们关注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却鲜少关注乡村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杨洋家能形成如此和谐的家庭氛围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讓爱和尊重伴随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