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内涵、建设途径及理论贡献

2022-03-24郝儒杰

党政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灌输列宁

郝儒杰

〔摘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的彻底批判是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线索。列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深入农村、工厂一线向群众宣传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通过办报办刊等途径有力地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思想觉悟,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广泛传播。为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经常性地加强科学理论的宣传、鼓动和教育,建设强有力的铁一般意志的战斗队伍。列宁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完善了意识形态的灌输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对执政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具有重要理论贡献。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灌输

〔中图分类号〕A8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2)02-0029-0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可见,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立心、民族立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能旁落。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论述了“意识形态”,曾将意识形态简要地概括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形式,又称其为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维系着整个社会利益集团的某种利益,因而,又属于阶级社会思想意识的范畴,即“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列宁深入农村、工厂一线向群众宣传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通过办报办刊等途径有力地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思想觉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对执政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具有重要理論贡献。

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提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俄国修正主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贬低为庸俗的改良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列宁相继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4月3日〔16日〕以前)》《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我们的纲领(不早于1899年10月)》《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等著作中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突出指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推动社会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他又在《反对抵制》一文中提出了向工人群众灌输革命理论的思想,“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这种思想意识也只能是“由工人群众在其运动进程中自己创立的独立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4〕,这里阐明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重要性、来源及其形成过程。后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火星报>编辑部声明》《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青年团的任务》《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等文章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径,广泛宣传了马克思的学说。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则

第一,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在列宁所处的时代,俄国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并非自发先验地存在,而是通过与自由主义、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社会沙文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伪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和完善的。当时,俄国社会各种纷繁杂芜的修正主义及其变种思潮大肆泛滥,从伯恩施坦、库诺夫到考茨基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全面“修正”的“完整”路线。其中,伯恩施坦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独立性,认为科学艺术等社会关系对于经济的依赖程度相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小得多。〔5〕进而,否定了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思想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在考察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上具有空想性,妄想用庸俗的“经济决定论”重新定义唯物史观,抛弃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正确论断。可见,修正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小生产中分化出的“中间阶层”,“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6〕,极力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对新康德主义“超阶级”客观性的自我标榜更加印证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自我虚伪性,其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的根本任务。在反对机会主义、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小私有者,即小业主(这一社会类型的人在欧洲许多国家中都十分普遍地大量存在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直受到压迫,生活往往异常急剧地恶化,以至遭到破产,所以容易转向极端的革命性,却不能表现出坚韧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性”〔7〕。这样,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足点,对其进行了坚决地、系统地、彻底地批判,以明晰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揭露资产阶级意识的虚伪及谬误,提高无产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和政治觉悟。

第二,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要重视、加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是列宁在创办党的出版物、“新旧《火星报》论战”、培育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立严密的报刊组织发行体系等实践中提出和完善的。1905年,俄国爆发了革命,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孟什维克的作家们发表了很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很多观点违背了党纲和混淆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8〕。他强调,“党的出版物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9〕一是党是自愿的联盟。“假如它不清洗那些宣传反党观点的党员,它就不可避免地会瓦解,首先在思想上瓦解,然后在物质上瓦解。”〔10〕二是以党纲和党章来决定党的观点界限。“确定党的观点和反党观点的界限的,是党纲,是党的策略决议和党章,最后是国际社会民主党……无产阶级经常把某些不十分彻底的、不完全是纯粹马克思主义的、不十分正确的分子或流派吸收到自己党内来,但也经常地定期‘清洗’自己的党。”〔11〕三是接受党的监督。“这里说的是党的出版物和它应受党的监督。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所愿意写的一切,说他所愿意说的一切,不受任何限制。但是每个自由的团体(包括党在内),同样也有自由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吹反党观点的人。”〔12〕四是自由的写作。“要用真正自由的、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去对抗伪装自由的、事实上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13〕同时,“写作事业无论如何必须成为同其他部分紧紧联系着的社会民主党工作的一部分”〔14〕。五是党的机构和党的各个组织。“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写作者一定要参加到各个党组织中去。出版社和发行所、书店和阅览室、图书馆和各种书报营业所,都应当成为党的机构,向党报告工作情况。”〔15〕这样,列宁通过论述党性原则,将党章、党纲、党的机构、党的写作事业以及党的机构和党的各个组织,在出版物的写作发行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培养了大批信仰坚定、思想纯洁的铁一般革命队伍,为科学理论武装工农群众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第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动态的,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针对当时俄国民粹派片面地否认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错误地认为俄国的农村村社可以绕过资本主义,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等错误观点,列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全面考察了俄国农村村社的发展状况。在《农民生活中的新的经济变动——评费·叶·波斯特尼柯夫<南俄农民经济>一书》的报告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从经济事实来说明俄国社会现实,阐明俄国革命的道路,集中论述了俄国村社农民在经济上两极分化的原因和程度,驳斥了民粹派关于俄国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的观点,并作出“再把村社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已成为空想”〔16〕的判断。列宁既反对那种不管实际空谈乱叫的知识分子,也不把革命的希望寄托于那些具有村社传统的农民身上,又不指望那些盲目牺牲生命、单枪匹马干革命的民意党人能完成革命任务。责任完全是在这些学生身上,而绝对不能归罪于性质正好相反的马克思主义。〔17〕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有着必然联系,离开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就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会陷入民粹派等非马克思主义的困局。所以,发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加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要抛弃空想、空谈,要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内容

第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科学的社会思想意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语境中,“意识形态”作为批判的对象,常被赋予“虚假”的内涵。列宁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他认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不存在所谓真假,它必须与某一阶级相联系才會存在“虚假”或“真实”,“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18〕。我们通常批判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根源在于其所依附的经济关系的“谎言”和“欺骗”,并非“意识形态”本身带有“虚假”的属性。因而,列宁祛除了“意识形态虚假性”,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科学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马克思强调认识各种意识形态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理解,列宁“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19〕,通过揭示“物质的社会关系”的规律,论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现实基础;而“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意识形态的内容,是与“物质的社会关系”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和具有阶级属性的思想体系,要么属于资产阶级,要么属于无产阶级,二者之间的高度对立使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重在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没有马克思主义作为俄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指导,革命派别“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20〕。全部社会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佐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必定与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相符合。这决定着向俄国工农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学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成败。

第二,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面对当时俄国的右倾机会主义庸俗“经济决定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贬低,对工人领导地位的轻视,对革命运动的矮化,列宁强调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争夺思想领导权的重要性。列宁在批判那些标榜平民政治的民粹主义者提出的村社作为社会主义基础的谬论等错误思潮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在批判马赫主义无党性的基础上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及时对俄国革命和建设中因党派斗争可能出现的思想混乱进行了理论指导。同时,对考茨基的右倾机会主义、庸俗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工人自发产生的“工联主义”改良思想进行批驳,又对俄国波格丹诺夫极左思潮唯心文化派进行清算,清除了反动思潮的干扰和破坏。可见,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无产阶级利益和意志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和再现。“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21〕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工人的影响,要无情地、全面地、深刻地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第三,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为工农群众服务的意识形态思想。一是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思想觉悟。纯粹工人运动本身是无法自发产生独立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22〕。由于历史等因素所制,俄国工农群众饱受中世纪宗教的控制和封建思想的制约,长期处于文化话语权缺失的状态,宗法式且因循守旧的小农意识以及落后愚昧的价值观念,占据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且短期内无法消除,种种困难表明工农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迫切需要提升。因此,列宁号召俄国工农群众和广大青年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赢得了俄国工农群众的认同。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致力于解放广大穷苦人,让工农群众真实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平等民主,使广大民众对新的政治愿景拥有高度期待值。正如一位纺织工人给《火星报》编辑的信中写道:“当你读到报纸时,就会明白为什么宪兵和警察害怕我们工人和领导我们的那些知识分子。的确,这些人对沙皇、对老板、对一切来说都是可怕的,而不仅仅对老板的钱袋才是如此。当然,我是一个普通工人,我的觉悟也并不高,但我深刻感觉到真理在哪儿,知道工人需要做什么。现在工人很容易燃烧起来,下面已经冒烟了,只要有一点火星就燃成大火。呵,星星之火可以燃成熊熊之焰,这话说得多么正确!”〔23〕三是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实现了“工农群众胜利”。俄国工农群众的斗争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科学指导。列宁指出,“只有科学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才是革命理论,才能作为革命运动的旗帜”〔24〕,他强调,俄国的出路必然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因为,资产阶级是不会主动交出政权的,“必须夺取和学会夺取资产阶级借以影响群众的一切工作部门和机关等等”〔25〕,“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6〕。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工农群众批判各种虚假意识的思想武器,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成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工农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二、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建设途径

(一)强化社会主义意识的宣传和鼓动

加强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意识的宣传和鼓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第一,到工农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鼓动,使其“正确了解现代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基础与发展,了解俄国社会各个阶级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这些阶级相互的斗争,了解工人阶级在这个斗争中的作用”〔27〕,要讲求策略和方式方法,“在工人中间成立小组,使他们与社会民主党人中心小组建立经常的秘密联系,印发工人书刊,组织各工人运动中心地点的通信工作,印发鼓动传单和宣言,训练有经验的鼓动员”〔28〕。同时,“把这种鼓动与根据工人阶级当前的政治需要、政治困苦和政治要求进行的鼓动密切联系起来”〔29〕,到军队、农村等多个领域进行四面八方的宣传鼓动,“使每一个普通的工人、士兵、农民都能……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30〕。第二,集中力量办刊办报,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的各种机关报刊作为宣传和鼓动的有效阵地,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充分发挥报刊的重要作用。《火星报》是第一张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列宁邀请一些著名的革命家和理论家撰稿,由“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编辑工作”〔31〕,进一步提升报刊质量。同时,在俄国各地成立了支持《火星报》的小组和报纸代办员,他们为报纸提供通讯稿件,筹集材料、资金等,并设法在当地秘密设立印刷所,翻印《火星报》上的文章,通过不同路线运往各地。〔32〕第三,通过组建和调整各种小组对工农群众进行有策略有步骤地政治鼓动。通过推动小组成员同工农群众建立更加广泛的联系,把经济鼓动和政治鼓动结合起来。同时,把宣传员、技术员、秘密书刊的保管员、传递员、联络员等组成的若干小组,有策略有步骤地进行鼓动。比如,“将组织成员按区分组;严格划分每个成员的职责和在党内应尽的义务;停止一切不必要的相互往来;任何私人通信都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就尽可能避免或主动或被动、或明或暗、或有意或无意地泄露机密,发生意外”〔33〕。这样,通过有策略、有步骤地进行宣传和鼓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列宁还积极奔走在各个社会民主主义小组中间,介绍西欧各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传阅大量书籍,召开各种会议,将20多个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组建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印发《纺织工人要求什么》《工人事业报》《工人者》等刊物、文集和传单,撰写《告俄国工人》(社论)《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什么?》《1895年雅罗斯拉夫里的罢工》等文章,形成了广泛影响,以提高工人的革命意识。“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工人们才有力量。”〔34〕由此看来,列宁对无产阶级加强社会主义意识的宣传、鼓动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在其任务、目标、内容、依靠力量、策略、方法、阵地等方面,已有相对完整的构架,对后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启迪。

(二)建设强有力的铁一般意志的战斗队伍

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但在无产阶级队伍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松散作风,一定程度上抵消着斗争的效果,甚至导致失败。列宁指出:“思想斗争是一种过程,而组织形式不过是包着内容的形式!问题在于我们的思想斗争是由较高级的形式,即对大家都有约束力的党组织的形式包着呢,还是由过去的涣散状态和小组习气的形式包着。”〔35〕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具有铁一般意志的战斗队伍,因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的斗争”〔36〕,这就需要动用所有的力量,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扩大无产阶级政党同群众的联系。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37〕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靠什么来维持?“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打成一片。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没有这些条件,建立纪律的企图,就必然会成为空谈,成为漂亮话,成为装模作样。”〔38〕另外,还要运用所学知识,聚焦热点问题,深入实际了解工人对社会主义的态度,组织工人斗争。1895年,列宁将工人繁重的劳动、微薄的工资等情况,通过传单的形式向托伦顿工厂全厂工人群众进行发放,成功发动工人大罢工,这种自发经济斗争取得的胜利一定程度上说明,工人群众只有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

(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在思想领域的地位,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主义思想建设。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在明斯克召开,由于大会受到了警察等机构的监听和破坏,加之俄国各地的党组织没有统一起来,还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态,大会匆匆结束了。此时,经济派在各地工人组织中大肆活动,宣扬把追求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经济斗争当作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任务。还有,由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也十分活跃,妄图把俄国工人运动纳入沙皇政府所允许的“合法”的轨道。这些错误理论严重危害着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围绕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应坚持什么样的纲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1899年,列宁撰写了《我们的纲领》《我们的当前任务》《迫切的问题》《我们党的纲领草案》《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等著作,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创造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等基本观点。列宁强调指出,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國,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39〕。在列宁看来,加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培养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这对于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增强无产阶级政党在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能力,特别是对于鉴别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把最生动、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统一起来,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四)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做坚决斗争

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会自动或者主动让出社会思想阵地,无产阶级的工人也不会自由自发地掌握或者产生社会主义意识,更不会直接拥有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斗争的强大武器。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将这个坚决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掌握好、运用好。针对机会主义者所谓“批评自由”的口号的实质和危害性,列宁在《火星报》指出,机会主义者在“批评自由”的时髦口号下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是国际机会主义的变种。还有,针对修正主义者攻击马克思主义者是“教条主义者”“正统派”,马克思主义是“旧思潮”,马克思主义者要把社会民主党变成一个“正统教徒”会,迫害那些背弃“教条”、具有独立见解的“异端分子”等错误观点,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纠集在伯恩施坦周围的修正主义者,他们并没有教给无产阶级宣传斗争的理论,而是宣传让步的理论,宣传对无产阶级的死敌实行让步的理论。〔40〕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出现分裂,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逐渐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危险。他们打着修正主义的旗号,企图用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来歪曲马克思主义,否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谢·尼·普罗科波维奇、叶·德·库斯柯娃等人,打着反对“思想解放”“教条主义”等旗号,公开支持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俄国,没有必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此外,在无产阶级进行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无产阶级的力量较之资产阶级相对弱小,这时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就是要“利用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或各种类别之间利益上的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最大的同盟者……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41〕。“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卡尔·考茨基、奥托·鲍威尔这类‘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大错误和最大罪恶,就是他们不懂得这一点,不善于在无产阶级革命最紧要的关头按此行事。”〔42〕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产阶级不仅要坚决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坚决斗争,还要时刻警惕各种伪马克思主义、所谓“正宗的”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并且要学会辨别其中的实质,通过联合一切力量,增强同盟者的斗争力量,进一步壮大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力量,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五)加强青年一代等群体的政治教育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为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制度化,并成为官方主流思想意识,列宁从多个维度、多个对象、多个方面进行了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列宁最先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所有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都应该成为共产主义者。同时,教育要理论联系实践,不能脱离工作,不能脱离斗争,不能脱离日常生活实际,还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因为“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因为这样的书本知识仍然会保持旧时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43〕。另外,青年政治教育的每一步都不能只关在学校孤立地进行教育,而要同工农的劳动、同反对剥削者的斗争密切联系起来。此外,在青年一代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只是机械地、单纯地学习书本或者小册子上的内容,而是要同党和党的思想保持紧密联系,要落到指导国家建设的实际;在政治教育的方法上,要团结起来,深思熟虑、有纪律地、批判地进行教育,还要“善于吸取人类的全部知识”〔44〕。

三、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贡献

(一)提出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奠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45〕,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意识形态”〔46〕。列宁从党性立场出发展开对各种伪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猛烈批判,创造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对党纲、党章、党的机构、党的各个组织、党的报刊以及无产阶级的作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通过办报,指导政治斗争,教育党员遵守纪律。他针对“合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的攻击,进一步揭露了“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即它在“客观主义”掩盖下,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历史必然性,抹杀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同时,列宁指出要针对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必须在斗争实践中捍卫马克思主义,批判篡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此外,还必须正确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实践的相结合,它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行动指南。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科学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党性的,而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在本质上则是非党性的。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成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根本内容。正是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性原则,才从根本上证实了用科学意识形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正确性。列宁从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出发,展开了对俄国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潮和各种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决批判,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完善意识形态的灌输理论,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学说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生动实践而自发地产生,纯粹的工人运动本身也无法自发地产生科学意识形态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结合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下,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创造的科学思想形态。因此,“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7〕。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提出了“灌输”观点,并指明了“灌输的重要性”和“采取多种方法对无产阶级进行灌输革命思想”的观点。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48〕但是,列宁在俄国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更加注重“灌输”方式方法的系统性,将“灌输”上升到系统性的理论高度。这个“灌输”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群众、农民、青年一代等群体,让这些群体成为共产主义者。其主要内容包括“灌输的对象”“灌输的内容”“灌输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其中,“灌输的对象”是俄国的工人和农民群众以及青年一代。“灌输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列宁指出:“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49〕“灌输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注重理性思考,也“要用对基本实事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50〕,还要“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的事实”〔51〕。他还特别指出,“应该以过去的工作为例来教育工人和农民。指出我们什么地方还做得不好,以便将来避免再犯错误”〔52〕。其目的是“使工人群众把共产主义理解为自己的事业”〔53〕。因为,工人运动在没有同科学社会意识结合之前无力抵抗资产阶级思想的进攻,要想彻底战胜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就必须加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工人群众的阐释和研究。列宁通过给工人小组上课并进行调研,让科学理论充分融入工人生产生活,增強科学理论的吸引力和阐释力。这样,列宁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对象进行科学理论的“系统性灌输”,具体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家到普通民众,实现从上到下地分层灌输,逐个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建立严密的意识形态灌输机构、教育体系和全面的宣传机构,把自己的活动和工人的实际日常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武装群众领导群众,不断提高民众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觉悟,从而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阵地,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理论武器。

(三)加强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顽强生命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根据时代环境和具体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和革命群众在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伪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坚决斗争中得到发展和壮大的,这个过程既壮大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力量,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顽强生命力。在《两种乌托邦》(1912年10月)中,列宁对动摇于自由派和工人阶级之间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作了分析和评述,列宁指出:“自由派的乌托邦是俄国政治解放事业中的软弱无能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一切乌托邦,应当坚持本阶级的独立性。”〔54〕1913年3月14日,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考察了马克思学说在三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命运。在第一时期(1848-1871),马克思学说不占统治地位。1848年革命对以前种种社会主义形式进行了彻底扬弃,“一切关于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的学说,都是胡说八道”〔55〕。在第二个时期(1872-1904),马克思学说得到广泛的传播,理论上获得了完全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试图以“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等形态来复活。在第三个时期,欧洲和亚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都已经行动起来,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56〕。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57〕这些表明了,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进步的,坚决克服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1-11-17

〔2〕〔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178,9.

〔3〕〔4〕〔27〕〔28〕〔29〕〔30〕〔31〕〔35〕〔36〕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6,85,27,27,29,270,270,131-132,252.

〔5〕〔德〕爱德华·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殷叙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56-57.

〔6〕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

〔7〕〔26〕〔37〕〔38〕〔41〕〔42〕〔43〕〔44〕〔49〕〔50〕〔51〕〔52〕〔53〕列寧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2-143,17,135,136,180,180,283,286,284,285,286,309,309.

〔8〕〔9〕〔10〕〔11〕〔12〕〔13〕〔14〕〔15〕〔21〕〔24〕〔39〕〔4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3,663,665,665,665,666,664,664,325,143,274-275,676.

〔16〕〔17〕〔22〕〔23〕〔32〕〔33〕〔34〕〔40〕季正矩.列宁传〔M 〕.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111,46-47,84,113-114,108,60,63,83.

〔18〕〔54〕〔55〕〔56〕〔5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6,298-301,306,308,309.

〔19〕〔46〕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130.

〔20〕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7.

〔25〕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84.

【责任编辑:董史烈】

党政研究 2022.2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19BZZ020)

〔作者简介〕

柴宝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规划与评估处处长兼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

陈若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北京 102446。

①引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共中央2012年5月26日印发)。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灌输列宁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拉美有多少“列宁”?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思政课教师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意义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改进
纪念列宁
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